外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0157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外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外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外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外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x

《外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x

外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第一章工艺美术概况(6学时)

教学要求:

一、了解学习外国工艺美术史的一般方法

二、理解对工艺美术的具体界定。

三、掌握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点。

教学内容:

一、外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

二、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一般状况

一、外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工艺美术也就产生了。

一部工艺美术史,实际上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演变和进步历程的形象纪录。

工艺美术的历史不仅使人们掌握材料技能的进步和政府自然环境能力增强的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人类社会自身发展方式的佐证。

工艺美术发展史,也是人们追求和创造美的历史,各种工艺美术制品就是这种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在进行工艺美术创作的同时,人类不断培育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和鉴赏能力。

二、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一般状况

1、史前工艺美术研究概况

史前时期,相对于人类的整个历史发展是来说是十分漫长的,约占迄今人类历史的95%。

19世纪中期以前,欧洲史前艺术的发现仅限于小型的骨、石质雕刻品,1879年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的发现则揭开了史前洞穴壁画发现的序幕。

2、人类的起源及最早期的艺术创作

现在一般认为,人类是起源于非洲赤道地区生活的森林古猿。

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在距今300多万年的时间,人们已经开始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

考古学家们在非洲国家发现了一具兼有新老猿类生物特点的骨骼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很多带有加工痕迹的十分简单、粗糙的时期工具,当时是以敲击小圆石的表面来制作这些基本工具。

这些制造工具的,兼备新老猿类生物特点的生物,被称为智人。

在100万年前的非洲、50万年前的亚洲和欧洲,经过进一步进化的直立人开始将石头的正反两面切成锐利的棱角,以此制造更方便的工具。

并且在50万年前,人类大脑也获得了显著的发育,观念、语言逐渐产生。

我们说人类一旦产生了语言,这就是人类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简单,并且随着大脑的发育,人变得越来越聪明,也使得其生存能力越来越强。

到了公元前25万年的时候,人类已经能制造质地较平滑、形状较规则的石斧和一种多功能的手斧,有的甚至略微呈对称形状,在实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对形式法则的最初的认识之后,两者的关系逐渐成为工具制作的重点,艺术创作便在这一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

3、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分期

关于史前艺术,从时间上来看,它没有一个十分非常清晰的年代界定,虽然它是从人类形成的最初文化开始的,但世界不同地区,它结束的时间是不同的。

我们目前关于史前艺术的划分,主要是参照考古学的分期方法,19世纪早期,丹麦考古学家汤姆森,参照北欧地区出土的文物资料,将史前社会分为石器、青铜器、铁器三个时期。

19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卢伯克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现代欧洲考古界习惯把旧、新时期之间的数千年,即公元前1万5千年~公元前1万年这一时间的过渡期称作中石器时代,但由于这个时代年代较短,所以也有些国家和地区把这一阶段视为新石器时代早期。

我们书中是把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划分为旧、中、新三个时代,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三个时代的具体分期。

(1)旧石器时代的分期

由于旧石器时代的时间长达几十万年,所以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旧石器(公元前30万~公元前20万)

采集、狩猎

粗糙、略事打制的石器

火的发现和利用

中期旧石器(公元前30万~公元前5万)

氏族出现

石器被进一步加工,种类增多,除石斧外,还有尖状器和刮削器

晚期旧石器(公元前5万~公元前1万5)

母系氏族

生产工具上出现切削石刀、雕刻器

还有了骨针、骨锥、投矛、鱼叉

出现了明显的巫术和图腾崇拜,这对当时的工艺美

术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2)中石器时代(公元前1万5~公元前5000)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发明就是弓箭的出现(弓箭的出现大大扩大了人们的捕猎范围)

石器出现小型化趋势

石刀、石斧装上木制、骨制把柄(省力)

(3)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

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高峰

定居生活出现(狩猎、采集——>农牧业)

陶器的出现和使用

石器进一步加工磨光

石磨、石犁、石杵、石刀、石锄、石镰等农具

新石器时代晚期,冶铜术出现,金石并用时代

母系向父系过渡,氏族公社解体,阶级社会即将到来,石器时代结束

4、旧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

为了能对旧石器时代艺术的全貌有一个更为全面地展示,因为在欧洲的史前艺术中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岩画,所以我们把它分为:

可移动艺术和不可移动艺术。

(1)器物艺术

①实用工具艺术

在自然界中,某些鸟类和哺乳动物,尤其是类人猿和猴子,常常会使用在自然界存在的一些物体作为工具使用,人也不例外。

但是,人之所以和动物相区别,是因为人能够制作、创造工具。

本杰明弗兰克林有一句名言,人是创作工具的动物,当在自然界中无法立即找到一件适合使用的自然物时,只有人会通过对一件不大合适的形体进行加工,使其适合自己的需要。

而对于史前人类来说,地上随处可见的石头无疑是最为便利的工具制作材料。

开始时,这些工具的制作也是十分简陋的,但是也是在实用中,他们逐渐发现如果把投矛制作的光滑一些,用同样的力气投掷能比不光滑的飞得更远(我们现在知道这是因为表面光滑的物体在飞行时所收的空气阻力小),而矛、鱼叉的头部做的左右对称能比那些不对称的扎得更准(这主要是由于受力均衡),因此在此后的制作时,就刻意的追求光滑对称,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原始人在工具的制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形和形式的感受和创建能力,原始工具上所体现的诸如对称、均衡等形式法则,实际上为使用的便利比审美价值要高的多,形式美的产生实际上是源于人们对于功能的追求。

除此之外,旧石器时代的人们还对木棍、投矛等工具进行了非常精心的装饰。

②雕刻艺术

旧石器时代,石头、动物骨头等除被用来制作工具外,还被制作成小雕像。

有很多圆雕形式的动物雕像,比如有熊、马、鱼、猛犸象等。

除此之外,旧石器时代石质小雕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有很多妇女小石像,这些小石像被称为史前维纳斯。

这些小石像通常都非常小,高度多为5厘米至10厘米不等,很少有超过15厘米的。

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是在奥地利维兰多夫出土的是前维纳斯。

这一小石像的制作年代是在公元前3万~2万5千年间,属于中期旧石器时代。

这个小石像在制作好之后,表面应该是涂有颜料的,在出土时还发现小石像身上有少量颜料残留。

这种丰产女神的形象,有的还以浅浮雕的形式表现,最有代表性的是制作于公元前2万2千年—1万9千年法国拉塞尔的丰产女神像,这个也可以看成是年代最早的浮雕作品。

画面表现的也是一个怀孕的妇女的形象。

她手里拿的羊角,一直被视为生殖力的体现。

(2)洞穴艺术

对于史前洞穴艺术研究的起步比较晚,1879年,西班牙人马塞利诺索图拉带着5岁的女儿在桑坦德地区的阿尔塔米拉岩洞进行考察,因为他只关注着脚下的东西,所以是由他的女儿发现了画在岩洞顶部的动物。

当时索图拉便认定这些壁画是史前时代的作品,但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么生动的动物描绘出自原始人之手,更多的人认为这是索图拉在恶作剧,或者是那个进山洞避雨的旅行者的作品,因此在这个发现被披露之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20世纪初,又有一大批岩画被发现,人们才开始关注,法国著名史前岩洞专家步日耶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研究的,正是他把阿尔塔米拉岩画判定为旧石器时代作品。

1940年,4个男孩因寻找一条走失的狗偶然发现了拉斯科洞穴。

后由著名史前美术学者H·布勒伊考察整理,并公诸于世。

由于该洞的洞口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倒塌封闭,因此洞内的岩画保存完好。

该洞规模很大,分为主洞、后洞和边洞以及联系这三个部分的被称作“长廊”的通道所组成。

这些部分的岩壁均有绘画。

其中以主洞的绘画最为突出,因其中画有长达5米的巨大野牛,而被称为“牛厅”。

因为该洞规模宏大,又有许多精彩的岩画,西方学者将它称为“史前的卢浮宫”。

法国拉斯克岩画被发现,借助摄影、印刷技术的传播作用,史前洞穴艺术开始被大众所了解。

这些岩画经常被画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山洞里,在年代的判断上不能像遗址、墓葬那样可以参照同一文化层中的器物来进行界定,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用碳14技术,这些岩画的年代才被基本确定下来。

如阿尔塔米拉岩画创作于公元前1万4千年,拉斯科岩画创作于公元前1万6千年至公元前1万4千年间。

5、中石器时代工艺美术

BC8000年左右,欧洲的气候、环境出现巨大转变,板块运动,如BC6000年时,不列颠群岛与欧洲大陆分开。

板块的漂移,使人们的迁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旧石器时代很多被捕猎的动物则迁移到了北方草木丰盛的地方,原本单纯依靠狩猎采集为生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中石器时代最为重要的发明,是弓箭的出现。

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把弓箭的发明作为高级蒙昧社会开始的标志。

其发明的意义与人类对火的使用相提并论。

在这一时期,木材还被刨挖成可以在水中使用的独木舟,这也大大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6、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

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就是由采集狩猎变为农业定居生活。

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产生了定居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为了照料新驯化的动植物,人类也不得不这样做。

于是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就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流浪团体——氏族,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文化单位,实际上,它也构成了18世纪末以前就是工业革命以前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基础。

定居的生活对当时工艺美术的面貌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过着流浪生活的狩猎者,由于随身可携带的物品有限,其生活水平受到了很大限制;而新石器时代的村民则可以尽情的享用坚固的住房、舒适的家具、生活用具、工具和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在这种环境下,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用粘土制作的陶器。

中工上有一段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一段话说了陶器产生的过程,淘气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是指能够耐火而产生的。

最初是用泥糊在编织物上烧成的,后来就直接用泥制坯烧制了。

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近东的居民们已经开始建造窑或炉,窑炉烧火时温度较高,因而能用来给陶器上釉,而上过釉的表面则可以密封陶器,防止液体渗漏或蒸发,这样,农民不仅能用它来储存谷物,而且可以用它来烹调食物和存放液体。

新时期时代,纺织业也出现巨大进步。

当时的人利用刚刚培育成功的亚麻、棉花、大麻等纤维植物类,在逐渐得到发展的锭子和织机上进行纺织。

(中西不同,西方一开始纺织就使用的是植物原料,而中国则是动物原料。

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半个蚕茧,说明在很鼓的年代就以开始养蚕。

钱山漾出土家蚕丝所织的丝织物,密度达到每平方英寸经纬丝各120根左右)。

定居的生活促使人们学会建造比较坚固、宽敞的住所。

造房子材料多是就地取材。

在保加利亚东北地区的欧夫查瑞沃伊时发现有一组陶制小家具,也反映了人们定居在房屋中的情况。

并且还出现了用于宗教祭祀的庙宇和神殿。

第二章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工艺美术(10学时)

教学要求:

一、了解地域性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二、理解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独特艺术风格。

三、掌握古埃及陶工艺及石工艺的工艺美术特点。

教学内容:

一、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概况

二、古代埃及陶、玻璃、石、金属、木工艺

三、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特点

一、两河流域的工艺美术概况

1、两河流域的地理、文化概况

尽管在以前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一直认为人类的文明起源于尼罗河地区,但现在大家一致认定,人类的第一缕文明之光出现在烈日暴晒之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平原上,这个平原就是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希腊语中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所以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美索布达米亚文明。

这一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所以自2003年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对伊拉克的文物造成了很大破坏),由于由这两条河流冲击出来的平原的形状如同一轮弯月,所以这里又被称为“肥沃的新月地带”。

2、两河流域早期工艺美术

在距今上万年的石器时代,两河上游的山洞中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在下游的冲击平原上出现了最早的原始居民——乌博安人。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套工艺的地区之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耶莫夫式彩绘土陶、哈森纳式陶俑和哈拉夫式彩绘陶器代表了这一地区原始陶文化的较高水平。

3、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工艺美术(BC2600-BC2015)

(1)苏美尔文明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它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

对于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上周围时刻存在的外敌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感到自己面对着许多自身无法控制的力量,使得他们的人生观充满恐惧和悲观色彩,因此他们就寄希望与形形色色的神,凡他们的想象所能达到的地方,都有相应的可供崇拜的神,。

在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生活的同时,这里还生活着阿卡德人(因为他们使用的是和苏美尔语完全不同的闪米特语,因此又被称为闪族人),苏美尔人主要生活在南部的巴比伦平原,闪族人则生活在以基什为中心的北部地区。

追溯这两个民族的发展,苏美尔人的历史更悠久一些。

(2)建筑、雕刻工艺

建筑及建筑装饰

两河流域缺少石料,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粘土。

垒墙、盖房、铺路,都使用粘土掺上切碎麦的麦秸制作的土砖。

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建筑物都是用这种粘土修建的。

苏美尔人属于泛神崇拜,他们非常虔诚的信奉形形色色的神,祭神也就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大事,祭神是在神庙中进行的,神庙建筑也就成为苏美尔人修建最为用心的建筑样式。

苏美尔城市的布局也突出地表现了神庙作为精神和物质生活中心的统治地位,人们的住房都聚集在神庙周围。

雕刻工艺

苏美尔的人物小雕像非常有特色,这些雕像的身体都绷得笔直,整体呈圆锥形,没有丝毫动态,脸部表情划一,眼睛瞪得很大,几乎裂出眼眶,显得非常虔诚,雕像的眼睛多是用天青石或黑色的石灰石镶嵌,这更有助于表达他们专著的神情。

之所以采用这种姿态,是因为苏美尔人并不单纯的把这些雕像看作是雕像,他们认为每个雕像都有自己的生命,神祗透过其神像再现,站立在其前方的普通人雕像也就需要表现出一种永久性的敬畏和崇拜。

雕像以不同的尺寸反映社会地位高低的不同。

苏美尔在艺术上的一个成熟的标志是在对动物的刻画和描写方面,很善于表现动物的动态和力量的美。

善于用牛作装饰是两河流域文化的一大特色。

苏美尔人很崇拜牛,神话史诗的英雄吉尔伽美什,就被比喻为一匹"高尚的野牛"。

吉尔伽美什与天牛战斗的故事,就是为了渲染他是个力大无穷的英雄,牛的形象在苏美尔的美术品里,正是英雄与膂力的象征。

第一王朝时期的“牛头竖琴”,就是在乌尔国王阿巴尔吉和王后苏巴德的陵墓内找到的。

墓内有大量极其精致的手工雕刻与制品。

这件牛头竖琴即是其中之一,它反映着古代乌尔金器镶嵌匠师们的精湛技艺。

相比苏美尔人的雕刻更注重表现内在精神,阿卡德人的雕刻更具写实性。

在尼尼微出土了一尊铜头像,据认为是阿卡德王国的奠基人萨尔恭国王的肖像整个脸部显得十分威严。

铜像铸造得如此精细,显示了古代的高超的铸铜水平。

苏美尔雕刻艺术最有特色的是他的圆柱形印章雕刻。

圆柱形印章是两河流域地区特有的器物,是把印文刻在圆柱形的立面上,拓印时用圆柱在湿软的陶版或封泥上滚动,就会压出一条连续不断的图案来。

图案常常是互相交织而又对称的动物和人物形象,内容多与祭祀、神话有关,其中表现宴会主题的特别受偏爱。

(3)金属工艺

苏美尔人的金属工艺尤其是金银制品的制作工艺是非常高超的,尤其是伴随着1922年至1927年间英国考古学家伍勒爵士所挖掘的450座乌尔陵墓,尤其是16座王陵的挖掘,在墓中全是制作非常精美的黄金制品。

我们前面提到的牛头竖琴,使出土于乌尔的一个王后的陵墓,这个王后叫普阿比,在她的墓中还发现了一套制作精美的黄金饰物,包括:

一件有贵重金属和宝石珠子装饰的斗篷、巨大的金耳环,一把纯金的梳子,青金石的和金质的发卡,动物形状的护身符及10个金指环。

还有一个黄金头饰,它包括一圈一圈的金带及其带子上面由金环和金叶子构成的三层环饰。

这套头饰很大,所以在佩戴时头上还应该塞上假发。

在一些国王的墓中发现了黄金短剑和头盔。

4、巴比伦第一王朝时期工艺美术(BC1792-BC1600)

(1)历史背景

在这里之所以强调是巴比伦第一王朝,是因为在它灭亡1000年后,又出现了一个新巴比伦王朝。

BC2000年左右,西亚的文明重心开始西移,这主要是与当时埃及、爱琴海文明的崛起有关。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两河流域南部又分裂为若干个小国,BC2003年时,叙利亚东部的闪族部落阿摩利特人从西北侵入,并在巴比伦城建立王国,但当时在它周围还有埃兰人的威胁,直到BC1792年在它的第六代帝王汉穆拉比的领导下,经过了35年的时间,赶走了埃兰人,实现了对两河流域的全面控制,于BC1728年,建立了巴比伦第一王朝,定都巴比伦城。

巴比伦第一王朝文明和苏美尔——阿卡德文明的关系,基本上就类似于后来的希腊和罗马的关系,是一种全面地继承关系。

由于巴比伦王朝历时很短,并且还不断遭受北方的赫悌和亚述人的侵犯,使得这一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很少。

(2)巴比伦第一王朝时期的雕刻艺术

在数量有限的巴比伦艺术品中,最著名的当属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浮雕,制作于BC1800-BC1700,在BC1200年左右被埃拉米特人运到了苏萨,后来是被法国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现存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汉谟拉比法典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是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成文的法律条文。

整个法典是刻在一根闪绿岩石柱上,上部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汉谟拉比国王授予法典的浮雕。

太阳神形体高大,胡须编成整齐的须辫,头戴螺旋型宝冠,右肩袒露,身披长袍,正襟危坐,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最高权利的魔杖和魔环。

汉谟拉比头戴阿卡德时期的王冠(就是前面我们看的那种金冠),身穿两河流域流行的宽松大袍,垂直的衣纹和太阳神长袍下端的横向编织纹形成对比,神情肃穆,正举手宣誓。

整个画面充满宗教的庄严气氛,表现了君权神受的思想。

这种授权场面,此后在整个西亚地区的美术中也是频繁出现。

5、赫梯、亚述工艺美术

(1)赫梯工艺美术

赫梯王国公元前2000年代兴起于小亚细亚这一古老的文明地区。

使用印欧语的赫梯人于BC2000年初自东进入安纳托利亚,大约在BC1600年,其势力范围扩大到幼发拉底河地区,并攻陷了巴比伦,此后在西亚地区称霸达300年之久。

赫梯人是一个习惯于征战的民族,世代征战让赫梯人认识到没有强劲的军队是不行的。

赫梯历代国王保持有一支人数多达30万的军队。

他们的武器先进,使用短斧、利剑和弓箭。

生产技术对于工艺美术造型、风格的影响是巨大的。

赫梯人所拥有的铁工具,使得其在雕刻工艺上取得巨大成就。

赫梯人非常喜欢用巨石。

因为他们长期住在山地,石头是他们最容易获取的建筑、工艺材料。

他们用巨石垒砌建筑,这种技术被称作“堆积式”。

因为他们所堆砌的建筑都具有很大的体量,以至在希腊人的眼中,觉得这是巨人建造的。

一方面赫梯人是十分善于征战的,另一方面他们也非常重视自身的防御。

他们修建了很多防御性建筑。

这些防御性建筑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入口处都安放有抛物线形或椭圆形的单块石柱,并且还被雕刻成巨大的狮子或狮身人面。

赫梯墙门上的雕塑和建筑物之间的结合方式十分独特,可以说它是将雕塑的一部分就埋入建筑中。

赫梯的这种建筑雕塑形式对亚述的影响非常大,后来亚述地区盛行的将雕塑作为建筑一部分的观念就是起源于此。

(2)亚述历史、文化概况

亚述人属于闪族血统,这个名字来自于美索布达米亚的一个神的名字,包括位于现在伊拉克摩苏尔南方100米的亚述城,也是来源于此。

亚述城最早的纪录始于公元前3000年,当时是阿卡德帝国的一个前哨。

亚述人长期受到乌尔第三王朝和巴比伦王国的统治和压迫,直到公元前14世纪后半叶,亚述人才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逐渐强盛之后,在BC1366年战胜了米坦伦人和统治巴比伦的赫梯人,于BC1230年成为两河流域的霸主。

此后自公元前1100年起,亚述不断开始扩张,到了公元前7世纪,亚述的范围东临伊朗高原、北达高加索、南接尼罗河,成为世界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可以说,由于亚述人长期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的国家,外族压迫使其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亚述的历史就是一部军事对抗史,先是取得帝国,然后是巩固扩张其帝国。

所以亚述,从兴起直至灭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为武力至上,他们所崇敬的人,是勇猛的勇士。

(3)亚述的建筑工艺——宫殿建筑的黄金时期

亚述的尚武思想,所推崇的是王权的绝对至上,所以宗教观念相对淡薄,也没有留下太多的宗教建筑。

从目前发现的仅有的几处遗迹,都是几层架托神庙的石礅,从中能看到苏美尔的强烈影响。

亚述的建筑工艺主要从帝王们的宫殿中能得以体现。

亚述的国王们,从BC1000年,每一个新国王都会在他登基之日起,或是扩建原有的宫殿,或是建造新的宫殿来显示自己的权威。

以至亚述宫殿的雄伟和富丽,在两河流域是史无前例的。

这种宫殿营造活动,一直延续到BC612年首都尼尼微失陷,亚述王国覆灭。

亚述的宫殿,从整体设计上来看,彼此都十分相似。

宫殿的平面为长方形,四周有围墙和望楼。

亚述人在造房时,已经懂得利用石柱和拱架结构。

柱身呈圆柱形,表面光滑,柱头带冠,这种柱式是从腓尼基人那里学来的。

(4)亚述的雕塑与浮雕

雕塑

可以说,没有什么比石雕更能体现亚述人的艺术水准和生活态度。

石膏石是亚述王宫中采用的主要的雕刻材料。

它松软细腻,适于雕刻。

并且亚述腹地的采石场和露天矿中都盛产这种石料。

在亚述雕塑中最具震撼力的当属前面提到的守卫宫廷大门的拉马苏雕像。

浮雕

亚述王宫内遍布有浮雕的石板。

这一传统源于亚述国王那舍巴尔二世,当时他正在新的都城尼姆鲁兴建王宫,以此显耀自己的地位和功绩。

而亚述统治者总是乐于实践新的想法,尝试奢华的生活方式。

所以在建造新宫的时候就把大量的浮雕用于宫殿装饰中。

亚述王宫浮雕最主要的内容是表现国王在战争、狩猎和公共工程方面的伟绩。

他们由不同水准的工匠雕刻而成,而最出色的作品则摆放在最为重要的房间。

不同题材浮雕的摆放位置也和建筑的功能一致。

比如,国王行使大祭司职责的正式场面出现在最为显眼的地方,颂扬国王个人功绩的场景往往摆放在更为私人化的区域,外围浮雕多表现的是别国向亚述国王进贡的场景。

6、新巴比伦工艺美术(BC625-BC539)

公元前7世纪末,亚述巴尼拔死后,亚述帝国开始衰落。

米底亚人和西徐亚人不断进犯边境,加上亚述内部的叛乱。

亚述巴比伦执政官纳波帕拉萨尔趁机于BC625年宣告独立,并在米底亚人的协助下,攻克亚述首都尼尼微,于BC609年消灭了亚述帝国残余势力,建立新巴比伦国,并再次成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中心。

在国王尼布甲尼撒执政期间,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他在BC604年力挫埃及国王普萨美提克,统辖了亚述帝国的原有版图,并与埃及接壤。

他还打败了犹太人,致使犹太国灭亡。

到了新巴比伦末期,正值波斯人的势力强大之时,BC539,波斯王居鲁士率兵攻入巴比伦,是两河流域在此沦入异族的统治之下,长期成为波斯帝国的一部分,BC332,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巴比伦。

在新巴比伦时期,又重新强调神权,他的创立者纳波帕拉萨尔和继任的国王们都称自己是该城之神马度克(Marduk)的“忠诚牧羊人”,同时他们又和亚述人一样好战成性。

考古学家没有发现新巴比伦时期的遗物,这一时期可供研究的艺术资料主要是巴比伦城的建筑废墟。

(1)新巴比伦建筑艺术

与亚述比起来,巴比伦的野兽比较庄重,每种动物的特征都一致,都处在静止而非运动的状态,如同凝固在仪式队伍的缓慢跨步中。

供奉马度克的长颈龙全身白色,西部则以黄色处理

供奉气候之神阿达德的公牛则全身金色,而毛发部分为蓝色或以深蓝为背景。

二、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概况

(1)古代埃及的地理、文化概况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

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每年不定期的泛滥不同,流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