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域特点复习与测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9713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域特点复习与测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域特点复习与测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域特点复习与测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域特点复习与测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域特点复习与测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域特点复习与测评.docx

《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域特点复习与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域特点复习与测评.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域特点复习与测评.docx

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域特点复习与测评

历史必修二单元知识梳理【复习课】

单元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知识要点归纳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

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

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3)屯田制(三国)

原因:

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推行屯田。

做法:

招募流农耕种田地;在军事频繁地区,让士兵屯田。

作用:

屯田制是封建制的土地国有制,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使流民有田耕种,有利于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保证了军粮供应;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

目的:

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主要内容:

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役。

隋代和唐代前期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

意义:

中国古代一项比较完备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

瓦解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

(5)明代后期,土地高度集中,激化社会矛盾,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说明封建土地制度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例5)

2.魏晋南北朝:

《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

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

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例7)

5.明清时期:

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知识要点归纳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

出现小件青铜器

夏:

铸造比较讲究

商周:

繁荣(如司母戊鼎)

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

西周:

已有铁器

战国:

铁农具推广

汉代:

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

东汉:

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

已能制造钢剑

魏晋南北朝:

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

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后又增加了新品种金宝地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知识要点归纳

一、先秦商业产生

商朝时期: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

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其中,著名商人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

二、秦汉商业初步发展

A、原因:

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B、表现:

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

长安、洛阳、邯郸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

三、隋唐商业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原因:

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运河开通

表现:

金融方面:

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

城市繁荣:

长安、洛阳、益州、扬州

市场发展:

城市中“市”“坊”分开,农村集市发展

对外贸易:

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

四、宋元商业繁荣

1.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开封和临安是当时著名的城市。

②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③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

④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

⑤海外贸易发达

2.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元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

②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

③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4.元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开辟了海运,

五、明清商业缓慢发展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富室之全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有“遍地徽商”说;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票号。

 

第4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知识要点归纳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1)出现原因: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地点:

江南地区

(3)出现部门:

纺织部门

(4)出现标志: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

2.清朝发展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

(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2)分工更细

(3)雇工数量增多

(4)部门和地区增广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2)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二、“重农抑商”政策

1.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

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

(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积极作用:

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

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海禁”的直接原因:

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海禁”的表现

民间贸易:

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官方贸易:

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不断

3.“闭关锁国”的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

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

自然经济

5.“闭关锁国”的表现:

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

(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最早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品种有

①小麦 ②水稻 ③玉米 ④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②③

2.我国古代历史上,铁制农具的逐步推广和使用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3.史书记载:

“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

4.右图所图示犁耕法主要流行于

A.春秋B.战国

C.西汉D.隋唐

5.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产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6.以下各项水利工程,修建于汉朝以前的是

A.龙首渠B.都江堰C.漕渠D.白渠

7.下列各项中,有助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的因素有

①土地归国家所有 ②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经济 ③大量兴建水利工程 ④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8.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9.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

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10.至今仍被奉为珍品的青花瓷器主要出产于

A.唐朝南方瓷窑B.北宋五大名窑C.明朝宣德年间D.清朝乾隆年间

11.下列我国古代丝棉麻三种织物消费量比例的根本改变是在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2.下列手工业在我国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制瓷业 ②丝织业 ③冶铁业 ④棉纺织业

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

13.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同时,当时社会经济的其他的重要现象还有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城市贸易打破坊和市的界限

C.传统的“重农抑商”逐渐废止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14.下列时代,商业主要由官府控制的是

①商朝 ②西周 ③春秋 ④战国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下列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首先出现于四川地区

C.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由北宋中央政府发行

16.安徽地区的商人群体兴起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7.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A.打破了坊市界限B.商业繁荣C.出现了“夜市”D.手工业发达

18.“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朝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张骞出使西域时的西行骆驼队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D.长安城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

19.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在

A.南朝时期D.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20.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21.实行均田制的时期包括

A.东汉和西汉  B.东汉至唐朝    C.北魏至唐朝 D.宋朝和明朝

22.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B.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D.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23.汉朝和明清相比,“重农抑商”政策中相似之处是

①重要商品由官府垄断经营 ②禁止商人长途贩运贸易 ③限制城市商业的时间和空间 ④对民间商业加征重税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4.“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对这一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明清地主兼并小机户的现象严重

C.明清工商业者热衷于土地兼并D.官府的政策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25.清代商人地主“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导致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B.造成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C.政府崇本抑末,限制手工业生产D.影响海外贸易,导致闭关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1分,第28题8分,第29题12分,第30题9分,共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早期的中国文明发祥于黄土地带。

黄土之吸水犹如海绵,黄土的高孔隙型的强毛细管吸收力,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为农作物所摄取。

因此,黄土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

然而,只有在有充足水分时,才能产生这种作用。

黄土与冲积土的天然肥效的优越性,如果没有水利灌溉系统,就不能发挥出来。

但是,一个地区一旦不受宠于统治者,就被忽视和放弃,直至遭到土壤肥效衰竭和生产力迅猛下降的命运。

中国文化发祥地的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在过去10个世纪里,经济上不断出现倒退现象,与当时的统治集团更加重视具有经济重心地位的长江流域的开发,从而忽视了陕西地区的灌溉事业有关。

──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请回答:

(1)从自然条件上看,为什么中国的古代农耕文明最早起源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2分)

(2)为什么汉唐时期关中地区是我国最发达和最富饶的地区之一?

(4分)

 

(3)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下去?

(4分)

 

27.(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分)

 

(2)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4分)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内在矛盾。

(3分)

 

28.(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冬,有司言:

“县官(国家,下同)用度太空,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不左国家之急……”“……诏禁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没入其器物。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

材料二 郡国多不便[于]县官[所]作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

──杜佑《通典·食货十》

材料三 令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间疾苦,教化之要。

皆对曰:

“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盐铁酒专卖机构),毋与天下争利,示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

”御史大夫桑弘羊则以为:

“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

往者豪强之家,得管山海之利,采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大抵皆放流之人,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相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今纵人于权利,罢盐铁以资强暴,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并兼之徒奸形成矣。

盐铁之利,佐百姓之急,奉军旅之费,不可废也。

”──杜佑《通典·食货十》

结合材料简述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盐铁政策,并说明它的利弊。

(8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卷30

材料二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后汉书》卷46

材料三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

游手为巧,充盈都邑。

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卷1

请回答:

(1)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3分)

 

(2)政府推行这样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

结合史实说明政府是否达到了其目的?

(5分)

 

(3)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

 

30.(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万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573─1644年)的72年,从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日本等国输入中国的白银达到一亿西元以上。

这个数字仅指海舶输入申报之数,至于走私或私人带来还未计算在内。

巨额的白银输入是以巨额的商品输出为条件的……

又据统计,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十六年(1700-1751年)的51年间,从西欧各国进口的白银达到6800多万元。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

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三 在欧洲盛行重商主义,重视现金的时代,英人认为这(贸易逆差)是国家的巨大损失,即发现鸦片大有销路,遂全力以赴。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简要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

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形势的主要原因。

(3分)

(2)清政府对于对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

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分)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对华贸易的形势持何态度?

采取了什么对策?

(3分)

 

选择题答题卡:

班级考号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参考答案

1.C2.D3.C4.C5.B6.B7.B8.D9.B10.C11.C12.A13.A14.A15.D16.D17.A18.B19.C20.A21.C22.A23.A24.D25.A

26.

(1)黄土地带宜于耕种,适合于早期农耕经济发展。

(2分)

(2)发达的原因:

长期作为政府的统治中心,受到了重视。

(2分)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兴修了一些重要的水利工程:

郑国渠、白渠、六输渠。

(2分)

(3)衰落的原因:

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土地过度开垦,生态破坏;(2分)统治中心的东移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2分)

27.

(1)自耕农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2分)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2分)

(2)有利因素:

王朝初期往往采取奖励垦荒和扶植自耕农的政策。

(2分)不利因素:

国家加于自耕农的沉重徭役负担;自耕农经济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地主的土地兼并。

(2分)

(3)王朝统治的安定依赖于大量自耕农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