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正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9538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4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正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部编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正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部编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正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部编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正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部编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正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正品.docx

《部编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正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正品.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正品.docx

部编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正品

备课本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教学准备:

材料的实物照片。

教学过程:

一、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教师课件展示:

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

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

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

(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

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

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

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1、提出活动指向:

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

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

1、石头

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

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2、布料

教学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丝绸、棉布、化纤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

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

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二、活动过程。

(一)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

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3、师生归纳总结:

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

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

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三、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

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板书设计:

《布料》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

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3、塑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准备:

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纸袋、塑料袋;塑料盆、陶瓷盆;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塑料袋、塑料杯,提问:

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

它呢?

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下,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塑料组成的?

4、谈话:

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塑料盆、陶瓷盆;纸袋、塑料袋,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重量轻的优点;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色彩鲜艳、价格便宜、经久耐用。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

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

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

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

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

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四)、教师总结,增强环保意识。

三、拓展应用:

1、提问:

怎样分辨有毒和无毒塑料袋?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

4、金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教学重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

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二,新授课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还需考虑:

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二)、金属之最:

(1)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

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

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

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

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

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

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

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

如钠、镁、铝等;

(三),课堂小结

 

课题

第一单元1石头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教学

目标

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每组石头一套、放大镜1个、记录单若干张。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

(出示石头图片)有的石头很大,有的石头很小,还有的石头漂亮极了!

(出示雨花石图片)

2.你用石头玩过游戏吗?

都玩过什么游戏?

3.小石头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头。

(板书课题:

①石头)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在哪里见到过石头,用石头玩过什么游戏,逐步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话题上。

二、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1.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的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2.你会观察么?

为了更好地观察,今天,我特地请来了一个新朋友:

(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分钟)看明白了么?

3.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4.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

5.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

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

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

6.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与学生一起梳理常见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斑纹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石头特征的观察。

7.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人。

8.(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

[设计意图:

学生对石头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就一块石头展开过仔细观察;他们也许能说出石头的某个特征,但不一定能针对一块石头从各个方面描述其特征。

本活动设计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结构性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气泡图的帮助下,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

四、给石头分类

1.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

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

(请男生举手!

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手!

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2.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

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3.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先做点事,给他们分分类!

4.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

5.请把你手中的石头放回到材料盒中。

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

[设计意图:

“石头”这个词既可以指石头的个体,也可以指总体。

按照某一个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给学生创造了在比较中进一步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而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

五、了解石头的用途

1.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

(通过PPT了解一下)你还知道石头的哪些用途?

[设计意图:

这里给学生提供一组石头用途的图片,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石头还有哪些用途,让学生意识到石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小结

1.看来小小的石头在我门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和研究关于石头更多更好玩的秘密!

①石头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2布料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教学

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丝绸、棉布、化纤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

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

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一)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

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3、师生归纳总结:

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

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

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三、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课堂小结

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你知道有哪些用途吗?

板书设计

②《布料》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

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3塑料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教学

目标

1.了解不同材质的塑料有不同的特点,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的用途,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

2.经历观察、比较不同塑料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知道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塑料的不同特点,了解它们的用途。

教学难点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生活中常见塑料制品。

学生准备:

搜集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

请你看黑板!

【教师板书:

塑料(同时注上拼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塑料。

(学生齐读:

塑料)

师:

我们已经学习过塑料这种材料,请同学说一说,在哪里可以找到塑料?

师:

真厉害!

原来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棒,找到这么多用塑料制作的物品。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塑料,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1.介绍各种不同的塑料制品。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

师:

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塑料杯、塑料袋……)

你知道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吗?

(装东西,装水……)

2.比较不同的塑料

教师出示2个不同的塑料袋,师:

这2个塑料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塑料、都可以装东西……)

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呢?

(引导学生从颜色、大小、软硬程度上找不同)

你是怎样发现这些不同的?

(巩固学生对观察方法的应用)

师:

不同的塑料袋有什么不同的用途?

3.塑料瓶底大揭秘

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不同的塑料瓶,观察瓶底的标识,同桌之间找一找,有什么发现?

教师出示ppt讲解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

安全教育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塑料制品?

一次性塑料杯可以经常用吗?

教学小结

1.学生回家调查家里使用的塑料瓶是否安全?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计划(调查方法、调查记录),制作成简单的调查小报,张贴在班级展示墙上。

3塑料

塑料袋:

透明(不透明)

易拉断(不易断)

塑料瓶:

安全标识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4金属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教学

目标

l能够进行对金属性质的研究。

2探究金属具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知道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属的用途,同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金属的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有光泽、易传热。

教学准备

ppt、生锈铁钉、砂纸、铝丝、铁锤、塑料棒、竹筷、金属勺、热水、烧杯。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首先请看几幅图片,看了之后告诉老师它们的共同点

是什么?

(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都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

3、今天我们就认识和研究生活中的另一种常见材料—金属。

(板书)

二、认识常见金属制品1、在600(〕多年前,人类就学会了制造比石器锋利的铜刀等铜制工具。

(多媒体)当今社会金属制品更是应用广泛,看看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是金属制成的?

2、观察,汇报。

3、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制品有哪些呢?

(多媒体)说说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4.汇报。

所以说每一种金属材料都有它独特的价值。

那么金属到底还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广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我们一起继续研究金属。

看看金属有哪些性质?

三、探究金属的性质

l、我们做几个实验,进一步发现金属的一些性质。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了砂纸,铁钉,(出示)你们要准备怎么做?

2、分组讨论,回答间题。

3、我们可以用砂纸打磨生锈铁钉一端的表面,对比看一看擦过的部分和没擦过部分,还可以摸一摸磨过的一端,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从中你发现金属的性质有哪些?

(示范)把你看到的现象用简洁的语言填在表格中。

(多媒体出示表格)

4、做完实验,组织汇报,,A结金属性质:

有光泽。

(板书)

老师还带了塑料块、竹筷、金属勺子,以及一杯热水。

要是把这三个同时放在热水里,过2分钟后摸一摸这些物品的上端,会有什么感觉呢?

你人为它们的热度会一样吗?

将现象也填在表格中。

在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要保持安静,当老师加热水时及时让道,不能触摸烧杯和热水以免烫伤。

6、分发材料进行实验。

然后组织汇报,』A结金属性质:

易传热。

7.教师出示:

铁锤、玻璃棒、木块等。

提间:

如果老师用锤子敲

击他们会有什么现象呢?

(玻璃会破碎、木块会破碎______.__)

8、分发材料铁锤和铝丝,让学生进行实验,完成记录。

9、组织汇报,总结出金属性质:

延展性—在科学上物体(像铝

条)在受到外界锤击等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或形成薄片而不破裂的这

种性质叫做延展性。

10、金属的性质可以从很多方面描述,除了刚才我们探究发现的有

光泽、导热性、延展性等外,还有哪些性质呢?

请看大屏幕。

11、组织交流。

12、我们刚才说了不同的金属性质不同,那么想要制作下面这些物

品你会选择那些金属呢?

为什么?

(锅,易拉罐,项链)

13、汇报。

14、回答得非常正确,锅用铁做,因为像刚才同学们说的便宜,而

且坚硬,铁还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用铝做易拉罐,是因为它轻,

易加工,也就是延展性好,价格也很便宜。

用金银做饰品不权因为其光泽度好,不易生锈(氧化),价格昂贵也是重要的原因。

1、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它的性质和价格是紧密联系的。

质决定应用。

合理选择金属可以为我们带方便。

金属还有其他重要的性质,我们会在今后学习中了解到。

教学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关于金属的哪些知识?

③金属

金属性质:

有光泽

传热好

有延展性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二单元5太阳的光和热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l、能说出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2、能用观察、实脸的方法探究太阳越否会发光发热.

3.堪息倾听。

分享他人信息。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能说出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教学难点.探究太阳是否会发光发热.

教学准备

石块玻璃瓶铁片太阳伞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叔叔的农着和驾驶的晚托车.在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不同?

二、探究与发现

一、观察讨论

看香大树.白天树叶看得很消楚.晚上为什么看不清楚了呢?

看两组图片.观察白天和晚上有什么不同?

观察结论:

太阳能够发光.

2、实验探究,晒金属盆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金属盆同时分别放到室内和室外放到室外的金属盆一定要放到能被太阳直接硒到的地方.而且要晒10-20分钟.然后拿到室内.与室内的金属盆放在一起。

用手摸一摸.在摸金属盆时.注意要把手轻轻放到金属盆上.小心烫手.

实验结论:

太阳能发热.

三、应用与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下面的这些现象呀?

作业布置

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内容

教学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关于太阳的哪些知识?

板书

设计

⑤太阳的光和热

实验

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教学

反思

学生能够说出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善于匀同学交流。

 

课题

第6课太阳与生活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

2、能通过观察、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得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的依据。

3、了解人类利用太阳能发光发热的特点让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使生活更加美好。

重点难点

1、重点:

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2、难点:

利用太阳能发光发热的特点使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课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那么太阳队人们的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阳与生活》这一课。

二、教学活动:

(一)活动一:

同学们看书P14的图中,比较一下白天与晚上的区别有哪些?

预设:

白天太阳出来了,工人叔叔和农民伯伯在劳动,小鸟和小狗在活动。

夜晚月亮出来了,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小鸟和小狗在活动。

活动二:

探究与发现

结合周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一说太阳的光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

预设:

晒干粮食、晒被子(杀菌)、让水变热、发电……

引导学生理解:

人类的衣、食、住离不开太阳;

大家在一起找找看,太阳对我们的衣食住行有那些影响?

说一说太阳对人们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预设:

白天,太阳出来了,鸽子在飞;鸡妈妈领着小鸡在寻找食物;小鸟在树上活动;治疗在树上唱歌;太阳花、芍药花开放晚香玉、昙花闭合等……

 

提示:

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小鸟和小狗。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夜晚,月亮出来了,猫头鹰出来活动了;太阳花、芍药花闭合,晚香玉、昙花开放。

那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吧!

二、应用拓展:

大家看一下书中P15的两幅图片,“路灯发光”说明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给人们带来光明。

“打伞防晒”说明太阳的光太强啦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打伞遮光,可以防止晒伤。

引导学生,太阳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

三、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

五、拓展:

关于太阳,你还想研究什么?

提示:

太阳是不是只有好的影响?

 

凡事都有利有弊

反思与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