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9453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技术方案.docx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技术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技术方案.docx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技术方案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

 

编制单位:

河南省地质测绘总院

二〇一一年七月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

 

编写者:

张建新丁文利

审核者:

王怀念

 

编制单位:

河南省地质测绘总院

二〇一一年七月

1.1项目启动背景ﻩ1

1.2项目技术路线ﻩ1

1。

3项目可行性论证ﻩ3

1。

4测绘技术依据ﻩ4

2。

1D级GPS网测量ﻩ5

2.1.1布网原则及要求5

2.1。

2 D级GPS点的观测ﻩ6

2。

1。

3D级GPS点的平差计算7

2。

2.2外业测量9

2.3图根控制测量ﻩ11

第三章 地籍测绘ﻩ13

3。

1.1测量控制点13

3.1。

2居民地及设施ﻩ13

3。

1。

3交通及设施15

3.1.4管线及设施15

3。

1.5水系及设施15

3.1。

6地貌ﻩ16

3。

1。

8注记及地理名称ﻩ17

3。

2地籍图的编辑处理ﻩ17

3.2.2测量控制点18

3。

2.3居民地及设施19

3.2。

4交通及设施19

3.2。

5管线及设施ﻩ19

3.2.6水系及设施ﻩ19

3.2.8植被与土质20

3。

2。

9注记及地理名称20

3。

2。

10图廓整饰ﻩ21

3.3提交成果22

第四章 质量保证措施及检查验收ﻩ23

4。

1整体原则23

4.2具体检查措施ﻩ23

4.4图件检查25

4.5数据检查25

4。

6成果验收26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技术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述

1。

1项目启动背景

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已于2010年底基本完成,各县市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地籍数据库也基本建立,这标志着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首轮全覆盖的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基本结束,为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尤其是宅基地地籍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要求,认真做好河南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必须大力开展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

首先要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依法确定土地产权,规范土地流转、保护农村集体土地合法权益,保护农民利益,还要开展宅基地测绘工作,全面查清每户宅基地的位置、界线、面积和建设状况。

将农户对宅基地的取得、占有、使用与处分等行为全部纳入法律轨道。

1.2项目技术路线

以河南省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参考系统(简称HNGICS)为依托,以覆盖全省的61个连续运行参考站为基础,布设全省D级GPS控制网,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首先开展D级GPS测量,拟以县(区)为单元,在全省2100多个乡镇布设20000个左右的D级GPS控制点(每个乡镇6-10个,合2-3个行政村1个);再开展一级GPS测量,拟以此D级GPS控制网为基础,各个乡镇为单元,分期布设一级GPS控制网,为图根控制网布设和农村地籍图测绘提供基础控制资料.具体流程如下:

图1农村地籍图测绘工作流程图

1.3项目可行性论证

1、通过本次全省D级GPS控制网的建设,可以奠定河南省国土信息数据的平面基础,为今后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基本农田划定、土地整理复耕等一系列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数学基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还可以改变前期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坐标系统较为混乱的局面,有利于将来与国家数据的衔接。

2、从总体费用上看,按照全省2100个乡镇、每乡镇布设6-10个D级GPS控制点计算,共需布设20000个左右控制点;按照每点Ⅰ类地区4549。

97元,Ⅱ类地区6830.15元计算(参照2009年版《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中工程测量部分的控制测量价格标准),约需经费8000-12000万元,折合每乡镇仅为4-6万元.因此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将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依托河南省地质信息连线运行参考系统(简称HNGICS)布设全省D级GPS控制网,精度优良.HNGICS比较传统联测B、C级GPS控制点,具有基准统一、精度高、误差分布均匀,操作简单等优点。

由于高等级控制点均匀分布在各乡镇周围、且进行了整体平差,因此在利用HNGICS开展一级GPS测量时,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转换参数,获得正确的测量成果。

4、依托HNGICS布设一级GPS点乃至图根点,具有信号良好,精度可靠、效率高等优点。

传统RTK技术首先需要设立基准站,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采用电台无线电通讯,一般服务半径仅为5公里,并且,随着服务半径的增加,测量误差也逐步增大。

而HNGICS依托强大的移动网络系统通讯,无需设立基准站,只要有移动信号的地方就可直接使用,方便快捷、精度均匀。

1.4测绘技术依据

1、《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2、《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4、《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5、《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T/T2009—2010;

6、《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7、《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8、《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2月10日);

9、《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规程图式》2006年颁布实施;

10、《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第二章 控制测量

2。

1D级GPS网测量

2.1。

1布网原则及要求

河南省国土信息D级GPS控制网拟以县(区)为单元,每个乡镇布设6-10个GPS控制点,具体要求如下:

1)D级GPS控制点的编号,以字母“D”为字轨,后加7位数字构成,如:

“D”,01代表郑州市,02代表中原区(市、区〈县〉代码根据行政代码进行设定),001代表1号点。

相邻点距离平均为5公里。

2)GPS控制网可由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组成,要求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不能超过8条。

3)联测的HNGICS连续运行参考站不能少于3个,且不可同时处于测区同一个方位,必须能够均匀覆盖控制范围。

4)点位的选择与埋设

a.点位应选在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仪器操作,视野开阔处,被测卫星地平高度角不小于15°。

b。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发射源,其距离不小于2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应大于50米。

c.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方便、地面基础稳固、易于GPS点的埋设与保存处。

d.D级GPS控制点一般应埋设双层混凝土标石,上标石规格为上部20cm×20cm,底部为40cm×40cm,高55cm;中心采用不锈钢标志,表面压印“河南省国土资源厅”、“D级GPS控制点”、“XXXX年”字样;下标石规格为40cm×40cm,高15cm;上下标石间隔为20cm。

要求埋设在土质地面下,上标石面要求低于地面30-50cm。

具体见下图:

选在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上的控制点,用电锤打孔后镶入长20cm不锈钢标志,并用水泥浇铸。

e。

所有控制点均应现场填写点之记,标注三个以上方位距离,并在地面或附近构筑物上用红漆书写点号,画箭头示意点位位置。

2.1.2 D级GPS点的观测

1)采用双频GPS接收机进行观测.

2)观测前,根据仪器设备的数量、GPS网形和卫星预报表进行作业调度表的编制,选择最佳作业时间,确保接受信号的良好。

3)观测时采用点连接和边连接相结合的方式,尽量构成多一些的检验条件.

4)外业观测时每个作业员严格按照作业调度表开、关接受机,天线的定向标志要指向北方,正确量取天线高度,认真填写观测记录。

 

观测的具体要求按照下表执行:

项 目

观测方法

D级

卫星高度角(°)

静  态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静态

≥4

平均重复设站数

静态

≥1。

时段长度(min)

静  态

≥60当和基准站联测时需要≥120

数据采样间隔(s)

静态

5~15

2。

1。

3D级GPS点的平差计算

1)基线的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将符合要求的结果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

2)基线解算时D级GPS数据采用率应不低于90%,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不大于

δ,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小于6。

3)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Wx≤2

δ, Wy≤2

δ,Wz≤2

δ

W≤2

δ

其中δ为标准差,δ=

W为环闭合差,W=

,n为组成独立环的边数,d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4)平差计算时先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采用GPS随机平差软件,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

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应满足如下要求:

V△x≤3δ,V△y≤3δ,V△z≤3δ

无约束平差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二维约束平差,以HNGICS基准站为起算点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其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满足下式要求:

dV△x≤2δ,dV△y≤2δ,dV△z≤2δ

平差后输出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精度信息.

平差后其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不低于1/45000,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2。

2一级GPS点测量

2.2。

1选点埋石

一级GPS控制点拟以县(区)为单元,以HNGICS为依托,采用网络RTK技术布设。

平均边长300-500米,每个控制点至少保证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一级GPS点的编号以“I”为字头加流水号编排,如I001、I002……In。

点位要求如下:

a、点位的选择要符合规范要求,并有利于下一级控制的联测。

b、点位应基础坚实牢固,易于长期保存和安全作业,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交通便利,便于作业.

c、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便于仪器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

d、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小于50米。

e、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应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f、点位埋设。

在坚硬的铺装路面时,点位一般采用长15cm、Φ20mm的钢筋作为点位标志,其顶面与路面基本平齐,以钢钉的顶面中心作为对点标志;或者刻“十”字标记。

位于土质地面上的点位,规格为20*20cm、高60cm,且上表面中心置入Φ15mm钢筋的水泥桩作为点位标志,桩顶以钢钉的顶面中心刻“十”字作为对点标志。

埋入时顶面应露出地面3厘米左右。

也可以利用已埋设的较稳固的公里桩、电缆桩等做为标志,在顶面刻“十”字标记。

所有GPS点均应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作GPS点之记。

2。

2。

2外业测量

外业观测时统一采用网络RTK技术实施,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点间距离(m)

点位中误差(cm)

边长相对

中误差

测回数

平面坐标转换残差(cm)

每测回自动观测值个数

测回间平面坐标分量较差(cm)

测回间垂直坐标分量较差(cm)

一级

≥500

5

≤1/20000

≥4

2

10

2

3

二级

≥300

5

≤1/10000

≥3

2

10

2

3

现在已有24颗GPS卫星在轨道正常运行,地面上全天候都可同时接收到4颗以上的卫星信号,外业观测时段可在施测中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RTK卫星的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

观测窗口状态

截止高度角15°

以上的卫星个数

POOP值

良好

≥6

<4

可用

5

≥4且≤6

不可用

<5

>6

同时RTK控制点测量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a、网络RTK的流动站应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

b、网络RTK的流动站应在有效服务区域内进行,并实现与服务控制中心的数据通信;

c、应正确设置随机软件中对应的仪器类型、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型、数据端口、蓝牙端口等;

d、用数据采集器设置流动站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设置与基准站的通信;

e、RTK的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f、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g、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h、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后,方能继续作业;

i、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2cm;

j、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垂直收敛精度不应大于3cm;

k、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注意对中、整平,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应不少于10个观测值,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垂直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

l、应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m、经、纬度记录精确至0。

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1m,天线高量取精确至0。

001m。

2.3图根控制测量

2.3。

1总体原则

图根控制是满足外业地籍界址点测量和地物测绘的基础,是在一级导线点的基础上布设的,一般采用导线测量和网络RTK测量两种方法,小面积区域也可直接采用网络RTK技术在D级GPS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

图根点编号以各乡镇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大写为字头(如须水镇为“X”),后缀自然序数(如“X001"),如有重名可个别调整.

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界址点、外业地物测绘的需要为原则,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密集程度,结合界址点的分布情况合理布设点位.

图根点一般设置临时标志,土质地面上可打入20cm长的木桩,铺装地面上可打入7cm长的钢钉,或刻绘“十”字,加刻方框表示,方框大小为15cm×15cm,并用红漆涂描。

选点时应保证埋石点的两两通视,且每幅图不少于3个埋石点,以保证今后地籍变更施测的需要。

2.3.2图根导线测量

图根导线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级别

导线长度

(KM)

平均边长(米)

测回数

测回差

(″)

方位角

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坐标闭

合差(米)

DJ2

DJ6

一级

1。

120

1

2

18

24

1/5000

0.22

二级

0。

7

70

1

18

40

1/3000

0。

22

说明:

当导线总长小于500米时,相对闭合差降为1/3000和1/2000,但坐标闭合差不变。

图根导线观测一律采用全站仪施测,各项改正直接输入仪器,由其自动完成。

图根导线的高程全部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施测,边数不应超过12条.

三角高程路线垂直角应对向观测,中丝法一测回,指标差不超过15″,仪器高与觇标高应准确量取至毫米。

三角高程路线闭合差不超过±0.05

(m)(S为边长且以公里为单位,不足一公里以一公里计算。

)同一条边往返高差不得超过0.04S(m),S为边长且以百米为单位。

图根导线的记录用电子手簿记录,经整理打印、装订成册;平差计算采用简易平差软件进行。

注:

采用网络RTK技术施测图根点的技术要求参考2.2。

2一级GPS点的外业测量执行,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

相邻点间距离(m)

点位中误差(cm)

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平面坐标转换残差(cm)

每测回自动观测值个数

测回间平面坐标分量较差(cm)

测回间垂直坐标分量较差(cm)

图根

≥100

5

≤1/4000

≥2

2

10

2

3

第三章 地籍测绘

3。

1地物、地貌要素的测绘方法及要求

3.1。

1测量控制点

所有三角点、GPS点、导线点、图根点以及水准点等均应按照地面控制点标志的中心位置,用图式规定符号表示地籍图上,符号旁的高程注记,表示实地标志顶面或木桩顶面的高程.

3.1。

2居民地及设施

房屋轮廓的外业测绘应以墙基外角为准。

不同层次、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次要房屋之间均应分别闭合表示。

村庄内的老居民区、老街坊、房屋毗连、庭院套递等情况,都应根据房屋结构形式不同、屋脊高低不一、屋脊前后不齐等逐栋表示,不能成片综合。

对于居民区院落内违章搭建的房屋,其高度未超过围墙高度的可择要表示;连续的一排临街房屋,应明确表示出房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房屋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

4mm,简易房屋小于0。

6mm时,可适当综合。

房屋的结构性质分为钢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其他结构六类,图面表示形式为:

在建筑物右上角用分数形式标注层数和结构(如

其中分子为建筑物层数,分母表示建筑物结构代码),房屋楼层高度低于2.2m的不计入层次。

具体建筑物结构代码见下表:

 

建筑物结构分类及其代码

结构分类

钢结构

钢和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混合结构

砖木结构

其他结构

缩写

钢、混

钢混

混合

砖木

其他

代码

1

3

6

对于不易区分的庭院,在相应地方加注“院”,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综合成房屋表示.

临时性的工棚、农贸市场内的摊位、售货亭可不表示;居民地内非正规的厕所、牲口圈不表示;独立的厕所(不包括简易的和漏天的)、居民地外围图上面积大于6mm2的牲口圈应表示,并加注“厕"或“牲".

凡建筑中房屋加注“建";破坏房屋加注“破”;凡油毛毡顶、石棉瓦顶以及以铁皮结构的房屋均用简易房屋表示;大型垃圾台以及宽度大于1米的室外楼梯均应按规定用相应符号表示。

架空房屋,一般按最外侧的建筑范围测绘,四角支柱实测表示。

柱廊、门廊、檐廊、落地阳台等建筑附属物参照图式按相应符号绘出。

能供人通行的悬空通廊按其外围测绘,转角处的支柱应实测,其它支柱可配置表示。

各种门墩符号按图式4.3.104表示;居民院落内部没有门墩的大门按图式4。

3。

103表示;图上长度小于1cm的栅栏用围墙符号表示;非正规、高度低于1m、图上长度小于1m的围墙可不表示。

地下室一般不表示,但与土地他项权利有关的大面积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应表示.

塔形建筑物如水塔、烟囱等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绘出占地范围轮廓,中间配置相应符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纪念碑、塑像等,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均依比例尺表示出其占地范围外轮廊,中间配以相应符号,有专有名称的应加注记;广告牌一律不表示。

3。

1.3交通及设施

道路按照高速公路、国道、一般道路(包括郊区道路、村镇道路、街巷、开放式住宅间通道等)、农村道路(大车路、乡村路)和内部道路、铁路六类分别采集表示.道路以道牙石线为准,部分老街道无明显路边线的可依据图面负荷量适当编绘表示,以保证图面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铁路按轨距以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实地宽度在2。

5m以上,一般能通行手扶拖拉机的道路,按大车路表示,有铺装路面的按等外公路表示;宽度在2。

5m以下的,用乡村路依比例尺表示;小路可择要表示.

铁路桥、公路桥、人行桥的桥头、桥身均应实测表示,桥墩可示意表示,有名称的桥梁应标注名称。

3。

1。

4管线及设施

一般电力线不表示,但110KV以上高压线及塔位应按真实位置测绘表示;通讯线、架空管线、电杆、路灯、消防栓、窨井、窨井盖等一般不表示,但与土地他项权利有关时应表示.

居民地外公用的水龙头一般不表示;移动通讯塔、微波传送塔等按图式4.3.54符号表示。

3。

1.5水系及设施

河流、湖泊、运河、水库、池塘的水涯线,一律以测绘时的水涯线为准。

当河流、湖泊、水库有明显坎沿线时,要根据实地情况分别绘出河堤、陡岸或者加固岸。

水塘、鱼塘均按无坎塘表示.并加注“塘"或“鱼”;沟渠宽度超过0。

5m以双线表示,小于0.5m以单线表示;有堤岸的沟渠应适当测注堤顶、沟底高程,所有河流沟渠均应绘出流向;道路两旁的排水沟一般不表示。

水闸按能通车的、不能通车的及不能走人的三种符号分别测量表示,水闸上的房屋用图式4.2.38符号表示.

3.1。

6地貌

地籍图上不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除控制点外,图上一般不要求注记散点高程。

但山区、丘陵区须表示大面积斜坡、陡坎、路堑、路堤、台阶路时,可适当注记台地、低地、道路交叉口、大面积农地等处的散点高程.

各种自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当坡、坎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不表示。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应选在明显地物和地形点上。

如:

铁路、公路、简易公路、主要街道及大车路的中心线上,道路交叉口和转折处,大面积农村空闲地处等。

3.1。

7植被与土质

地籍图上大面积绿化地、街心花园、城乡结合部的农田、园地等植被均以地类界表示,并要绘出植被符号,有些需加附注说明,如“杨”.居民地附近的散树不表示、行树一般不表示.

农村居民点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绿地、花坛、菜地、门前的水泥地可不表示;大面积的花坛用用图式4。

8.21符号表示,高于地面0.5米的用实线绘制。

3.1。

8注记及地理名称

地籍图上应注记村庄名、单位名、河流名称、水库、湖泊名、有特色的地物名称(如名胜古迹)等。

所有名称应使用国务院批准的简化字,注记字体要清晰易读,指向明确。

全名较长者可省略注出,但含义要确切。

在地名注记的基础上,选择所在图幅内主要居民地名称或主要企事业单位名称作为本图图名。

图名可用简称,但在全测区内不得重名或同名.若图内无名可取时,应以相邻图幅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命名(加括号),如张家村(东);对所跨图幅较多的村庄,图名可以采用图名加阿拉伯数字序号(加括号),顺序为从西到东、从北往南,如李家村(1).图名为两个字的其字间留出两个字间隔,三个字的其字间留出一个字间隔,四个字以上的字间不留间隔。

3.2地籍图的编辑处理

数据编辑处理的任务是根据野外调查测绘资料对图形数据作全面编辑、修改和处理(包括街坊、图幅之间的接边)、加载地籍要素和各类注记、进行图面整饰等,生成满足图式规范以及数据库建设要求的成果文件。

地籍图内业编辑处理要严格按照《2006年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规程图式》和《1:

5001:

1000 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进行。

应在充分满足建库需要的基础上兼顾制图,具体概括为:

线要连通、面要闭合、点要准确;各种要素定义明确,便于通过定义转换模板或编制程序进行数据转换;要严格保证面状要素拓扑关系。

3.2。

1地籍要素的叠加编辑

地籍要素是数字地籍图的重要内容,今后的面积量算、宗地图的制作等工作都以此为依据进行,因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图、表、实地三者一致,具体要求如下:

A、各级行政界线(市、区界、乡(镇)界、街道界)均应表示,当各级行政界线重合时,只表示高级界线。

B、各个界址点要定位精确,相邻宗地共用界址点要严格捕捉到位;街坊地籍图上界址点圈内地物必须保持完整、不能删减,分幅地籍图则应进行删减,以保证图面的美观;各条街坊线、界址线要全部闭合,共用边要严格重合,无悬挂、重叠、交叉等现象;各个宗地要严格满足拓扑关系,且编号唯一。

C、宗地属性值中的宗地号必须包含完整的街道(乡镇)号+街坊号+宗地号,图面仅显示三位宗地号;地类代码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规定注记至二级类;行业代码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规定注记至大类;宗地内能注记下权属单位和权利人的应注记全称,注记不下时可以简写或省略不写;地籍图上不注记宗地面积。

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