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我们的地球
实施目标: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的了解、认识。
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地球、关心地球。
争做地球村合格的小公民。
主题预设:
1、地球有多大?
它养育了多少种生物?
2、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人类生存?
3、地球现在的环境状况怎么样?
4、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地球母亲?
活动过程:
1、针对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划分小组、确立主题、制定计划。
2、围绕主题进行探究、调查、记录、分析。
3、活动成果:
以“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地球村小公民”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
教学反思:
鸟的世界
鸟类的特征:
第一、鸟类有羽毛;
第二、鸟类的身体通常是纺锤形,它的骨骼不但轻、硬,而且中间还有充满气体的腔隙;
第三、鸟类的前肢进化成翼,适于飞行;
第四、鸟类的呼吸器官可使大约75%的吸气绕过肺而储蓄到气囊里;
第五、鸟类属于恒温动物。
此外,鸟类的心脏具有两心耳、心室,大体与哺乳类相同。
因为鸟类的身体成纺锤形,骨髓间充满空气,而且鸟类食量很大,消化得也很特别快,因而鸟的体力特别强。
此外,鸟的神经系统发达,视力强,体重相对较轻等等,这些特点,也是鸟儿善于飞翔的重要因素。
鸟儿的歌声是为了“宣布领域权”,但最终的目的与性选择有关系。
因此,雌鸟是根据雄鸟所占地盘的好坏来挑选“丈夫”的,并不是根据它的歌声。
鸟脱毛有几种原因:
一是由于季节变化,它适应环境变化,就要换毛,同时就要掉毛。
二是羽毛被风吹雨打、太阳晒,受到损坏,就得脱落,重新长出新的羽毛。
鸟晚上年示见东西,是因为它们都患有夜盲症,所以这些鸟不能在夜间到处飞,它们晚上总是安安静静地睡觉。
小鸟落在树枝上以后,便弯曲双腿,由于身体的压力,韧带和肌肉绷得紧紧的,趾便能牢牢抓住树枝。
鸟的小脑较达,善于调节身体的平衡,使睡在树上的小鸟不致于前后摇晃。
鸟的羽毛里往往长有羽虱和壁虱。
小鸟飞到有水的地方,用翅膀在水里拍打,用力将身上的水抖掉,再用尖尖的嘴梳理羽毛。
有的鸟常常在沙堆里洗澡。
电流通过人或动物的身体造成伤害,称为触电。
可我们经常看到,一群群的燕子、麻雀或鸽子,飞到高压电线上站立嬉戏,却没有一只触电身亡。
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呢?
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在小鸟的两只脚之间不会有电压存在,也就不会有电流从它身上通过,所以小鸟不会触电。
不过,如果鸟儿的身体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或者站在电线上的鸟在不绝缘的电杆或架上磨嘴巴,就会有电流从鸟儿身上流过,使它触电身亡。
正因为如此,人们在高压输电线电杆上固定电线的铁架与电线这间,总是隔着一个长长的绝缘瓷瓶,它既可起到保护鸟类免遭触电的作用,又可避免由于鸟类触电而发生的停电事故。
教学反思:
花草的生长
植物给人类和动物提供了食物。
人们可以直接享用植物的种子,例如小麦种子磨成面粉、水稻种子去壳加工成大米、大豆种子做成豆腐、芝麻种子榨出食用油、胡椒种子压成胡椒粉作调料等等;也可以直接享用植物的茎叶,如白菜、油菜、莴苣、甘蔗等等;或者享用植物的根茎,如马铃薯、甘薯、萝卜、甜菜等等;还有植物的花朵,如花椰菜、西兰花等等;或者植物的果实,如番茄、黄瓜、苹果、桃子、草莓等等。
人们还可以用植物来饲养牲畜,为人类提供肉、蛋、奶等食品。
人们种植棉、麻用来纺纱织布,种桑养蚕得到丝织品。
人们种植草药获得药材。
种植烟草、咖啡、可可得到刺激品。
植树造林取得木材和造纸原料,森林还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归根结底,人类的衣食住行统统离不开植物,植物养活了整个人类。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植物一般是由小小的种子发育而成。
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细胞发生分裂,胚发育成胚芽和胚根,利用胚乳提供的营养,幼苗破土而出,而且在三叶期前一直吸取胚乳中分解的养料生存,形成茎、枝、叶和根,组成了植株。
后来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和13种植物必需矿质养分,生长壮大。
到了一定年龄,就从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过渡,开花、结果、成熟、衰老、死亡,留下种子进行新的一轮生命过程。
植物是一座天然化工厂。
从植物生命诞生之日起,它的身体内就每时每刻进行着复杂微妙的化学反应。
用最简单的无机物质作原料合成各种复杂的有机物质。
在白天或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从大气中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吸进二氧化碳,与根系吸收的水分生成碳水化合物,既糖类物质,并释放出氧气和热量,这一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夜间或黑暗条件下,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掉一部分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而使另一部分碳水化合物进一步合成淀粉、脂肪、纤维素或者氨基酸、蛋白质、原生质或者核酸、叶绿素、维生素以及其它各种生命必需物质,由这些物质构造出植物体来。
教学反思:
美丽的插花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插花,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插花的几种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插花,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相互取长补短,尝到合作的甜头;
3、通过学习插花,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花泥、剪刀、铅丝等工具,各种鲜花绿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路边的小花并不显眼,但只要经过用心的搭配和组合,就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把它放在在餐桌、窗台、茶几、案头上,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造型点缀了生活,这就是插花艺术。
自己动手插花,既能陶冶情操,更能享受到花团锦簇的快乐。
你们想学插花吗?
二、新授插花的过程
1、了解插花的历史。
(教师简述)
2、介绍插花所需的用具:
花泥、剪刀、铅丝、胶布等;介绍插花所需的鲜花绿叶:
春天有康乃馨、郁金香、牡丹、山茶、水仙、玫瑰等;夏天有荷花、百合、茉莉等;秋天有丹桂、一串红、鸡冠花、菊花等;冬天有腊梅、银柳、仙客来、文竹等。
迎春花枝、紫藤、紫荆、满天星等是插花常用的枝叶。
(教师把讲台上的花、叶、枝条一一展示。
)
3、介绍插花常见的造型:
(投影一一展示)球型,适合放在餐桌上,可四面观赏;L型、三角形、直上型,适合放在电视机旁、茶几上、写字台上,供单面观赏;扇型,适合放在客厅的窗台处或墙边矮柜上,供单面观赏。
4、以名为“期盼”的L型插花为例,介绍插花的过程。
(1)讲解“期盼”的意义。
(2)讲解插花的过程:
第一步:
选用一个黑色圆形水盆,盆内放一块事先准备好的吸足水的花泥,大小略高于盆边。
第二步:
在花泥的外围先插上一圈桃叶珊瑚,后部略高于前部。
第三步:
中部偏左插三支含苞的白色马蹄莲。
第四步:
中部插三支半开放的粉红色的玫瑰花。
第五步:
右边插三支含苞的玫瑰
第六步:
玫瑰间插上情人草或满天星。
5、学生拿出自己带的材料,自行制作或同桌合作完成一副插花作品。
6、教师巡视、指导。
7、说一说。
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讲台上,让制作者讲讲自己作品的名称、意义。
8、评一评。
让全班同学评出插得最好的一盆。
三、布置作业:
自己独立完成一盆插花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插花作品的评比,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2、懂得插花的意义;
3、通过插花体会创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展示插花作品。
1、一盆盆作品放在课桌上,让作者依次介绍自己作品的主题、意义及所用的材料。
2、邀请兄弟班级的代表参观、评比,评出前三名。
3、展开讨论:
插花有意义吗?
谁能说说插花的意义?
4、师生共同总结插花的意义:
插花不仅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而且能美化生活,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利用身边的现成材料,开展插花活动;
2、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开展插花毕竟要化些钱,老师介绍一些较便宜的花卉给大家:
(1)康乃馨、勿忘我、情人草、满天星等,这些花同学们可以在花店找到,而且一年四季都有,价钱也不贵。
(2)我们还可以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大自然的馈赠来插花。
如河边的芦花、田边的野菊花、山上的映山红、野百合、甚至一些草也可以作为插花的材料,如狗尾巴草等。
(3)我们还可以利用杯子、水果、蔬菜等来制作插花作品,效果也很好。
二、展示用芦花、狗尾巴草、野菊花制作的插花作品。
三、布置作业:
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请大家尽可能的利用身边现成的材料制作一盆插花作品,送给你最喜欢的老师,老师们一定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吗?
教学反思:
点击奥运
实施目标:
通过或是学生对奥运正确的认识,明确:
它是一种盛会,它用体育充当国际语言,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建起友谊的桥梁,播撒世界和平的种子,使世界人民热爱与向往的体育盛会。
主题预设:
1、奥运会是由谁发起的?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老师常说要发扬奥运精神,它体现在哪些地方?
3、我们来收集奥运英雄的故事,开展向奥运英雄学习活动。
4、要为北京奥运会增光,我们应该怎样做?
活动过程:
1、针对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划分小组、确立主题、制定计划。
2、围绕主题展开活动。
研究、调查、记录、整理。
3、活动成果。
奥运知识竞赛
教学反思:
保护我们的眼睛
活动开展背景:
据统计我国的弱视儿童有1000多万,青少年近视率达40%,大学生近视率超过70%……这说明,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已经刻不容缓。
针对现在的学生近视程度低龄化,且人数变多这一现象,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同时学到一些简单的必要的保护措施我校组织爱眼小卫队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开展让世界更美丽,知眼爱眼为主题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选题目的:
每当我们走进校园,总会看到一个个“小眼镜”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每当我们走进教室,也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小眼镜”坐在教室里学习。
透过这“小眼镜”,我们惊讶,我们震撼,我们伤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需要通过眼睛观察和感知美丽的大千世界,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大声疾呼:
“爱护我们的眼睛吧!
”我们决定小学生的视力进行调查,呼吁社会:
为了青少年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都来关注青少年的眼睛保健工作。
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近视的成因,掌握近视的危害及预防矫正方法。
技能目标:
让学生在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爱眼意识、保健意识。
第一阶段:
认识我们的眼睛
活动目标:
了解全班同学的视力状况,围绕近视提出问题并整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开展分组研究。
学生主要活动:
一、谈谈眼睛:
每天要做眼保健操,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有的同学认真做每一节,而有的同学却不愿意做。
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怎么样呢?
谈谈自己的视力。
二、出示视力表:
1、认识视力表
2、了解测查方法(请校医指导)
3、分小组测视力:
每5人为一个小组,做好相应记录。
序号 姓名 左眼视力 右眼视力
三、讨论正常视力的范围。
我们可以怎样确定正常视力的范围:
1、问校医。
2、上网查一查。
3、问自己的当医生的爸爸、妈妈。
通过几种调查、研究发现:
1.5~0.9为正常,0.9以下为近视
四、对全班同学的视力状况进行统计,制作成统计表。
组别 正常人数 近视人数 其它(斜、远视)
组别 正常人数 近视人数 其它(斜、远视)
五、制作成直观统计图,观察并分析。
(参考示意图)还可以用扇形、条形、坐标等图形。
六、结合统计的数据进行交流,请近视的同学就大家提出的问题随机谈感受。
预设问题如下:
1、为什么有的同学这么小,眼睛就近视了?
2、近视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近视了看不见黑板怎么办?
4、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就不会近视吗?
5、戴上眼镜是不是就很有学问?
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近视?
(2)近视眼与正常的视力有什么不太一样?
(3)近视之后怎么办?
(4)怎样预防近视?
八、选择问题并分组。
1、看看自己对哪个问题感兴趣。
2、统计每个问题的研讨人数及名单。
3、按照问题分组,选出自己的小组长。
教师指导重点:
1、问题的提出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学生平时的眼保健操入手。
2、主导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邀请技巧,顺利请来指导老师。
3、正常视力范围的查找,教师可提供思路,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行解决。
第二阶段:
调查、分析近视原因及预防办法
活动目标:
结合问题拟定研究方案,制作调查表,对近视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研讨预防措施。
学生主要活动:
一、 分小组开展研究
第一小组研究:
为什么会出现近视眼呢?
1、根据这些疑问,师生共同制定了调查表。
讨论:
如何设计调查表,从哪些方面入手调查?
调查哪些同学?
A、从用眼、饮食、学习等各方面设计调查表。
B、随机调查,可以是戴了眼睛的也可以是没戴眼睛的。
参考表如下:
近视学生用眼调查表
姓名:
性别:
年级:
年龄:
1、视力情况 左眼视力:
右眼视力:
2、近视的原因:
A、遗传B、用眼过度C、意外伤害D、用眼不卫生
3、除做眼保操外,有无其它保护眼睛的措施:
A、有B、无
4、你是否经常长时间看电视:
A、是B、不是
5、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
A、30分钟B、1小时C、2小时
6、有躺着看书的习惯吗?
A、有 B、无
7、读书、写字离眼睛的距离:
A、20cmB、30cmC、40cm
8、学习完或看完电视后,是否对眼睛进行适当活动
A、是B、否
9、视力不好时,是否及时到医院去检查,配眼镜
A、是B、不是
10、你觉得在学校和家里的光线是否合适
A、太强B、太弱C、合适
11、多吃维生素的食品有利眼睛健康,你是
A、经常吃B、不吃C、偶尔吃
谢谢你接受调查,祝你学业有成!
二、校园特别行动:
学生利用课间、放学后、午休时间对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在活动中教师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一一给予指点。
3、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同时对近视进行归因分析:
(参考原因)
(1)、读写姿势不正确;
(2)、经常长时间看电视、看书,对眼睛又不做任何保护措施;
(3)、喜欢躺着或行走时看书、看报,不注意光线;
(4)、睡眠不足,眼保操做得少或姿势不准确;
(5)、视力下降时没有及时配合治疗。
(6)、用眼不卫生;
第二小组研究:
近视眼与正常的视力有什么不太一样?
1、用什么方法来研究:
观察、找资料、请教校医或家长
2、围绕问题展开课外调查。
3、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4、请校医带来眼睛模型为同学们讲解近视形成的原因,及近视与正常视力的异同。
第三小组研究:
近视之后怎么办?
怎样预防近视?
1、用什么方法来研究:
访谈、查找资料。
2、交流预防近视眼的方法。
三、三个小组结合调查研究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四、全班讨论:
读书与近视有无必然关系?
(1)调查班级成绩好、知识丰富、喜欢阅读的同学的视力情况:
班级 姓名 成绩 经常读课外书的同学眼睛目前情况正常, 近视。
(2)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
只要我们注意用眼卫生,近视是可以控制的,视力是可以保护的,这与读书多少、成绩的好坏无必然关系。
教师指导重点:
1、由于学生需要分组活动,可要求学生自行邀请校内其他老师参与、指导本组活动。
2、调查表的制作可以在学生制作后教师加以调整,并对调查方法及归因方法进行指导。
3、“读书与近视有无必然关系”这一问题可依据学生的问题来源选择性设计。
第三阶段:
爱护我们的眼睛
通过这次调查,同学们都觉得“近视”严重影响了大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防治近视是面临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问题。
一、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眼睛?
1、来自于学生的调查。
2、来自于校医的指导。
3、来自于书籍和网络上的资料。
二、对学生的资料进行归纳:
(1)视力不好的同学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并配戴眼镜;
(2)视力正常的,应该从现在开始,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3)老师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上,从现在抓起。
(4)每天坚持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动作要准确到位。
三、制订爱眼宣传计划。
1、制作一部短片,播放同学中出现的不良用眼习惯,让大家从中反思,提高大家的爱眼意识。
2、和大队部联合行动,利用学校广播宣传?
?
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明亮的眼睛。
3、写倡议书:
“拥有多彩的世界”。
让学生当好校内外宣传员。
4、把自己的爱眼箴言贴在教室内,师生相互提醒。
教师指导重点:
1、爱眼力求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入手指导,如:
学习时间的安排、做眼保健操、用眼卫生等方面。
2、爱眼宣传要结合学校的活动,在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情况下,力求落到实处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
情感目标:
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有非凡的感染力。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其打动人心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
教学准备:
1、帮助学生加深情感体验,感悟语言魅力的课件。
2、网上或其他地方查找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在路上被一些标语或广告吸引,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
1、读题
2、质疑:
“魅力”是什么意思?
(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阅读的韵味。
)
二、自由朗读课文
师:
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生: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在巴黎的街头有一个盲人老头乞讨,竖了一个牌子:
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路人无动于衷,一个法国诗人让彼德勒看到了拿起笔在牌子前面添加了几个字:
春天到了,可是……。
下午给盲老人钱的人多极了。
师:
能够把这么长的课文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话描述。
很好。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
师:
盲老人上午在木牌上写的是什么?
生:
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板书:
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
结果路人无动于衷,后来诗人在牌子上添了六个字,
生:
春天到了,可是……(师板书)
师:
结果——
生:
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
(师板书:
多极了)
三、抓住“变化”,启发思考
师:
我们发现随着木牌上的字的变化,人们的表现发生了变化,老人也由叹息到非常的高兴起来。
变化这么多,变化这么大,同学们注意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
这么多情况都发生变化,你发现哪些情况没有变?
看书。
生读书。
生:
从课文第一段知道他是一个盲人,从早上看不到,从晚上也看不到,一直看不到。
师:
从早到晚盲老人还是盲老人。
还有什么?
生:
都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
师:
有没有道理?
生:
有。
生:
木牌上的字我什么都没看见没有变。
师:
从早到晚盲老人乞讨的方法变没变?
生:
没有。
师:
既然还是在这条繁华的巴黎街上,还是那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可是还是这样乞讨的方法,可是你们看随着木牌添加的几个字,事情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化得这样大,几个字竟然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
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生:
多了这六个字为什么会起了变化?
师:
这六个字为什么会起变化,他提出的。
核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添了六个字会起了这么大的作用?
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连读三次,
第一次学生齐读。
第二次老师范读。
第三次学生再读。
师:
读完之后你想说什么?
这样,把你的想法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
小组交流。
生汇报。
师:
好,谁先给大家说说,拿出自己独特的意见。
生:
第一次路人看见牌子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没什么反应,后来看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产生了同情心,就给盲人钱了。
生: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可是对于盲老关来说却什么也看不见,一片漆黑。
当人们想到一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怎能不对盲老人产生同情心呢?
师:
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这个想法,和你们一样,并且用生动的语言写出来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再与没加字之前的话相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
这样学生才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
四、引导思考,感受语言魅力
1、同学们饱含着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体会情感。
思考:
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
2、进行交流。
师:
在你的心中春天是不是万紫千红的?
生:
是。
生:
我也同意两位同学的看法,我认为这句话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语言。
看到这些字行人都想到了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想到了春天的良辰美景,特别的美妙,然后他们又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美丽的景象,都会产生同情心,所以都会帮助这位老人。
师:
你能说出这样一段话,并且说得这么流利这么精彩。
你来说说。
生:
我也同意他的看法。
可是我想到这是一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很多人看到了觉得春天太美了,可是这个盲老人这么大岁数却连春天也看不到就产生了同情心。
师:
很多同学都会有同样的感觉,的确,春天在我们正常人的眼里
放课件:
春天的美景(师描述:
生机勃勃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能不叫人陶醉呢,但是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屏幕出现一片黑色)上午盲老人写在这句话没起作用是因为他没有打动路人,而下午这句话起了这么大作用是为什么呢?
(适时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情感体验。
)
3、激发情感朗读第六自然段。
4、小结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再探究。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
五、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1、结合实际,说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打动人的语言(如广告语、名言警句等)。
师:
有时相同的意见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会起到不同的作用,而且如果你运用了恰当的语言,它会更吸引你。
社会、校园内经常看到警示语发生了变化,不但能够吸引人而且能够教育人。
在预习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搜集,有谁搜集了一些?
生:
我在校园里的草坪上写着:
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生:
我看到:
别踩我,我怕疼。
生:
我在外面街道上看到:
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生:
我在河边看到:
我不是澡盆,请不要在里面洗。
2根据提供的画面,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
出示课件:
(一个草坪,一个图书室)
师: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设计一个警示语,如果这两个你都不喜欢,你也可以设计其他的。
生小组设计。
(每组选择一个比较好的警示语写在老师发的牌子上展示到前面黑板上)
师:
请设计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