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933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

《山西省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docx

山西省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山西省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肯”号在追击传说中的“独角鲸”时,遭到猛烈撞击,教授、孔塞伊和捕鲸人不幸落水,后来成了“鹦鹉螺”号的俘虏。

B.“鹦鹉螺”号上一切机械的灵魂是电,而且它发电并不依靠地下金属,而是依靠开采海底的煤矿提炼海水中的钠完成的。

C.由于遇到了大浮冰,“鹦鹉螺”号虽经过几十次的冲击,却完全不能动了,导致他们最终无法抵达南纬90度的南极。

D.“鹦鹉螺”号在托雷斯海峡撞上暗礁搁浅,后来海水涨潮潜艇顺利地脱了险。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B.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C.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D.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C.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刻苦钻研的精神,更需要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狼嘷(háo)  冗长(rǒng) 旱獭(tǎ)   水泄不通

B.砭骨(biān) 参差(cī)   星宿(xiù)  潸然泪下

C.枷锁(jiā)  蹂躏(lìn)  熟稔(niǎn) 巧言令色

D.青荇(xìng) 秾丽(nóng) 涸辙(hé)   手舞足蹈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锈损了的铁铃铛

宗璞

(1)秋天忽然来了,从玉簪花抽出了第一根花棒开始。

那圆鼓鼓的洁白的小棒槌,好像要敲响什么,然而它只是静静地绽开了,飘散出沁人的芳香。

(2)花园有共同的声音。

一个风铃,在金银藤编扎成的拱形门当中,从缠结的枝叶中挂下来。

这风铃很古老,是铁铸的,镌刻着奇妙的花纹。

铃中的小锤很轻巧,用细链悬着,风一吹,就摇摆着发出沉闷的有些沙哑的声音,似乎在提醒,沉睡的草木都在活着。

(3)“铁铃铛!

”孩子们这样叫它。

勉儿,孩子中间最瘦弱的一个,常常站在藤门近处端详。

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

从他装满问号的眼睛可以看出,他觉得这铃很神秘。

(4)风铃那沉闷又有些沙哑的声音,很像是富有魅力的女低音,又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5)勉儿常常梦见那总不在家的爸爸。

勉儿梦见自己坐在铁铃铛的小锤上。

抱住那根细链。

打秋千似的,整个铃铛荡过来又荡过去,荡得高高的!

他掉下来了,像流星划过一条弧线,正落在爸爸的书桌上。

各种书本图纸一座座高墙似的挡住他,什么也看不见。

爸爸大概到实验室去了。

爸爸说过.他的书桌已经够远,实验室还更远,在沙漠里。

沙漠是伟大的。

(6)“爸爸!

”勉儿大声叫。

他的喊声落在花园里,惊醒了众多的草木。

小棒槌般的玉簪花吃惊地绽开了好几朵。

紫薇怀疑地摇着—簇簇有皱折的小花帽。

马缨花到早上才有反应。

在初秋的清冷中,它们只剩了寥寥几朵,粉红的面颊边缘处已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

(7)“你在这里!

铁铃铛!

”勉儿上学时照例招呼老朋友。

他轻轻抚摸铃身,想着它可能累了。

(8)风铃忽然摇动起来,幅度愈来愈大,素来低沉的铃声愈来愈高昂、急促,好像生命的暴雨尽情冲泻,充满了紧张的欢乐。

众草木用心倾听这共同的声音,花园笼罩着一种肃穆的气氛。

勉儿也肃立。

那铃勇敢地拼命摇摆着,继续发出洪钟般的声响。

声响定住了勉儿,他有些害怕。

(9)“它把自己用得太过了。

”紫薇是见过世面的。

(10)好一阵,勉儿才迈步向学校走去。

随着他远去的背影,风铃逐渐停下来,声音也渐渐低沉,最后化为一声叹息。

不久,叹息也消失了。

(11)勉儿从学校回来,走过花园,风铃沉默着。

那吊着小锤的细链僵直了,不再摆动,用手拉,也没有一点动静。

他自己的心悬起来,像有一柄小锤,在咚咚地敲。

(12)他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和妈妈一起到沙漠中了。

无垠的沙漠,月光下银子般闪亮。

爸爸躺在一片亮光中,微笑着,没有一点声音。

(13)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

(14)勉儿累极了,想带着爸爸坐在铃上回去。

他记得那很简单。

但是风铃只悬在空中,小锤子不垂下来。

他站在爸爸的书桌上,踮着脚用力拉,连链子都纹丝不动。

铃顶绿森森的,露出一丝白光。

那是裂开的缝隙。

链子和铃顶粘在一起,锈住了。

(15)如果把它挂在廊檐下不让雨淋,如果常常给它擦油,是不是不至于?

(16)“它已经很古老了,总有这么一天的。

”妈妈叹息着,安慰勉儿。

(17)花园失去了共同的声音,大家都很惶惑。

玉簪花很快谢了;紫薇的绉边小帽都掉光了;马缨只剩了对称的细长叶子敏感地开合,秋雨在叶面上滑过。

(18)那只锈损了的铁铃铛被取下了,卖给了古董商。

勉儿最后一次抱住它,大滴眼泪落在铃身上,经过绿锈、裂缝和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缓缓地流下来。

(有删节)

5.怎样理解第1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

6.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7.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8.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

阅读《麦黄黄,杏黄黄》回答下面的问题

麦黄黄杏黄黄

①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

②我家在渭北的大山深处,这里麦子熟得晚,父亲总趁这时去渭河边上的大平原替人割麦子。

每次回来,他都要喜形于色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叫人一见就直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

喀嚓喀嚓地嚼着杏子的时刻是多么舒心美妙呀!

至今还觉得那是我儿时一段少有的幸福时光。

③自打父亲离家后,妹妹每隔两天就仰起小脸问妈妈:

“爸爸啥时回家呀?

我想吃杏哩。

”“去看看地里,啥时麦子黄了,你爸爸就回来喽!

”我和妹妹便飞跑到山顶的地里去看麦子。

那一片片的麦地跟周围茂密的灌木丛一个颜色,妹妹抚摸着翠绿的麦穗自言自语道:

“噢,还早哩,麦子还绿油油的嘛!

④下过一场透雨,披挂在坡洼里的麦地块儿渐渐泛出了淡淡的亮色,好像打上了一抹光晕。

我跟妹妹又跑到村口的大槐树下等父亲。

⑤又过了几天,麦子大片大片黄了。

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了家,山顶上向阳处的麦子已经开始收割了。

空中弥漫着干燥微香的麦秆气息。

我跟妹妹一趟又一趟地往村口跑,可是一点父亲的消息都没有。

⑥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我家的麦子能搭镰了。

母亲心焦似火,第二天一早便带领我们兄妹三个上了地。

母子四人在灼热的麦地里整整折腾了三天,才勉强割了三亩来地的麦子。

⑦第四天天快黑时,跟在身后拾麦穗的妹妹突然举起小手喊道:

“快看呀,爸爸回来啦,有杏子吃啦!

”我赶快抬起头看,发现身后未割的地方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随着“嚓嚓嚓”的响声麦子纷纷倒地。

在他身后排着一列士兵般的麦捆子,一件件扎得结结实实、整整齐齐的。

“哦!

是父亲,父亲回来啦!

”父亲对我们苦涩地笑一笑,淡淡地说:

“路上耽搁了,回来晚了……”

⑧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

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

妹妹兴奋地一把抓住挎包翻了个底朝天,见什么也没有,“哇”的一声哭了。

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

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

那杏子在父亲汗湿的掌心里沐浴着落日的霞光,透射出一股奇妙迷人的风采。

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抖动,好大一会才嗫嗫嚅嚅地说:

“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

⑨妹妹拿婆娑的泪眼看看手里的杏子,反倒不好意思了,她走到母亲跟前举着杏子说:

“妈,你吃吧。

”母亲把杏子凑到唇边轻轻沾了沾说:

“娃儿真乖,妈吃好了。

”母亲把杏塞给我,我紧紧地攥住这颗温热的杏子,望着父亲那张瘦削苍凉又略显惭愧的脸,说:

“爸,还是你吃吧,我吃杏仁。

”父亲接过杏子在牙上碰了碰:

“多好的杏,真甜哩。

”父亲说着把杏子随手给了哥哥。

哥哥小心地用门牙微微咬破一点皮,舔舔舌尖,咂巴咂巴嘴,又塞给了妹妹。

⑩原来,那年渭河沿岸有了不少收割机,父亲跑了好多地方都没找下活。

正要回家,在麦地边遇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恸哭不止,老人孤单无助,麦子也没人收。

父亲二话没说,一口气帮老婆婆收割、拉运、碾打完毕,没收一分钱。

返回的路上淋了雨,发烧了。

父亲用仅剩的一分钱买了这颗杏子揣在兜里,赶了两天两夜的路,才回到二百多里外的家。

那颗唯一的杏子在妹妹手心里宝贝似地攥着,到了第二天晚上才吃完。

我把杏核细心地晾干,悄悄藏在瓦罐里。

第二年春天,我家门前的院子里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杏树苗,这棵杏树就是父亲带回的那枚珍贵的杏子变成的。

至今,那棵杏树还长在我家的院子边上,长在我的记忆里,长在我心中。

(选自《读者》2009年第7期有删改)

9.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0.请你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A.B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A)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

(B)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

我选():

11.阅读第③—⑤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麦子的成熟过程?

为什么要这样写?

 

12.你如何理解第⑾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3.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在享受着长辈、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把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场景描写出来。

(不少于50字)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李斌

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可谓尽人皆知,但恐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得清、做得好。

那么,我们如何来科学地认识终身学习呢?

②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朗格朗首先提出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此后“终身教育”理念在全球迅速蔓延开来,对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有这样的认识,只不过没有提出这样的术语而已,像孔子说“学而不厌”、荀子说“学不可以已”等都包含这样的思想。

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不断地学习,持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很多人以为学习只是在校学生的事,其实学习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就是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

③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学习呢?

④学习首先是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异常迅猛。

有人曾经统计过,如果一个人一天阅读12个小时,那么要想读完现在人类一年新产生的化学知识就需要整整四百年的时间!

想想看,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光靠在学校里学的那点知识怎么够呢?

⑤现在的人们将学习看得太功利了,学生学习是为了争取高分、找份好工作,而一旦没有直接的利益诱惑就不再学习,这已经将学习异化为一种负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人们没有掌握学习的真谛。

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们不仅要“学”,更要“习”,就是在实践中运用自己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品德和人格。

在这样认识状态下学习怎能不快乐呢?

怎么会成为一种负担呢?

⑥宁静才能致远,只有内心平静,才能深入去思考。

学习尤其如此。

而要想沉得下心,就必须养成艮好的学习习惯,让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经常性的生活方式,让学习同“一日三餐”一样,少不了它。

⑦首先要不时提醒自己,给学习留下足够时间。

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我们来说,事情比较多,时间确实比较紧张,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还是有的。

”关键是我们对业余生活如何管理,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真把学习当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它看作生活的必需环节。

④其次要淡泊名利,克服浮躁心态。

要说没时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挤占了大部分时间,一些“思想不纯”的动机驱使个人去经营“小圈子”,或娱乐游戏,或闲聊海谈,无法静心看书学习。

只有驱除心中杂念,才能对学习持之以恒。

⑨最后,要强迫自己养成学习习惯。

爱好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效果最好。

但是对于成人学习而言,特别对没有形成学习习惯的人,强迫自己培养学习的兴趣也是非常必要的。

⑩总之,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社会发展所需,也是个人发展所需。

只有善于学习、爱好学习、坚持学习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感受生活的安全和幸福。

(选自《大江晚报》)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5.简述选文的论述思路。

16.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17.从选文④⑤两段看,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8.选文两处划线语句均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力法,从全文来看有什么作用?

三、对比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注)其:

代词,他。

輗(ní):

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軏(yuè):

马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行:

行走

19.解释下列划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期日中  期:

_________   

(2)太丘舍去   去:

_________

(3)相委而去委:

_________   (4)三省吾身   省:

_________

2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B.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C.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D.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1.翻译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元方入门不顾。

22.(甲)(乙)两文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什么呢?

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启发。

四、句子默写

23.名句填空

(1)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千里之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非子·喻老》)

(3)勿以恶小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4)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5)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家语》)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文武双全,既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B.《观沧海》是曹操征乌桓时期作,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C.诗人用饱蕴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D.诗人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气势,来表现了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细腻委婉。

25.下列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大海的景象,同时也赋予它性格,句句写景,又字字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B.诗中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

C.诗中描绘的大海开阔的景象,雄浑的气势,也正是诗人豪迈气魄、雄心壮志的表现。

D.全诗直抒胸臆,诗人把眼前的实景和心中的想象,以及个人的志向巧妙地交融在一起。

26.下列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全诗以“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在视觉上突出近处的景物,有动,有静,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是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谱。

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7.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秋风/萧瑟,波涛/涌起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幸甚/至哉,歌以/永志

六、语言表达

28.口语交际。

你的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对学生也十分关心,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

(1)请用一句话委婉地向老师表达你的意见。

(2)同学们对班主任有情绪,请你以班长的身份,用一句话劝劝同学们。

七、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29.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怀念长妈妈的《______》、描写童年生活的《______》、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

30.冰心爱的哲学三大主题是:

母爱、_____、_____。

31.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人物及相关故事,根据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

示例: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32.综合性学习。

1月16日,重庆无隅图书馆正式开馆,这是我市首家以国学为主题的图书馆,“国学”与“图书馆”两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融合在一起,绽放出别样的文化魅力。

(1)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概括重庆无隅图书馆的特点。

(材料一)大渡口区艺度创•文化创意园内,重庆无隅图书馆坐落于此,青石板、红砖墙、林荫小道……在淡雅清新的文艺气息中,仿佛带你走进一段静谧的时光,在这里静静地读上一下午,格外舒心惬意。

(材料二)原木制作的书架上整齐地排放着一本本图书,穿过图书馆主馆,来到二楼的文化交流展示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中国传统字画,一个个精致美观的茶具跃然于眼前,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阅读氛围。

(材料三)目前馆内藏书2-3万册,主要以国学相关书籍为主,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书籍,也有近代国学名家对经典解读的著作以及现代国学大师的孤本等。

(材料四)馆长王思蕴介绍说:

“图书馆在引领市民科学阅读经典的同时,加大设置了一些体验区,配合各种主题活动,邀请茶艺、书法、武术等方面的名家来馆做展示与讲演,引导市民认识传统,亲近传统。

(2)重庆无隅图书馆的命名缘起于老子《道德经》中的“大方无隅”一词,无隅之意为辽阔无际,以此寄托一种文化无隅、思想无隅的情怀。

我们的书房就是一座属于自己的图书馆,请你仿照示例,为自己的书房拟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名字。

示例:

书房名——德馨阁

名称释义——出自《陋室铭》“惟吾德馨”,读书既要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更要体悟高尚精神,熏陶美好德行。

书房名——______________名称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所在的班级正开展“进书店•读国学”的活动,重庆无隅图书馆还不被大家了解熟悉,结合上述材料的相关信息,请你在活动中向全班同学为无隅图书馆做一个有感染力的推荐。

九、作文

33.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道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

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①请以“勤奋,让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请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能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活着需要食物和水让自己的生命得以维持,但活着不仅仅是拥有生命,巴金曾说过:

“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活着还需要学很多不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让自己的生命思想合并以致达到完美;活着还需要精神来支撑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生命与心灵结合以致绽放精彩。

那活着,还需要什么呢?

需要爱心,需要阳光,需要艺术,需要懂得放下……

请以“活着需要什么”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对比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语言表达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