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709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1.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1.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1

2017年春学期高一语文期末统考模拟试卷

本试卷共4页,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运用(共15分,每题3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幸亏黑夜替我罩上了一重面幕,否则为了我刚才被你听去的话,你一定可以看见我脸上   的红晕。

我真想遵守礼法,否认已经说过的言语,可是这些,现在只好一切置之不顾了!

你爱我吗?

我知道你一定会说“是的”;我也一定会相信你的话;可是也许你起的誓只是一个谎,人家说,对于恋人们的      ,天神是一笑置之的。

A.羞愧  繁文缛节  背信弃义    B.羞涩  虚文俗礼  寒盟背信

C.羞愧  虚文俗礼  寒盟背信     D.羞涩  繁文缛节  背信弃义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遒劲(qiú)百舸(kě)瞳孔(tóng)举酒属客(shǔ)桑梓(zǐ)

B.迷惘(wǎng)阻遏(hè)慰藉(jí)锲而不舍(qiè)肴馔(yáo)

C.灰烬(jìn)闲暇(xiá)妥帖(tiē)苟延残喘(gǒu)悠邈(miǎo)

D.干瘪(biē)甄别(zhēn)商榷(què)咬文嚼字(jué)什刹海(chà)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聒噪 蕴藉 记录片 蝇营狗苟 屈意逢迎

B.蟊贼 敲榨 辩证法 珊珊来迟 两全其美

C.撮合 笑靥 一滩血 得陇望蜀 磨肩接踵

D.装帧 绿洲 侃大山 崭露头角 缘木求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种冲动的举动的背后,还是个性不够成熟的表现。

B.面对着越来越多标榜自己是经典的作品的出现,我们需要思考一下:

到底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堪称经典?

C.当我听这些音乐的时候,想到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大师们心灵的喟叹,顿觉不可思议。

D.针对部分同学在学习上学有余力,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开设了提高类性质的辅导班。

5.下列各项中没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B.天柱高而北辰远

C.佩玉鸣鸾罢歌舞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二、文言文阅读(共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2分)

王济字武子。

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

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

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

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

“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

”每侍见,未尝不论人物及万机得失。

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朝臣莫能尚焉。

帝益亲贵之。

仕进虽速,咸谓才能致之。

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

数年,入为侍中。

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

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

而王佑始见委任。

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

帝尝谓和峤曰:

“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

”峤曰:

“济俊爽,恐不可屈。

”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

“知愧不?

”济答曰:

“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

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

”帝默然。

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

“何以好剥人面皮?

”皓曰:

“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

”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

寻使白衣领太仆。

年四十六卒,追赠骠骑将军。

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

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帝益亲贵之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而内多忌刻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C.常为陛下耻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D.好以言伤物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7.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侪类以此少之

(2)明法绳之

(3)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4)帝因召济,切让之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

9.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仕进虽速,咸谓才能致之。

(3分)

(2)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

(3分)

(3)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5分)

(余)弟培,字伯凝,乳名曰狮。

五岁,从大父芝亭公为南直休宁县令。

休宁多糖,伯凝性嗜饴,昼夜啖之,以疳疾坏双目。

大母王夫人钟爱,求天下名医医之,费数千金不得疗。

识者以狮者师也,或为先兆云。

伯凝虽瞽,性好读书,倩人读之,入耳辄能记忆。

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

所读书,自经史子集,以至稗官野史,无不淹博。

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一一倩人读之,过耳亦辄能记忆。

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所辑诸书,日夕研究,遂得其精髓。

凡诊切诸病,触手即知。

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药无不精,服无不效。

凡有病者至其斋头,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积数十人不厌,舍数百剂不吝,费数十金不惜也。

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

吾家十世祖为越郡名医,所开药肆,甲于两浙,后以阴功,子孙昌大。

昔人云:

“公侯之家,必复其祖。

”伯凝殆即其后身矣。

伯凝尊人六符叔去世早,不得于我婶娘,屡遭家难。

伯凝号泣旻天,卒得“赋隧”。

族中凡修葺宗祠,解释狱讼,评论是非,分析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骇可愕之事,皆于伯凝取直。

故伯凝之户履常满,伯凝皆一一分头应之,无不满志以去。

伯凝有一隙之暇,则喜玩古董,葺园亭,种花木,知无不为,兴无不尽。

其内弟督兵江干,伯凝为之措粮饷,校枪棒,立营伍,讲阵法,真有三头六臂所不能尽为者,而伯凝以一瞽目之人,无不立办。

则其双眼真可矐,而五官真不必备矣。

云间有唐士雅者,五岁失明,耳受诗书,不下万卷。

其所著《唐诗解》诸书,援引笺注,虽至隐僻之书,无不搜到;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

然余观其人,貌甚朴陋,闭户枯坐,无异木偶,其欲如吾伯凝之多才多艺,机巧挥霍,盖万不及一者矣。

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

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

(选自张岱《琅嬛文集》,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不淹博淹:

广博

B.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赍:

带着

C.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嗣:

后代

D.援引笺注援:

引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凝在医术上的成就是因为家庭熏陶,他家祖传的医书有一百多种,储备药材也很多。

B.伯凝五岁眼睛就失明,父亲早逝,与母亲相处不好,但他自小就得到祖父祖母的喜爱。

C.伯凝失明或跟大量吃糖有关,而有见识的人认为他乳名为“狮”或是预示他失明征兆。

D.作者写唐士雅著书、创作诗文及外貌等情况是为了衬托伯凝的多才多艺,机巧敏捷。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

(3分)

(2)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

(3分)

13.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试结合全文概括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

(3分)

三、诗歌鉴赏(10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

昏暗。

②滟滟:

月光摇动的样子。

③金饼:

比喻圆月。

(1)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2分)

(2)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

(4分)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纫秋兰以为佩。

(《离骚》)

(2)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3),能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

(4)艰难苦恨繁霜鬓,。

(《登高》)

(5)飞湍瀑流争喧豗,。

(《蜀道难》)

(6)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

(《廉蔺列传》)

(7)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

(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廉蔺列传》)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乡村的光

耿立

(1)光是乡村的支撑,是乡村的灵魂,光是温暖的。

它的脚跟无处不在,随便在哪个地方,沟渠柴垛,或者狗窝,你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是它挽高了树,挽高了房檐,使乡村有了邃深和辽远。

(2)每次回家,我都感到对老家木镇的光的不适应,走在路上,总像踩在了堆积着光的草垛上,脚步踉跄。

见到它,我像做错什么似的,眼睛就低下去:

春天的光发绿,夏季的光发黑,秋季的光发黄,冬天的光发红。

(3)真的,春天的光总是如小手般,一点也不生分地抓挠我的头发衣领,浑身痒痒、燥热,它要扒掉你的衣裳。

冬天的光则是懒散的,嫩嫩的,如同穿开裆裤的小孩露出的屁股,让人想摸却又不好意思。

(4)光究竟是什么颜色,没人能弄通,那是杂乱而错综的。

你分不清鸡雏和鸟雏嘴角的黄是一种肉色还是一种光。

早春的柳条,晚秋的杏叶,是光把冬的光秃变得扶疏,也是光把那种蓊郁删繁就简成光秃。

物候是表征,其实是光的脾气才使我们看到了颜色的各种面貌。

(5)缘于光,木镇的一切都有了别样的韵致,即使普通如一絮棉花。

在秋深的时候,冬季已在门槛外徘徊,新的被窝刚钻进去还是有点凉。

你在昏昏的油灯下,把头蒙进被窝,憋住气,然后狠狠地猛吸一口——那粗布的被子上,满是姐姐或者母亲缝制的针脚,光“哗”的一下就从里头透了出来,包裹着新棉花的清香和阳光的温暖。

这岂能是城里的被子所能比拟的?

(6)没有光的黑夜,木镇是惊恐和不可知的,一切都小心翼翼。

人们在那个时辰常听到孩子夜哭,那样嘹亮,顺着街筒子跑。

要是狗乱吠,大概连夜空的星星也会因惊吓躲藏得无影无踪。

又想起小时候的冬夜,蒙在被子里听木梆子打更的吆喝:

防火防盗防蜡烛和暖棉被的火罩……

(7)其实那是对光的吆喝,有了光,那惊恐就不会在街筒子里高一脚低一脚地跑了,那些狗也不会在柴垛上嘶嘶乱叫了。

(8)关于光,我又想起在完小读书的时候,用靛蓝的墨水瓶,加上洋铁片做盖子,自制的一盏煤油灯。

那灯发散出的光是昏黄的,把我和家里的羊投射到墙上,影子怪异。

有时父亲到我住的土屋里,借助煤油灯光,将手指绞在一块儿,在墙上变换出兔子和狗的形象。

这使我感受到了油灯光的神奇。

我也注意到,风一过,油灯的灯苗就摇晃,父亲的影子也摇晃在了墙上,有些陶醉。

(9)光,使人思索。

若有一天木镇没有了光,那会怎么样?

那些让我欣喜让我烦忧的东西还会存在吗?

其它地方也和木镇一样吗?

儿时的我去问父亲,父亲给难住了,说我们去问问队长吧。

队长只是苦笑,觉着我们是自寻烦恼。

(10)后来我才知道,不只木镇,天底下的乡村没有不与光发生联系的事物。

犁铧下的土在光下酥软,少女的双颊在光下红润,一根草、一朵花、一声蝼蛄的叫,即使远处如逗号的黑黑的鸟巢,都与光有关。

光让它显形,它就得显形,光不让它显形,它就无论如何也显形不了。

光如同一个教唆者,让土地解开了怀抱,让种子不再安心地沉睡,连我家白狗的领地不再只是门扉和柴垛。

(11)在光的明灭之中,我们还看到了地下蚯蚓对土地的低声问候、家雀伫立在屋檐的弧线、远处老人白发环绕的脑门……陡然睁开眼,光冲着你扑面而来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淌泪的冲动。

(12)阳光养料,对于庄稼和人的意义都一样。

在光的关怀下,庄稼绿了黄了,人们来了去了,年轻过,年老了。

乡村的人一旦年老,就在门旁或者土墙外晒暖。

所谓晒暖就是让阳光像晒粮食一样晒人:

粮食一晒,内部的细菌和虫卵等坏东西就会死去;人老了,也能在阳光下吸收最后的养料。

(13)一个人一辈子能晒几次暖?

谁也说不清。

有的老人在晒暖的时候,脖子一梗,就安静地死去了。

故去了老人的乡村,像夏季收割完麦子后剩下的麦茬地,麦子没了,阳光还在;即使连麦茬也没有了,阳光也还会在的。

(选自2013年3月29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6.请赏析第(3)段中的画线语句。

(4分)

17.光给木镇带来哪些“别样的韵致”?

请简要概括。

(6分)

18.请分析第(9)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4分)

19.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6分)

六、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王生想借邻居家的斧头来用,在去邻居家的路上,他想,“邻居会把他的斧头借给我吗?

那个斧头可是他新买的,他舍得吗?

他本来就不是个大方人,上次我向他借犁,他就说犁坏了。

这一次他肯定不会借给我,一把斧头都不愿意借,这个邻居也当得太无情无义了,以后我要是出点别的事,让他帮忙,他更不会帮了,这算什么邻居!

王生边走边想,越想越气,他怒气冲冲地敲开邻居的门,对邻居说:

“留着你的斧头自己用吧!

”然后扭头就走了。

邻居莫名其妙地站在那里。

王生的问题出在和他人非常严重地缺少沟通。

沟通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在整个社会都很重要,以“沟通”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7年春学期高一语文期末统考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1、C2、C3、D4、C5、B6、D

7、

(1)看不起,轻视;

(2)约束、制裁、惩处;(3)宅第、家;(4)责备

8、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

(答对两处得一分)

9、

(1)官升得虽快,都说是靠自己的才能达到的。

(“仕”“咸”“致”,每处1分)

(2)别人能让亲人疏远,我不能让亲人亲近,为此为愧对陛下。

(“亲”“以”“愧”,每处1分)

(3)孙楚很敬重王济,而来得晚,哭得很悲伤,宾客没有不落泪的。

(“雅”“济”“涕”,每处1分)

10.C11.A

12.

(1)连续听也不感到满足,(为他)读书的人舌头读破,换了几个人都不能够供应他(听)的需要。

(“频”“厌”“敝”“易”“给”,每处1分)

(2)(他)写诗文,话说出来就像水流灌注一样(快),誊写的人手写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

(“出口”“如注”“缮写”“不及追”,每处1分)

13.学问高、才识过人;处事公正公平;有侠义心肠(仁爱之心、慈悲善良)(每点2分,满分为止)

附译文:

(我)的弟弟(张)培,字伯凝,乳名叫狮。

五岁时,我的叔祖芝亭公担任南直隶省休宁县的县令。

休宁产糖多,伯凝性喜吃糖,早晚吃糖,(结果)因为疳疾损伤了两只眼睛。

祖母王夫人特别疼爱他,寻找天下名医给他治疗,化费了数千两银子也没能治好。

有见识的人认为(他乳名中的)狮就是“师旷”的“师”,或许就是他失明的先兆。

伯凝虽然眼睛盲了,生性喜欢读书,请人(为他)念书,耳朵听到就能记住。

连续听也不感到满足。

读书的人舌头读破,换了几个人都不能供应他(听)的需要。

所读的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没有不广泛涉略的。

特别喜欢谈医术的书,书架上的医书不少于几百多种,(伯凝)请人一本一本地读,他过耳就能记住。

于是推求心脉之理,把名医所编的各种医书全都拿来,早晚研究,便得到了它们的精华。

大凡切脉察看病状,一碰手就知道病情。

(他)多多储备药材,又精于制药,所制的药没有不精良的,(病人)服后没有不成功的。

所有生病的人到他的书斋,不曾拿着一个铜钱来拿药而离开的人,累积到几十人也不感到嫌恶,施舍几百剂药也不吝啬,花费几十两银子也不感到可惜。

从此,寿花堂的药物,使越中的人都感到佩服。

我家十世祖是越郡的名医,所开的药店,在两浙名列第一,后来因为阴德,子孙盛大。

从前的人说:

“公侯之家,一定有恢复祖上荣耀的人。

”伯凝大概就是他的转世之身。

伯凝的父亲六符叔去世早,与我的婶娘相处不好,屡遭家庭不幸。

伯凝对天号哭,终于母子和好。

族中凡是修葺宗祠,解释讼案,评论是非,分割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怕可惊之事,都到伯凝这儿来评判是非曲直。

因此,伯凝家里常常挤满了来人,伯凝都一一分别回应,没有不满意而离开的。

伯凝有一点点空闲,就喜欢玩赏古董,修葺园林亭子,种植花木,凡他知道的没有不去做的,也没有不尽兴的。

他的内弟在江干督兵,伯凝为他筹措粮食军饷,演练枪棒,制定军纪,讲解排兵布阵之道,真是有三头六臂的人也不能都做到的,伯凝却以一个目盲之人,没有不立即办到的。

那么,他的双眼真可以失明,而且五官真不必完备了。

松江有叫唐士雅的人,五岁失明,用耳听读诗书,不少于一万卷。

他所写的《唐诗解》各书,引用的笺注,即使冷僻到极点的书,也没有不搜求到的;(他)写诗文,话说出来如同水流灌注一样(快),誊写的人手写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

但是我看他人,相貌很质朴鄙陋,闭户枯坐,和木偶没有什么两样,他想要和我家伯凝一样多才多艺,机智敏捷,大概比不上万分之一的。

所以,我认为伯凝像左丘明,像晋国的师旷,像高渐离。

厉害啊,(这个)伯凝,大概是以一人之身而同时具有他们的长处了啊。

14、

(1)桂花西风高寒梧叶(两点一分)

(2)上片写作者寒风瑟瑟散月光,月虽圆可人心寒,寒于昔时此景,今时今地感慨时如流水年华虚度无所谓。

(两分)下片写雾冷桂花暗暗凄香,西风打着梧桐秋叶。

箫声与月光一般凄冷,醉客倚桥且忘却这散之不去的愁苦。

(两分)

(3)由眼前与去年相同的景色而时光流逝的无奈,转变为空怀想的落寞与伤情。

15、

(1)扈江离与辟芷兮

(2)只是当时已惘然

(3)有善始者实繁

(4)潦倒新停浊酒杯

(5)砯崖转石万壑雷

(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8)徒以吾两人在也

16、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答通感也可,答对比不对),化抽象为具体,借用生活中常见的感受将不同季节的光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1分),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对光的喜爱。

(1分)

17、亲情的温暖;安全感;神奇的感觉。

(每点2分)

18、承接上文对木镇的光别样韵致的描写,引出下文对天底下乡村的光的描写(由点到面),引发作者对光的意义的思索。

(4分,只写“承上启下”得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