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472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与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个人所得税

执教者

张士杰

课时

2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经济法律法规》(第三版)陈炳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十一章第二节

教材分析

《经济法律法规》(第三版)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内容涉及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有较强的实用性,内容设计合理,符合中职学生的要求。

学情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学习接受能力比较差。

《经济法律法规》是一门专业课,绝大多数学生没接触过企业、更没有相关经济法方面知识。

所以学生要从基础知识开始,一点一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征税对象及税率。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

3.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案例法和例证法,让学生能判断纳税人对生活中的各种所得,知道该不该纳税,应纳多少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个人所得税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增强依法纳税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难点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1.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别采用提问法、案例分析法。

2.新知识点的学习主要采用讲解法和小组讨论法,教师讲授由浅入深、逐步分解进行剖析,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小组讨论,相互思考,实现师生互动。

3.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总结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提问(7分钟)

二、导入新课(10分钟)

三、案例讨论(20分钟)

李教授系中国公民,现在国内某大学任职,20XX年12月份取得收入情况如下:

(1)当月工资收入3400元,奖金收入3000元。

(2)受科普出版社委托,为其编写《心理咨询》一书。

按照协议约定,出版社于12月20日支付给李教授稿酬19000元。

(3)12月25日,受科技公司培训部邀请,为该公司员工进行心理咨询讲座,科技公司支付给李教授讲课报酬3900元。

请回答:

李教授应该缴纳多少所得税?

四、新课讲解(30分钟)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是以个人的所得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共11类)

(三)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区分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四)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1.比例税率20%  

2.超额累进税率

 

(五)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35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劳务报酬所得;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

(3)每次收入超过20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稿酬所得;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元)×20%×(1-3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1-30%)

4.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学生自学: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五、例题讲解(10分钟)

案例中李教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工资及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3400+3000—3500)×10%-105=185(元)

2.稿酬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19000×(1-20%)×20%×(1-30%)=2128(元)

3.讲课报酬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3900-800)×20%=620(元)

李教授12月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185+2128+620=2933(元)

六、课堂练习(10分钟)

张某是我国一位医学专家,每月工资薪金收入7000元,其中包括政府特殊津贴600元。

20XX年,张某与李某合作出书取得稿酬20000元,两人按5:

5分成;张某购买某生物制药公司股票,年终分红取得4000元现金股利收入;张某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2次,每次取得收入2500元,全年共取得报告收入5000元。

请计算张某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同学们知道个人所得税是对什么进行征税吗?

是如何征收的呢?

请举例说明。

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要判断他是否应该交纳个人所得税,首先得搞清楚这么几个问题: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对象以及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等等。

问题:

案例中李教授工资、奖金所得,稿费和讲课报酬属于个人所得吗?

如果属于,属于哪一类?

为了理解和区分两类纳税人,让学生填写一张表格

纳税人

判定

标准

征收

范围

居民

非居民

大家看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主要有两种,你们知道哪些适用超额比例税率吗?

哪些适用比例税率吗?

教师重点讲解,各种所得的计算公式。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总结。

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会正确计算。

巡堂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解决学生做题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学生畅所欲言回答问题

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自己通过看书填写表格内容

学生举例回答

学生听讲并且跟随老师的思路,归纳总结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规律。

学生分组学习,相互评价。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做课堂练习

为引入新课作准备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安排

引入新课的讲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将所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思路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思考,容易接受和掌握。

学生自己学习,会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

老师的举例说明,会让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

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小结

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及纳税人,纳税范围包括哪些?

税率有几种?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等内容。

要求重点掌握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及稿酬所得的计算公式。

布置作业

1分钟

习题集第十一章

板书设计

概念

征税对象

个人纳税人及税率

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劳务报酬所得

的计算稿酬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偶然所得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整体来说还不错,学生反映很好,比较满意。

2.这节课最满意的是在讲解案例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要求发言,相互之间讨论。

精彩瞬间在于课堂练习中劳务报酬所得时,学生的发言与讨论。

3.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已经达到我的期望水平,比较满意,但是还是有个别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回答问题不主动,有的学生对个人所得,还无法归类,不知如何计算。

主要是个别学生基础差,思路跟不上,学习不主动等原因。

4.课堂上出乎意料的事件在课堂练习中:

张某为某医学院校做报告2次,每次取得收入2500元,全年共取得报告收入5000元。

有的学生直接用5000×(1-20%)×20%=800(元),这是错误的。

我讲解时重点强调:

劳务报酬是按次征收,应该这样计算:

(2500-800)×20%×2=680(元)。

5.如果重新上这门课的话,我会根据征税范围,让学生举出四个方面的实例,然后学生之间分成四组讨论,分别计算所得税。

这样学生参与性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来看学生对个人所得税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大多数学生都会计算。

但是有个别学生对知识掌握不透彻。

这主要由于学生学习方法有问题,不会归纳和总结,加上自身基础较差有关。

所以老师一定要强化训练,让学生能熟练的计算个人所得税。

7.听课的老师对这节课评价良好,但提出多媒体制作要精致,多用图表和视频,少用文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