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标题类考题的答题思路和模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7100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标题类考题的答题思路和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考标题类考题的答题思路和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考标题类考题的答题思路和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考标题类考题的答题思路和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考标题类考题的答题思路和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标题类考题的答题思路和模式.docx

《中考标题类考题的答题思路和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标题类考题的答题思路和模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标题类考题的答题思路和模式.docx

中考标题类考题的答题思路和模式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考题类型】 

从历年的中考试题来看,此类题目的主要题型有三个: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评价标题的好处。

 

【解题指导】

一、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比如"变色龙"的字面意义是一种善于变色的蜥蜴,而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变色龙"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文章标题的主要作用

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2、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3、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4、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

5、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三、评价标题的好处

另外,设题类型中的"标题好不好?

能不能换另外一个"这类考题实际上也是在考查标题的作用。

但是要按照要求来答:

第一步,表明观点(如:

不可);

第二步,说出理由(围绕标题的作用);

第三步,说出改后的标题的不足。

举鲁迅《朝花夕拾》的例子(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比喻青少年时期的往事,到了中年以后才写成文章。

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文学色彩,而《旧事重提》则显得过于直白,不够含蓄。

【技法与实例】

技法一、析标题字词。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技法二、析标题修辞。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技法三、析内容主旨。

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技法四、析背景、线索。

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真题再现】

一、阅读《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回答问题。

(1)小铁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妈妈出门,问他去不去,他摇摇头,一个人闷在家里。

晚上,我们回到家,他问我:

“你发现咱家有什么变化吗?

”我望了望四周,一切如故,没发现什么变化。

他不甘心,继续问我:

“你再仔细看看。

”我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

倒是他妈妈眼尖,洗脸时一下子看见脸盆和脸盆旁边的水管上贴着小纸条,上面写着脸盆和水管的英文名称。

(2)我这才发现屋子里几乎所有的地方,柜子、书桌、房门、厨房、暖气、音响、书架……上面都贴着小纸条,纸条上面都用英文写着它们的名称。

每一张小纸条剪得大小都一样,都是手指一般窄长形的,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看到。

他很得意地望着我笑。

不用说,这是他一下午忙碌的结果。

我表扬了他。

(3)那一年,他对外语突然有了兴趣。

他就是这样开始外语学习的。

他所付出的努力一般是在家里,是默默的。

他贴满在家里的那些小纸条,仿佛是安徒生童话中神奇的手指,他抚摸着那些东西,使得那些东西花开般地有了生命,和他对话,彼此鼓励,让枯燥而艰苦的学习有了兴趣和色彩,有了学下去、学到底的诱惑力。

(4)从小到大,总是有人夸奖小铁聪明。

读中学时,他的老师当着班上的同学表扬他,说:

“只要小铁想学好哪一门功课,他总是能把它学好。

”大学期间,同学们也都认为他很聪明,都说他总是很轻松地就把功课学好了。

我应该庆幸的是,小铁一直很清醒。

每当别人夸他聪明时,他从来只是笑笑,没有骄傲而忘乎所以。

他所要做的就是认真,而且重复,把要学的东西弄得牢靠扎实。

(5)当别人夸奖小铁聪明时,我当然很高兴,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但是我很清楚,孩子是以他的刻苦取得他应有的成绩的。

(6)有一次,和另外一所学校的同学开座谈会,有个同学问他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

他回答说:

“没有别的好办法,就是得学、得背。

比如历史,高考前老师带领大家复习之前,我已经把书从头到尾背了三遍了,而且要注意背那些图边上和注解的小字,要背得仔细,才能万无一失。

    (7)那天座谈,我坐在他的身边,听到他的话,我很高兴,比他取得好成绩还高兴。

    (8)有一次,他让我帮助他买盏应急灯,说晚上一过11点,宿舍就熄灯了。

我劝他少熬夜。

他说同学都这样,每个人的床上都有一盏应急灯。

应急灯要是妨碍同学了,他会骑上车跑出校园,到学校旁的一家24小时营业的豆浆店买点吃的,就开始温书,一坐就是半夜甚至一个通宵。

    (9)虽然,我不赞成他熬夜,但我赞成他刻苦、努力。

在智商方面,孩子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的,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外表可能闪闪发光挺好看,但包裹在里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重要的东西就是刻苦。

    (10)大三的一个晚上,小铁来电话告诉我和他妈妈:

“英语六级成绩出来了,我得了89.5分。

”他知道做家长的就是一根筋只认成绩,他很遗憾地说:

“就差半分,要不就90分了。

”这个成绩是他们系里的第一。

他的英语四级考试也是全系第一,得了92分。

    (11)我忽然想起初二时他贴满在家里几乎每一个地方的那些小纸条。

    (12)大四的那一年,他考了托福和GRE,成绩分别是647分和2390分,考得都不错。

都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其实分更是家长的命根,做家长的只有看着分才踏实,我也一样,未能免俗。

    (13)我再一次想起初二时他贴满在家里几乎每一个地方的那些小纸条。

    (14)十年过去了。

孩子如今已经在美国继续深造。

他的房间空荡荡的,却总能发现在他的茶杯或玩具的背后贴着当年他写着英文的小纸条。

就让这些小纸条一直保留着吧,保留着那一份回忆和感情。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小铁接连两次问我,我居然都未发现他的杰作。

作者在下文交代的原因是什么?

 

3.请你想象一下,在父母没有回来之前,小铁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待呢?

请用40字左右加以描写。

 

4.仔细品读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

 

5.文中不厌其烦地多次写到小铁贴在家里几乎所有的地方的英文小纸条,请你简要分析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6.结合全文内容,请你说说文章的题目“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的含义。

 

7.结合上文有关内容,并联系学过的《伤仲永》一文,你有什么发现?

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父亲回忆了小铁从小到大刻苦求学的经过。

或小铁刻苦勤奋,取得了学业上的成功。

2.每一张小纸条剪得大小一样,都是手指一般窄长形的,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看到。

3.围绕激动、渴望表扬的心情去写即可。

4.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铁焕发了学习的热情以及贴字条这种学习方法的实际作用和神奇功能.

5.这些英文小纸条是小铁刻苦学习的见证。

(或为了突出小铁学业上的每一点成绩,都是与他勤奋刻苦分不开的)。

6.糖纸花花绿绿,闪闪发光,很好看,但包裹在糖纸里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重要的东西就是刻苦。

(或:

人们常常给学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戴上“聪明”的光环,却往往忽视了这光环下面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7.不设统一答案,如:

在智商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关键在于每个人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努力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

即使像方仲永那样的天才,不经过后天的努力,也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二)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

“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

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

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

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

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

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

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

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

“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

“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它干嘛?

”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

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19.选问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

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

(4分)

答:

20.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答:

2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4分)

(1)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答:

(2)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笑了:

“买得太多了……”

答:

22.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

(2分)

答:

23.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3分)

答:

19.(4分)“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2分)因为“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美”的。

(2分)(意思对即可)

20.(3分)示例:

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

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从用词或修辞方法角度赏析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1.(4分)

(1)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

(2)“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22.(2分)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意思对即可)

23.(3分)示例一:

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

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示例二:

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

(“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

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指出写法并举出例子2分,分析作用1分)

(三)阅读《对饮》,完成第16-19题。

(共11分)

对饮

非鱼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

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

大哥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他跑起来的样子像被敲了腿的狗,两条腿一撇一撇的。

我大笑着喊娘:

“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

”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三天不打,你皮又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

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对着里面喊:

“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就呵呵地笑:

“又咋了?

你们爷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

“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坏了!

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

“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

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

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

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

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

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

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

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总会想起这些故事。

  

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

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

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

“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

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

“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

  

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

从什么时候起,这两个暴躁易怒的父子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

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的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同样在心脏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

大哥说:

“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

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

“重不重?

”父亲说:

“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

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

大哥说:

“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

“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

“不疼了。

”父亲说:

“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

  

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

他眯着眼睛,说:

“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

“三十年西凤。

”他说:

“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餐桌上出现了多年前熟悉的一幕。

  

父亲和大哥,他们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

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0期,有删改)

16.本文生动地描绘了有关父亲和大哥的四个场景。

请把下面的场景补充完整。

(2分)

场景一:

场景二:

大哥和父亲叫板

场景三:

大哥给父亲洗澡场景四:

17.第

段和第

段都有一句“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请简要分析这句话在这两段中的意思有何异同。

(3分)

答:

18.本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生动活泼、自然通俗,请你在

两段中任选一句简要赏析。

(3分)

答:

1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3分)

题目一:

有人说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父与子”,你怎么看?

请简述理由。

答:

题目二:

如果你认为“父与子”和“对饮”两个题目都不好,请你为本文拟一个题目,说说你的理由。

答:

16.答案示例:

①大哥被父亲追打②父亲和大哥对饮

评分标准:

共2分。

每空1分。

17.答案示例:

相同点:

父亲和大哥完全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忽略了其他人。

不同点:

段中强调的是他们对吼的激烈,第

段则着重表现了父子之间脉脉的温情。

评分标准:

共3分。

相同点1分,不同点每点1分。

18.答案示例一:

“三天不打,你皮又痒了不是?

”写出了父亲认为大哥调皮需要管教,“皮痒”意味着要挨揍,是民间俗话,源自生活,所以生动活泼、自然通俗。

答案示例二:

“又咋了?

你们爷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母亲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父子俩对立的状态。

“门神”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用来做为喻体,通俗易懂,自然贴切。

评分标准:

共3分。

引用原文1分,赏析2分。

19.题目一

答案示例一:

不应该改。

“对饮”是“相对饮酒”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与大哥的关系由矛盾对立到和谐相处的变化。

以和谐的“对饮”来结束全篇,更能突显小说的主题。

答案示例二:

应该更改。

“对饮”仅仅是在文章结尾处出现,全篇有一半内容都是在写父亲与大哥的对立,用它作为标题略显不妥。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写父亲对大哥独特的教育,以及在这种教育之下大哥和父亲由针锋相对走向相互理解,一直强调的都是父子关系与情感,因此用“父与子”更恰当。

评分标准:

共3分。

看法1分,理由2分。

题目二

答案示例:

我为文章起的题目是“他们的世界”。

本文通过几个生活片段,写出了大哥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父亲关系的变化,其中有两个场景让我非常感动。

一个是他们两人吵架时,一个是他们喝酒时,文章也两次提到了这是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大哥与父亲由对抗到理解,充满了父子深情。

“他们的世界”既可以概括文章的内容,也能点明主旨,所以我为这篇文章起这个题目。

评分标准:

共3分。

标题1分,理由2分。

(四)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2-16题。

(14分)

柔软的父亲

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拿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

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

这人约莫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

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

“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

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

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

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

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

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

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丰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

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

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

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

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觉。

    就像那个让我难忘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酸楚和爱怜却积聚在了手掌里。

    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作者,波佩,选自《三峡文学》2015年第2期,有删改)

12.文章写那位捞蝌蚪的父孝,为何要强调“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

(3分)

答:

                    

13.文中同学的父亲“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文中哪些情节使“我”改变了对他的印象?

(2分)

答:

                    

14.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本文也是这么写的吗?

本文的写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3分)

答:

                    

15.有人说本文内容过于散乱,一篇文章写了三位互不关联的父亲,对此说法,你如何看待?

(3分)

答:

                    

16.从词语搭配和表达中心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3分)

答:

                     

12①一般而言,北方人形体、气质都比较粗犷。

②写这位父亲具有“北方人的轮廓”,意在突出其外表粗犷。

③强调外表粗犷,意在反衬其对孩子柔软细腻的内心,(每点1分)

13.①叫醒“我”和同学的方式十分轻柔(或:

用粗糙强壮的手将“我们”轻轻摇醒)。

②在同学未提请求的情况下,送给“我”和同学一玻璃瓶萤火虫,充满了童趣。

(每点1分)

14.①说“父爱如山”,是表现父爱凝重深沉(或“坚硬”“沉默”)的特点。

②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