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5155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

《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docx

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伴随着某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其中,焦虑是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绪。

本文通过系统综述的方法,分析了中学生焦虑的表现类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中学生焦虑主要分为三类考试焦虑、学习焦虑以及社交焦虑,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性别、年级、城乡、学习压力、父母影响、人际关系、睡眠状况。

在应对中学生焦虑的策略上,学校、教师与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中学生;焦虑;考试焦虑;学习焦虑;社交焦虑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体与心理各方面都迅速发展。

面对自身产生的各种变化和外部压力环境,各种各样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显现。

焦虑情绪,在中学生诸多心理问题中最为常见。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当目标不能达成,或遭遇某些障碍时,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虑、甚至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1]。

对于中学生个体而言,面对学业压力,如果有适当的焦虑情绪,对中学生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然而,如果长时间处于焦虑情绪下,会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育造成严重影响[2]。

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焦虑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提出可能性的应对策略,减少焦虑情绪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中学生焦虑

  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隐藏性较好,我们知道,如果焦虑程度适当,对学生就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程度的加深,也会有病态情绪产生的可能,会对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甚至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较为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调查发现,存在焦虑症状的中学生比例为30%[3],中学生总体上处于轻度焦虑状态。

本文通过系统综述(systematicreview)的方法,对该领域近十多年的主要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探讨中学生焦虑的相关情况1.中学生焦虑的类型;2.中学生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3.中学生焦虑的对策。

  二、中学生焦虑的类型

  综合已有文献,中学生焦虑大致可以分为考试焦虑、学习焦虑以及社交焦虑。

  

(一)考试焦虑

  当今代社会,升学、就业、人才选拔等竞争十分激烈,考试是中学生生活中影响巨大的生活事件之一。

学生们在面临越来越多的考试时,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焦虑情绪。

一方面,适度的焦虑能提升个体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增强学习动力,对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过度的焦虑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加重学生的负性情绪,危害身心健康。

  考试焦虑,是由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

心理学家郑日昌对此的界定为考试焦虑是由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的,同时受到个人评价能力、性格特征以及个人身心因素的制约,基本特征是担忧,行为方式以防御或逃避为主,通过不同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4]。

考试焦虑一般出现在两种情形下,考试前或者考试中。

  

(二)学习焦虑

  学业对中学生具有非凡的意义,自信感和成就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业的顺利。

面对社会和家长的关注,面对考试制度与考试分数的重要性,学生很容易产生现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指的是,学生由于一些内在冲突而产生的不安或不愉快的心理反应,是学生群体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的紧张状态[5]。

近年来,学习焦虑在中学生中非常普遍,许多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学习焦虑表现出增加的趋势[6]。

  (三)社交焦虑

  中学生处于由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身体与心理发生着“暴风骤雨”的变化。

中学生开始关注自身性特征的发育,开始关注异性,向往与异性交往。

个体渴望得到异性或者同性伙伴的认可与尊重,希望融入集体,保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

社交焦虑是指,由于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关系状况而产生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

表现在行为上害怕对视及被注视、担心在他人面前表现不佳。

过度的社交焦虑会干扰正常的社会交往功能,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对某些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形成严重的社交障碍。

这种心理问题或障碍会给其个性发展、学业成就、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生活质量也会随之大大降低。

  三、中学生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

  

(一)性别

  个体的性别状况影响中学生的焦虑状态。

有学者发现,男生的焦虑发生率高于女生[7]。

可能由于女同学善于通过倾诉、交流来减轻烦恼,而男同学更多地默默承受焦虑,通过忍耐和自我调节的方式应对焦虑,增加了负担,容易累积焦虑情绪。

关于性别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同的声音。

有研究指出,女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更高。

面对考试的压力,男生将这种压力情景试做挑战,而女生视为一种威胁,担心因考试引起一些负面影响,如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成绩差会不受到他人尊重、考不上大学等,因而焦虑程度更高。

此外,女生情感细腻、感情丰富、敏感脆弱,在遇到一些事情时,更容易不安和担心。

  

(二)年级

  面对升学的压力、相比低年级学生,初三与高三年级的学生焦虑较为严重。

当初中生与高中生相比较时,初中生焦虑水平更高,尤其是初三学生的焦虑水平最高[8]。

  (三)城乡

  相比城镇中学生,来自农村的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就业和生活的压力更大,焦虑情绪的比例更高。

  (四)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是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压力来源。

学习效率的下降、学习成绩的降低、社会期待的增加,均会导致抑郁焦虑等现象的发生。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习作业较多,导致学习负担增加,中学生发生焦虑的风险则随之增加。

  (五)父母影响

  首先,父母的期望,容易使中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大,越容易使中学生陷入焦虑情绪。

其次,父母的教育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越小[9]。

这可能是由于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看待事物的角度会不同,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提出合理的期望值,因材施教。

他们善于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并通过自身能力帮助孩子学习。

相反,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对孩子的帮助有限,如果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和不当的教育方式,如对孩子多批评、缺乏关爱和陪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六)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表现在两方面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人际交往对中学生发展是一种保护性因素,即交往的朋友越多,产生焦虑的风险越低,如果中学生几乎没有朋友,人际关系呈现一种不良的状态,意味无倾诉对象,其焦虑发生的风险增大。

另外,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越高,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就越好,能够较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七)睡眠状况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学者指出,睡眠质量越下降,困倦程度越加深,焦虑抑郁等症状就越多,也就是说,睡眠质量与焦虑有着显著相关关系,即睡眠质量越好,焦虑的发生率越低。

睡眠障碍与焦虑可能互为因果焦虑症患者也伴随有睡眠障碍的表现。

  四、中学生焦虑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1.开设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此门课程,主要介绍人的心理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意志、个体心理(包括性格、能力、气质、需要、兴趣)以及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通过课程,学生可对自身的心理状况产生正确的认知,正视一些心理烦恼,并得知这些烦恼的存在是正常的、短暂的。

有了正确的认识,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担心焦虑的状态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2.定期举办团体辅导活动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活动与游戏,增强团体成员间的互动,加深彼此的了解。

首先,团体辅导相比较个案咨询,更能增强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可以感受到人际关系的形成,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带来的愉悦感。

同时,也学习到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增强个体的社交能力。

其次,通过团体活动,个体增强归属感,以团体为荣,保护团体形象和荣誉,降低了孤独感带来的社交焦虑。

再次,团体辅导丰富个体感受,拓展视野。

团体成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多元化的信息使得个体不容易钻牛角尖。

中学生群体思想活跃,在团体活动中可以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增强自信,激发个体潜能和增强适应能力。

学校可以每隔一个月在班级进行一次团体辅导活动,时间可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通过游戏与活动,缓解学生压力,放松个体心情,减轻焦虑情绪。

  3.鼓励个体参加心理咨询

  当教师发现班级中的某些学生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并且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时,可在班会时提醒有心理烦恼的同学可寻求学校心理老师的帮助,并不是“有病”才去心理咨询室,有“小的烦恼”也可以与心理老师沟通,心理老师会遵循保密原则,不会泄露个人信息。

当个体向心理老师倾诉时,心理老师更多地作为一个倾听者,个体倾诉的同时,烦恼在某种程度会降低。

同时,心理老师通过专业知识进行适当引导,个体的焦虑情绪则会减轻。

  

(二)教师层面

  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积极反馈式”教学,更多地表扬学生的长处,少批评其短处。

学生可处于一种自信状态,即使某些成绩不佳,也相信自己有能力上升。

同时,教师应增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心,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这有利于积极人格的培养。

  (三)家庭层面

  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同样重要的影响作用。

家庭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内心世界。

正如前面提到,中学生的学习焦虑,受到父母期望的影响。

面对孩子的学习,家长应该多鼓励少压力,减轻孩子担心忧虑,深怕成绩不佳或者不当行为受到父母的责罚。

家长应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对子女提出合理的期望,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李焰.焦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93-8.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谢姝,韩娟,姜志红,杨森焙,赵丽娜,王丽卿,毕烨,闫梅.湖北省农村中学生焦虑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8,33(7)867-868.

  [3]丁树荣,陆华琴.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8,12(9)419-20.

  [4]李鹏.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9)81-82.

  [5]顾宇莲.初中生感觉寻求、学习焦虑及其相关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2018,20(6)897-899.

  [6]庞超波,王洪礼.积极干预及其对预防中学生学习焦虑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9)45-47.

  [7]曹佳,崔金玉,王忆军,孙红,米庆慧,陈海燕,张晓蕾.不同性别中学生焦虑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8,24(11)1315-1316.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8]崔金玉,王忆军,高鹏,李静彬,刘艳华,勇力华,朱世路.哈尔滨市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15(5)484-486.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9]张莉,李飞,孟软何,李芬芬.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焦虑情绪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8,29(8)1176-1178.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