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纪守法班会4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388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纪守法班会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遵纪守法班会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遵纪守法班会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遵纪守法班会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遵纪守法班会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遵纪守法班会4篇.docx

《遵纪守法班会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纪守法班会4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遵纪守法班会4篇.docx

遵纪守法班会4篇

遵纪守法班会4篇

《遵纪守法》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是使全班同学进一步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能自觉的行动起来,做一个遵规守纪、礼貌待人、勤奋向上的小学生。

二、活动准备

以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为中心,通过各种活动如生活实例窥探、行为规范交流、反面案例启示等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使每位同学都能争做一名遵纪守法、文明律己的小学生。

三、活动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练习法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做遵纪守法、文明自律的小学生》(板书主题)

(二)谈话引入:

什么是违法,什么又是犯罪?

指导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老师再讲授。

(出示课件,学生读一读,加深印象)

(三)谈话引导:

遵纪守法从点滴做起。

指导学生交流并反馈,怎样从生活中做到遵纪守法,特别是校园里。

(引导:

拒绝暴力)

(四)引导学生了解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老师边讲授,边出示课件)

1.严重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A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B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C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D多次偷窃;

E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F吸毒、注射毒品;

G其它危害社会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2.中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A旷课、夜不归宿;

B携带管制刀具;

C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D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E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F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G吸烟、酗酒

3.轻度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教学区打球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五)引导学生分析: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

并相应的出示课件,进行整理。

1:

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2:

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干坏事。

3:

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

4:

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

5:

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六)反面案例启示。

(通过课件展示,了解一些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反面案例,教师进行小结。

北京李某在14岁之前盗窃、抢劫各类财物约五万余元。

14岁生日那天,李某邀集几个朋友一起吃饭。

饭后回家途中(当晚九点),李某看到一个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将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5000余元。

持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后来李某被警方抓获。

他的一生也从此将在牢狱之中度过。

(七)教师提出:

做遵纪守法、文明自律的小学生的忠告。

1.不旷课、不夜不归宿;

2.不携带管制刀具;

3.不打架斗殴,不伤害他人;

4.不向他人索要财物;

5.不偷窃、不故意损坏财物;

6.不参与赌博与变相赌博;

(八)练一练:

“我懂法”知识竞赛。

通过练习,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九)小结:

有人说,习惯决定一切。

日常的行为规范必须从小事做起。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乐于助人这些都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的积极表现。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文明自律,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一十)引导学生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小学生,做一个合格小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遵纪守法班会第2篇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小公民。

  二、活动形式:

  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遵纪守法观念。

  三、活动准备:

  1、准备有关的法律知识材料。

  2、收集有关遵纪守法的案例。

  四、活动过程:

  1、主持人讲话:

  同学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和规章制度打交道,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园”。

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只有遵守一系列的规矩才能有条有理,完善和谐。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全体公民都能做到遵纪守法,我们就能在一个文明美好的环境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今天我们召开“遵纪守法”主题班会,目的就是让我们从小学做自觉遵纪守法的小公民,长大后当个合格的公民。

  2、了解法律知识:

  

(1)主持人:

法律就是一定的规则,它告诉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从小知法、守法,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

那么,要想从小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孩子,首先要懂法。

主动学习一些法律常识。

现在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善了,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知法、守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自身的利益。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经常翻阅《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2)“我懂法”知识竞赛:

  主持人:

为了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我们全体同学课下收集了不少材料。

我提议让我们开展一个“我懂法”知识竞赛,看看哪些同学是我们班的小小法学家。

  ①竞赛以南北排双方打擂台的形式开展。

  ②竞赛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必答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第二部分是抢答题,等主持人说开始之后,再举手。

  1、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周岁的公民。

  A、12B、14C、16D、18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A、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B、监护职责和照管职责

  C、教育义务D、培养义务

  3、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A、教育管理B、监护

  C、看管约束D、安全教育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引导未成年人进行()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A、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B、有益身心健康

  C、有利于开发智力D、有利于身体发育

  5、学校不得在()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A、危及未成年人身安全、健康B、简陋

  C、临时搭建D、豪华

  6、学校周边()范围内不得开设网吧、游戏厅。

  A、100米B、200米C、300米D、500米

  7、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

  A、发育和成长B、安全和健康

  C、生活和教育D、兴趣和爱好

  8、()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任何人()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A、可以、可以B、禁止、不得

  C、禁止、可以D、可以、不得

  9、饭店老板张某招用14岁的小王和15岁的小李为其饭店洗碗,张某的行为()

  A、合法B、签劳动合同后合法

  C、小王和小李同意后合法D、违法

  10、下列做法中,不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是()

  A、书店给未成年人出售恐怖内容的图书

  B、商场给未成年人出售战争题材的影碟

  C、音像店给未成年人出租凶杀内容的光碟

  D、音像店给未成年人出租赌博内容的光碟

  主持人小结:

通过竞赛,我们看到同学们对一些法律知识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

  11、社区中的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应当对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服务。

  A、有条件开放B、高价开放

  C、免费或优惠开放D、禁止开放

  12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

  A、优先救护公共财产B、优先救护领导

  C、优先救护教师D、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1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询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到场。

  A、父母B、监护人C、班主任D、朋友

  1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A、单独外出B、在外留宿

  C、脱离监护单独居住D、参加校外活动

  15、下列行为中属于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是:

()

  A、小明追着汽车跑;

  B、小强和小刚比赛用石块砸汽车;

  C、几个中学生在车行道滑滑板;

  D、大伟在人行道内行走。

  16、交通信号灯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应()

  A、不准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B、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C、加速通行;

  D、缓慢通行。

  17、机动车通过没有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时()

  A、行人应该避让机动车;

  B、可以不减速且应快速通过;

  C、必须减速或者停车,避让行人;

  D、紧跟前方车辆快速通过。

  18、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是()规定的。

“义务教育”带有强制性,它要求适龄的未成年人()。

  A、教育法,尽可能入学

  B、义务教育法,必须入学

  C、未成年人保护法,必须入学

  D、教师法,必须入学

  19、小赵经常欺负同学小王,并把小王打伤,小王叫小李、小刘帮忙,小李、小刘一起去打了小赵,小李、小刘的行为()

  A、是见义勇为B、是帮助朋友

  C、违法D、合法

  20、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

  A、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B、逃生本领;

  C、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D、应急能力和逃生本领。

  3、辨别是非:

  主持人:

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处的环境不同。

有的同学生活充实,学习目标明确,充满前进的动力,可有的同学整天无所事事,到处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刺激,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比如,痴迷于打游戏机,看毫无意义的录像,打架斗殴等等。

从违纪到犯法,下坡路走得非常快。

这些原本单纯天真的同学,之所以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多数是因为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同学们,你们在做事情前一定要好好想一想,这件事对不对,该不该做。

  情境一:

大鹏觉得放假独自在家太闷,便上网,开始是打游戏机,后来玩腻了,便打开成人网去看。

  情境二:

虹虹到自选商场购物,看见一个装饰物很精致,趁售货员不在意,悄悄拿了放进自己的书包,若无其事地走出商场。

  情境三:

小可听了税法宣传员的动员,回家后,劝爸爸买东西时记住开发票。

他爸爸说:

“我们要发票干啥?

又不能报销。

小可告诉爸爸:

“这是避免商家偷税、漏税的好办法,也是为国家作贡献嘛。

  情境四:

小雨随老师、同学们到一旅游胜地秋游。

当他见到一棵古树上刻有名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也拿出小刀在树上刻上自己的大名,然后满意地离开。

  以上情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4、案例分析:

  在某市,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学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公安局刑警一举抓获。

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

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竟天真地问刑警:

“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

  (1)主持人:

请同学们根据这件事谈谈自己的感想?

  (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2)讲讲自己身边的不遵纪守法的事情。

  5、如何守法:

  主持人:

守法,是每个公民必备的道德品质,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只有大家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做得比较好的?

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2)今后,你打算怎样去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五、活动结束

遵纪守法班会第3篇

  教学目标

  1、知法--了解法律对青少年犯罪的处罚规定。

  2、守法--用生动的案例给学生以警示和启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配乐播放一组少年犯的图片,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

  人们常把青少年比喻成“花朵”,生机勃勃,昂然向上。

在这个令人羡慕的黄金年龄段,本应刻苦学习,展现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然而,一部分青少年却由于种种原因,陷入了违法犯罪的泥潭,在人生的履历表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污点,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花儿”凋谢了,它让我们痛惜,更让我们深思--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们一定要遵纪守法,健康成长,走好青春的步伐!

  一、知法

  遵纪守法的第一步是知法、懂法。

当代社会,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令人警惕的“十七岁现象”,这个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法造成的,因为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十八岁以下都属于未成年人,触犯法律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事实并非如此,《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规定,也就是说少年违法也判刑,满十四周岁就要承担刑事责任了,更别说我们现在都十七八岁了。

  三、守法

  知法,就要守法,下面我们就通过生动的案例,就几种常见的犯罪现象,来谈谈如何自律、守法。

  

(一)财物犯罪

  钱财诚可贵,青春价更高。

勒索已为甚,害命不可饶。

  

(二)性格犯罪

  1、忍耐忍耐,人情常在;不忍不耐,事情常败。

  2、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心胸狭隘,会把人害。

  4、世界是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

  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三)嗜网犯罪

  网络是把双刃剑,偏嗜成癖万事残。

一念成魔泯良知,杀害亲人暗无天。

  (四)交通违法

  自行车行驶“六不准”

  1、转弯时须减速慢行,前后注意,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

  2、超越前车时,不准妨碍被超车的正常行驶。

  3、通过陡坡,横过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或途中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

下车前须伸手上下摆动示意,不准妨碍后面的车辆行驶。

  4、双手不准离把,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

  5、不准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6、不准扶身并行。

  7、不准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行人行走的安全区域

  

(1)在有人行道的道路上,除道路施工不能通行外,行人必须在人行道上行走。

  

(2)在没有人行道的道路上,要靠右侧的路边行走。

按道路设计标准规定,一人通行道路所需活动空间的宽度:

行人徒手时为O.7米,手提负荷时为0.9米。

行人在路边没有遇到不利的地形、地物时,在上述活动空间内行走的,应认为是靠路边行走。

  (3)高速道路、汽车专用道路禁止行人进入。

其他禁止行人进入的道路上,设有禁止行人通行标志。

  四、《花落·落花》配乐诵读。

  花残花落花满地,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痛惜。

在上学期的“与法相伴,健康成长”的作文竞赛中,20班的李云霞同学就针对青少年犯罪写了一篇优秀的作文,题目为《花落·落花》,下面就请我们班几位同学来朗诵这篇文章,让我们在聆听中去反思。

  五、总结全文。

  正如文章中所说“花总是要落的,但要等到尽情绽放之后”,如何使自己尽情绽放,绽放精彩呢?

我觉得我们要心中有爱--爱他人,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爱这个世界,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就不会让美丽而消遁。

遵纪守法班会第4篇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

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合作交流:

  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

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