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326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docx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docx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

黄贤永【安徽省舒城县文翁中学】提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及单位换算,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用电器的工作电流。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地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记住并理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主要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

电流的强弱,即电流的大小;以及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

电流表是电学实验的重要仪器,学会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而本节是本章的重点,也是电学的基础。

由于电流看不见摸不着,认识它有一定难度,通过学习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用电器的工作依靠的是电流经过用电器,且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电流表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电学测量工具,由于它有三个接线柱,刻度分上下两排,所以学生刚接触到时也会觉得有困难。

教学重点:

认识电流的大小以及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学难点:

在画电路图时和连接实物电路中正确接入电流表。

三、教学策略

电流在前面两节学习时已有所涉及,但比较抽象,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类比,将水轮机的工作过程和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做对比,找到相似之处,发现水轮机工作时需要让水流过水轮机,类比到用电器工作时需要让电流经过用电器。

想要让水轮机转的快些就要让水流大一点,类比到用电器灯泡要亮点就需要让流经的电流大一点。

如此,学生就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用水流做类比,就非常清晰明了容易掌握。

电流表的结构简单介绍一下,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有关电流表的说明书,提醒学生所有的测量工具的学习使用都要关注两个问题:

一是找零刻度线即调零,二是关注该如何读数,包括关注其量程和分度值。

另外电流表使用时要注意连接:

与待测用电器串联,电流由“+”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且不能与电源直接相连,也不能与用电器并联。

学生自学完,教师再逐条的讲解注意事项,再用一些有关电流表使用和读数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掌握这一技能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

电源、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一只、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5分钟)

展示水轮机路径和电流路径,教师提问:

电路中当开关闭合以后,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

学生观察对比两种路径,找到相同点,回答:

小灯泡发光是因为有电流经过用电器。

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电灯发光时电路中存在电流,将抽象问题类比到学生熟悉的情境,化难为简。

引入新课

(5分钟)

教师提问:

如何让电路中的灯更亮一些呢?

对比展示图片:

加快水轮机转动的方法和增加灯泡亮度的方法。

教师总结:

灯泡越亮表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强,灯泡越暗表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弱,即是说电流有强弱。

 

 

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找到相同点:

通过水轮机的水流越强,水轮机转动越快;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强,灯泡越亮。

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电灯发光时电路中存在的电流有强弱之分,引入下面的课题电流的强弱。

新课教学

(25分钟)

电流的强弱

师:

同学们,物理学中如何表示电流的强弱?

电流的单位是什么?

知道一些常见的用电器中的一些电流。

教师介绍法国物理学家“安培”的生平事迹。

学生看课本自学后回答:

1.电流的强弱用电流表示,其符号是I。

2.电流的基本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常用的单位还有mA和μA。

换算关系:

1mA=10-3A,1A=106μA。

 

学生观看幻灯片上的内容,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和成长历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认识电流表

教师提问: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温度的高低可以用温度计测量比较,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呢?

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电流表,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发放一个实验室用的电流表。

学生观察电流表实物,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准备交流。

教师提问: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三个接线柱分别表示什么?

电流表的刻度为什么会有两种标度?

教师展示图片,进行电流表的读数练习。

教师总结:

指针偏转程度相同,大量程读数是小量程读数的5倍。

 

  

学生总结:

电流表上有一个标志符号A,电流表表盘上有两排均匀刻度;电流表上有三个接线柱,分别标有“-”“0.6”和“3”。

 

学生回答:

“0.6”和“3”是“+”接线柱,因为电流有方向,“+”和“-”接线柱告诉我们,电流应该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生:

两种标度是因为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一个是“0~0.6A,分度值为0.02A。

一个是0~3A,分度值是0.1A。

 

学生练习电流表的读数。

 

 

 

 

 

 

 

 

 

 

 

 

 

通过电流表的学习掌握双量程的测量工具的读数。

电流表的使用

教师演示实验并展示:

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

教师强调电流的连接方式不一样,左边是和用电器串联,右边是和用电器并联,右边这个电路只能用试触的方式。

教师简单介绍右图的实质是导致了短路,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2.使电流从标有“0.6”或“3”的正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标有“—”的负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教师演示上图的电路,同样也采用试触的方法。

教师补充说明,若正负极连反,不仅无法读数,且很容易损坏电流表。

3.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教师演示:

采用试触的方法演示电源短路。

教师总结: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否则,电流表将被损坏。

4.必须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教师演示实验:

用试触的方法分别接大量程和小量程。

教师总结:

选择合适的量程有两层意思:

一是注意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二是要正确地选择量程,能用小量程则用小量程,因为读数更精确。

如果被测电流超过量程的最大值,则会损坏电流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右图的连接方式会导致灯泡不亮,且电流表的指针迅速偏转到最大刻度,从而理解了电流表需要和用电器串联。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指针反偏,无法读数。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迅速偏转,电路中电流很大,从而理解为什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就理解为什么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掌握电流表使用的方法和注意点,为以后电学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生实验:

测量流经灯泡的电流是多大?

改变电流表在电路中的位置,比较电流表两次示数。

师生互动交流评价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如:

实验中指针不偏转,指针反向偏转,指针只偏转较小的角度。

按照电路图测出经过灯的电流大小,并找到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流的大小关系。

 

 

 

 

 

 

 

 

 

 

 

 

 

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断路;正负接线柱接反;应选择小量程。

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课堂小结

(5分钟)

本课小结:

1.今天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2.电流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它的单位是什么?

3.电流表在使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回答:

1.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其国际单位为安培,常用的单位还有mA和μA。

换算关系:

1mA=103A,1A=106μA。

2.电流表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项:

(1)调零:

检查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需进行校正。

(2)串联:

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标有“0.6”或“3”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3)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端。

(4)使被测电流不超出电流表量程:

在已知电路中电流大小时,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若不能判断,则先试用大量程,然后进行选择。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作业布置

自我评价与作业第59页第1、3、4题。

按要求完成。

巩固已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