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纲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195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史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史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史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史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纲资料.docx

《史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纲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纲资料.docx

史纲资料

鸦片战争前的中华帝国

现代的基本内涵

•思想:

理性化、科学与逻辑思维

•经济:

机械大生产、工业化与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

•政治:

民族国家与民主政治(宪政、法治、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政党政治、人权保障……)

•社会:

中产阶级兴起与社会各阶层的渐趋平等

•现代中国的变革是一场“巨变”。

现代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既不同于古代所谓“蛮族”对于中原的入侵——只有武力侵略、征服而无文化的刺激和转化性的影响,也不同于中古佛教传入——只有文化的刺激和转化性的影响而不伴随有武力的征服;现代中国面临的是一种双重挑战——它既面临帝国主义的武力征服、侵略甚至亡国灭种的威胁,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政经制度、生活方式的刺激和转化性的影响,所以,现代中国的变革是一场文明转型的巨变,不仅要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健康的民族国家,还要实现中国文化、文明的现代转型。

任何思想观念和政治力量若想在现代中国获得成功,都必须对这两大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

何谓近现代?

(新矛盾的紧张与舒解)1,民族国家自主权与全球化趋势无可阻挡

2,科学、机器、市场与文化、信仰、道德

3,人才需求、教育普及与贫富悬殊、失业失学

4,君主、国家、中央、政党、领袖的集权与民主、分权、个人自由

5,资本家与工人、宗主国与殖民地、强国与强国

6,技术日新、财富日长、人口日增与资源日减、环境日坏、人心日(?

7,生产力的要求、外部的榜样、内外部矛盾的压力、对未来的想望所激起的改良与革命

……

从中国近现代史中学什么?

后来居上学化弱为强学坚韧不拔学团结奋斗学开拓创新学雄心壮志学

二、清代前中期的中国

(一)、政治

•女真(1635年后改称满洲)的兴起、入关与清王朝的建立、巩固

•开疆拓土,奠定中国的版图。

•清朝虽以外族身份入主中原,但是却接受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秩序和基本政治制度,“满汉共治”

•中央政府机构:

清代地方行政

•*四级建制:

省、道、府、(州、厅)县

•     1892177-1851500

•*五个特别行政区:

•满\蒙\疆\藏\青

•*1884、1887年,新疆、台湾分别置省,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1907年满洲分为三个省

•*督、抚(布政使、按察使、学政)、道、府、县

•清代农村基层组织与控制

•*保甲制:

1644年设,户、牌、甲、保;治安控制

•*里甲制:

1648年设,110户1里;编订黄册;1712年后,催科纳赋

(二)、经济

•土地与税收制度

•*1712年,丁税定额

•*1716年,摊丁入亩、地丁两税合一

•国家收支(以乾隆朝为例)

•*国家收入约4300-4400万两

•*支出约3500万两,

•*年余800-900万两

•国内市场:

至迟在18世纪已经形成

•行会、商会(罗威廉对于汉口的经典研究)

如何解释1741年之后人口统计数字的稳步升扬?

•*摊丁入亩的施行

•*乾隆督促地方官不得隐匿实际稽查人数

•*乾隆朝长期和平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玉米、红薯、花生的功劳

•即便如此,历史学家仍倾向于认为:

1741年以后中国的人口稽查资料仍低于实际的人口数(据何柄棣估算:

漏报约20%)。

•(三)、社会

•家庭与宗族:

•科举;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社会分层:

•皇帝

•官僚

•农、士、商、工

•*清代仅有两万七千个官僚职位,而有科举功名的士绅则有一百一十万之多,士绅是官僚与百姓之间的中间人,在中国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士绅的特权与社会功能:

•*出席孔庙祭祀礼仪

•*主持宗族祭祖礼仪

•*享有一定的“刑事保护权”

•*豁免强制性的劳役

•*豁免丁税,专事攻读

•*充当官府与百姓、百姓与百姓之间调人

•*动荡时期组织乡勇团练、保境安民

•*儒家思想的捍卫者和宣教者(修私塾、贡院、地方志)

•▼康熙于1672年颁行“钦颁十六条上谕”,逢朔望日由童生诵读及向乡里宣讲:

•(四)、思想

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新儒学)乾嘉朴学

•宋明理学内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争

•晚明“王学”(“心学”)末流的空疏与虚无

•明末清初的所谓“启蒙三杰”:

“通经致用”*黄宗羲(1610-1695)*顾炎武(1613-1682)*王夫之(1619-1692)

清代的官方哲学:

程朱理学

*康熙称赞朱熹对儒家经典的注释乃是“千百年绝学之集大成,能开愚孺之心智,建万代之真谛”。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五)、对外关系(“国际关系”)

•“朝贡体系”(TributarySystem):

*思想渊源之一:

“差等之爱”、“亲疏有别”

*思想渊源之二:

中华中心论与“夷夏之辨”

中央之国,恩泽海内,威服四方

《孟子·滕文公上》: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朱熹的五级体系:

汉、蛮、畜、植、矿

“夷夏之辨”的两面性:

“开放”与“封闭”

*中华帝国凭借其雄厚的综合实力,在东亚一直保持着鹤立鸡群的地位。

到明代,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确立了一套等级制的“国际关系”体系,其构成之基本原则是:

第一,以中国为中心;第二,国家间的差序、不平等。

*朝贡制度具体内容(权利义务):

中国向藩属国派遣使节主持册封仪式、颁发册封诏书以确认其合法性;

中国在藩属遭遇外来入侵或其它灾难时应予援助;

藩属国可通过按时进贡、请求册封、及奉中国之正朔等方式遵奉中国为上国;

关系越近的藩属,使团规模越大,进贡的频率越高(如在一般状况下,朝鲜年贡四次、琉球三年两次、安南两年一次、暹罗三年一次、缅、老十年一次)。

*朝贡双方为维持朝贡关系所花费的代价都是昂贵的,在此,政治的、文化的考量远大于经济的考量,所以我们不妨把朝贡制度理解为在礼仪上制度化地表达中国对于其他国家的优越性的一种精心设计。

问题出现

•政治制度与行政管理:

停滞与腐化

*政府机构与人员未配合人口与商业的快速增长做适当扩充,只以“幕宾”、“候补”等名义吸纳人才,导致攀亲结故、派系纷争日炽,行政无能、制度松弛、贪污受贿、世风日坏。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15亿美元巨贪

*君主专制的痼疾之一:

“人治”的不确定性

社会:

天地会、哥老会、白莲教(天理教)之乱乾隆朝晚期内乱渐起,嘉庆朝二十五年几无宁日,财政日窘。

•思想文化:

*君主专制的痼疾之二:

钳制思想,扼杀个性与创造力

*理学正统(“宋学”)的流弊;泛道德化倾向

*考据学(“汉学”)的流弊:

学问与现实的脱节

•对外关系(国际关系):

天朝心态、夜郎自大、一次一次错失机遇

*康雍两朝“礼仪之争”:

遣返耶稣会士、西学式微

*乾隆朝“马戛尔尼使团”(1793):

“天朝德威广被……无所不有”

*嘉庆朝“阿美士德使团”(1816):

“我中华之国乃堂堂天下共主”

四、近现代西方的变革

及其对中国的冲击与影响

世界大势

•“大国”先后崛起,中心不断转移,欧洲均势与对外扩张,非欧洲国家先后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全球化与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

中世纪前世界多元多中心→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欧洲称霸世界→英国独霸→一战前后诸强并起,二战以后形成两极世界→20世纪末两极格局解体,多元格局开始萌芽

•*影响近现代中国的三大国际秩序体系

•维也纳体系(181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

雅尔塔体系(1945-1989):

•目前,多极新体系的博奕与形成?

新时代,新信仰,新组织

•1、陈独秀与《新青年》2、蔡元培与北京大学3、胡适的特殊贡献

新文学运动(特别是白话文运动)“孔家店“实验主义”(实用主义)“科学的人生观”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919))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民主的理解和宣传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民主观念自晚清传入中国以来,大体上有两种涵义,一是当时所谓的“人民参政”;二是个人解放。

五四以前,一般知识分子重视的是前者,而对于个人解放,虽然也谈,但是重点在于个人的政治解放。

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不但强调这一点,而且将解放的主题扩大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注个人从家庭中解放、妇女解放、儿童解放、穷人从经济压迫中解放等等。

反思资本主义要不要学?

不必学(夷)可以学(洋)必须学(列强)不能学(帝国主义)

学什么?

技术(洋务运动)制度(变法与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文化危机(西方的没落)第三文明

跟谁学?

英、日美、法德俄曾经作为中国知识心灵效法榜样与话语权威的西方分裂了——而且是以一种相当残酷和丑陋的面目;自此,尽管“西方”仍然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最为重要学习和参照的对象,但是它已经不复是一个整体,中国思想界基本上变为了各式各样、不同时期的西方观念、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战场”。

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

李大钊:

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

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张东荪:

三种文明

第一种文明是习惯与迷信的文明。

第二种文明是自由与竞争的文明。

第三种文明是互助与协同的文明。

•陈独秀:

1919年12月,《新青年》再次发表宣言,宣言中是这样说的:

•“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

希望那虚伪的、保守的、消极的、束缚的、因袭的、丑的、恶的、战争的、轧轹不安的、懒惰而烦闷的、少数幸福的现象,渐渐减少,至于消灭。

新文明的共同趋向

•竞争进化---互助进化民族主义---世界主义

•政治民主---经济和社会民主财产私有---财产公有

•1864年成立第一国际:

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在伦敦)

•1889年成立第二国际:

恩格斯领导(在巴黎)

•1919年成立第三国际:

列宁领导(在莫斯科)

•建党时期李汉俊的思想:

改造中国与世界

•“改造东亚”,不如用“改造中国与世界”。

•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

•俄式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只此方法较之别的改造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质为多。

•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中国共产党的两大使命

•经济使命,政治使命

•陈独秀李达梁启超张东荪

•社会主义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中国

•中国的问题是世界的中国的问题是特殊的

•落后更易进入社会主义落后无从进入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万恶之源资本主义是必要的过渡阶段

•更新制度解决民生多办实业解决民生

•资本主义在中国不行了资本主义在中国太少了

•中国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吗?

社会主义能发展中国实业吗?

•与世界资本主义对抗与世界资本主义合作

•反帝独立谈判收权

•世界革命指导中国革命民族主义疑惧苏俄野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

•国民党第十九路奋起进行淞沪抗战

•但是,国民党政府却借口税收减少而停发十九路军军饷。

•◇5月23日,国民党军委会下令,立即调十九路军赴闽“剿共”。

•◇5月5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定了《淞沪停战协定》。

按其规定,上海成为不设防的城市。

•1932年12月,国民党政府进一步强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方针。

(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电》中首次正式提出。

•针对这一方针,1932年12月18日,以宋庆龄为主席、蔡元培为副主席、杨杏佛为总干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

•鲁迅发表《文章与题目》,对此方针做了深刻的揭露:

•“一个题目,叫“安内与攘外”,由国民党来做。

它做来做去,就只有三种做法:

(一)“安内而不必攘外”;

(二)“不如迎外以安内”;(三)“外就是内,本无可攘。

•1933年5月,国民党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

在同盟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约有300人。

•该军北路军前敌总指挥为吉鸿昌(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继续进行抗日活动,同年11月9日被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刺伤被捕,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

•1933年11月20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爱国人士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反蒋抗日(是为“福建事变”)。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张浩(1897.2-1942.3.6)中共中央委员,职工运动领袖,参加革命二十年,三次负重伤,两次入狱,在狱中遭受灌洋油、灌辣椒水、上吊种种非刑拷打,死而复苏四、五次。

回国后为抗战而忘我工作,积劳成疾,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部、脑部病情恶化。

弥留之际,只以“革命二十年如一日,未能看到革命完全胜利”为恨。

•◇1935年12月25—2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936年5月5日,中共中央《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

同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

•1936年5月31日,在共产党人的积极参与下,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蒋介石仍然准备组织力量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新的“会剿”。

•在此情况下,西安事变爆发。

•中共从民族大义出发,确定了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张、杨同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

•1,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2,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3,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4,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

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阶段。

•◆1937年8月,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应邀到南京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国防会议,同时与国民党谈判。

•◆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等协议;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9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全军共4.6万人。

•◆9月,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仍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原陕甘宁工农政府,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林伯渠任主席。

辖23个县,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0多万,首府延安。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公开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表示“接纳”全国各党派,在国民党的领导下,力谋团结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合作的双方各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

•2,没有一个为两党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也没有一个统一战线的正式机构,只能采取遇事协商的办法来处理共同事务。

•这就使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保持独立性和争取领导权的斗争,成为更加严重的任务。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平津作战(1937年7月25日—31日)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

•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1月)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

•徐州会战(1937年12月—1938年3月)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4月)

•武汉会战(1938年7月—10月)

•广州会战(1938年10月)

•1937年七月,中国第29军在北平、天津与日本中国驻屯军的作战。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在战斗中殉国。

最终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平型关伏击战1937年9月,中国八路军在山西省东北部平型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斗。

此战规模虽小,却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

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忻口会战(1937.10.13—11.2)10月16日,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壮烈牺牲。

•◇淞沪会战(1937.8.13—11.2)1937年8月至11月,中国军队在上海地区对日军进行的大规模战略性防御战役。

会战分为三个阶段:

•8月13日至9月17日,中国军队向驻上海日军发起进攻并抗击日军增援部队登陆。

•9月17日至11月4日,日军再次增兵,中国军队全线转入防御。

•11月5日至11日,日军后援部队在杭州湾登陆,中国守军由淞沪地区全线撤退。

•此战历时3个月,打破了三个月内日军灭亡中国的迷梦,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z徐州会战1938年2月至5月,中国第5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防御战役。

此战日军共动用了约30万人,极大的钳制和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的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z广州会战1938年10月,中国第4战区部队在广东省广州湾地区与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此站,日军实现了切断中国由华南接受外援的交通线,以及策应武汉作战的目的。

对中国来说,则不仅失去了重要的国际物资补给线,而且影响了全国的战局。

国民党在政治上作了一些有益于抗日的改革

z1,释放了一些包括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在内的政治犯。

z2,制定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4月);

z3,建立了国民参政会(1938年6月),

z4,允许中共在国统区一些大城市设立八路军办事处等机构。

z5,实施了战时经济政策。

z6,允许中共在国统区汉口创办《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同时允许其他一些进步报刊出版;

z7,允许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参加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的工作)。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其逐步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39年底至1940年初,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初,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

●1943年秋,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

●为什么在抗日战争即将转入战略反攻阶段的1944年,国民党军队却在战场上打了如此一场大败仗呢?

台湾战史学家在分析这场战役时,多将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

大量精锐部队被用于缅北、滇西反攻会战,致使中原战场兵力薄弱。

国民党军方在总结各大会战的经验教训时,客观原因分析的也都不少,诸如日军装备先进,战斗力强;我军防御配置不理想,作战部署不适合指导方针,等等;

探究起来,豫湘桂战役大败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是军队腐败,内部争斗严重,无力抵抗一方面是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企图保存实力,以便对付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为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教材第116—126页从六个方面概要地介绍了相关情况。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三大法宝”与新民主主义理论

✹“三大法宝”的由来1939年7月9日毛泽东在桥儿沟为几千名师生演讲学生赠旗

毛说:

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他三样法宝:

打神鞭方天印杏黄旗。

我今天也送你们三件法宝:

统一战线,游击战争,革命队伍内部的团结。

✹双枪手团结发展

✹指导者党的建设实事求是

✹依靠者武装斗争群众路线

✹同盟者统一战线独立自主

逆向转化精神:

化__为__,化__为__,化__为__。

实事求是精神:

党、武、统都是实事求是的。

✹博古

“中间势力最危险”,反对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抗日,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

在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

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甚至大资产阶级营垒也有变化的可能。

他反驳博古:

“难道这样做就是对祖宗不忠,对祖先不孝吗?

统一战线是尽可能的多团结人

✹统一战线的边界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团结范域的准确划定,取决于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下层统一战线上层统一战线

✹是一个团结范域不断外推的过程,是一个“化敌为友”的过程。

如何团结: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在团结谁的问题上,主要是要防止“”,克服“”的办法是如何准确地把握主要矛盾,正确地确定团结范域的边际;

✹在如何团结的问题上,主要是要防止,克服的办法,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问:

毛泽东与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分歧,是在团结谁的问题上?

还是在如何团结的问题上?

为什么说王明是错的?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灵魂独立自主是相对统一战线中的投降主义而言的,相对合作中的附庸思想而言的。

✹自力更生是相对依赖外援思想而言的。

✹对外开放是相对闭关自守而言的。

✹只有真正弄清独立自主思想的内涵,才能正确地指导现实。

独立自主,所强调的是统一战线内部各方相对的自主或自由权、平等权和发展权。

这三种权利,不是共产党搞特殊化,而是对国民党和其它党派都是一样的。

共产党并不怕国民党独立自主,但国民党非常害怕共产党独立自主。

所以,共产党要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就必须要有一整套办法,那就是毛泽东所强调的三个环节: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

哪些属于进步势力?

——独立自主地去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和策略(先奏后斩,先斩后奏,斩而不奏,不斩不奏)——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斗争过程(既要同主要的敌人斗,又要同统一战线内部的顽固派斗)——原则是不破裂统一战线,又不束缚自己的手脚。

主要搞清中间派的特点和争取中间派的条件。

中间派有哪些特点呢?

企图利用进步派与顽固派的矛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中间派的态度是容易动摇的,所以不可避免要发生分化

中国是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中间势力有很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