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123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嘉鱼县第一小学电子教案

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叶立敏

第一单元备课研讨

单元主题:

可爱的生灵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一个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一篇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大自然优美的风光和可爱的生灵。

《燕子》一文描绘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趣。

《荷花》描写了夏日池塘里荷花的不同姿态。

《昆虫备忘录》介绍了某些昆虫有复眼以及花大姐、独角仙、蚂蚱三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意在唤起学生探究动物的兴趣。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春游去哪儿玩”,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习作要求学生走进大自然,选择一种植物,做一个观察记录卡,然后借助卡片,写一写自己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共设置了四个板块的学习内容。

 

集体备课意见: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绝句》。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摘抄下来。

4.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和小生灵的感情。

5.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展开丰富想象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并能仿照课文进行练笔。

6.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单元教学总课时:

13课时

嘉鱼县第一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时间

课题:

1 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

《绝句》一诗中,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机地组合为一体,从而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作者以其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捕捉住季节转换时景物的特征,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和礼赞之情。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三衢道中》写出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三首诗的共同之处都是将景物描写得清新、自然,让人读后眼前如同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会写本课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说出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以读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诗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作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读、会写本课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古诗,了解作者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课时安排:

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

二、初读感知

1.听完这首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呀?

生介绍完后,师出示课件。

指名学生读。

这里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

(1)你们见过鸳鸯吗?

课件出示鸳鸯的图片,看图后再指导读鸳鸯,注意“鸳”是前鼻音,“鸯”是后鼻音。

(2)指导学生书写“融、燕、鸳、鸯”这四个字。

4.这些词语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

看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

6.师范读,出示朗读节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学生齐读。

三、细读感悟诗意

1.了解诗题。

师:

大家知道诗题的意思吗?

与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诗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老师引导点拨。

4.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是什么意思,谁能说一说?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你能用一些修饰词来形容这些事物吗?

(3)师小结:

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4)这么美好的春色用诗中的两个字概括就是什么,请大家齐声说出来——丽、香。

5.师引导:

“春风花草香”,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小动物也被吸引出来了。

6.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出示: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解决。

①“融”是什么意思?

②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

谁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课件出示:

冰冻的河泥早已湿软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7.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练习把整首诗读一读,并试着背一背。

8.指名读、背诵。

四、有感情地朗读,领会诗的意境

1.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吧。

2.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

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们,就让它们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一、默写古诗《绝句》,导入新课

1.学生默写古诗《绝句》,同桌相互修改。

2.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特别擅长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

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书写课题中的“惠、崇”二字。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二、初读古诗,体会诗意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其意思。

2.指名朗读。

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3.指名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1.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指导学生书写:

芦、芽、短。

3.深入古诗想画面。

(1)理解“蒌蒿”“芦芽”“河豚”的意思。

蒌蒿:

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

芦苇的嫩芽。

河豚:

一种肥而美味的鱼,有毒。

(2)抓住诗中具体的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的内容。

(3)指名说说古诗的大意。

(4)诗人从哪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4.全班齐读古诗,试着进行背诵。

四、难点探究

1.“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小组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古诗。

2.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一、背诗导入

1.指名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全班齐背。

二、自学古诗,初步理解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字词障碍。

注意读准“减”的读音和掌握“梅、溪、泛、减”的写法。

3.再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4.自己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整体感知

1.读题目,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

板书:

补 换 查 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4.反馈自学情况。

(1)经过自学,你读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2)“泛”“添”分别是什么意思?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5.体会诗人的心情。

(1)“日日晴”写出了什么?

(2)体会“小溪泛尽却山行”中的“却”字。

(3)正当诗人沿着原路返回时,却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悦耳的鸣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后面两句诗。

(学生齐读)

①引导学生用关联词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

添得黄鹂四五声。

(而且)

②黄鹂声更增添了诗人惊喜的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

(4)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6.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景色?

)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背诵这首诗。

四、回顾课文,回答问题,总结提升

1.学完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五、听写下面的词语,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梅子 小溪 泛尽 不减

个人调整意见

板书设计:

绝 句

惠崇春江晚景

桃花 鸭 蒌蒿 芦芽 河豚

三衢道中

补 换 查 看

梅子 小溪 泛尽 不减

 

教后反思:

 

嘉鱼县第一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时间

课题:

2 燕 子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通过对如诗如画般春天景色的描绘,及对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的描写,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以及对小燕子的无限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1~3自然段。

3.读记、仿说“剪刀似的尾巴”这类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1~3自然段。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课件,收集燕子和春天的图片、音乐。

学生:

预习课文,标出生字词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展示课题

师:

播放歌曲《小燕子》,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人们都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

今天,让我们伴着这美好的春光,一起去欣赏美丽的燕子。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汇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语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

(重点指出“散”“杆”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sǎn、ɡān。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指生说说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解读长句

1.细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休憩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活泼机灵、轻快灵巧、姿态优雅)(在交流燕子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最喜欢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理由。

学生提到哪个,教师就引导学生交流并理解相应的段落。

4.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

(2)这段话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

(羽毛、翅膀、尾巴)这些部分分别是怎样的?

(羽毛乌黑、翅膀轻快有力、尾巴像剪刀)

(3)句子中“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等修饰词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4)尝试说一说类似的词语。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燕子的活泼机灵。

(6)尝试背诵第1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找出难写、易错的生字。

2.小组内交流生字的写法。

3.教师重点指导“凑、拂、聚”等字的写法。

4.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5.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

2.和同桌比赛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第1自然段所学的内容。

2.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让我们来进一步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二、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

边读边勾画出有关的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烂漫无比”“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这些词句所描绘的景象。

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师范读。

(2)学生尝试读,在头脑中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画面。

5.学生根据所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三、探究第3、4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这两个自然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飞行)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燕子飞行的特点。

(“斜”写出了燕子的飞行姿势;“横”“掠”“沾”写出了燕子的飞行之快。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燕子飞行时的欢快。

4.教师给出提示,指名学生背诵第3自然段。

四、探究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

2.学生交流,重点赏析“闲散”“纤细”“几痕”等词语。

(1)辨析“几支”和“几痕”。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支”写出了木杆稀疏之美,“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理解“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1)这幅图画有趣在哪里?

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3)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赞美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为春光平添了生趣。

4.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抄写优美生动的语句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要爱护燕子,热爱大自然……)

2.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六、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学习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

可以用画、写、捏、刻、拍摄等方法。

课后我们举办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

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以上两题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个人调整意见

板书设计:

燕 子

春天

光彩夺目

飞行:

斜飞 叽 横掠 沾→动态美

休憩:

小黑点 有趣的图画→静态美

 

教后反思:

 

嘉鱼县第一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时间

课题:

3 荷 花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特别是读好儿化音和轻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积累优美语句。

【过程与方法】

1.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养成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

2.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体验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等语句。

2.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有关荷花的图画,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荷花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这是什么花?

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荷花》,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怎样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完成要求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能认读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语,小组内互读,指名读。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4.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

三、汇报交流,检查效果

1.同桌互读,听听对方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随机指导“花瓣儿、花骨朵儿、莲蓬、衣裳”这四个词语的读法。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前两个词语后面有个“儿”,“儿”要读成“r”,后两个词语是轻声词语,词语中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2)指名学生读,互读互评。

(3)类似词语举例。

儿化音:

小鱼儿 老伴儿

轻声:

月亮 窗户 舒服

3.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问题,尝试解疑;在全班交流时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中,“冒”字为什么用得好?

荷叶挨挨挤挤的,荷花怎么会“冒”出来?

(2)“我”怎么会忘了自己在看荷花呢?

4.指名说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四、整体感知,梳理梗概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课文写作者在公园的荷花池边看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2.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写荷花的样子和姿势。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

想荷花。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五、指导写字,加强巩固

1.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找出难写、易写错的字。

2.师范写“瓣、蓬、势”,并重点指导写法。

瓣:

中间是“瓜”,不要写成“爪”。

蓬:

“艹”应将下方的“逢”字盖住。

势:

上部右边是“丸”,不要写成“九”。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第2~4自然段。

2.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描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

二、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你从“一……就……”中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

3.师:

这种清香吸引作者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作者的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三、围绕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品词析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自主汇报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指导朗读相关的段落。

(1)自由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讲读第2自然段。

(投影第2自然段文字)

(1)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写了什么?

(2)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

这样写突出了荷叶绿、大、密的特点。

②“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荷叶很密。

③小结:

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3)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①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

(三种不同的姿态)

②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

(有的……有的……有的……)

③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④出示图片,将图片与文字对应。

⑤如果你想写自己喜欢的植物,你会怎样写?

(指名一两个学生说,全班评价。

(4)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的特点,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的姿态美。

那么,作者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

为什么?

(指名说)试着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②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

(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

一朵(    )的白荷花在(    )的荷叶间(    )。

3.品读第3自然段。

(1)过渡:

第2自然段写了荷花的三种样子,那第3自然段写的什么呢?

谁能说一说。

(荷花的姿势)

(2)比较一组句子,哪一句更好?

为什么?

  ①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②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第①句更好。

怒放的荷花和将要开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花托大,颜色鲜,将要开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儿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哪一种更美,所以作者才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3)你会用哪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这池荷花?

(千姿百态)

4.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

(1)师点拨:

读第2、3自然段要调动想象,读出荷花的美,要留出想象的空间,语速不宜过快。

如读“有的……有的……有的……”这几句话,可以拉长声调,体现出荷花姿态的不同;读“看看这一朵……看看那一朵……”,要读出惊叹、喜爱、赞美的语气。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5.学习第4、5自然段。

(1)过渡:

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

让我们用心体会,跟着老师一起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光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齐读第4自然段)

(3)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看:

一池荷花都在翩翩起舞;听:

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重点体会作者想象的神奇和美妙。

(5)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

(6)齐读第5自然段。

四、总结回顾,朗读全文

1.多美的白荷花啊!

它纯洁无瑕,摇曳多姿,令人陶醉。

让我们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荷花的迷人风采和它带给人的美好想象!

2.熟练背诵第2~4自然段。

五、拓展阅读,积累提升

1.写荷花的诗很多,老师搜集了两首,我们一起来欣赏。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学生自由读,然后积累下来。

六、仿照课文,完成练笔

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请仿照这种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个人调整意见

板书设计:

荷 花

 

教后反思:

嘉鱼县第一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时间

课题:

4* 昆虫备忘录

教材分析;

这是汪曾祺写的一篇关于昆虫的文章,介绍了某些昆虫有复眼以及瓢虫、独角仙、蚂蚱这三种小昆虫的秘密。

文章语言生动、风趣,叙述有条理,为学生探索昆虫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字词。

2.默读课文,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笔下四种昆虫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笔下四种昆虫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课件,《昆虫记》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