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病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044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病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病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病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病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病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病例.docx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病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病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病例.docx

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病例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滑膜关节、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的慢性进展性炎性疾病。

起病隐匿,多于青少年起病(35岁以前),也有45岁以后发病的(晚发型),男性多见。

遗传、环境、免疫因素共同参与了本病的发生。

其最为常见的症状是由骶髂关节炎引起的隐匿起病的炎性下腰痛,为定位于下腰椎区域的钝痛,也常常被描述为深部的交替性的臀部疼痛,疼痛随着休息而加重,于活动后改善,多伴有持续30分钟或以上的晨僵,患者常描述夜间醒来为缓解疼痛而步行;其次,肌腱端炎及外周关节炎症状亦不少见,患者可因此而出现胸肋部疼痛(常于深呼吸、咳嗽或喷嚏时出现)、足跟痛、肩痛及髋关节不适,其中髋关节疾病是本病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再次,本病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病变等关节外症状,如前葡萄膜炎、肺尖纤维化、IgA肾病、主动脉瓣返流、马尾综合征等等。

正如以上所述,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累及多个系统,症状多样,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首发症状更是不定,同时还有许多临床医生一谈到AS只理解为单纯而典型的脊柱病变,因此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很多患者早期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结核、髋关节结核、坐骨神经痛、致密性骨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等,待到病久出现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时再确诊已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鉴于本病的复杂性及较高的致残率,我们强调对疾病应早诊断,早治疗,只有这样才可有效的减缓疾病的发展速度,减低或避免本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上,我们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及内、外法结合的治疗方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病例一

反复髋部、腰背部疼痛、驼背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一、病例的基本情况

患者姚某,男性,43岁,住院号01892。

主诉:

反复双肩、髋部、腰背部疼痛8年。

病史:

患者8年前受潮后开始出现双肩、髋部、腰背部疼痛,疼痛于活动后有所减轻,未予重视,之后逐渐出现足跟部、胸肋软骨疼痛及弯腰活动受限。

3年前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强直性脊柱炎”,自服“双氯灭痛片”,疼痛有所缓解。

2年前开始出现驼背畸形及颈背部活动受限;双肩、髋、腰背部疼痛加重,严重时不能下床活动,口服止痛药物无明显效果。

此后又间断应用过甲氨蝶呤及沙利度胺,症状无明显改善且出现肝功能异常,故自行停药。

查体:

T36.5℃P70次/分R19次/分BP110/70mmHg跛行,驼背畸形,弯腰受限,枕墙距15cm,指地距约20cm,腰椎前屈、背伸、侧弯均受限,颈部活动受限,向左可旋转30度,向右可旋转20度,抬头、低头均受限,脊柱各椎体均压痛,双下肢“4”字试验(+),骨盆侧压试验(+),骶髂关节压迫试验(+)。

辅助检查:

X线示:

1.心肺未见明显异常2.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消失,骨性融合3.腰椎椎体排列整齐,各椎体小关节间隙模糊,部分消失,胸12-腰2双侧椎旁韧带可见骨化,腰椎生理曲度存在3.诸椎骨骨质密度减低;心电图、肝胆胰脾双肾B超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

WBC5.7*109/L,HGB89g/L,PLT331*109/L;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ESR75mm/h,IgG16.81g/L,IgA4.27g/L,HLA-B27(+),RF<1:

20。

病例特点:

1.患者青年男性,慢性病程。

2.以反复关节、腰背部疼痛为主要特点,逐渐出现活动受限,驼背畸形。

3.查体:

枕墙距、指地距异常,颈、腰部活动异常,双下肢“4”字试验(+),骨盆侧压试验(+),骶髂关节压迫试验(+)。

4.辅助检查:

骶髂关节X线、腰椎X线异常。

HLA-B27(+)。

5.既往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疗效不明显,应用甲氨蝶呤及沙利度胺出现肝功能异常。

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诊断:

骨痹

二.治疗难点分析及治疗经过

本例患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且渐进发展,疼痛累及中轴及外周关节,多处椎体骨质疏松,常规药物治疗反应差,综合评估患者经济状况、身体基本状况及病情,经科内会诊讨论认为:

目前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会继续加重患者骨质疏松,且不能阻止病情进展,故不建议使用;柳氮磺吡啶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周关节炎,但对中轴骨疾病无效,尝试性应用有可能部分缓解患者症状;甲氨蝶呤及沙利度胺对部分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有效,但患者既往应用这两种药物后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不能耐受,若继续应用则弊大于利;生物制剂治疗本病费用昂贵,患者已明确表示难以承受。

综合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在少量应用柳氮磺吡啶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的同时,坚持以中药治疗为主,配合中药熏蒸、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一诊:

患者腰骶、脊背、髋部、颈部酸疼,痛势隐隐,喜暖,劳累或遇寒加重,关节强直,屈伸不利,腰膝酸软乏力,肌肉萎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四诊合参辨为肾虚督寒证,治宜补肾温督,祛痹通络,方选青娥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化裁:

杜仲15g寄生18g肉桂15g牛膝24g熟地12g补骨脂9g核桃仁18g独活12g秦艽12g细辛3g防风12g川芎12g白芍12g茯苓12g仙灵脾15g狗脊12g,同时送服五痹胶囊。

患者服用上方30付后,自觉腰骶、髋部疼痛减轻,颈、背部僵直感好转,活动较前灵活。

同时配合应用针刺、火灸,颈背部推拿、中药药浴、激光电灼等外治疗法,整体病情明显好转后出院。

二诊:

患者院外继续服用中药及柳氮磺吡啶。

一月后复诊,诉服药后腰、髋、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僵直感显著好转,行走自如,可自行登楼梯上4层楼,食欲及精神好转,体力较前增加,偶感脊背发凉、发紧。

舌苔薄白,脉沉弦细,尺脉沉细。

原方加用葛根15g,羌活15g,附子12g,并嘱其注意保暖,适当锻炼。

三诊:

服方2月后患者再次来诊,诉双侧腰、骶、膝关节无明显疼痛,驼背明显减轻,颈部活动自如。

天气变化时自觉颈、背轻微僵直感。

近几日自觉口干,无其他明显不适。

舌苔薄黄,脉沉略弦。

上方基础上肉桂、附子均减量至9g,加知母15g。

患者服用此方至今,电话随访状况良好。

三、简析

本例患者病史较长,起初对病痛未予重视,失治多年,确诊后也主要应用药物对症止痛,未行规范治疗,故入我院时已出现驼背畸形,颈背部活动受限,病情较重。

入院后及时完善相关检查,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以补肾温督中药为主,配合小剂量柳氮磺吡啶应用及针灸、按摩、药浴、激光电灼等物理疗法,各关节疼痛逐渐消失,腰背部及各关节活动度逐渐增大,颈背部驼背明显减轻,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本例患者在病情如此重的情况下经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一是得益于中西医结合,中医内治与外治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二是受益于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和行动,患者良好的依从性使医患齐心合力,共同合作,战胜病魔。

 

 

病例二

腰痛、双髋关节疼痛、血尿

(强直性脊柱炎伴股骨头坏死及肾脏损害)

一、病例的基本情况

薛XX,男,36岁,河北省磁县磁州镇中山西大街186号,初诊时间2008年10月21日,住院病案号47331

1.主诉:

腰痛10余年,双髋关节疼痛5年,发现血尿1年。

2.病史:

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部僵硬疼痛,尤以夜间和早晨为著,严重时翻身起床困难。

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腰肌劳损,行针灸推拿治疗,症状有所减轻,但劳累或受凉后腰痛复又加重。

行腰椎CT检查考虑腰椎间盘突出可能性大,行牵引、推拿、局部药物注射及口服中药治疗,症状渐减轻。

5年前出现双髋关节酸胀疼痛,上台阶时疼痛尤为明显,于当地医院行骨盆片检查示:

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消失,融合。

双髋关节间隙变窄,双股骨头骨质多发囊性破坏,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予以口服强的松10mg/d,柳氮磺吡啶0.75一日三次,及补钙治疗,双髋关节疼痛稍减轻,治疗半年后自行停药。

1年前行尿常规检查示BLD(+3),又开始服用小剂量强的松治疗,效果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

3.入院查体

体温(T)36.3℃脉搏(P)82次/分呼吸(R)21次/分血压(BP)130/80mmHg,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胸椎屈曲畸形,腰椎生理曲度变直。

枕墙距14cm颌柄距4cm指地距40cm,双侧“4”字试验阳性,骨盆按压试验阳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率82次/分,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

4.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WBC)5.2X109/L血红蛋白(Hb)110g/L血小板(PLT)301X109/L血沉(ESR)68mm/hC反应蛋白(CRP)14mg/L免疫球蛋白IgG18.03g/L,尿常规尿潜血(BLD)(+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胸片示:

两肺、心、膈未见异常,肝、胆、胰脾双肾彩超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双髋关节CT:

双侧股骨头内密度不均匀,纹理紊乱且见小点状高密度影及小片状密度减低区,双侧髋关节面有虫蚀样破坏,关节间隙正常。

双骶髂关节CT示:

双侧骶髂关节消失、融合。

5.病例特点

5.1青年男性,慢性病程。

5.2腰痛、双髋关节痛渐进性加重。

5.3血沉、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尿潜血阳性;双侧股骨头及骶髂关节破坏。

5.4既往短期内应用小剂量强的松及柳氮磺吡啶有效,病情加重后再次应用疗效不明显。

6.入院诊断

6.1西医诊断:

(1)强直性脊柱炎

(2)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IgA肾病?

6.2中医诊断:

(1)骨痹(寒湿入络,肾虚督寒)

(2)尿血

二.诊疗难点介绍及治疗经过

本例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病程长,病情复杂,合并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血尿,建议其行肾脏穿刺以明确尿血原因,患者拒绝肾穿并要求药物治疗。

综合评估患者体质及病情考虑:

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慢作用药物恐怕加重其股骨头坏死病情及肝肾功能损伤,建议以中药治疗为主,配合改善骨质代谢药物应用及中药熏蒸、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措施。

一诊:

通过四诊合参,中医辨证,考虑为风寒湿邪内侵,客于肝肾,督阳不化,伤筋损骨;肾阳虚衰,气化失常,肾于膀胱气虚不能摄血,故从小便而出。

治宜补肾强督,温肾摄血。

药用: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骨碎补、桑寄生、川断、狗脊、威灵仙、牛膝、伸筋草、杜仲、鸡血藤、制附片、僵蚕、肉苁蓉、炒蒲黄、仙鹤草等,一日一剂,同时送服三藤通痹丸、五痹胶囊,静点骨肽注射液、云克注射液,配合中药熏蒸及针灸、推拿,经上述治疗半个月后,患者自觉腰部疼痛、双髋关节疼痛较前减轻,下肢力气较前增加,颈椎、胸椎、腰椎活动度增加。

二诊:

继服上方15剂后患者诉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查其舌淡苔白,脉沉细,调整中药处方加大补肾温阳力度,处方:

鹿角胶、当归、龟板胶、川芎、白芍、熟地、骨碎补、桑寄生、川断、狗脊、仙灵脾、牛膝、土元、杜仲、鸡血藤、制附片、肉苁蓉、仙鹤草、炒蒲黄等,继服20剂后诉双髋关节疼痛已不明显,腰部疼痛明显减轻。

复查:

枕墙距9cm,颌柄距3cm,指地距30cm。

复查血沉(ESR)28mm/hC反应蛋白(CRP)11mg/L,尿常规尿潜血(BLD)(+1)。

遂带中药出院,院外坚持服用中药及适量运动锻炼,颈、胸、腰椎活动度明显增加,自如从事日常生活劳动,复查尿潜血(—)。

三、简析

本例患者病史十余年,病程中一直未行规范治疗,病情渐进发展,出现股骨头坏死及尿血。

据统计,30-50%的AS患者可发生外周关节炎,常累及下肢大关节,其中髋关节疾病是致残的主要原因;而AS肾脏损害主要为IgA肾病,本病常可引起持续血尿,患者入院后曾建议其行肾脏穿刺检查以明确肾脏病理,但患者拒绝,结合其相关病史、症状及部分理化检查结果考虑合并IgA肾病可能性较大,在治疗上,我们没有针对患者强脊炎和IgA肾病分别治疗,而是通过四诊合参及整体辨证为本例患者确立了以补肾强督,温肾摄血中药为主,配合改善骨质代谢应用及中药熏蒸、针灸、推拿等理疗为辅的治疗方案,患者的关节症状及尿血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病例三

腰骶部、颈部僵硬疼痛,头晕、目眩、耳鸣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美尼尔综合症)

一、病例的基本情况

郝XX,男,42岁,初诊时间2007年09月28日,住院病案号00696

1.主诉

腰背部及多关节疼痛不适25年,加重伴行走困难1个月。

2.病史

患者自17岁时开始出现腰背部僵硬、疼痛不适,伴双膝、双踝关节疼痛。

25年来,一直未行明确诊治。

自行按“风湿”、“强直性脊柱炎”治疗,间断应用布洛芬、芬必得、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强的松、中成药等药物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渐出现颈部、双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近1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双髋及右膝关节疼痛明显,行走困难,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

既往患者多次出现眩晕、伴耳鸣、恶心、呕吐、出汗,体位改变时症状加重,外院曾考虑“美尼尔综合征”,间断应用西比灵、培他啶,症状部分缓解。

入院前一周上述症状再次发作。

既往曾多次因虹膜炎、泌尿系结石入院治疗,既往体检发现“腰椎压缩性骨折”多年,饮酒史20余年,量中等,吸烟史20余年,约20支/日,家族中无同类病患者。

3.入院查体

体温(T)35.8℃,脉搏(P)76次/分,呼吸(R)19次/分,血压(BP)110/80mmHg,胸椎后凸畸形,皮肤无皮疹、红斑,右膝关节压痛阳性,屈伸活动受限,左膝关节压痛弱阳性,屈伸活动受限,骨盆分离试验阳性,骨盆挤压试验弱阳性,双“4”字试验强阳性,右侧较重,指地距40cm,颌柄距10cm,枕墙距8cm,颈椎压痛阳性。

舌黯苔白,脉沉细。

4.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WBC)3.8X109/L;血沉(ESR)25mm/h,CRP8.1mg/l,RF(-)肝肾功能、血脂正常,免疫球蛋白、补体正常。

骨盆正位片示:

双侧髋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关节面欠光滑,双股骨头骨纹理欠规则,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消失,所示腰椎呈竹节样改变,双侧耻骨联合骨质欠清晰,右股骨颈结构欠规则;颈椎四位片示:

C1-7节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颈前、后椎韧带骨化,棘间韧带亦骨化,诸椎小关节模糊,颈后软组织影内未见异常。

双肾彩超示:

左肾上级和右肾中极均可见0.3×0.2cm点状强回声。

TCD:

椎基底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5.病例特点

5.1中年男性,病程25年。

5.2腰背部及多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病程中多次出现眩晕、耳鸣症状及虹膜炎。

5.3胸椎后凸畸形,皮肤无皮疹、红斑,右膝关节压痛阳性,屈伸活动受限,左膝关节压痛弱阳性,屈伸活动受限,骨盆分离试验阳性,骨盆挤压试验弱阳性,双“4”字试验强阳性,右侧较重,指地距40cm,颌柄距10cm,枕墙距8cm,颈椎压痛阳性

5.4白细胞轻度减少,血沉、C反应蛋白偏高;颈椎曲度变直;脊柱呈竹节样改变;双侧髋关节、骶髂关节破坏。

6.入院诊断

6.1西医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美尼尔综合征

6.2中医诊断:

骨痹眩晕

二.治疗难点介绍及治疗经过

本例患者病程25年,间断应用多种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病情渐进发展,关节畸形明显,而且合并多种关节外症状,病情复杂,病势缠绵,治宜调督补肾,益气养血,化痰开结,以期缓缓起效。

一诊:

中药方剂药用补骨脂、怀牛膝、杜仲、川断、寄生、枸杞、狗脊、当归、赤芍、红花、莪术、鸡血藤地龙胆南星等,水煎服,每日一剂;同时配合中药熏蒸及针刺治疗以温经通络、化瘀止痛,处方如下:

威灵仙60g生甘草60g羌活30g独活30g川乌30g草乌30g地鳖虫20g,每日熏蒸1次,每次30分钟;取穴:

双侧风池、肩井、肺俞、肾俞、关元俞、膀胱俞、大肠俞、委中、承山、阳陵泉。

嘱患者少量口服美洛昔康,同时坚持中药口服、中药熏蒸和针刺治疗,8周后关节疼痛较前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化验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

二诊:

诉偶有体位变化时自觉头晕,舌暗苔白,脉沉涩,原方基础上加用枳壳、半夏、陈皮、桃仁、茯苓、石菖蒲以理气健脾化痰,患者继服此方8周后,关节疼痛症状未出现反复,也未再出现头晕耳鸣的症状。

此后患者院外将上方制丸,每日口服,并坚持隔日中药熏蒸,病情稳定,电话随访自觉状态良好。

三、简析

本例患者中年男性,病程长,病情复杂,一直未行规范治疗,既往间断应用非甾体消炎药和慢作用抗风湿药,疗效不佳,求治于中医。

我们根据中医学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原则,从肾虚督寒,痰瘀互结论治,给予补肾温督,活血化痰,通络止痛药物口服兼外洗,配合针刺理疗,患者多年的顽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病例四

多关节肿痛、高热

(强直性脊柱炎)

一、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治疗难点介绍

崔永康,男,22岁,初诊时间2007年3月31日,住院病案号39518

1.主诉腰痛、骶髂关节痛伴发热1个月,右膝关节痛半个月。

2.病史

患者于2007年2月无明显诱因突发下腰部疼痛,以右侧为著,伴体温升高,最高至38.5,就诊于当地医院,化验血常规白细胞升高,未予明确诊断,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及清开灵静点,效果不佳,仍间断发热,以下午为著,半个月前左膝关节肿胀、疼痛,当地化验HLA-B27(+),抗链“O”及类风湿因子均阴性,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强的松、甲氨蝶呤及止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出现右肘、颞颌关节疼痛,咀嚼不利,未再行特殊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3.入院查体

体温(T)38.5℃脉搏(P)92次/分呼吸(R)21次/分血压(BP)100/50mmHg

颞颌关节、右肘关节压痛,左膝关节肿胀,压痛,浮髌试验阳性,双侧“4”字试验阳性,骨盆按压试验阳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率92次/分,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浮数。

4.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WBC)7.2X109/L血红蛋白(Hb)130g/L血小板(PLT)321X109/L血沉(ESR)98mm/hC反应蛋白(CRP)34mg/L免疫球蛋白IgG18.83g/L,尿常规尿潜血(BLD)(±);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胸片示:

两肺、心、膈未见异常,肝、胆、胰脾双肾彩超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髋关节CT:

双侧髋关节面有虫蚀样破坏,关节间隙正常;双侧股骨头内密度不均匀,纹理紊乱且见小点状高密度影集小片状密度减低区,正常星芒征消失。

5.病例特点

5.1青年男性,病程短。

5.2腰痛、骶髂关节痛伴发热及外周大关节受累

5.3血小板升高。

5.4血沉、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5.5骶髂关节破坏。

6.入院诊断

6.1西医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

6.2中医诊断:

骨痹(湿热蕴毒,痹阻脉络)

三、治疗经过

不同于以往就诊时已出现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的病人,本例患者病程较短,以多关节疼痛及发热为首发症状,在临床上属于急性发病的强直性脊柱炎。

对于此类病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预防关节畸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患者入院后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关节结核、反应性关节炎等疾病,明确AS诊断,嘱其继服小剂量强的松及甲氨蝶呤,及时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对症处理,同时四诊合参给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痹中药应用,药用:

免疫调节、活血2号、祛风1号、牛膝、地龙、生地、生黄芪、独活、威灵仙、甘草、双花、公英、茯苓、川贝、青风藤、土茯苓、皂刺等,送服五痹解毒胶囊,配合活血、解毒中药针剂应用。

二诊:

治疗15天后体温渐降至正常,关节疼痛较前有所好转,但左膝关节仍然肿胀,给予关节腔穿刺抽液后关节肿胀、疼痛症状进一步好转。

考虑患者病情仍处于活动期,中药处方仍以清热除湿活血为主,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忍冬藤、桑寄生、赤芍、苍术、黄柏等。

三诊:

继续巩固治疗20天后,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轻度肿胀,但无明显压痛。

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血小板基本恢复正常。

此时患者舌红苔少,脉沉细,间断出现口燥咽干。

阴虚之象显露,故给予滋补肾阴、填精益髓、通调督脉药物应用,处方:

鹿角胶、龟板胶、仙灵脾、巴戟肉、补骨脂、菟丝子、炒杜仲、熟地、枸杞子、山茱萸、女贞子、当归、白芍、炒白芥子、水蛭、蜈蚣、细辛、降香、川乌、山药等,送服五痹胶囊。

患者院外坚持服用中药、中成药半年,目前已停用;强的松及甲氨蝶呤也均已减量至停服,电话随访至今病情持续稳定,日常生活劳作无异于常人。

四、评析

本例患者以多关节肿痛起病,虽然影像检查提示已出现骶髂关节破坏,高度怀疑强直性脊柱炎,但患者起病较急,且伴有高热,故首先需要排除他病以明确诊断。

完善相关检查后基本排除了化脓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及结核性关节炎等疾病,确诊为强制性脊柱炎。

从西医治疗的角度,为了有效的控制病情波动,利用小剂量激素的桥治疗作用,尽快控制体温及关节渗出、水肿,短期小剂量应用可以起到抗炎、减轻关节破坏的作用;联合应用甲氨蝶呤等药物,虽起效较慢,但可以维持病情长期稳定且利于尽早撤减激素。

中医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在活动期多从“热”、“毒”、“瘀”论治,而缓解期和稳定期则在肾虚督瘀的基本病机基础上随证加减。

本例患者入院时一派毒热炽盛的“标实”之象,故辨证给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痹中药,待湿、毒、热渐退,肾阴偏虚、督脉瘀滞的“本虚”之证方才显露,调整治则给予滋补肾阴、填精益髓、通调督脉处方,并建议制丸长期服用以培本生源,缓缓起效。

 

强直性脊柱炎病例评析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脊柱渐进性强直的一种慢性疾病,同时可累及周围大关节、肌肉附着点。

病变最早发于韧带和关节囊的附着部,是肌腱端的非细菌性炎症病变。

可使肌腱、韧带肿胀、疼痛,并且由于这些炎症多发在关节周围,故引起关节周围的肿胀。

病变早期为炎症浸润使局部软组织肿痛,晚期为韧带骨赘增生导致骨性粗大。

强直性脊柱炎顾名思义最长累及的就是脊柱,且多为由下向上逐渐加重,即骶髂关节炎病变未能控制则腰椎受累,多表现为下背及腰部活动受限。

腰部弯曲、后伸、侧弯和转动均可受限,体检时可发现腰椎棘突压痛,腰椎旁肌肉痉挛,后期可有腰肌萎缩,腰成板状,腰部皮肤发紫等表现;胸椎病变,时可表现背痛,前胸、侧胸痛,最后呈驼背或直背畸形,胸廓扩张受限,重者胸廓扩张度较正常人降低50%以上。

因此只能进行腹式呼吸,由于胸腹腔容量缩小,造成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颈椎病变时少数首先表现为颈椎炎,先有颈椎部疼痛,颈部肌肉开始时痉挛,以后萎缩,病变进展可发展至颈、胸椎后凸畸形,头部活动明显受限,常固定于前屈位,不能上仰、侧弯或转动,严重者仅能看到自己足尖前面的小块地面,不能抬头平视。

在治疗上,西医最常选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及慢作用抗风湿药物,这些药物只对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效,而且在对上述药物敏感的病人中间又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胃肠道及肝肾功能损伤的副作用而做不到坚持用药;二膦酸盐以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拮抗剂等新兴药物已被证明能缓解外周和中轴骨的疼痛和炎症,但由于这些药物价格昂贵,长期的药物安全性亦不明确,因此目前也并未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对于功能受损、关节结构破坏者,可以考虑全髋关节置换及脊柱外科治疗。

中医学对于本病的研究历史悠久,《难经·二十九难》云督脉“循背而行于身后,为阳脉之总督,督之为病,脊强而厥,”与AS表现相似,所以认为督脉空虚为其发病的内在依据。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难经·二十九难》云督脉“贯脊属肾”,故AS病久则肾督空虚。

《素问·痹论篇》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说明风寒湿等外邪为AS发病的重要条件。

《素问·风论》曰“风者,善行而数变”,与AS表现部位多样有关,即可上至头面表现为眼炎,也可下至足部表现为跟腱炎。

《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说明外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AS致病多表现为风寒、风湿、风热或其兼杂。

目前中医临床治疗本病多结合四诊,辨证论治,常将其分为风寒湿阻、风湿热郁、痰瘀互结、肾督空虚等证型而分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