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露天测量标准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3939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露天测量标准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矿山露天测量标准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矿山露天测量标准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矿山露天测量标准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矿山露天测量标准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露天测量标准分析.docx

《矿山露天测量标准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露天测量标准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露天测量标准分析.docx

矿山露天测量标准分析

露天矿山生产和施工测量过程规范

目录

1目的和适用范围1

2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1

3配备的仪器设备6

4测量方法7

5测量频次7

6仪器环境条件7

7测量人员能力要求7

8测量结果报告8

9测量记录过程9

10引用文件11

11附表12

 

1目的和适用范围

露天矿山的生产和施工测量(大地测量),是露天矿山企业生产建设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测量过程,对指导生产,执行生产监督,实现正规采掘、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有重要作用.为确保测量过程的准确可靠,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露天矿山生产测量和露天矿山施工测量。

2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2.1生产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2.1.1平面控制测量

①平面控制网采用三角测量以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布设、导线测量以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布设,对某些特殊工程可采用边角网布设。

各等级的采用,根据工程需要,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

(主要技术要求见附表①。

②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采用统一的高斯正形头型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或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测区抵偿工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

●小测区可采用简单方法定向,建立独立坐标系统;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采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电磁波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16页。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12页。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14页。

2.1.2高程控制测量

①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可沿用原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②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五等水准测量和四、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各等级视需要,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③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

当加密时,宜布设成符合路线或结点网。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附表②。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附表③。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26页。

④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的要求。

等级

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数()

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m)

函数

位数

边长与坐标(m)

方位角()

四等

0.1

0.001

7

0.001

0.1

一级及以下

1

0.001

7

0.001

1

2.1.3四等控制点测量距离、高程、角度对仪器的计量要求

计量项目

计量要求使用的仪器精度等级

所用仪器精度等级

距离

5mm级仪器

2mm级仪器

高程

S3级水准仪

S1级水准仪

角度

2〃级仪器

2〃级仪器

根据上表的对比,实际使用的仪器精度等级达到或高于计量要求使用的仪器精度等级,能够满足计量要求。

2.1.4地形图的计量要求

成图的数学精度统计是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进行的。

面位置中误差:

主要地物点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6mm,次要地物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8mm。

②高程注记点中误差:

与邻近图根点不超过1/3基本等高距。

③等高线高程中误差:

地面坡度α<30时,不大于1/3基本等高距;30≤α<100时不大于1/2基本等高距,100≤α<250时不大于2/3基本等高距,α≥250以上时不大于一个基本等高距。

2.1.5地形图平面和高程精度的检查验收

①检测方法和一般规定

采用外业散点法、解析法、剖面法等按测站点精度施测,检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检测点数不少于图内该项测定总点数的1%。

②地形图的验收规定

测量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一级检查为过程检查,在全面自查、互查的基础上,有作业组的专职或兼职检查人员承担,二级检查由施测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或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最终检查;验收工作应在二级检查合格后由主管机关组织实施,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写验收报告,随产品归档。

2.1.6测量项目计量表

序号

测量项目名称

测量方法

测量计量要求

测量频次

1

剥离工程量验收测量

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

按地形图计量要求施测

按月进行

2

贮矿验收测量

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

按地形图计量要求施测

按月进行

3

二级矿量测量

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

按地形图计量要求施测

按年度进行

4

生产勘探工程测量

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

按地形图计量要求施测

按实际需要进行

5

采剥综合平面图测量

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

按地形图计量要求施测

按实际需要进行

6

生产勘探剖面测量

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

按地形图计量要求施测

按实际需要进行

7

露天矿技术境界测量

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

按图根点计量要求施测

按实际需要进行

2.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

2.2.1厂区的平面控制网

①厂区的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内地形条件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网、三角网。

②场内的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

③场内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范:

●建筑场地大于1km2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建筑场地小于1km2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厂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2.2.2建筑方格网的首级控制采用轴线法施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建筑方格网的首级控制采用轴线法施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轴线宜位于场地的中央,与主要建筑物平行;长轴线上的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轴线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

②放样后的主轴线点位,应进行角度观测,检查直线度;测定交点的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2.5″;直线度的限差,应在180°±5″以内;

③轴交点,应在长轴线上丈量后确定;

④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后测定,其测量精度应与长轴线相同,交角的限差应在90°±5″以内。

2.2.3高程控制测量

①场区的工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符合路线或结点网形。

高程测量的精度,不宜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执行。

②场地水准点的间距,宜小于1km。

距离建筑物、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

③建筑物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可单独埋设在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的标桩上,也可利用场地附件的水准点,其间距宜在200m左右。

④当施工中水准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定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有水准的等级要求。

⑤相关规范与要求

角度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82页。

采用仪器的等级及总测回数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84页。

建筑物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84页。

角度观测的测回数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84页。

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主要技术要求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86页。

2.2.4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样要求

①主要轴线点的放样,应用单三角形法(有三角和的检查),三点前方交会法(两组坐标校核),三边测距交会法,严禁用两点测角交会法测定轴线点位。

②工程轮廓点的放样

●用测角前方交会定点法,必须用三个方向,第三方向做校核;

●用测角后方交会定点法,必须观测四个已知方向,由四组坐标校核;

●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放样时,如现场只需放样一个点位,亦应放样设计的另一个点位,再实测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做校核;

●当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点时,必须进行往返观测,用水准仪测放高程时,亦需进行往返观测;

●用方向法(包括极坐标法)放样定向,必须后视两个已知方向,以观测方向角的符合情况。

3配备的仪器设备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出厂编号

数量

标称精度

宾得全站仪(PENTAX)

R-322EXm

859779

1

测角精度(2″)

测距精度(2mm+2ppm)

威特(WILD)J2光学经伟仪

WILDT2

230217

1

测角精度(2″)

DS1水准仪

WILDNA2

558598

1

每km高差测量中误差1mm

HP绘图仪

C77808

MY73CF3045

1

4测量方法

4.1碎部点测量方法

碎部点采用全站仪施测。

全站仪测量方法:

采用极坐标测量直接测定地形特征点的坐标和高程,将仪器野外采集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绘图仪及相应成图软件,实现自动化测图。

4.2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4.2.1在测站上安置仪器,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后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视距丝读数,记入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

(1),

(2)(见第十章)。

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3)。

4.2.2前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视距丝读数,记入表中(4),(5),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6)。

4.2.3前视水准尺红面,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7)。

4.2.4后视水准尺红面,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8)。

5测量频次

采剥工程量验收测量、贮矿验收测量每月进行一次,二级矿量按年度测量,采掘综合平面图、生产勘探剖面测量、钻孔放样等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进行测量。

6仪器环境条件

6.1全站仪:

工作温度:

-20。

C至+50。

C;存储温度:

-40。

C至+70。

C

7测量人员能力要求

7.1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要求

首先,必须掌握测量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矿山测量专业理论知识应较全面、工作业务能力较强、对各种测量规范规程较熟悉),其次对地质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7.2测量技术工人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术规程,具有测量相应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过程。

8测量结果报告

测量工作结束后,测量结果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8.1控制测量成果统计表

控制测量成果统计表

NO:

Q/YNLH•jllk•JLGL•GF•001-2008•JL001-A作业单位:

序号

测区名称

完成工程量

施测日期

备注

三角点

导线点

水准点

四等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四等

五等

8.2计算资料成果统计表

采剥工程量验收报表

NO:

Q/YNLH•jllk•JLGL•GF•001-2008•JL002-A报送:

采区

设备

作业区间

水平

岩种

剥离量

工程量

备注

实测(m3)

统计(m3)

%

实测(m3)

统计(m)

%

 

 

合计

时间:

制表单位:

8.3地形测量主要项目统计表

地形测量主要项目统计表

NO:

Q/YNLH•jllk•JLGL•GF•001-2008•JL003-A作业单位:

序号

测区名称

测图比例尺

测量范围

成图方法

施测日期

备注

9测量记录过程

9.1测量记录过程

测量记录过程见表

(1)、

(2)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表

(1)

NO:

Q/YNLH•jllk•JLGL•GF•001-2008•JL004-A

测站编号

视准点

后尺

上丝

前尺

上丝

方向

尺号

水准尺读数

 

黑+K-红

K=4.787

 

平均高差

下丝

下丝

黑色面

红色面

后视距

视距差

前视距

∑视距差

 

(1)

(2)

(9)

(11)

(4)

(5)

(10)

(12)

后尺号

前尺号

后-前

(3)

(6)

(6)

(8)

(7)

(16)

(14)

(13)

(17)

(18)

检核计算

∑(9)=∑(3)=∑(8)=

∑(10)=∑(6)=∑(7)=

∑(9)-∑(10)=∑(15)=∑(16)=

∑(9)+∑(10)=∑(15)+∑(16)=2∑(18)=

全站仪测量碎部点记录表表

(2)

NO:

Q/YNLH•jllk•JLGL•GF•001-2008•JL005-A

作业日期:

_年_月_日仪器型号:

测站点号:

后视点号:

仪器高:

测站高程X。

点号

坐标

高程

属性

备注

X(m)

Y(m)

X(m)

观测者:

记录者:

9.2测站计算与检核

9.2.1视距计算

根据前、后视的上、下视距丝读数计算前、后视的视距:

后视距离(9)=100*{

(1)-

(2)}

前视距离(10)=100*{(4)-(5)}

计算前、后视距差(11):

(11)=(9)-(10)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3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5m。

计算前、后视距离累积差(12):

(12)=上站(12)+本站(11)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6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10m.

9.2.2水准尺读数检核

同一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

(13)=(6)+K-(7)

(14)=(3)+K-(8)

K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4.687m或4.787m)。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读数差不得超过2m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读数差不得超过3mm。

9.2.3高差计算及检核

按前、后视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分别计算该站高差:

黑面高差(15)=(3)-(6)

红面高差(16)=(8)-(7)

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4)-(13)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17)不得超过3m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7)不得超过5mm。

红、黑高差之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站的观测高差:

(18)=1/2{(15)+(16)}

9.2.4每页水准测量记录计算检核

每页水准测量记录必须作总的计算检核:

∑(3)-∑(6)=∑(15)

∑(8)-∑(7)=∑(16)

∑(15)+∑(16)=2∑(18)

视距差检核:

∑(9)-∑(10)=本页末站(12)-前页末站(12)

本页总视距:

∑(9)+∑(10)

10引用文件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测量学》,顾孝烈鲍峰程效军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4。

 

11附表

附表①——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

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

DJ1

DJ2

DJ6

四等

首级

2.0

2.5

≤1/100000

≤1/40000

4

6

/

9.0

加密

≤1/70000

一级小三角

1.0

5.0

≤1/40000

≤1/20000

2

4

15.0

二级小三角

0.5

10.0

≤1/20000

≤1/10000

1

2

30.0

注:

●本规范表格、公式及条文叙述中的中误差、闭合差、限差及较差均为正负值;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列尺为1:

1000时,一、二级小三角的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附表②——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的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平地(mm)

山地(mm)

四等

10

≤16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20√L

6√n

五等

15

DS3

单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30√L

注: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线路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附表③——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边长(km)

观测方式

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

附合或环形闭合差(mm)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四等

10

≤1

对向观测

40√D

20√∑D

五等

15

对向观测

60√D

30√∑D

注:

●D为电磁波测距边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