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9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千年石刻遭盗拓折射文保困境
戴先任
国庆假期期间,位于江苏丹阳已经矗立1500余年的国家文物南朝石刻遭到多名外地大学生非法拓印,这一行为被制止,但消息传开后仍引发公众热议。
10月8日,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回应,涉事的某大学带队老师已经来到丹阳,其解释称是课堂结合野外进行“游学”,将南朝石刻拓片用于学习研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违法”,对此感到抱歉。
1500余年的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令人痛惜。
从现场视频可以看到,涉事师生在非法拓印时,击打石刻发出很大的“当当当”响声,这都可能对石刻本体造成损害,致使表皮脱落,而非法拓印可能将墨汁渗入石刻内部,导致石刻图案无法辨识,修复难度大。
值得注意的是,南朝石刻并非第一次遭到非法拓印。
早在2014年,位于南京栖霞区的国家文物南朝萧景、萧憺陵墓石刻也曾遭非法拓印。
而此次大学生非法拓印事件,如果不是凑巧有文物爱好者看到并拍下现场视频发到微信群,这一非法拓印行为或许还不会被发现。
这也不由让人怀疑,是否还有其他人非法拓印而没有被发现呢?
不能让“国宝”石刻被非法拓印所毁。
1500余年的“国宝级”文物,屡屡遭受非法拓印的破坏,折射的是文物保护面临的困境。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地上、地下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极为丰富。
很多文物散布于民间,保护难度不小,而一些地方在文物保护方面,又陷于人力、财力捉襟见肘的窘境,这些都让文物保护陷入困境。
很多公众甚至是一些“文物爱好者”,都普遍欠缺文物保护意识与相应素养。
就如此次进行非法拓印的,是来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居然是大学老师带着学生堂而皇之进行非法拓印,他们连国家级文物的基本保护常识都不懂,甚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
本应“最有素质”的群体却做出了“最不文明”的行为,也折射了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普遍欠缺。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者、管理者,更应担起保护责任,对历史文化遗产要小心呵护与保护。
比如丹阳的南朝石刻屡屡遭受非法拓印,除了这些南朝石刻散布野外、保护难度大的原因外,与文保相关单位保护不力也有较大关系。
当地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制订行之有效的保护规划方案,解决好南朝石刻的保护问题。
比如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采取对文保单位加装高清摄像头,加强对文保单位的巡查力度等措施,对文保单位尤其是南朝石刻这样的“国宝级”文物,实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保护。
这样就能避免非法拓印等行为对文物造成伤害的事件重演。
保护好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相关部门及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而对于破坏文物的相关责任人,不管是普通公民还是相关部门,都要严厉追责,要增加他们的违法成本,要为文物保护划好不可逾越的红线与雷区,织牢“保护网”。
从每位公民到相关部门也都要以敬畏之心来守护历史文化遗产,这样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之根。
(选自《北京青年报》,2019年11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对石刻本体造成极大损害,甚至出现墨汁渗入石刻内部,必将导致石刻图案无法辨识的后果。
B.我国地上、地下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极为丰富,但因为很多文物散布于民间,再加上一些地方人力、财力捉襟见肘,这些都让文物保护陷入困境。
C.只要对文保单位加装高清摄像头,加强对文保单位的巡查力度,就能避免非法拓印等行为对文物造成伤害的事件重演。
D.早在2014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就已对石刻非法拓印。
而此次如果不是凑巧被拍下,这一非法拓印行为或许还不会被发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南朝石刻遭到多名大学生非法拓印这一事实写起,既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又能引发我们对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的思考。
B.文章第四段主要从文物自身现状和地方文物保护状况两个方面论述了文物保护陷入困境的原因,思路清晰。
C.文章第五段从一些文物爱好者都普遍欠缺文物保护意识与相应素养入手,展现了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普遍欠缺的现实,发人深省。
D.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比喻、类比等论证方法,论据典型,论证充分,使得文章内容充实,极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石刻常年暴露在外,大学师生缺乏对文物拓印保护规定的了解,由此可见,文物保护的常识需要普及。
B.盗拓一时乐,文物受损多,后续修复难,相关部门应增强防护意识,承担起保护文物的责任。
C.要保护好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对那些破坏文物的相关责任人严厉追责、增加违法成本,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D.南朝石刻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积淀的精华,保护这类文物就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行者
刘醒龙
①在乡教育站万站长的安排下,高中毕业的张英才到界岭小学当代课教师。
界岭是这一带山区中最远最深最高的那一片。
②下午仍然只有一节课,张英才陪着孙四海站了两个多小时。
孙四海怎么讲课他一点也没印象,他一直在琢磨六个年级分成三个班,这课怎么上。
中间孙四海扔下粉笔去上厕所,他趁机跟上去问这事,孙四海说,我们这学校是两年招一次新生。
返回时,教室里多了一头猪。
张英才去撵,学生们一起叫起来:
“这是余校长养的猪,它就喜欢吃粉笔灰。
”孙四海在门口往里走着说,别理它就是。
往下去,张英才更无法专心,他看看猪,看看学生,心里很有些悲凉。
③山太大,天也黑得早,看似黄昏,实际上才四点左右。
放学后,留在余校长家寄宿的十几个学生,在那个叫叶萌的男孩带领下,参差不齐地往旁边的一个山坳走去。
眼里没有学生,只有猪,张英才感到很空虚。
他取下那支凤凰琴,拧下钢笔帽,左手拿着它拨动琴弦,右手去按那些键,试着弹了一首曲子,不算好听,过得去而已,弹了几下,就没兴趣了。
他歇下来后,忽地一愣:
怎么音乐还在响?
再听,才明白是笛子声。
张英才趴到窗口,见孙四海和邓有米一左一右靠在旗杆上,各自横握一支竹笛,正在使劲吹奏。
④山上升起了云雾,顺着一道道峡谷,冉冉地舒卷成一个个云团。
太阳正在无可奈何地下落,黄昏的第一阵山风就掩盖了它的光泽,变得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旧的绣球。
⑤笛子吹出的曲调有些耳熟,听下去才知道是那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之所以没有一下子听明白,是因为节奏慢了一半。
两支笛子,一个声音高亢,一个声音低回,缓慢地将那首欢快的歌曲吹出许多悲凉。
⑥张英才走到旗杆下:
“这个曲子要欢快些才好听。
”
⑦孙四海和邓有米没有理他。
张英才就在一旁用巴掌打着节拍纠正,可是没用。
⑧忽然间,哨声响起来。
余校长叼着一只哨子,走到旗杆下,在余校长家留宿的十几个学生迅速从山坳里跑出来,在旗杆面前站成整齐的一排。
余校长望望太阳,喊了声立正稍息,便走过去将领头的叶萌身上的破褂子用手整理一下。
那褂子肩上有个大洞,余校长扯了几下也无法将周围的布拉拢来,遮住那露出来的一块黑瘦的肩头。
张英才站在这支小小的队伍后面,他看到一溜干瘦的小腿都没有穿鞋。
余校长试了下,见旁边还有几个穿破褂子的学生在盯着自己看,便作罢了。
⑨这时,太阳已经挨着山了。
⑩余校长一声厉喊:
“立正——奏——国歌!
降——国旗!
”在两支笛子吹出的国歌声中,余校长拉动旗杆上的绳子,国旗徐徐落下后,学生们拥着余校长、捧着国旗向余校长的家走去。
⑪这一幕让张英才着实吃了一惊。
一转眼想起读中学时,升国旗的那种场面,又觉得有点滑稽可笑。
⑫夜里没有做梦,睡得正香时,忽然听到笛声,吹的又是国歌。
⑬张英才睁开眼,见天色已亮,赶忙起床,披上衣服走到门外。
操场上正在举行升旗仪式,余校长站在最前面,一把一把地扯着旗杆上垂下来的绳子。
余校长身后是用笛子吹奏国歌的邓有米和孙四海,再往后是昨晚住在余校长家的那些学生。
九月的山里,晨风又大又凉,这支小小队伍中,多数孩子只穿着背心短裤,黑瘦的小腿在风里簌簌抖动。
大约是冷的缘故,孩子们唱国歌时格外用力。
最用力的是余校长的儿子余志。
国旗和太阳一道,从余校长的手臂上冉冉升起来后,孩子们才就地解散。
⑭张英才走过去,问余校长:
“怎么昨天没人提醒我?
”
⑮余校长说:
“这事是大家自愿的。
”
⑯张英才又问:
“孩子们也愿意起这么早?
”
⑰余校长说:
“开始不愿意,教了一阵就愿意了。
”
⑱余校长忽然伤感起来,他指着正在操场上跑来跑去的孩子:
“又少了一个爱读书的学生。
昨天他还在这儿。
夜里有人捎来口信,他父亲在外面挖煤,出事故死了。
家里就剩下他一个男人,他不回去顶大梁,日子就没法过了。
他才十二岁呀!
听到父亲的死讯,只红了红眼圈,硬是犟着没有哭出来,收拾书包时一点方寸也没乱,就连借别人的橡皮擦都晓得还。
我怕他难过,谁知分手时反而是他来劝我,说自己会抽空读书,将来若是出息,一定要回学校给老师们磕头谢恩。
还说,他家那儿望得见这面红旗,每天早晨他会在家里一边想着老师和同学,一边唱国歌。
只要能唱歌,他就什么也不怕。
”
⑲余校长用大骨节的手揉着眼窝。
⑳孙四海在一旁说:
“就是领头的那个大孩子,叫叶萌,是五年级最聪明的一个。
”
⑳张英才明白这是说给自己听的。
他很感动地说:
“余校长,这些事你应该通过万站长向上面反映,让县里或者省城出面关心一下这些孩子。
”
“这山大得很咧,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哪能顾到教育上来哟。
”余校长说,“听说国家在搞科技扶贫,这样就好,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们就有希望了。
”
邓有米插嘴说:
“还希望我们几个都能从代课教师早点转成正式教师。
”
张英才的情绪被这句话破坏了。
(节选自刘醒龙长篇小说《天行者》,有删改。
)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四小节描绘太阳落山“无可奈何”,“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旧的绣球”,寓情于景,展现出界岭这样偏远地界的自然风光,也蕴含着难以回避的苦涩。
B.小说中张英才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首曲子欢快些才好听,并且用巴掌打着节拍纠正,孙四海和邓有米都不理睬,明显表现出对新来者的排斥。
C.节选结尾处邓有米插嘴希望都能早点转成正式教师,由关心学生转移到对自身处境的关切,破坏了神圣感,不合时宜,但表达了心声,点出了几位教师内心的隐痛。
D.小说展现了中国社会的一隅,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笔触细腻。
“乡教育站”、“代课教师”等词语很有年代感。
5.请以余校长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4分)
6.小说既写到降国旗的场景,又写到升国旗的场景,请分析其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逐步显露。
基于疫情防控需要,本应在春节假期井喷的旅游业被按下“暂停键”,而在此之前,旅游企业大多已经为迎接假期的消费高潮做足了前期准备与投资。
一时间旅游企业被动应对、旅游服务订单“退改停”问题凸显,景区自春节开始基本处于零收入状态,餐馆、酒店、线下娱乐的经营活动基本停止。
旅游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主要表现在员工工资支付、贷款偿还、先期投入、订单退款、建设项目中断等方面,短期内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压力陡增。
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次为4.15亿,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增长速度均超过7%。
可通过这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联想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旅游业造成的直接影响,而旅游业后续受冲击程度与抗击疫情的进度和形势直接相关。
面对疫情已经造成的影响及其难以预测的走势,我们既不能过于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既要考虑旅游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复杂性,也要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韧性充满信心。
我国旅游业敏感却不脆弱这一基本预期和判断并没有改变,毕竟旅游业的突然停滞及其引发的影响是阶段性的,疫情防控胜利后,尽管我国旅游业不会立即恢复到原有水平,也会极具韧性地呈现出快速复苏势头。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与对策》)
材料二
注:
上面文字(最快的情况下)(最慢的情况下)
注:
“n”指调查样本量。
(摘编自《中国消费者疫后旅游意向调研报告》)
材料三
“新冠”疫情爆发后,文化和旅游部发文暂停了各旅游企业经营旅游产品,但缺少后续的配套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旅游业的破坏远超非典时期,政府应该参考借鉴非典时期的经验,及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特别要惠及小微企业,降低旅游企业的成本,帮助其渡过难关。
另一方面,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对于就业的贡献是巨大的,旅游企业一旦大规模垮掉,还将影响整个上下游产业,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作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旅游业,暂时面临着生产经营困难的严峻形势,为稳定社会秩序,对于不裁员、少减员的的企业,可以提供一定的补贴,或延迟缓缴各类保险费,以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面对疫情过后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恢复局面,为避免旅游市场出现恶性竞争等现象,扰乱旅游市场,给旅游业带来次生危机,政府应该及时出台针对性的监管、倡导政策和法律法规。
政策法规应该着重于防止疫情过后的旅游恢复期间,出现旅游产品价格混乱、产业纷争等现象。
考虑到此次危机不属于经济危机,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社会、心理危机,政府应该在疫情过后加强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疏导,稳定人心,刺激国内旅游消费。
面对国外旅游消费者,要开展系列营销活动,重新塑造一个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吸引远程长线旅游消费者来华旅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经历过2003年、2020年疫情对旅游业产生的系列危机后,政府应该重视公共旅游安全规划,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出台危机时的备用预案,提高旅游行业应对危机时的反应水平。
“新冠”疫情虽然对旅游企业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但企业也可借此剥离不良业务,优化产品结构,重构成本,认真谋划,确保现金流通畅,以提高疫情时期的竞争力。
新时代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生态和谐化是旅游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也陆续成为发展可持续旅游的重要形式,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企业应该抓住“新生活方式”的机遇,实现旅游消费的绿色升级,创新更加富有活力的旅游产品,形成旅游新品牌。
旅游企业还要抓住“新消费”的时代机遇,做好营销,开发“周末游”产品,以吸引更多旅游消费者。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造成的冲击的一项是(3分)
A.从景点到餐饮、住行、线下娱乐等多种经营活动都被迫停止,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压力陡增。
B.疫情之下,可能出现旅游市场恶性竞争加剧、针对游客的价格陷阱与行业纠纷增多的现象。
C.疫情爆发后,不少人推迟或取消了旅游行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今年不计划旅行。
D.“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周末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成为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疫情之下旅游业的突然停滞及其影响是阶段性的,乐观来看,7月份计划旅行的人数会大幅增长。
B.旅游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受到严重冲击,但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C.可以借鉴“非典”时期的经验来抗击新冠肺炎,所以我们对旅游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D.疫情爆发前后绝大部分人取消了行程,只有重树中国旅游市场的安全形象,才能吸引游客。
9.旅游业要渡过难关,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请简要分析。
(3分)
二、课外名著阅读(15分)
10.
(1)填空。
(4分,每空1分)
①在孟子看来,有一种“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至大至刚”,被孟子称为“▲”。
那些认为培养这种“气”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这就是▲的寓言故事。
②《西厢记》是五本二十折的宏伟巨帙,最后一本是“▲(人名)庆团圆杂剧”。
“萤窗雪案”、“刮垢磨光”的张生,一举及第,与视名利为“蜗角虚名、▲”的崔莺莺举案齐眉,表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
(2)蒋勋先生评价,《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记》”的故事有“生命的美感”。
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中的美感。
(6分)
(3)巴金的作品《家》第十三章中,高家欢聚一堂,吃过丰盛的年夜饭后,觉慧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讨饭的哭泣着的小孩,觉慧摸出两个半元的硬币,帮助了这个孩子。
小说中有这么几句话:
他好像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一样,连忙逃走了。
……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
“……你,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
这里觉慧认为自己是“伪善的人道主义者”,对此你是否认同?
请阐明理由。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伯颜不花的斤,字苍崖。
倜傥好学,晓音律。
初用父荫,知信州路,又移建德路。
至正十六年,授衢州路达鲁花赤。
明年,行枢密院判官阿鲁灰引兵经衢州,军无纪律,所过辄大剽掠。
伯颜不花的斤曰:
“阿鲁灰以官军而为民患,此国贼也,可纵之乎!
”乃帅兵逐之出境,郡赖以宁。
顷之,擢江东道廉访副使,官阶中大夫。
十八年二月,江西陈友谅遣贼党王奉国等,号二十万,寇信州。
明年正月,伯颜不花的斤自衢引兵援焉。
及至,遇奉国城东,伯颜不花的斤登城四顾,力战,破走之。
后数日,贼复来攻城,伯颜不花的斤大飨士卒,部伍既整,因奋击入贼营,斩首数千级,贼乱几擒奉国适贼将突至我军入其营者咸没其势将殆忽都不花复勒兵力战大破之。
二月,友谅弟友德营于城东,绕城植木栅,攻我益急。
又遣万户周伯嘉来说降,高义潜与之通,绐忽都不花等,信之。
明日,奉国令高义以计来诱伯颜不花的斤,时伯颜不花的斤坐城上,见高义单骑来,伯颜不花的斤谓曰:
“汝诱十帅,无一人还,今复来诱我耶?
我头可断,足不可移!
”乃数其罪,斩之。
夏六月,奉国亲来攻城,昼夜不息者逾旬。
贼皆穴地百余所,或鱼贯梯城而上。
伯颜不花的斤登城,麾兵拒之。
已而士卒力疲,不能战,万户顾马儿以城叛,城遂陷。
伯颜不花的斤力战不胜,遂自刎。
先是,伯颜不花的斤之援信州也,尝南望泣下,曰:
“吾知上报天子,下拯生民,余皆无可恤。
所念者,太夫人耳。
”即日入拜其母鲜于氏曰:
“儿今不得事母矣。
”母曰:
“尔为忠臣,吾即死,复何憾!
”伯颜不花的斤因命子也先不花,奉其母间道入福建,以江东廉访司印送行御史台,遂力守孤城而死。
朝廷赐谥曰桓敏。
(选自《元史·列传卷八十二》,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乱几擒/奉国适贼将突至我军/入其营者咸没/其势将殆/忽都不花复勒兵/力战大破之
B.贼乱/几擒奉国/适贼将突至/我军入其营者咸没/其势将殆/忽都不花复勒兵力战/大破之
C.贼乱/几擒奉国/适贼将突至我军/入其营者咸没/其势将殆/忽都不花复勒兵/力战大破之
D.贼乱几擒/奉国适贼将突至/我军入其营者/咸没其势将殆/忽都不花复勒兵力战/大破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正,指年号。
年号是汉武帝始创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庄宗、德祐、天启、崇祯等都是皇帝年号。
B.擢,称官职的调动,一般指提拔,如《陈情表》中“过蒙拔擢”。
古代还用左迁表示降职,用右迁表示升职。
C.行御史台,元官署名。
元朝中央设御史台,纠查百官善恶、政治得失。
各重要地区设行御史台,以监察诸省。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如周顺昌谥忠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颜不花的斤为人正直,厌恶官吏害民。
阿鲁灰的官军成为民患,他痛斥阿鲁灰等是国贼,并率兵驱之出境,地方得以安宁。
B.伯颜不花的斤对国忠贞,严辞拒绝诱降。
当高义单骑来诱降时,他义正词严,列数高义罪行,最后斩杀高义。
C.伯颜不花的斤作战勇猛,最后以身殉国。
当敌人昼夜围攻,伯颜不花的斤指挥士卒坚持战斗,虽力战失败,但属下无人变节,他自刎而死。
D.伯颜不花的斤母亲深明大义。
危急时刻,伯颜不花的斤放心不下母亲,然而其母却劝慰他说:
“你是忠臣,我死何憾?
”片言只语感天动地。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又遣万户周伯嘉来说降,高义潜与之通,绐忽都不花等,信之。
(3分)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学刘公干①体五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②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③。
集君瑶台④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注释:
①刘公干:
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齐名。
②鲍照:
南朝宋文学家,出身贫贱,做过参军等官职。
③龙山,即逴龙山,古代传说中北方的一座冰山。
④瑶台,指巍峨而洁白的宫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联写远在北方的雪被胡地寒风吹越龙山落到帝都,在瑶台聚集,在殿前飞舞,动静结合,笔意朴实。
B.在艳阳天里,桃李争妍斗胜,白雪没有容身之所。
这里作者把“艳阳”和“桃李”作为白雪的对立面来写。
C.诗的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层次井然,转折分明,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D.全诗结构简括而严谨,没有铺排,十分凝练,虽是模仿前人,但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发展。
16.这首诗以雪自喻,寄托了诗人的身世之遇和政治理想,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蜀道难》中的“▲,▲”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山谷间激流奔腾澎湃、声若惊雷的情景。
(2)《琵琶行(并序)》中,“▲,▲”描写了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描绘了江上的自然景色,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3)《伶官传序》中,“▲,▲”通过对比启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安逸享乐。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
大多数的书,其实就像报纸上的新闻一样,▲。
所以,书虽多,必须精选精读。
那么,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
时间是最公正的评选家,现在我们称为“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
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古人云,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
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
司马迁说过:
“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可再加一句“意不尽理”。
理是客观的道理,读书仅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
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
张博读书,不但自斟自酌,还要手抄7遍,对于经典文献,他终能解其本质,得其神髓。
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也说:
“口不绝吟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今人读书往往不求甚解,浮于其表,结果即使是“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知半解而已。
能深钻细研者,实属▲。
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
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忌不可停于表面,只要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
18.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