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物创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3725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物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物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物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物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物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物创编.docx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物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物创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物创编.docx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之欧阳物创编

名词解释:

1.

时间:

2021.02.07

命题人:

欧阳物

2.Littlearea:

又称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为Littlearea,该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故又称为“易出血区”。

2.利特尔动脉丛(littlearea):

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

为鼻出血常见部位。

3.窦口鼻道复合(OMC):

鼻和鼻窦炎性及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学现代概念认为:

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的解剖结构的生理异常和病理改变为关键,以筛漏斗为中心,包括中鼻甲、中鼻道、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额窦前筛、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区域,该区域被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功能性内窥镜手术就是以中鼻甲、钩突和筛泡作为手术标志和进路的。

4.嗅沟:

又名嗅裂,位于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以上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

5.鼻-鼻咽吴氏静脉丛:

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浅表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是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区。

6.克氏静脉丛:

鼻腔的静脉主要汇入颈内静脉,鼻腔上部静脉则可经眼静脉汇入海绵窦,或经筛静脉汇入颅内的静脉和硬脑膜窦,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亦构成血管丛,称之。

7.EB-VCA-IgA:

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

8.鼻中隔偏曲:

凡鼻中隔偏离中线或呈不规则的偏曲,并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称鼻中隔偏曲。

9.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手术以剔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功能。

10鼻周期(nasalcycle):

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规律性和交替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为生理性鼻甲周期或鼻周期。

鼻周期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11、中鼻甲气化:

中鼻甲内含有气房时称为中鼻甲气化,也称泡状中鼻甲,是一种常见的解剖变异。

中鼻甲气化可部分或完全阻塞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妨碍中鼻道各窦口开放及引流,是造成鼻窦炎的解剖学基础之一。

12、中鼻甲曲线反常:

也称“反向弯曲”。

在正常情况下,中鼻甲凹面向外。

如果中鼻甲向外侧突出,凹面朝向鼻中隔,凸面朝向鼻腔外侧壁,即为中鼻甲反向弯曲,或称之为中鼻甲曲线反常(paradoxiccurveofthemiddleturbinate)。

中鼻甲曲线反常可以阻塞中鼻道入口,是鼻窦感染的原因之一。

13、Haller气房:

指位于筛泡以下,上颌窦上壁和筛骨纸样板最下部的气房,包括筛漏斗外侧壁的气房,最早有AlberVonHaller描述。

Haller气房临近上颌窦自然开口,容易造成上颌窦开口狭窄而引起上颌窦炎。

14、Onodi气房:

即最后组筛窦气房的过度气化,同时伴视神经管的明显突入。

Onodi气房是蝶窦切除术不彻底的原因之一。

15、功能性鼻阻塞:

鼻腔宽大,呼吸气流压力降低和鼻粘膜感觉神经萎缩,患者自觉通气不畅,故称“假性鼻阻塞”或功能性鼻阻塞。

常见于萎缩性鼻炎。

16、特发性鼻出血:

部分鼻出血病人,在疾病的全过程均找不到鼻出血的确切病因,但鼻出血控制后未再出血。

将此类鼻出血称为特发性鼻出血。

17、击出性骨折:

也称眶底骨折,是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力骤增,致使眶底薄弱处骨折,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随之疝入上颌窦,称为击出性骨折。

18、击入性骨折:

暴力来自眶外侧,击中眶外侧壁或颧部,使额颧缝骨折,并延续到眶下壁。

冲击力使上颌骨转动,导致部分眶底向上旋进入眶内。

19、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经颅前窝、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或变薄处,流入鼻腔,称之为脑脊液鼻漏。

20、花粉症: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多发生于花粉播散的夏秋季又称为花粉症。

21、特应型个体:

带有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基因的个体称特应型个体。

22.咽峡(faux):

是由上方的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根、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所围成的环行狭窄部分。

23..喉阻塞:

喉及其邻近器官的病变,引起声门狭窄或阻塞而发生呼吸困难。

24.咽淋巴内环:

由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囊、咽后壁淋巴结泡及舌腭扁桃体构成内环。

25.扁桃体周围脓肿:

为扁桃体周围间隙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发生的是蜂窝织炎,继之形成脓肿而成。

26.咽隐窝:

咽鼓管圆枕后上方有一凹陷区,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且该处接近颅底,鼻咽部恶性肿瘤常从此径路入颅。

27、咽旁间隙:

亦称咽上颌间隙(pharyngomaxillaryspace),位于咽后间隙两则,左右各一,呈三角形漏斗状,内含疏松蜂窝组织,上界为颅底,下达舌骨大角处,后壁为椎前筋膜,内壁为颊咽筋膜、咽上缩肌,与扁桃体窝相隔,外侧壁为上颌骨升支内壁及其附着的翼内肌与腮腺包囊。

茎突及其附着肌肉将此间隙分为茎突前隙和茎突后隙两部,前者较小,内侧与扁桃体窝仅隔一咽上缩肌,故扁桃体的炎症常扩散至此间隙;茎突后隙较大,其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及交感神经等穿过,内有颈深淋巴结上群,因此咽部感染,可以从颈深淋巴结向此隙蔓延。

28.声门裂:

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空气由此进出,为喉最狭窄处。

29.喉阻塞:

喉及其邻近器官的病变,引起声门狭窄或阻塞而发生呼吸困难,称为。

30.四凹征:

喉阻塞时,因吸气时空气不易通过声门进入肺部,胸腔负压增加,乃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的吸气期凹陷。

3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lls):

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特征。

32.喉弹性膜:

此膜为一宽阔的弹性组织,左右各一被喉室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为方形膜,下部称弹性圆锥。

方形膜位于会厌软骨外缘和小角软骨,木勺状软骨声带突之间,上下缘游离,上缘构成木勺会厌韧带,下缘形成室韧带,其表面覆盖粘膜分别为木勺会厌皱襞和室带。

方形膜外侧面为粘膜覆盖,形成梨状窝上部。

弹性圆锥也称三角膜,前端附在甲状软骨板交角线的内面近中线处。

后端位于木勺状软骨声带突下缘。

前后附着游离缘边缘增厚形成声韧带,向下附着在环状软骨上缘中前部形成环甲膜,其中央部分增厚形成环甲中韧带。

33.喉返神经(recurrentlaryagealnerve):

是喉的主要运动神经。

迷走神经进入胸腔喉在胸腔上部分出喉返神经,左侧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右侧绕锁骨下动脉,继而上行行走于甲状腺深面的器官食管沟内,在环甲关节后房入喉。

支配环甲肌以外的喉内各肌运动。

34喉喘鸣:

指喉或气管发生阻塞,病人用力呼吸,气流通过喉或气管狭窄处发出的特殊声音。

35.声门旁间隙:

是指前外界为甲状软骨,内下界是弹力圆锥,后界为梨状窝粘膜之间的间隙。

36喉内肌:

是位于喉内部的肌肉(环甲肌侧外),其主要功能是与声带运动有关。

声带外展肌是环杓后肌,声带内收肌是环杓侧肌和杓间肌,声带紧张肌是环甲肌,声带松弛肌是甲杓肌,使会厌活动的肌肉,杓会厌肌(将会厌拉向后下方,使喉入口关闭)和甲状会厌肌(将会厌拉回前方使喉入口开放)。

37喉外肌:

是喉与周围结构相连的肌肉,与喉的上、下运动及固定有关,有升喉肌群(甲状舌前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茎突舌骨肌)和降喉肌群(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所组成。

38.声门上区:

是喉腔声带以上的部分,包括喉前庭(喉入口和室带之间的部分)、室带、喉室(室带和声带之间腔隙)。

39声门区:

是两侧声带之间的区域,包括两侧声带,前连

合和后连合。

40.声门下区:

是声带以下的喉腔部分,其下界为环状软骨下缘。

41.喉入口:

会厌游离缘,两侧的杓会厌皱襞,两侧的杓区和杓间区上缘构成喉入口,这是喉咽通向喉腔的开口。

42.喉损伤性肉芽肿:

是指气管内插管引起声带突部位损伤产生的肉芽肿。

43.环甲膜:

环状软骨弓上缘和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

44.光锥:

在鼓膜脐部向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称为光锥,系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反射而成。

45.鼓室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见一弧形液平面,头位变动仍保持与地面平行,有时可见汽泡。

46.眩晕:

多呈突发性旋转性,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沿一定的方向与平面旋转,或感摇晃、升降或漂浮。

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泠汗等症状。

47.声阻抗: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要克服一定阻力与抵抗。

48.重振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人耳对声音主观判断的响度是随着声音强度的变化而增减,两者之间在增减的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比值关系。

在某些听觉异常的病例中,某种程度的声强增加所产生的响度增长可大于正常人。

如有些老年聋的病人,小声听不到,声大了又感到不舒服,这种现象就是声强增加后所产生的响度增加不相称,医学上叫做重振现象。

49听骨链:

是鼓室内容物,中耳结构的一部分,由锤骨、铮骨及镫骨所组成,外接鼓膜,内连前庭窗,主要作用把声波由外耳传到内耳的作用。

50.分泌性中耳炎:

是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本病较常见,尤以冬春季多见。

51.灯塔征: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开始穿孔时甚小,可见穿孔处元鼓膜有闪烁搏动的亮点,称灯塔征。

52.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病):

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为其主要症状的特发性内耳疾病,常见于青壮年。

53.内耳(ioncrcar):

又称迷路(labyrinth),埋藏于颞骨岩部。

结构复杂而精细,依其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3个部分。

从组织学上内耳又分为骨迷路与膜迷路。

膜迷路位于骨迷路之内,含有味觉和听觉感受装置。

54.Carti器:

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又名Carti器,是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力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15.声门:

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空气由此进出,为喉最狭窄处。

55.声阻抗: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要克服一定阻力与抵抗。

56.传导性耳聋:

经空气径路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减弱,致使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57.感音神经性聋:

内耳、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器质性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信息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

58.schwabach'试验:

先试正常人骨导听力,等不再听及音叉声时,迅速将音叉移至孚或耳鼓窦区测试,然后同法测受试耳移至正常人延长刀(+),缩短(-),相累(+)。

59.听力曲线:

纯音听阈图以横坐标十频率,纵坐标示声级,用相应符号,将爱试耳听阈记录于图中,再将各相邻音频的气导听阈符合连线,骨导不连线绘成。

60.耳源性并发症:

由于中耳、耳突解剖上的特殊性,急、慢性中耳乳突炎极易向邻近或远处扩散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61.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经前颅底,中颅底或它处先天性或外伤缺损处流入鼻腔。

62.脑脊液耳鼻漏:

中耳乳突天盖或咽鼓管骨部骨折,延的脑脊液经咽骨管流到鼻腔。

63.扩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切除了除颈淋巴结区域的六个淋巴结群和与其有关的非淋巴结构以外的颈淋巴结或非颈淋巴结结构时称之。

时间:

2021.02.07

命题人:

欧阳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