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工难调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3679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用工难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企业用工难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企业用工难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企业用工难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企业用工难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用工难调研.docx

《企业用工难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用工难调研.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用工难调研.docx

企业用工难调研

企业用工难调研

关于企业用工难情况的调查报告

(区劳动就业管理办公室)

为全面掌握我区企业用工情况,摸清企业岗位空缺数量,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留人难的问题,我们组织专门班子于2011年6月14日至7月14日对我区规模较大、纳税贡献较高的部分企业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这次共调查企业56家,进入企业现场调查30家,发放调查表26家。

据进入现场的30家企业统计,现有职工12221人,有招工需求的企业26家。

根据企业报表统计,企业人员缺口3059人。

截止到调查结束,已招用员工1098人,尚有员工缺口1961人。

年内新上项目或技改项目完工需员工3000人,全年预计总缺口4961人。

为确保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开展,制定了《东营区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实施方案》,印制了《企业用工需求调查表》,并提前下发到各调查企业。

现场调查则采取“听、看、议”的方式进行。

每到一处企业,先听取相关负责人的总体情况汇报,然后了解一线职工工作情况,查看了部分企业员工的工资表,对当前的用工形势进行座谈,交换意见。

为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力争反映企业真实情况,择机和企业一线员工交谈,了解企业员工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企业文化、招工、企业留人措施等情况,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对企业目前用工现状的总体认识

从调查的企业来看,在当前的生产状况下,我区企业用工形势喜忧参半。

好的方面,绝大部分企业对用工荒的问题很警觉,提前采取了各种措施,起到了很好的留人效果。

多数企业员工基本稳定,人员流失不是很大,有的完全没有流失,生产经营基本保持正常。

规模较大、生产经营稳定、员工待遇较好、用工规范的企业基本不存在招聘难的问题。

用工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新开工项目和技改扩规项目存在相当大的人员缺口;二是部分企业缺乏的是高技术、高学历人才;三是部分企业的个别车间因劳动强度大、污染性高,造成人员流动快,属于常年性缺口;四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部分管理不十分规范的小企业及季节性用工企业招聘困难较大。

三、企业在招用员工方面的基本做法

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各企业为招聘工作确实想了不少办法,出了不少的实招,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尤其时农忙时节过后,各企业紧紧抓住人员流动大、人力资源充足的时机,充分利用区黄河三角洲油地军校就业联动服务中心这一平台,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招聘各类人才。

综合各企业的做法,比较共性的且实践中确有效果的有以下几点:

1、招聘力度逐步加大。

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各企业都加大了员工招聘的力度。

一是从宣传入手,提高企业知名度。

光伏太阳能集团为扩大宣传,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建立了各乡镇(街道)信息宣传点,常年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上播放企业宣传信息;二是充实人员队伍,加强招聘力量。

三是与区内外大中专院校建立联系,吸纳高校、技校毕业生就业。

光伏集团与德州学院建立了多年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开展定向员工培训,并在学校内成立光伏班,设立以集团董事长名字命名的“王安全奖学金”,鼓励品学兼优的青年学子到光伏就业;海科化工集团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东营职业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合作,以培训来吸纳员工。

2、员工待遇逐年提高。

绝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待遇是企业招到人、留住人的关键,在提高员工待遇上,各企业都有所行动。

调查中,部分企业负责人都表达了新年增资的想法,大体增资幅度在15%左右。

3、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部分企业建立和完善了党团及工会组织,积极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帮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职工队伍。

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建设了一些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经常组织职工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使职工在休息之余有所乐。

4、人文关怀逐步重视。

大部分企业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员工需要出发,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人文关怀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招人、留人效果。

海科化工集团、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在完善基本设施的基础上,在职工购房、住房等方面还提供了优惠的扶持办法。

5、探索尝试使用外地员工。

部分企业为破解当前的用工难问题,及早准备,向劳动力密集地区寻找办法,已经收到积极的效果。

海科化工集团、蓝海集团等几年来新入职员工均以外地大中专毕业生为主;很多企业与西部地区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较好的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问题。

企业也从多方面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夫妻房”、实行探亲假、报销往返路费,等等,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用工荒的主要成因

通过与企业有关人员座谈,综合各方面情况看,造成目前用工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企业的,也有个人的。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因素

1、人口大环境的制约。

90年前后的人口低生育、负增长效果现在显现,新成长劳动力数量明显下降。

2、经济发展较快,促使了用工量增加。

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增多,区内企业数量不断加大,企业规模急剧膨胀,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急剧增加,客观上造成企业招用员工越来越难。

另外,乡镇企业的发展,客观上也分流了部分劳动者。

分布在广大农村的乡镇企业就在务工者的家门口,啥事不耽误,工资也不低。

调查的部分乡镇企业月平均工资甚至高于一些区属企业。

(二)企业自身原因

1、工作时间较长。

从抽样24家企业调查的情况看,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企业11家,占45%;工作时间在8—12小时的企业5家,占20%。

其他的时间更长。

2、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

个别企业生产生活环境不好,一是环境条件较差。

部分生产车间受生产工艺限制,环境条件差,求职者不愿意到企业就业。

如部分化工企业,虽然工资高,但员工不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造成年年进人,年年流失,年年缺工;二是生活环境差,有的企业不注意改善员工住宿及伙食条件,宿舍脏、乱、差,食堂饭菜花样少、口味单一,对员工缺乏吸引力。

三是缺乏文化娱乐设施。

部分企业既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也不注重文化设施建设。

致使职工除了上班,没有其他活动,一盘散沙式的管理,导致企业没有向心力、凝聚力。

3、职工权益保障不到位。

个别企业对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还不是很重视。

比如,没有按照规定发放各种福利,没有按照规定安排员工休息、休假,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加班薪酬,没有按照规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没有按照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等。

4、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

部分企业管理不规范,有的还实行家族式管理方式。

管理人员对待新员工态度比较生硬,缺乏人性化关怀,新员工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问题时,无处解决,找不到温暖的感觉,对企业有戒备心理,造成企业“留人”困难。

5、员工业余文体生活单调。

各种文化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给外地工作者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业余生活带来困难。

一些企业的研发、设计等高水平职工团队只有远走他乡。

有的企业不注意改善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条件,特别是外来高端人才、技术人员,使员工8小时以外的生活枯燥、单一,致使留不住心、留不住人。

(三)劳动者个人原因

1、新生代农民工的特质要求。

上一代农民工是以打工挣钱为主,而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的是自身的发展,更加注重自身权益的保护,希望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择业观念的不同,导致不少年轻的劳动力远走他乡,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

就是在企业工作的,也因企业待遇、环境等因素不能满足个人的期望值而频频跳槽,增加了企业用工的不稳定性。

2、世俗观念的影响。

从调查情况看,求职人员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受世俗影响较大,总认为家里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区内企业打工拉不下脸来,抹不开面子,特别是从我市乃至全省范围来看,多数人认为只有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上班才是真正就业。

五、今后工作建议

通过调查,在基本摸清用工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破解招工难,解决“用工荒”,我们也与企业经营者以及社会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与交流。

建议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网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服务平台作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忠实履行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关于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

把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根据企业的需求情况和劳动者的实际,搭建好就业服务的平台。

一是要搞好劳动力资源调查,加强城乡劳动力统筹,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要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乡村和农户,摸清劳动力的存量现状、分布范围,劳动者的年龄构成、求职意向等。

当企业提出用工计划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安排招聘。

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畅通信息渠道。

强化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能,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平台的作用。

使各项鼓励就业创业的政策、使各企业的招聘信息等,能够及时的传达到家家户户。

传递到每个适宜的劳动者。

三是加强对企业和求职者的招聘指导,实行精细化招工,合理搭配有限的人力资源。

新生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不足,是目前的客观现实。

要指导各企业认清这个现实,降低招工门槛,放宽招用条件,根据不同的工种需要,合理搭配人力资源,以达到人力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发挥好现有职业指导师的作用,为求职者提供免费恶的职业指导,鼓励他们合理选择就业方向和适宜的工种。

四是积极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招聘活动。

要充分发挥好区人力资源市场在连接供、求中的平台作用,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同时,根据企业需要,组织开展专题招聘、专场招聘等活动。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好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多渠道组织劳动者在区内就业。

五是探索建立劳务输入基地,借助外力,解决招工难的现状。

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有组织地开展区外推介活动,吸引外地人员来我区就业。

主动与区外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建立良好的劳务协作关系、长效工作机制,以满足区内企业的劳动力需要。

六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素质。

许多企业反映职工心不稳、流失大,这与职工的基本素质也有一定的关系。

要站在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的角度。

选择合适的课题,加强对职工的就业教育、技能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让职工理解企业、适应企业,进而热爱企业,奉献企业。

七是发挥职能作用,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研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人考核体系,将各企业用人状况作为经济目标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

鼓励企业自觉落实好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使党和政府关心、支持劳动者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在实处,落在具体事例上。

让职工和企业心贴心,让规范的用工成为吸引人、留住人的硬实力。

(二)抓住关键,改善条件,充分发挥企业在用工中的主体作用。

说到底,用工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招用的职位、数量、待遇等关键性因素,都是企业说了算。

因此,破解用工难,关键在企业。

必须紧紧依靠企业,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

1、提高工资待遇,以“回报”留人。

企业“用工荒”,其实质还是“薪酬荒”的问题。

各企业要树立和强化“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观念,这是企业招得到人,留得住人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根据生产和经营实际,逐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并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对大多数劳动者而言,劳动报酬的高低仍是其选择在哪里就业的首要因素;其次,要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从调查看,遭遇“招工难”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工资待遇、食宿行、环境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人文环境欠佳的企业。

第三,要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作为企业,对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都要按照《劳动法》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该遵守的要遵守,该到位的要到位。

企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正做到待遇留人。

2、坚持人本理念,以情感留人。

在各个生产要素中,只有人是有七情六欲的要素。

因此,企业对这个要素,应该倾注更多的感情去把握。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机制。

善待劳动者,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

要从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着手,建立符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多方面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构建和谐的用工关系,从感情上稳定职工队伍。

建立必要的困难救助机制,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救助,以增强企业凝聚力。

3、规划企业发展前景,以事业留人。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任何一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

企业要做好令人奋进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至少在企业内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每一位员工都能看到企业美好的发展前景,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的欲望,保持对工作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有机会充分展示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4、加强对求职者的敬业教育,以责任留人。

企业要舍得在职工教育和培训上增加投资,除了技能培训,还要进行必要的爱岗敬业教育,大力宣传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

增强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责任感。

5、企业加强技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数量。

用工荒最集中的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是治本之策。

企业要瞄准行业技术制高点,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要从根本和长远着手,加大技改投入,改进生产设备,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从而一方面通过降低对人力资源的严重依赖,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强企业满足员工提高工资需求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强化协作,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合力作用。

招工难、就业难,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广泛关注的话题。

就我区来讲,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已经或即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破解这个难题十分迫切,十分必要。

必须发挥好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能动性,建立长效机制,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企业相关主体作用的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都要从本部门的业务职责出发,做好配合和服务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