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资料共10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3536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资料共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资料共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资料共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资料共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资料共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资料共10页.docx

《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资料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资料共10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资料共10页.docx

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资料共10页

电大法理学试题

《法理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1.据考证汉语中的法理学一词来自于(B)。

A.英语B.日语 C.法语 D.德语

2.下列哪一项是以法的创制和适用范围为标准对法所做的分类(A)。

A.国内法与国际法B.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C.一般法与个别法 D.根本法与普通法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依概念涉及的内容所进行的分类(D)。

A.涉人B.涉事 C.涉物 D.涉证据

4.下列哪些是属于涉人的概念(B    ).

 A.物 B.法官 C.故意 D.代理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概念具有的功能(C      ).

 A.认识功能 B.表达功能 C.评价功能 D.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度功能

6.下列哪一项属于按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所进行的分类(B      ).

 A.基本原则具体原则 B.政策原则公理原则 C.实体原则程序原则 D.一般原则特殊原则

7.从法律规则的强制程度上可将它划分为(D    ).

 A.确定性 B.禁止性 C.允许性 D.指导性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行为(C      ).

 A.社会意义 B.法律性 C.正确性 D.为人意志控制

9.根据权利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分为(C     ).

 A.一般权利义务 B.特殊权利义务 C.第一性权利义务 D.普通权利义务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D     ).

 A.人身 B.精神产品 C.行为 D.精神

11.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为(A     )

A.权利能力 B.教育能力 C.工作能力 D.领导能力

12.第一次对法律关系作理论阐述的法律家是(A      ).

 A.萨维尼 B.柏拉图 C.卢梭 D.阿奎纳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定归结法律责任应遵循的原则(D      ).

 A.责任法定 B.责任自负C.罪责相当 D.数罪并罚

14.正式出现现代所说的“正当程序的条款”是在(B      ).

 A.1215年 B.1354年 C.1276年 D.1219年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法律制度特征(A     ).

 A.政策与道德的统一 B.阶级性与人民性统一 C.一国两制统一 D.国情与公理统一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特征(D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契约自由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诚实信用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封建制法的特点(A)。

A.否认人的法律人格B.封建等级森严 C.维护专制王权 D.肯定人身依附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两大法系的区别(    ).

 A.法律渊源不同 B.法律结构不同 C.诉讼程序不同 D.强制程度不同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世界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C   ).

 A.内发型 B.外发型 C.国际型 D.混合型

三.多选题

1.下列哪几项属于法理学的特征(ABD).

A.一般理论B.基础理论C.重要理论D.方法论

2.下列哪些不属于法的特殊分类(CD).

A.公法与私法B.普通法与衡平法C.一般法与特别法D.根本法与普通法

3.下列哪些是属于涉人的概念(AB    ).

 A.公民  B.法官  C.故意  D.代理

4.各国法的对象效力所实行的原则大体有(ABCD).

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保护原则D.综合原则

5.法律规则的特点为(ABC).

A.微观指导B.可操作性强C.确定性程度高D.权威性

6.从法律规则的形式上特征上可将它分为(AB    ).

 A.规范性  B.标准性 C.确定性 D.选择性

7.从法律规则的内容上可将他分为(ABC).

A.授权性B.义务性C.权义复合性D.标准性

8.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为(ABC    ).

 A.外在行动  B.行为方式  C.具有法律意义结果  D.具有社会意义

9.判断法律行为结果的标准是(AB    ).

 A.行为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B.行为结果从法律角度进行评价 C.参考与时间空间相关的行为 D.行为方式

10.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C    ).

 A. 行为手段 B. 行为方式 C. 行为意思 D.行为任职

11.世界各国的法律一般将公民行为能力划分为(ABC     ).

A.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部分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12.法律事实的种类为(AB    ).

 A.法律事件  B.法律行为C.行为方式 D.行为手段

《法理学》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的生成特征(     A ).

 A.强制性 B.社会性 C.过程性 D.意志性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   D ).

 A.遵守 B.执行 C.适用 D.不作为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立法的外延(  B   ).

 A.历史的范畴 B.严格的程序 C.国情的产物 D.种类的多样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立法体制的构成要素( B   ).

A.权限的体系和制度 B.监督的体系和制度 C.运行的体系和制度 D.载体的体系和制度

5.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A)。

A.法治原则B.诚实原则 C.守信原则 D.市场原则

6.守法的内容为(B      ).

A.调整不法行为 B.行使法律权利 C.遵守法律规定 D.适用法律规范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执法的主体范围( C    )

A.工商行政执法 B.土地行政执法 C.刑事案件执法 D.审计行政执法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执法的原则( B   ).

 A.合法性原则 B.程序性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效率性原则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检查院的职权( C    ).

 A.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 B.支持上诉 C.对审判监督 D.审理重大案件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司法的特点(  C  ).

 A.职权法定 B.程序法定 C.单方意志 D.裁决权威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司法主体的特征( B    ).

 A.主体法定 B.自由裁量权 C.权利行使独立 D.活动程序性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司法的基本要求(  C   ).

 A.正确 B.合法 C.诚信 D.及时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监督的特点(   D  ).

 A.广泛性 B.启动性 C.标识性 D.法定性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监督的原则(  C   ).

 A.合法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程序性原则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国家监督特点(    B ).

 A.法定性 B.国家意志性 C.直接效力性 D.严格程序性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监督( A    )

A.人大常委会监督 B.公民直接监督 C.政治监督 D.社会组织监督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  D   ).

 A.监督主体 B.监督对象 C.监督内容 D.监督体系

18.法律职业的话语特点是( C?

     ).

 A.感性化 B.情绪化 C.专业化 D.常识化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职业的特征(  A  ).

 A.法律职业的正义性 B.法律职业的技能性C.法律职业的伦理性 D.法律职业的准入性

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 B   ).

 A.合法性原则 B.理性原则 C.法制统一原则 D.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原则

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的正式解释(  D   )

A.立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司法解释 D.语法解释

22.据说所有较大型国家都有一所法科大学是在(A ?

    ).

 A.13世纪末 B.13世纪 C.13世纪初 D.14世纪

23.法的目的价值的重要属性是(  B   ).

 A.单一性 B.有序性 C.灵活性 D.稳定性

2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传统社会价值的意义( D    ).

 A.凝聚的功能 B.规范的功能 C.评价的功能 D.民主的功能

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 D    ).

 A.维护统治秩序 B.维护权力运行 C.维护生活秩序 D.维护团结

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对生活秩序所起的作用(  D   ).

 A.设定权利义务 B.增强安全感 C.文明解决纠纷 D.权威解释制度

2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在宏观调空中具有特殊作用( C    )

A.引导作用 B.促进作用 C.教育作用 D.保障作用

2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与政策的区别(  A   ).

 A.两者使命不同 B.反映的内容不同 C.实施的范围不同 D.反映的意志不同

2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政治文明的要件(   D  ).

 A.政治理念 B.政治制度 C.政治秩序 D.政治纲领

3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B    ).

 A.所属领域不同 B.对人们的激励效果不同 C.出发点目的不同 D.预测可能性不同

三.多选题

1.按照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分为(CD    ).

 A.单向性  B.多向性 C.纵向性 D.横向性

2.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需具备最主要的条件是( AB   ).

 A. 法律规范 B. 法律事实 C. 法律行为 D.法律事件

3.免责的方式可分为(ABCD    ).

 A. 时效免则 B.不诉免则 C.自首免则 D.人道免则

4.法律责任的分类为( ABCD   ).

 A. 民事责任 B. 行政责任 C. 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5.法律程序的特征为( ACD   ).

 A. 行为的特定性 B.行为方式 C.时间空间性 D.形式性

6.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是( ABCD   ).

 A. 抑制 B.导向 C.分工 D.缓解

7.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 ABCD   ).

A.法律渊源不同  B.法律结构不同  C.法官权限不同  D.诉讼程序不同 

8.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征是( ABC   ).

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契约自由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交易安全

9.原始社会可分为( AB   ).

 A. 原始群时期 B.氏族公社时期 C.胞族时期 D.部落联盟时期

10.法的实现大体经历的过程是( ABCD    ).

A. 法律规范的确立 B. 法律事实的出现 C. 法律关系的形成 D. 权利义务的实现

11.执法的正当程序原则是( ABCD    ).

A. 参与 B. 公正 C. 诚信 D. 理性化

12.下列哪些属于国家监督( BCD   ).

 A. 政治监督B.权力机关监督 C.行政机关监督 D.司法机关监督

13.法律素养中的德包括(  AC?

   ).

A. 职业道德 B. 职业信仰 C. 职业技术 D. 职业语言

二、单项选择题.

1.法形成的标志是(B)。

A.监狱的出现

B.国家的最终形成

C.阶级的出现

D.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的出现

2.法律规定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法的(B)。

A.确认性价值B.分配性价值

C.衡量性价值D.保护价值

3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分类叫做(C)。

A.法的历史类型B.法的体系

C.法系D.法的渊源

4.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A)。

A.党的政策B.社会道德

C.社会习惯D.乡规民约

5.属于法律调整范围的是(B)。

A.血统关系B.父子关系

C.爱情关系D.友谊关系

6.-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A)。

A.法的体系B.法学体系

C.立法体系D.法律部门

7.以下属于执行调整性职能的法的适用是(C)。

A.取缔非法营业场所B.判处某一杀人犯死刑

C.发给某一企业营业执照D.出示拘捕令

8.在二般情况下,法律(B)。

A.溯及既往B.不溯及既往

C.从旧兼从轻D.从新兼从轻

9.不属于正式解释的是(D)。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D.系统解释

1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的是(D)。

A.权利和义务B.法人和自然人

C.物和行为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1.根据法学的分类,属于国内部门法学的是(C)。

A.法理学B.中国法制史C.劳动法D.国家公法学

1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

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

13.以下法发挥的职能中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是(C)。

A.赔偿损失B.罚款

C.法人登记D.追缴税款

14.以下关于利益决定着法的形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是(D)。

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

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

C.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

D.法能促进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15.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即是(C)。

A.法制B.法治

C.法的历史类型D.法系

16.法制和法治是两个(B)的概念。

A.相同B.不同

C.意思不一样,用法相同D.意思一样,用法不同

17.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不包括(D)。

A.假定B.处理

C.制裁D.法律后果

18.-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

A.法的体系B.立法体系C.法的历史类型D.法系

19.通过对法律条文的文字排列、语法结构、标点符号和上下文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来理解和阐明法律的含义的法律解释属于(D)。

A.历史解释B.系统解释C.逻辑解释D.语法解释

2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B)

A.限制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C.有行为能力人D法人

21.法律调整是一种(B)。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

2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

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的和整体的

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

23.动用法律手段保护已经建立的法律关系、法律秩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能,叫做(B)。

A.法的调整性职能B.法的保护性职能

C.法的阶级统治职能D.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24.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D)。

A.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消灭私有制

C.消灭剥削阶级  D.无产阶级取得政权

25.保证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方法是(C)。

A.单纯的说服教育B.必要的强制

C.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D.单纯的强制惩罚

26.按照法学分类,民法学属于(C)。

A.理论法学B.法律史学C.国内部门法学D.国际法学

27.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B)。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法律调整

28.法的形成的标志是(B)。

A阶级的出现B国家的最终形成C商品交换D多种社会规范并存

29.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不正确的(D)。

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

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

C.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

D.法对利益的形成、发展有被动的反作用

30.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C)。

A.法国民法典B.英国法C.罗马法D.美国法

31.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A)。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32.以下关于法律意识的分类正确的是(C)。

A.‘根据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阶段可以划分为为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和不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

B根据法律意识的政治属性可以划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

C.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D.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33.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不包括(A)

A.法规清理B.法规汇编C.法典编纂D.法的创制

34.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D)。

A.宪法B.《劳动法》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5.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宪行为依其所应承担的违宪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属于(D)。

A.刑事制裁B.民事制裁C.行政制裁D.违宪制裁

三、多选题。

1.法的形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ABC)。

A.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

B.从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调整

C.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发展到法调整

D.从无强制性的规范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的规范调整

2.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有(ABC)。

A.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B.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有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

C.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D.社会调整分四个阶段,从宗教规范到习惯到法律再到习惯

3.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ABCD)。

A.法律制度的性能

B.-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

C.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

D.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

4.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意识划分为(ABC)。

A.个人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

C.社会法律意识D.国家法律意识

5.一国两制的本质在于(ABC)。

A.实现祖国统一,要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

B.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

C.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并列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

D.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永远不改变

6.按照法律关系主体具体化程序的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AB)。

A.一般法律关系B.具体法律关系

C.绝对法律关系D.相对法律关系

7.调整性法律规范包括(ABC)。

A.义务性法律规范B.禁止性法律规范

C.授权性法律规范D.原则性法律规范

8.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BCD)。

A.法律的创制B.法规清理

C.法规汇编D.法典编篡

9.违法的特点有(BC)。

A.违反社会公德B.具有社会危害性

C.具有违法性D.应受惩罚性

10.现阶段产生违法的原因主要有(ABCD)。

A.旧社会残余的影响B.生产力水平还不高

C.各项制度尚不完善D.思想文化素质低

11.个别性调整不能形成普遍、稳定的秩序,带有一定的(BC)。

A.重复性B.偶然性

C.任意性D.规范性

12.原始习惯与法的区别表现在(ABCD)。

A.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B.它们所反映的意志不同

C.它们所形成的方式不同D.它们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13.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ABCD)。

A.分配性价值B.衡量性价值C.保护性价值D.认识性价值

14.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较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包括(ABCD)。

A.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

B.对穷人在住房、医药卫生、最低工资标准、失业救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出现了社会立法的新领域

C.打破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

D.加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15.法律调整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和一个机动性要素,三个基本要素是(ABC)。

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

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

16.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立、改相结合

D.科学的创见性

17.以下关于法律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B.法律规范是法的基本构成因素

C.法律规范是一般的行为规范D.法律规范是抽象的行为规范

18.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ABCD)。

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19.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CD)。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民族自治条例

D.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BCD)。

A.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财富

B.物质财富

C.智力成果

D.人身利益和行为结果

21.法与政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BCD)。

A.反映的内容不同B.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同

C.形式不同D.调控的功能不同

22.法律调整的基本要素是(ABC)。

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 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

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D)。

A.有国家就有法制B.有国家就有法治

C.有法制就有法治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

24.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意识划分为(ABC)。

A.个人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

C.社会法律意识D.国家法律意识

25.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BCD)。

A.对事效力B.时间效力  C.空间效力D.对人效力

26.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是(BCD)。

A.发展稳定B.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D.依法治国

27.规范性调整的优点体现在(ABC)。

A.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

B.它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

C.它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D.它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

28.法具有(ABCD)。

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国家强制性D.物质制约性

29以下关于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说法错误的(ABCD)。

A.社会主义法的一部分法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而不执行阶级统治职能,如食品卫生法规

B.社会主义法中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那部分法律,如刑法,不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社会主义法中的一部分法律具有阶级性,执行阶级统治职能一部分法律具有社会性,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D.社会主义法是由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法律和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法律构成的一个整体。

30.党的政策与国家的法律的区别主要是(ABCD)。

A.从制定看,党即便是执政党的政策要取得国家意志的属性,也需要通过法定程序被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为法律、法规

B.从实施看,党的政策只有转化为法律、法规,才能获得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C.从内容看,党的政策没有法律规范那样明确、具体、肯定

D.从相对稳定性看,法律比党的政策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31.法律调整的要素包括(ABCD)。

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

32.我国的立法程序,通常包括(ABCD)。

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

3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有(ABCD)。

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D.科学的创见性

34.仲裁的特点有(ABCD)。

A.仲裁机构一般是民间组织B.仲裁是当事人选择处理争议的方式

C.仲裁庭审理案件不公开进行D.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35.我国法律关系主体包括(ABCD)。

A.公民,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B.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

C.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D.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