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题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2884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心理学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会心理学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会心理学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会心理学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题目.docx

《社会心理学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题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题目.docx

社会心理学题目

1.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们归因倾向属于(   )。

A.内归因      B.外归因

C.稳定归因    D.非稳定归因

【答案】B

【解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强调的是外因在成功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外归因。

2.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   ).

A.角色   B.印象   C.自我概念   D.图式

【答案】D

【解析】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

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它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如果脑中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要形成另外的图式。

3.罗特控制点理论是关于个体(   )的理论观点。

A.需要倾向   B.归因倾向   C.控制倾向   D.思维倾向

【答案】B

【解析】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50、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

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4.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图式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A.从上到下的信息加工       B.从下到上的信息加工

C.以材料为基础的信息加工   D.网络化的信息加工

【答案】A

【解析】人的信息加工模式有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两种,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

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指由外部信息引起和推动的加工。

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属于自上而下的加工。

5.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称为(   )。

A.图式形成   B.印象形成   C.归因   D.记忆的搜索

【答案】C

6.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

【答案】B

【解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比如将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对于取得的成功,学生会认为是努力造成的,并为追求新的成功,继续付出努力.对于遭遇的失败,学生会认为是努力不够造成的,只要自己多付出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从而更积极的接受新的挑战。

7.创立三维归因模式的心理学家是(   )。

A.阿特金森   B.海德   C.韦纳   D.班杜拉

【答案】C

【解析】韦纳从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划分归因为:

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即归因的三维模式.

8.相信社会的安排,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类人被罗特称为(   ).

A.外控者   B.内控者   C.外向者   D.内向者

【答案】A

【解析】内控者和外控者是罗特根据控制点理论对人的划分,其中外控者相信社会的安排,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

内外向是荣格的划分,后被艾森克引入其人格理论。

9.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   )。

A.理性   B.全面性  C.情境性   D.紧迫性

【答案】C

【解析】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

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10.凯利的归因协变原则认为,如果特异性信息程度很高,那么该行为主体会把行为做(   )。

A.外在归因       B.内在归因

C.平衡归因       D.控制源归因

【答案】A

【解析】凯利的归因协变原则认为人们的归因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以及背景三个因素协变的结果.特异性信息显示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特异性高则说明主体只针对某一刺激主体做出反应,通常会行为归因为环境和刺激客体,即做出外在归因。

11.“一个人总是在考试前闹别扭、抱怨世界,其他时候却很愉快,我们就会把他闹别扭和考试连在一起,把闹别扭归于考试而非人格。

”这是心理归因的(   )。

A.充足理由原则

B.不变性原则

C.协变原则

D.折扣原则

【答案】B

【解析】不变性原则指当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而该原因又不存在时,结果也不出现,我们就可以把结果归于该原因。

12.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   )。

A.羞耻感

B.自豪感

C.责任感

D.理智感

【答案】B

【解析】韦纳的归因理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归因结果对个体以后成就行为的影响,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自豪感,觉得是自己的聪明导致了成功;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羞耻感.

13.德韦克发现,把成功归于努力的人比把成功归于能力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将(   ).

A.坚持时间没有变化

B.坚持时间受其他因素制约

C.坚持的时间更短

D.坚持更长时间

【答案】D

【解析】德韦克1975年发现,把成功归于努力的人比把成功归于能力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坚持更长时间,把失败归于能力的人比把失败归于努力的人在未来的工作中花的时间更少。

14.根据韦纳(B.Weiner)的成就归因理论,下列属于不稳定的内因是(   )。

A.能力   B.任务难度

C.努力   D.机遇

【答案】C

【解析】努力属于不稳定内因,能力属于稳定内因,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外因,机遇属于不稳定外因。

15.个体在成败归因中,往往成功时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此种现象称之为(   )。

A.社会视角的影响   B.竞争条件下的特殊归因

C.自我价值保护     D.动机性归因误差

【答案】C

【解析】自我价值保护指个体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即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

16.“政治家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勤奋工作、好的名誉和谋略恰当等,而被他们击败的对手则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他们不能控制的原因”的现象是(   ).

A.动机性归因偏差

B.自我确认

C.自我肯定

D.自我效能

【答案】A

【解析】动机性归因偏差指人们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中强调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喜好用好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认自己对失败负有责任。

题干中的例子描述的的就是动机性归因偏差。

 

17.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的层面,称为(   )。

A.物质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物质自我的概念。

心理自我是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

社会自我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又被其意识到)的层面。

理想自我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原因。

18.自尊是个体对其(   )评价的结果.

A.社会地位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社会角色

【答案】D

【解析】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如果个体对其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

19.关于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B.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生理自我

C.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D.心理自我→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答案】C

【解析】自我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①生理自我:

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始于出生第八个月,二岁左右基本成熟。

②社会自我:

这阶段大致从二岁到十三四岁,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

③心理自我:

这阶段需时十年,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

 

20.“自我意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   ).

A.霍妮(K.Horney)著的《自我的挣扎》

B.弗洛伊德(S.Freud)著的《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

C.米德(J.Mead)著的《意识、自我与社会》

D.詹姆斯(w.James)著的《心理学原理》

【答案】D

【解析】1890年W·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概念。

21.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

A.社会自我   B.投射自我    C.生理自我   D.心理自我

【答案】C

【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其中,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因此,答案为C。

        22.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感觉

【答案】A

【解析】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其中,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因此,答案为A.

23.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   )的特点。

A.丰富性   B.完整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答案】A

【解析】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变化主要是指自我概念的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

其中自我概念的丰富性是指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因此,答案为A。

 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维纳提出的归因纬度的是(   )。

A.内在性   B.普遍性   C.可控性   D.稳定性

【答案】B

【解析】韦纳提出的三维归因理论三个维度是:

内外性、可控性和稳定性。

 25.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稳定联系,这体现了归因的(   )。

A.不变性原则   B.特异性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折扣原则

【答案】A

【解析】归因的不变性原则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如果某个特定原因在许多不同条件下总是与某个结果相联系;同时,如果这一特定的原因不存在,则相应的结果也不出现,则人们就可以把这一特定结果归于那个特定原因。

       26.提出控制点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海德   B.维纳   C.凯利   D.罗特

【答案】D

【解析】控制点是由心理学家罗特(Rotter)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有关个人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

控制点的思想认为,个人对于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后果的控制力量的位置有不同的理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时蓉华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心理 B。

社会行为 C。

个体心理 D。

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位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三层次是( )

  A.哲学世界观 B.专门方法论 C.具体技术和手段 D。

各种理论

  3。

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 )

  A。

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

群体研究 D。

理论研究

  4.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 )

  A.高觉敷 B。

严复 C。

梁启超 D。

潘菽

  5。

从四五十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领域最突出是( )

  A。

学科分化 B.整合趋势 C.产生危机 D。

学科繁荣

  6.文化人类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侧重于( )

  A.群体心理 B。

国民性 C.人格 D.文化

  7.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和他扮演的角色不一致,这属于(  )上的问题

  A。

角色期待 B.角色冲突 C。

角色认知 D。

角色矛盾

  8.激发动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需要 B.行为 C.目标 D。

刺激

  9。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 )

  A.随心所欲 B.事业心强 C.成名成家 D.做力所能及的事

  10。

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 )

  A。

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

近因效应

  11。

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或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一致叫( )

  A.同化 B。

内化 C。

服从 D。

从众

  1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创立了( )

  A.总加量表法 B。

社会距离尺度法 C。

投射法 D。

生理反应法

  13.判断“谢谢啦”这句话的准确意思主要依赖于( )

  A。

场合 B.声调 C。

热情程度 D.表情

  14。

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 )

  A。

和解 B.妥协 C.容忍 D。

调解

  15。

最早研究暗示现象的人是( )

  A.中国学者孙本文  B.俄国学者别赫捷列夫

  C.德国学者施密根斯   D。

法国学者塔尔德

  16。

大众传播的心理效力是有限的观点是由(  )提出的

  A.强效力论 B。

适度效力论 C。

子弹论 D.有限效力论

  17。

一个平时遵纪守法的人,在动乱时混在人群中焚烧车辆,这种行为可以从(  )中得到较好的解释

  A.匿名理论 B。

还原理论 C。

价值累加理论 D。

紧急规范理论

  18。

将领导行为分为民主、专制、放任三种类型的学者是( )

  A.勒温 B。

伯德 C.斯德克迪尔 D.若拉列夫

  19.俄国学者(  )欲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社会心理学

  A.列宁 B。

巴甫洛夫 C.斯大林 D。

普列汉诺夫

  20.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叫( )

  A.同化 B.服从 C.从众 D.内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社会心理的内过程包括( )

  A.社会舆论 B.社会认知 C。

社会动机 D。

聚集行为 E.社会态度

  22。

奥尔波特认为夸张可以分为( )

  A.内化 B。

磨尖 C.同化 D。

削平 E.弥补

  23。

符号互动论者布卢默将群体分为( )

  A。

行动人群 B。

临时人群 C。

常规人群 D.松散人群 E。

表意人群

  24。

合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

合作者 B.共同的环境 C。

共同的目标 D。

直接沟通 E.行为配合

  25。

身势语主要有( )

  A。

手势 B。

体态 C。

人际距离 D.言语 E。

触摸

  26。

将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看成是心理学分支的代表人物有( )

  A。

孙本文 B。

埃尔伍德 C。

时蓉华 D。

吴江霖 E。

G钒露?

  27.社会心理学在形成时期受到了(  )的影响

  A.社会学 B.民族学 C.心理学 D.语言学 E.人类学

  28.理智的对抗方式有( )

  A.消极对抗 B。

发泄不满 C。

侵犯行为 D.自我辩解 E。

改变策略

  29.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对自我的( )

  A.情感 B。

认知 C.模仿 D。

印象 E.意向

  30。

美国社会心理学出现危机被认为的原因有( )

  A。

理论脱离现实  B。

实验室的局限  C.不科学

  D。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E。

社会期望过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31。

归因

  32.团体内聚力

  33。

民族社会化

  34。

刻板印象

  35.角色冲突

  36.拟态环境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7.简述从众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

  38。

简述竞争与冲突的区别

  39.简述P-O-X模型。

  40。

简述挫折及其容忍的原因。

  41.简述领导人的影响力。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2.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对策,试联系实际说明。

  43。

从理论上分析聚集行为的产生和条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4) 2。

(3) 3.

(2) 4.

(1) 5.

(2) 6.

(2) 7.

(2) 8.

(1)

  9.(4) 10。

(2) 11。

(1) 12.

(2) 13.

(2) 14.

(1) 15。

(4)

  16。

(4) 17。

(1) 18。

(1) 19。

(4) 20。

(3)

  二、多项选择题:

  21。

(2)(3)(5) 22。

(2)(3)(4) 23.

(1)

(2)(3)(5) 24.

(1)(3)(5)

  25.

(1)

(2)(5) 26.(3)(4)(5) 27。

(1)(3) 28.(4)(5)

  29。

(1)

(2)(5) 30。

(1)

(2)(5)

  三、概念题;

  31。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32.团体内聚力指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团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及其满意程度。

  33。

民族社会化个体学习与接受本民族的习惯、风俗与传统,培养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责任感的过程.

  34.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35.角色冲突指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同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内心矛盾.

  36.拟态环境指由社会舆论所制造的环境。

  四、简述题;

  37。

①个人因团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态度、判断与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内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叫从众。

(1分)

  ②从众心理的发生主要同以下五个因素有关:

  A。

团体压力(1分)

  B。

规范一致(1分)

  C。

地位差距(1分)

  D。

凝聚力(1分)

  E.个性(1分)

  38.①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压抑、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的方式或过程。

竞争则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对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3分)

  ②竞争与冲突的区别主要有三个:

(共3分)

  A.冲突直接以对方为目标,而竞争是同一个目标。

(1分)

  B.冲突双方的目标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1分)

  C。

冲突在形式上较竞争更为激烈。

(1分)

  39.①海德的P-O-X模型也叫平衡理论;其中,P是认知者,O是P认知的另一个人,X是P与O之间的第三个人、物或事;(2分)

 

②平衡状态:

三者全为肯定,或二者为否定,一者为肯定;(1分)

  

③不平衡状态:

三者全为否定,或二者为肯定,一者为否定;(1分)

④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人们就会改变对O或X的态度获得新的平衡。

(2分)

  40.①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消极情绪状态;(2分)

  ②对挫折的忍受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4分)

  A。

政治思想因素;   B。

生理因素;

  C.遭受挫折的准备;  D.对挫折的思想准备。

  41.①影响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2分)

  ②影响力可以分为强制性和自然性两种。

(2分)

  ③影响力的心理效果(服从感、敬畏感、敬重感、敬爱感、敬佩感、信赖感、亲密感七种,写出四种以上即可).(2分)

  五、论述题:

42.①逆反心理定义:

是一种反从众心理,指在一定条件下接受信息的人产生相反的意思与愿望的心理。

(3分)

  ②产生逆反心理的四大因素。

(4分)

  ③举例合适(4分)

  43.①人们在直接或间接互动中自发产生的、无组织的社会行为叫聚集行为。

(2分)

 

   ②聚集行为的四大特征:

自发性、狂热性、非常规性和短暂性。

(每个0.5分,共2分)

   ③聚集行为产生的6种条件:

(每个0.5分,共3分)

   A。

环境条件B.结构性压力C.诱发因答 D.宣传鼓动者

   E。

普遍情绪的产生 F。

社会控制减弱

   ④聚集行为的理论分析四种。

(4分)

   A.价值累加理论B.还原理论C。

匿名理论D.紧急规范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