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90.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9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90.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9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90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3个阶段,即______。
A.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C.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D.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答案:
C
[解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3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时,______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A.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
B.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预测和评价
C.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D.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
答案:
A
[解答]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时,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优先选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成熟的技术方法,慎用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
B.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
C.优先选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处于研究阶段的技术方法,慎用有争议的方法
D.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科学研究阶段的技术方法,慎用有争议的方法
答案:
B
[解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应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有争议或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时,对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的分析应给出环境保护设施的______。
A.工艺流程、投入产生、处理效果
B.工艺流程、处理规模、施工方案
C.工艺流程、处理规模、经济效益
D.工艺流程、处理规模、处理效果
答案:
D
[解答]按环境影响要素分别说明工程方案已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给出环境保护设施的工艺流程、处理规模、处理效果。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在进行预测和评价时,须考虑环境质量背景与______建设项目同类污染物环境影响的叠加。
A.在建的和拟建的
B.已建的
C.已建的、在建的和拟建的
D.已建的和在建的
答案:
D
[解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须考虑环境质量背景与已建的和在建的建设项目同类污染物环境影响的叠加。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Pi=ci/c0i×100%,其中的ci是指第i个污染物______。
A.单位时间排放量(g/s)
B.达标排放后的排放浓度(mg/m3)
C.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mg/m3)
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答案:
C
[解答]ci是指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mg/m3)。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情况中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确定为一级的是______。
A.Pmax=85%,D10%=4km
B.Pmax=85%,D10%=6km
C.Pmax=80%,D10%=4km
D.Pmax=75%,D10%=6km
答案:
B
[解答]大气环境一级评价划分依据为Pmax≥80%且D10%≥5km。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50%,D10%为5km,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82%,D10%为4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____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
答案:
B
[解答]污染物数大于1,取Pmax值中最大者和其对应的D10%,即Pmax=82%,D10%=4km,因一级评价的判据为Pmax≥80%,且D10%≥5km,但题中D10%<5km,不符合一级评价的条件。
据此得出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依据______。
A.项目周围敏感目标
B.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
C.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
D.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答案:
C
[解答]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______。
A.26km为半径的圆
B.25km为半径的圆
C.周长50km矩形区域
D.边长52km矩形区域
答案:
B
[解答]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
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h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______浓度值。
A.4h
B.5h
C.8h
D.10h
答案:
A
[解答]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h质量浓度监测值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8、14、20时4h浓度值。
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______,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
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
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
C.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
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
答案:
B
[解答]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
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可模拟三维流场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时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和清除过程的预测模式是______。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
D
[解答]CALPUFF是一个烟团扩散模型系统,可模拟三维流场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时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和清除过程。
14.下列不属于项目大气环境三级评价的基本附图的是______。
A.污染源点位分布图
B.基本气象分析图
C.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
答案:
C
[解答]项目大气环境三级评价的基本附图包括:
①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②基本气象分析图。
15.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玻璃棉尘、石英粉尘、矿渣棉尘的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是______。
A.0.5mg/m3
B.2.0mg/m3
C.1.0mg/m3
D.3.0mg/m3
答案:
B
[解答]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玻璃棉尘、石英粉尘、矿渣棉尘的监控浓度限值是2.0mg/m3。
1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确定评价区现有点污染源调查的繁简程度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建设规模
B.点源的污水排放量
C.点源的污水性质
D.点源与建设项目关系
答案:
D
[解答]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评价级别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
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80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55m,水深7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______水样。
A.6个
B.5个
C.4个
D.2个
答案:
A
[解答]从“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80m3/s”可判断此河为大河。
从“河宽55m”可判断河宽>50m,应设3条取样垂线。
从“水深7m”可判断水深>5m,则在每条垂线上的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1个,故取6个水样。
1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15000m3/d,污水中污染物就一种,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为8个,排水进入一条多年平均流量为100m3/d的河流,该河流环境质量标准执行Ⅲ类。
其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______开展工作。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
B
[解答]20000m3/d>污水排放量(15000m3/d)≥10000m3/d;污水中污染物数目为一种,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8>7,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河流规模100m3/d为中河;水质标准为Ⅲ类。
故判断其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对设有闸坝受人工控制的河流,用水时期,如用水量小时其取样断面、取样位置、取样点的布设以及水质调查的取样次数应按______处理。
A.河流
B.水库
C.湖泊
D.河口
答案:
B
[解答]对设有闸坝受人工控制的河流,其流动状况,在排洪时期为河流流动;用水时期,如用水量大则类似河流,用水量小时则类似狭长形水库。
这种河流的取样断面、取样位置、取样点的布设以及水质调查的取样次数等可参考河流、水库部分的有关规定酌情处理。
2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______3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A.支流、江心洲、汇合后主流
B.河流无感潮段、河流感潮段、口外滨海段
C.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
D.支流、汇合前主流、江心洲
答案:
C
[解答]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3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水质混合区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应选用______。
A.一维模式
B.动态数值解水质模式
C.二维或三维模式
D.零维模式
答案:
C
[解答]水质数学模式按水质分布状况划分为:
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式。
在水质混合区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应选用二维或三维模式;在水质分布均匀的水域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选用零维或一维模式。
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的某些影响如感官性状、有毒物质在底泥中的累积和释放等,当没有条件进行类比调查法时,可以采用______进行预测。
A.专业判断法
B.物理模型法
C.现场实测法
D.数学模式法
答案:
A
[解答]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的某些影响(如感官性状、有毒物质在底泥中的累积和释放等)以及某些过程(如pH值的沿程恢复过程)等,当没有条件进行类比调查法时,可以采用专业判断法。
2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应该在______完成。
A.准备阶段
B.预测评价阶段
C.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D.报告编写阶段
答案:
A
[解答]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水量应采用______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
A.数值法
B.数值法或解析法
C.时序分析
D.趋势外推
答案:
B
[解答]二级评价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水量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半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2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______以上。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答案:
B
[解答]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2倍以上。
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评价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水头)影响时,应依据______的原则进行评价。
A.地下水以新带老
B.地下水资源补采平衡
C.地下水谁污染、谁治理
D.地下水谁开采、谁治理
答案:
B
[解答]评价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水头)影响时,应依据地下水资源补采平衡的原则,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出现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类型、性质及其影响的范围、特征和程度等。
27.下列关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调查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B.充分搜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C.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充分调查
D.对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状况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性的分析或评价
答案:
A
[解答]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排除B项;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排除C项;对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状况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排除D项。
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近似为点声源的条件是______。
A.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平均几何尺寸2倍时
B.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3倍时
C.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2倍时
D.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平均几何尺寸3倍时
答案:
C
[解答]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2倍时,可将该声源近似为点声源。
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7~11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______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答案:
A
[解答]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新建工厂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一般情况下,其评价范围为______。
A.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100m
B.以建设项目包络线边界向外200m
C.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
D.以建设项目中心点向外200m
答案:
C
[解答]该新建工厂的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为评价范围。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______。
A.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B.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C.环境保护基础标准
D.环境保护部标准
答案:
ABD
[解答]环境保护基础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一种,排除C项。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______。
A.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
B.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
C.建设项目的常规因子
D.评价区质量状况的特性因子
答案:
AB
[解答]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反映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两类。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应从______提出。
A.保护
B.补偿
C.恢复
D.建设
答案:
ABCD
[解答]结合国家对不同区域的相关要求,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应从______层次进行。
A.企业
B.国家
C.区域
D.行业
答案:
ACD
[解答]从企业、区域或行业等不同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废物处置途径。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为了体现广泛参与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______的意见。
A.相关学科专家
B.有关单位和个人
C.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
D.相关行业专家
答案:
ABCD
[解答]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内容包括______。
A.明确建设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
B.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
C.定量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
D.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答案:
ABD
[解答]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按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
B.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C.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按可能影响程度确定评价范围
D.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
答案:
ABD
[解答]按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工程分析数据资料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有______。
A.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应进行分析后引用
B.引用现有资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分析其可比性
C.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时效性
D.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
答案:
BC
[解答]B项错误,引用现有资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分析其时效性;C项错误,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相同性或者相似性。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工程分析时,对于污染影响因素分析,需明确______。
A.绘制包含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B.列表给出污染物的种类、性质、产生量、产生浓度、削减量、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及达标情况
C.分析建设项目存在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及具有持久性影响的污染物的来源、转移途径和流向
D.各种治理、回收、利用、减缓措施状况
答案:
ABCD
[解答]除题中A、B、C、D四项外,污染影响因素分析还应给出噪声、振动、热、光、放射性及电磁辐射等污染的来源、特性及强度等。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环境现状调查的有关参数筛选,应考虑______。
A.建设项目污染源特点
B.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
C.评价的工作等级
D.评价范围
答案:
ABCD
[解答]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调查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