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2384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docx

《《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docx

《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

《遗传学》复习辅导

课程内容及其概述

第一章(教材№1):

绪言;

第二章(教材№2):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三章(教材№3):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讲课时归入“基因突变”一章)

第四章(教材№4):

分离规律与独立分配规律(孟德尔遗传)

第五章(教材№5):

连锁交换规律;

第六章(教材№13):

数量遗传

第七章(教材№6):

染色体(结构、数目)变异

第八章(教材№10):

基因突变;

第九章(教材№11):

细胞质遗传;

第十章(教材№8):

基因表达与调控;

第十一章(教材№9):

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

全书内容主要分五大部分

序言部分:

主要简介《遗传学》学科性质及其发展概况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与分子基础:

主要介绍与遗传学相关的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现象和规律奠定基础知识

引起生物遗传变异的因素部分:

主要介绍引起生物遗传变异的原因:

基因重组(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

染色体变异(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基因突变;

(细胞质遗传)

数量遗传学部分:

对遗传学分支学科——数量遗传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简介

分子遗传学部分:

对遗传学新兴分支学科——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简介

课程各章内容分述:

第一章(教材№1):

绪言

主要掌握:

遗传学研究的内容、对象及任务;遗传学诞生及发展简况

如:

遗传学、遗传、变异等概念;遗传、变异与选择的关系;遗传学诞生时间

第二章(教材№2):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主要掌握:

1、细胞结构:

了解细胞的一般结构,重点掌握与遗传密切相关部分——染色质/体的结构、形态和数目

如:

染色体的主要组分(蛋白质、DNA);染色体的结构(DNA如何与组蛋白结合构成核小体:

每个核小体的核心是由H2A、H2B、H3和H4四种组蛋白的各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DNA双链盘绕1.75圈在它上面而两个核小体之间的连接丝由约含50~60个碱基对的DNA双链及一个组蛋白分子H1所组成、螺线体、超螺线体及染色体);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区别(结构相同,只是核酸含量不同);染色体形态组成;常见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水稻、玉米、黄瓜、豌豆、洋葱、果蝇、人类)

2、细胞的分裂:

了解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重点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染色质/体(DNA以及基因)复制、分离行为及其遗传学意义。

如:

如染色质/体(或DNA)/或联系到基因(如Aa)复制时期、联会配对、交换等、染色质/体(基因)分离形态、数目含量变化。

注意通过教材P17、19的图2-8、2-9掌握。

(细胞染色体数为6,后期与后I期的染色体图。

);细胞中染色体DNA含量为2c,则其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四分孢子中的染色体DNA含量为?

3、生物繁殖后代:

了解生物繁殖后代的类别、过程及各类生物是生命周期,重点掌握有性繁殖中的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

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小孢子,每个小孢子进一步发育成四个单核花粉粒。

在花粉粒发育过程中,每个小孢子的细胞核再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后形成一个成熟花粉粒,其中的两个细胞内核称为精核,另一个核发称为营养核(管核)。

这样一个成熟的花粉粒在植物学上称为雄配子体;玉米杂合体Aa的一个胚囊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大孢子,含A或a的各占2个;而形成胚囊时,每个胚囊的8个核都含A基因或8个核都含a基因。

如:

高等植物的雌配子形成过程、雄配子形成过程(教材P23的图2-13);授粉受精过程与果实(种子)形成及果实直感现象(可通过一个例子了解掌握情况:

玉米(水稻)孢子体细胞含10对染色体。

问下列组织每个细胞有多少条染色体?

(1)胚乳;

(2)花粉管核;(3)卵核;(4)极核;(5)精核;其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载有Aa和Bb基因,则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的基因型如何?

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二分体细胞的可能基因型如何?

基本概念:

(非)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减数分裂、联会、交换、直感现象。

第三章(教材№3):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讲课时归入第七章“基因突变”中)

主要掌握:

(略)

第四章(教材№4):

分离规律与独立分配规律(孟德尔遗传)

主要掌握:

基因型、表现型与基因型和环境的关系;一因多效与多因一效;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

1、不同等位基因对的基本遗传规律,重点掌握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实质(三点主要观点)。

如:

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基因如何传给后代):

Aa杂合体繁殖后代时,能形成多少种配子?

后代中有多少中基因型及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杂合基因型有多少种?

在此基础上掌握独立遗传的2对、3对及多对的规律杂交组合AABB⨯AaBb最多能产生几种基因型的后代类型;以血型基因为例的复等位基因遗传规律以及拓展到烟草自交不亲和基因S的S1、S2、S3、S4。

2、由1对、2对及多对(分别位于不同同源染色体对,即独立遗传)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如:

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后代中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尤其注意控制的性状显性完全、不完全差异,在次基础上掌握2对及多对的规律在AaBBCcdd×AabbccDd杂交中,指出后代中:

(1)AaBbCcDd个体占多少?

(2)有B基因的个体占多少?

;两对等位基因间存在互作下的几种主要性状遗传规律(两对独立基因互作的互补、积加、重叠、显性上位、隐性上位和抑制作用等的表现型比例);以血型基因为例的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规律(可拓展到烟草自交不亲和基因S的S1、S2、S3、S4控制的性状的遗传)。

3、会利用棋盘式、概率或二项展开式计算某种(基因型/表现型)杂合个体繁殖后代群体中的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等。

第五章(教材№5):

连锁交换规律

主要掌握:

1、掌握连锁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2对(或3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基本规律,重点掌握形成重组型配子的机制。

如:

形成重组型配子的机制(在个体繁殖后代过程中,性母细胞形成配子的进行减数过程的前期Ⅰ中联会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致使原来连锁于同一染色体对上的两对基因发生重组,从而形成四种不等的配子:

两种相等的亲本型配子和两种相等的充重组型配子)

2、掌握连锁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2对(或3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基本规律,注意区分相引组和相斥组两种不同杂交下后代表现型个数多少的差异。

如:

相引组中,亲本类型比重组类型多,但相斥组中则不是这样,但若与按9:

3:

3:

1的比例计算出的理论值比,都是亲本型多而重组型少。

3、了解生物不同类型的决定性别的系统,重点掌握性连锁内容并注意与从性遗传(又叫性影响遗传)的区别。

如:

胎生生物马牛羊和人类及果蝇的XY系统(雄性杂合,为XY;雌性纯合XX);卵生生物鸡鸭等鸟类和家蚕及蛾蝶类的ZW系统(雄性纯合ZZ;雌性杂合ZW);重点掌握一些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常见等位基因对及其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如位于果蝇X染色体上的红眼W和白眼w基因;位于人X染色体上的正常C和色盲c基因的某父亲患有色盲的家庭中,女儿中有一半出现色盲。

试问儿子中患色个体的概率);掌握从性遗传本质(与伴性遗传的异同):

羊有角-无角(有角A为显性,但只在♂中表现,在♀中不表现)/人秃顶-非秃顶[秃顶是受常染色体基因A控制的,在男性中表现为显性,在女性中表现为隐性,它的等位基因a(非秃头)仅在女性中为显性]等的从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规律。

4、了解交换值的含义及测定计算交换值方法类别,重点掌握利用交换值进行基因定位和制作连锁遗传图(主要是三点测验法)。

如:

交换值通过重组值估算(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比),大小在0-50%之间变动,主要取决与基因的连锁状况:

连锁基因距离越近,连锁强度越大,发生交换重组的频率越低,交换值越小,反之亦然。

也受性别、年龄、温度影响而稍有波动;通过杂交的F1代自交或测交,利用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数目可估算重组值(F1为紫花、长型花粉粒,F2紫长4831、紫圆390、红长392、红圆1338,总数6952。

控制该二对性状的基因间,交换值为

);通过理解教材P100例题和作业题掌握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法(这是本章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它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利用测交后代群体中表现型的种类和数目来判断基因/对间是否连锁、进而计算各种交换值估算两个单交换值时,应该分别加上双交换值部分的值。

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排列位置而实现定位。

)水稻的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其连锁群数为?

;如果不存在干扰,则观察到的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的双交换值比例应为?

5、掌握计算连锁遗传的后代群体中某重种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

如:

通过理解教材P106例题和P112作业第3题来掌握。

第六章(教材№6):

染色体(结构、数目)变异

主要掌握:

1、染色体结构变异:

掌握四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含义、各类型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配对和分离、遗传效应,如什么叫重复?

染色体发生重复结构变异会出现哪两种主要的遗传效应?

)及应用。

如:

重点掌握倒位和易位类型的联会配对(画出

的粗线期的染色体联会图:

(注意图示出已复制之含义)

又如:

孢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出现“后期桥”现象

(主要是因某些原因而形成双着丝点的染色(单)体:

缺失顶端的染色体间形成具有双着丝点的染色体;染色体发生臂内倒位后且倒位区段内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一次交换形成双着丝点的缺失染色单体;重复染色体若重复区段内包含着丝点形成双着丝点染色体,这样的细胞细胞分裂时,都可产生染色体桥。

)。

2、染色体数目变异:

包括整倍性数目变异和非整倍性数目变异。

首先掌握各种变异类型的定义,重点掌握各种变异类型的染色体联会及分离,在此基础上掌握其产生的配子以及形成的后代类型计算、育性情况等。

如:

首先清楚两点①联会只能在染色体的“两两”间进行,因此多倍体细胞中的两个以上的同源染色体间可以联会成各种“价体”(单价、二价、三价、四价体),分离时除了均等分离外,可能有多种其它方式;②形成的配子能否可育,主要看配子中能否得到整套的染色体。

一倍体:

细胞中只有一套(份)染色体,联会异常,分离混乱,形成的配子高度不育(或说可育的配子几乎没有),所以这种类型的生物高度不育。

二倍体:

细胞中只有两套(份)染色体,正常联会成二价体,均等分离,形成的配子育性正常,所以这种类型的生物高度不育。

同源三倍体:

细胞中只有三套(份)染色体,联会存在单价体、二价体、三价体,分离混乱,形成的配子高度不育(或说可育的配子几乎没有),所以这种类型的生物高度不育。

无籽西瓜的体细胞中含有33条染色体,分别归属于3个染色体组,所以无籽西瓜是三倍体类型。

同源四倍体:

细胞中只有四套(份)染色体,联会存在单价体、二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分离以2/2分离为主,形成的配子部分不育(或说出现部分可育的配子),所以这种类型的生物部分不育。

双二倍体(异源四倍体):

细胞中有四套(份)染色体,两两相同,能两两正常联会成二价体,均等分离,形成的配子育性正常,所以这种类型的生物高度不育。

其它:

(略)

有助理解的例题:

[教材P146作业10题]

非整倍性数目变异生物:

其增加或减少份数的相应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类似对应的染色体倍数性变异生物的(未增、减的其它同源染色体与二倍体一样正常),因此,这类生物的染色体联会、分离比相应的整倍性变异生物正常地多;这条增/减少的染色体很少通过花粉传递给后代,主要通过胚囊传递到后代[有助理解的例题:

P146作业12题]。

3、染色体变异的应用

作物育种中应用:

★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和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在育种工作中各有什么用途(利用前者选择有用变异;利用后者固定杂种优势)

★试举一实例,说明如何利用多倍体克服远缘杂种不育?

(远源杂交异源二倍体,不育,经染色体加倍,成可育的双二倍体,如两个野生烟草种间杂交F1经染色体加倍的后代)

★(6处)一葡萄育种学家育成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优良的新品种,但就是该品种的果实多而小。

试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在短时间内改良这一缺点,并且不改变其他优良性状。

(照射诱导产生易位,从而产生半不育而核减少;遗传背景与原来相同,其它性状保持,经调剂营养,使所结果实增大。

★无籽西瓜体细胞染色体数2n=3x=33。

如果同源组全部形成三价体,后期I都是2/1分离,试分析它产生有效配子的概率。

[同时获得完整一个或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的配子才可育,各自的频率分别为(1/11)2]

遗传学研究中的基因定位(利用单体、三体:

见教材P143-144)

显性基因定位(教材P144):

小麦中发现一个紫秆显性基因P突变系。

如何确定该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

(6分)

可用表现正常绿秆(隐性)的小麦单体系列同该突变系杂交。

选F1中的单体株自交,若F2中绝大多数个体表现紫秆,则说明P基因在该单体染色体上。

隐性基因定位(教材P144):

如何利用表现隐性的玉米三体系列,确定糊粉层基本色泽基因R所在染色体?

试写出杂交式。

2n+I1[r]⨯RR→F1,选三体株自交,F2呈3:

1正常分离2n+I2[r]⨯RR同上

2n+I10[r]⨯RR→F1,选三体株自交,F2中无色个体比例高于1/4,说明r在第10染色体上。

第七章(教材№10):

基因突变

主要掌握:

1、基因突变含义、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基因突变可在生物个体发育的?

时期发生,研究表明,性细胞的突变频率比体细胞的?

、频率及特征

基因突变指染色体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的任何细胞;基因突变可自然发生,也可人工诱变,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常分二大类:

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在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两大类因素中,化学诱变因素诱变的历史较晚,它可能有一定的特异性,而物理因素诱发基因突变一般没有特异性;基因突变是一种发生频率很低的现象,通常高等生物的基因突变率的变幅比低等生物基因突变率的变幅小,体细胞的突变频率比性细胞的低,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了解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①突变的重演性与可逆性;②突变的多方向性人类的?

是一个由复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典型例子;祖父和父亲都是O血型,则祖母的血型是?

;③突变的有害性与有利性;④突变的平行性(突变的平行性在育种上利用:

小麦和黑麦是两个近缘种。

在某物种中发现某优良的突变,根据基因突变的平行性可推测其近缘种中也可能会发生类似色的突变。

2、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及突变鉴定

通常基因的显性突变表现得早,但纯合晚;隐性突变表现得晚,但纯合早。

基因突变鉴定内容有:

突变的真实性鉴定;鉴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突变的频率鉴定

植物基因突变鉴定:

(略,主要是通过杂交测定)

生化突变坚定:

主要利用营养缺陷型与正常的野生型(即原养型)的差异,营养缺陷是丧失了合成某种生活物质的能力的突变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加入相应生活物质后才能生长;

例子1:

在链孢霉中,曾得到A、B、C、D四个色氨酸缺陷型它们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下表:

突复型〖-〗〖色〗〖吲哚〗〖吲哚-甘油磷酸酯〗〖邻氨基苯甲酸〗

D-+---

C-++--

B-+++-

A-++++

括号内的字表示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的物质,“-”表示不长,“+”表示生长。

试说明色氨酸的合成过程,并指出各突变型的代谢的障碍。

人类基因突变:

(略)

3、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DNA分子的分布、化学组成、结构、中心法则与复制、转录、翻译以及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分布:

细胞的大部分DNA位于细胞核里。

Griffith首次将一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RⅡ转化为另一种类型SⅢ,实现了细菌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Avery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促成这一转变的活性物质是DNA,从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DNA大部分分布在细胞核;

DNA的分子的化学组成:

由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胸腺嘧啶(T)四种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的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RNA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尿嘧啶(U));

结构Watson和Crick根据碱基互补配对规律和对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式:

认为DNA分子是由两条互补的细长的多核苷酸链彼此互相盘旋而成双链结构(含量A=T、C=G;配对A=T、C≡G)某双链DNA分子中,A的含量为30%,则G的含量为?

中心法则中心法则是关于生物遗传信息流向的法则,认为生物遗传的流向是:

从DNA到mRNA到蛋白质的转录过程和DNA到DNA的复制过程中实现传递。

中心法则所阐述的是基因的两个基本属性:

自我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复制由DNA聚合酶负责合成DNA,DNA复制时,先合成一小段RNA(称为引物RNA),然后DNA聚合酶才开始起作用,新链的合成是由5’-3’方向延伸。

DNA半保留复制

转录与反转录:

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在一些病毒感染中中,反转录酶可以用RNA为模板,合成DNA,称为反转录。

其催化的过程是:

由RNA→DNA),合成的RNA有mRNA、rRNA、tRNA,其中tRNA分子最小,不同物种细胞中的tRNA的结构是相似的,呈三叶草形,不同tRNA上携带有不同的反密码子而转运不同氨基酸。

染色体的组蛋白可抑制结构基因的转录,非组蛋白可诱导结构基因的转录。

翻译即合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合成由DNA、mRNA、tRNA和核糖体协同作用实现,但DNA不参与肽链的合成过程;mRNA上的碱基序列(三联体密码子序列)决定合成的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序列,即一个三联体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存在一个以上不同密码子决定同一个氨基酸的简并现象),因此,碱基发生改变,就有可能引起合成的蛋白质肽链的氨基酸顺序改变,最终导致蛋白质功能(性状)发生改变(突变);当然,由于简并现象的存在,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突变是可以发生的,可见,同义的密码子越多,生物遗传的稳定性越高。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实质是该基因位点内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发生碱基替换和倒位而引起分子结构(碱基序列)改变,二是碱基缺失和插入等引起移码(当然也使分子结构改变,但移码产生的效应更大)

例题1:

若某DNA分子的非模板链为…TACGCGATGCCGTTA…,试写出其模板链、转录的mRNA以及相应的tRNA反密码子。

(1)该DNA分子的模板链为:

…ATGCGCTACGGCAAT…

(2)转录的mRNA为:

…UACGCGAUGCCGUUA…

(3)相应的tRNA反密码子为:

…|AUG|CGC|UAC|GGC|AAU|…

例题2:

写出由下列DNA转录的mRNA的碱基序列:

(1)3’−TACCCATGATTTCCCGCGATATATATGCCTGCAATC−5’。

(2)5’−TACCCATGATTTCCCGCGATATATATGCCTGCAATC−3’

(1)5’−AUGGGUACUAAAGGGCGCUAUAUAUACGGACGUUAG−3’。

(2)5’−GAUUGCAGGCAUAUAUAUCGCGGGAAAUCAUGGGUA−3’

例题3:

一条DNA的碱基为A=30,T=30,C=20,G=20。

这条DNA转录成的RNA成分如何?

转录的RNA的碱基成分为U=30,A=30,G=20,C=20。

4、基因突变的诱导与生物对突变的修复

基因突变的诱导主要讲化学因素诱导。

化学诱变剂主要有以下诱变机制:

妨碍DNA某成分的合成而引起的DNA结构的改变(如2-氨基尿嘧啶、8-乙氧基咖啡碱能妨碍嘧啶的合成;6-巯基嘌呤能阻碍嘌呤的合成);

碱基类似物替换DNA分子中的不同碱基而引起的DNA碱基对改变(转换和颠换:

嘌呤被嘌呤、嘧啶被嘧啶替换的现象称为转换,而嘌呤被嘧啶、嘧啶被嘌呤替换的现象称为颠换。

如2−氨基嘌呤是腺嘌呤的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是胸腺嘧啶的碱基类似物,);

直接改变DNA某些特定的结构(烷化剂、亚硝酸、羟胺)

引起DNA复制错误:

2−氨基吖啶能嵌入每个相邻的碱基之间,从而引起碱基的插入或缺失。

生物对突变的修复:

(一般了解P259-262)

DNA的防护机制:

DNA的修复机制:

例题1:

为了适应下列氨基酸的变化,改变相应的遗传密码最少需要替换几个碱基(附遗传密码表)?

(1)由glu变为lys;

(2)由leu变为ala;

(3)由phe变为gly;(4)由trp变为ser;

(5)由val变为glu。

第八章(教材№11):

细胞质遗传

主要掌握:

1、掌握细胞质遗传的含义及特点,并通过椎实螺螺纹性状的遗传例子:

dd左旋×Dd右旋父本交配,F1后代群体中右/左旋个体的比例。

掌握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区别。

如:

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所有的四个特点(P274:

非孟德尔式遗传;正交和反交所得F1表现不同;连续回交可置换掉核基因而不能置换掉细胞质基因;附加体和共生体上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表现出类似病毒的转导和感染)是由于性母细胞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的细胞质不均等性分裂和受精中合子细胞的细胞质主要源于母体的胚囊的缘故;椎实螺螺纹性状的遗传是一个典型的母性影响的例子(即性状由核基因控制的遗传,但后代的表现型由受精前母体的基因型决定:

右旋对左旋为显性,后代的表现型总是受母体的基因型决定)。

2、掌握一些由细胞质中的细胞器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细胞质遗传现象和规律,重点掌握由附加体和质粒基因决定的细胞质遗传和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因为这是进一步学习遗传学的基因工程和育种学的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基础)。

如:

叶绿体基因突变与白花苗形成(自花授粉作物比异花授粉作物更易见到白化现象);

草履虫细胞中的卡巴粒控制的(合成草履虫素)放毒性是典型的由共生体决定的细胞质遗传:

含有卡巴粒时能合成毒素,表现出有毒型,但卡巴粒在细胞质中能否稳定存在去则受草履虫的小核上的基因影响,有显性基因K时则卡巴粒能稳定地存在于细胞质中;草履虫含有两种细胞核:

负责营养的多倍体的大核和负责遗传的二倍体的小核,放毒型与敏感型交配接合时,接合时间短则只交换小核,接合时间长时则细胞质及其所含的卡巴粒也发生交换。

通过接合方式交换两个小核中的一个后,草履虫再进行自体受精方式形成两个后代子细胞,自体受精形成后代的过程见P285图11-11,遗传情况见P285图11-13。

例Kk(卡巴粒)⨯kk,若长时间结合,自体受精产生的子细胞,经多次无丝分裂后的表现型比例(1/4)

植物雄性不育:

类型有核不育型和质核互作不育型;遗传特点核不育型由核不育基因控制,多数为隐性基因,因此难以找到保持系,限制了此类的生产应用。

质核互作不育型是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当细胞质中存在不育基因S,而细胞核中没有育性恢复基因R,即细胞核基因为r时,个体才表现出雄性不育,不育系的基因型为S(rr),其保持系的基因型则是N(rr)。

根据细胞核和细胞质基因的不同组合,育性的遗传有不同表现(见P287图11-14),并由此掌握三系的概念和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三系配套原理。

此外,进一步一般了解此类型的遗传特点的复杂性:

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的育性是孢子体(植株)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配子体(花粉)所含基因无关;配子体不育配子体不育指花粉的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型所控制。

)、细胞质基因的多样性与细胞核基因的对应性(反映出在细胞质中和染色体上分别有许多个对应位点与雄性的育性有关)、单基因不育与多基因不育

第九章(教材№13):

数量遗传

主要掌握:

1、数量性状含义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研究方法及遗传理论

如:

数量性状含义、遗传特点、研究方法:

数量性状是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不同,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