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7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2222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第7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下第7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下第7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下第7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下第7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第7单元.docx

《四下第7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第7单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第7单元.docx

四下第7单元

教学设计

课题

19.变幻多彩的地球

总课时

2

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课文8个生字,会认3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会课文8个生字,会认3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探索地球不同颜色的衣服对气候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相关地球的风光课件,指导学生观赏后思考: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感受?

   2、老师激情过渡导入.

二、板书读题。

三、依题读文,鼓励学生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四、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五、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自学课文生字词。

     yánmòzàotiáoxīzhíshànkuò

     颜 漠 燥 调 稀 植 善 扩

  五颜六色 绚丽多彩 覆盖 阻挡 调节 干燥 改善 控制

   3、边读边思考问题:

课文写了地球哪几种颜色的衣服?

这些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对气候和人类都有些什么影响及作用?

(要求在书上批划圈点,找出相关重点词句)。

七、多向互动,师生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通过初读自己明白了那些内容?

还有哪些不明确的地方?

   4、师生共同小结。

八,指导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学生自主学习第1——2自然段,找出课文的总起句,中心词:

“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2、探究句子的表达特点:

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地球与人穿衣作比较,准确贴切,生动逼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3、细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填空:

地球的衣服

指的是什么

对气候的影响

与人为的关系

蓝色的衣服

海洋、湖泊

调节温度

冬暖夏凉

 

 

 

 

 

 

 

 

 

 

 

 

   4、学生独立填表,老师作巡视指导。

   5、师生交流,共同梳理课文内容,订正填表情况。

九、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法迁移,指导学生自学课文4——10自然段:

   1、回顾学习第三自然段的过程,迁移学习方法。

   2、运用第三自然段的方法独立做填表练习,表格见第一课时。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分成四个自学小组,互相交流,研讨,分享自学成果。

三、读议课文重点,师生、生生互动,评议自学效果: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后评议:

这一段介绍了地球的什么衣服?

这些黄色的衣服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2、指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5、6自然段,读后评议:

为什么说大气是地球最重要的外衣?

这件外衣起了什么作用?

   3、学生自由读7——9自然段,读后由学生自己评一评,议一议:

这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地球什么颜色的衣服?

(白色)这种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对地球的气候及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冰雪覆盖降低温度)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

你喜欢白茫茫的大雪吗,为什么?

学生答后梳理、小结。

   4、学生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

读后讨论:

这一段写了地球什么颜色的衣服?

它对地球和人类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及作用?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品读领悟,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

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

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爱护地球,保护自然环境,让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练习深化:

  六、课外延伸:

搜集有关资料或上网查阅,了解有关地球质量、环境变坏的情况,写一篇环保日记。

 

板书设计

    19、变幻多彩的地球

    衣服颜色     形成原因         影响及作用

    蓝色       海洋湖泊         冬暖夏凉

    黄色       沙漠、半沙漠       更热更冷

   最重要外衣    大气           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       冰雪覆盖         降低温度

    绿色       植物、森林        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教学设计

课题

20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总课时

2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8个字,会认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读重点词句,从中悟出一些品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

多么优美的环境呀,大家想知道,这是哪儿吗?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

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同座一起读,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纠正生字读音,相机指导.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三、阅读思考: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豆花庄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童话般的世界?

小动物们在这里过着怎样快乐的生活?

   1、独立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个人自读,边读边思,并在书上批画相关重点词句。

   2、学生汇报自学所获,提出自己尚未弄清楚的问题。

   3、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由豆花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虫虫们快乐幸福的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学生由物及人展开联想,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4、指导朗读、深化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回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8—18自然段,读后组织评议。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分组竞赛读这几个重点句,组织评议。

   4、拓展深化:

问什么说他们唱的是一支“绿色的歌”?

你能把“金色的梦”的内容想象出来吗?

   5、配乐朗诵课文8—18自然段。

三、作业超市: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给小伙伴听。

   2、小练笔:

《金色的梦》

 

板书设计

               20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美丽的村庄  快乐的生活

绿色的歌   金色的梦

教学设计

课题

21、灰椋鸟

总课时

2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触摸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生齐读课题)。

二、视听结合,感受灰椋鸟的壮观和温馨

1、快速阅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鸟儿归林的场面。

(板书:

壮观)

2、的确,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非常壮观。

可作者是怎样把这壮观的场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描写鸟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反馈

1)“一开始…‥头顶飞过。

2)此时作者不仅看到了灰椋鸟排空而至的情景,耳畔还响起了他们活泼欢快的叫声。

他听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灰椋鸟的叫声在作者的耳中意思丰富着呢!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 )又像( )。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 ).读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欢快、和谐)、同座交流讨论,全班交流(鸟眼看世界、鸟语说林场、鸟情感环保

感受在人们的保护下鸟儿是自由快乐的)

4、学习写作顺序

刚才老师与大家愉快地交流了写灰椋鸟的句子,老师感觉到同学们已融入到灰椋鸟的世界里,融入到这欢快的、充满亲情和友情的大家庭里了。

但美中不足的是,同学们将灰椋鸟归林的场面说得有点散乱,可你在读第4节的时候,有乱的感觉吗?

这是为什么?

(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条理清楚。

按写作顺序读第四自然段。

三、捕捉美丽镜头,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1、听第五自然段录音,生闭目想象。

2、交流反馈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林中的灰椋鸟是那么的快乐的生活着,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快乐和自在呢?

    (文中找答案,改成反问句,点出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想说些什么?

3、是啊,正是由于这许许多的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这里才成了鸟的天堂,成了他们的乐园。

本文的作者徐秀娟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出示幻灯片:

作者的照片)看她笑得多么灿烂,可是,你知道么?

就在那片芦苇丛边,她曾经和她所爱着的丹顶鹤,是那么快乐的玩耍。

可也就是在那片芦苇丛里,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再也没有走出来,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

4、播放音乐。

音乐响起,学生动情时问:

你想对她说什么?

五、总结

 

板书设计

21三潭映月

来历

造型美

景色奇

教学设计

课题

题西林壁

总课时

1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导语(由介绍诗人入手)

   1.简介苏轼(重点介绍他的成就及诗风)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诗。

(出题解题)

   3.简介诗的生成背景。

(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小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在远处_______,在近处______,在高处_______,在低处_____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庐山的变幻莫测)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指名读读这句诗,并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慨的语气。

   3.复读古诗,结合实际体会诗中所含的哲理。

   4.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5.小结。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  岭

                  峰  侧

                  远 近

                  高 低

                 全面地、客观地

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乐园(七)

总课时

3

课型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气象知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2、通过朗读地名小诗,认识生字,了解祖国的各行政区简称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爱国之情。

3、通过写背有关成才的名言警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

4、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5、通过口语交际“大家一齐行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地名小诗,有关成才的名言警句

2、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多彩,学会如何把习作写具体、写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近义词之间的差异。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谚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谚语的意思。

   2、查阅字典或相关资料,进一步加深对谚语意思的理解。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4、全班齐读,集体反馈。

学生汇报自己对这几条谚语的理解,老师可对谚语所表达的气象原因稍作指导。

   5、适当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

说出来跟大家共同欣赏吧。

二、读一读

1、出示中国行政区域地图,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京九铁路所经过的省市线路。

2、学生试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了解“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相对应的9个省市的全称。

4、齐读地名诗。

5、分组学习,了解简称相对应的省市全称。

6、集体交流、信息反馈。

7、学生读读议议,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

学生自读--小组交流--熟读,背诵三条名言--学生议一议:

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小结。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自由读诗歌--读思结合--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同桌交流学习体会--全班交流反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探究与发现

   1、学生自由读题。

   2、读后思考:

通过这种表格的设计,能很快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由此对你有什么启发?

   3、小组交流: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4、指名学生作典型发言,介绍自己好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评议。

   5、师生共同小结,肯定、表扬与鼓励好的语文阅读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实践。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要点。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办一起关于环境保护的板报,要求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办好板报出谋划策。

二、质疑激趣,开拓思路。

    社会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但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人类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用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三、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或现象?

2、同桌互相交流。

四、看课文提示,学生小组交流、互动:

要办好这一期板报,应该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五、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做好巡视指导。

六、明确分工,小组协作

   1、自拟稿件

   2、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丰富板报内容

   3、设计板报的版面、配画、插图、装饰等

   4、推荐字写得好的同学抄写板报,绘画水平高的同学为板报配画……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

在哪里?

什么样?

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