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279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

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文明史》中说: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欧洲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国内社会的剧烈变动

C.统治阶级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战国时代,齐鲁两国的儒生有套“封禅”学说,到泰山山顶上祭祀上帝叫作“封”,在泰山下小山祭祀叫作“禅”。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泰山举行了封禅礼,成为儒家封禅学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其目的在于

A.表达对中原各种传统文化的尊重

B.促进儒家与法家两派的融合

C.通过皇权与天命的结合稳固统治

D.以迷信思想弥补法家的缺陷

3.汉朝初年发生了一次日食,汉文帝(汉武帝的祖父)发布诏书,认为自己“不德”从而导致“天示之灾”,希望天下臣民“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纠正他的错误。

这说明汉统治者

A.接受了董仲舒的主张

B.从儒家人士中选拔官员

C.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

D.认为天象与统治密切相关

4.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5.下表是魏晋时期的一些法律规定。

这些规定反映出下表

曹魏律

殴兄姐加至五岁刑

南朝律

子贼杀、殴伤父母枭首,骂詈父母弃市

北朝律

子孙杀父祖处以车裂,父祖子孙用刀刃者五岁刑,殴杀者四岁刑,卖子一岁刑。

卖五服内尊长者处死,卖周亲、妻、子妇者流刑

A.以儒入法的历程完成

B.司法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色彩

C.统治者崇尚严刑峻法

D.法律中渗透了儒家伦理纲常

6.对下表著作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汉朝

A.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

B.孝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

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讲究礼义成为重要社会共识

7.明初政府规定:

“民间寡女三十以前夫死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除本家差役。

”这项法规反映了明代

A.妇女道德规范的严格化

B.致力于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C.政府鼓励尊老尊贤

D.政府重视妇女的社会福利

8.有学者认为:

“要理解朱子学的特征,就必须广泛关注北宋时代的各种潮流。

我们一定得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

”此学者“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主要是基于朱熹

A.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了天理高度

C.建立了系统而独特的心学理论

D.完成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9.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

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

这种思潮的出现

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B.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

C.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

D.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10.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

据此可知

A.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阳明心学张以行代知

C.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11.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

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

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12.从我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到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反映的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皇权的衰落

C.自然经济的解体

D.封建制度的解体

13.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

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

(战国)赵盘怀疑《本草纲目》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

(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朱熹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

(隋唐)寇仲率领的军队手持突火枪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

(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14.柏拉图在《理想国》写到:

“正义,在普遍以上而言,意味着一个事物的所有的部分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特殊的功能。

对于人而言,正义的人是其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做好自己的工作。

进而,一个城邦的正义在于每一部分都做且只做自己的工作。

”根据材料,柏拉图可能反对

A.统治者应该为被统治者的利益而统治

B.正义的城邦应当由哲学家统治

C.统治者的合法性最终还是要追溯到对于知识的把握

D.轮番而治使公民都能获得政治权力

15.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作品中,国王和神明之间的关系就像一般人和国王之间的关系一样。

下对上只有遵命,而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

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昧的一面。

这主要反映出古代希腊

A.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

B.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

D.世俗文化中的反宗教情节

16.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先秦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

这种差异

A.由地理环境决定

B.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C.由社会性质决定

D.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17.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

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

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

B.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C.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

D.新教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

18.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告”“传单”“对公告的回答”“途中自语…委任状…演说…讽刺”等频频出现于小册子的标题之中,通常这些标题还伴有醒目的图画。

这些小册子

A.成为抨击罗马教皇的主导形式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适应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趋势

D.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

19.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A.教皇和教会失去了作用

B.新教信仰不再需要宗教仪式

C.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

D.无论天主教、新教,信徒地位没有变化

20.雕版墨印本《汉西域诸国图》为北京图书馆之馆藏文物,反映了汉代西域诸国分布以及交通路线。

全图标注地名七十多处,形象地表示了天山、葱岭、北山、南山、石山和积石山及其名称,并清晰地绘出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两条路线,该图对研究西域地理沿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该图表述正确的是

A.是西汉时期已经发明造纸术的佐证

B.该图绘制技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

C.是西汉政权有效管辖西域的历史依据

D.应该是根据更为古老的文献翻印而成

21.中国古代严禁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天文知识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动摇儒学独尊地位

D.造成了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22.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有出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朝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的内容。

这说明

A.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

B.东西方的科技特点趋于一致

C.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D.中国科技推动了世界近代化

23.京剧脸谱在中国戏剧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

由于与“正统”有背离之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

C.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

D.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24.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

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25、某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26、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7、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

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C.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D.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

28、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族抗争史

29、五四运动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能够战胜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根本原因是

A.李大钊等为捍卫科学社会主义而斗争

B.中国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D.五四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0.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第II卷

本卷包括31、32两个大题,共计40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

31、(14分)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

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

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

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并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

32、(26分)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展开的同时,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然而中西方历史发展轨迹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

梨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

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

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

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

……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

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的“梨洲”指的是谁?

(1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民主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

(6分)分析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6分)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6分)

第Ⅰ卷

1.【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故答案为B项。

“百家争鸣”现象与自然经济无关,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百家争鸣”局面是当时的文化现象,题干所问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排除D项。

【答案】B

2.【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泰山举行了封禅礼,其目的是把皇权与天命相结合来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是不符合史实,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故A项错误;B项是指西汉董仲舒的儒学,故排除。

【答案】C

3.【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主张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文帝时期尚无此学说,故A项错误。

“天下臣民举贤”并未限定为儒家人士,故B项错误。

材料重点为将自我行为与天象相联系,并未体现出对儒家思想的重视,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尚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项错误。

汉文帝将天文现象与自己为政德行联系起来,认为天象与统治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

【答案】D

4.【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儒家“支派”占有103,“篇数”是3123,说明汉代儒学地位明显提高,故A项正确。

“百家争鸣”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已经结束,与材料不符,排除B。

活字印刷出现在北宋时期,排除C。

科举制度出现隋朝时期,排除D。

【答案】A

5.【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以尊卑长幼为刑罚轻重等级,反映了儒家伦理纲常对法律的渗透,故D项正确;材料中只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无法体现出“以儒入法的历程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等级色彩和严刑峻法,故BC项错误。

【答案】D

6.【解析】材料反映了两汉著作中“礼、义”关键词出现次数最多,这说明汉朝讲究礼义成为重要社会共识,故D正确;“礼、义”多次出现并不能说明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故A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孝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两汉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C错误。

故选D。

【答案】D

7.【解析】材料表明,明代在伦理道德方面加强了对女性的管理与控制,这是明代理学不断发展且日益僵化的表现,故A项正确。

材料明显没有提升妇女地位,故B项错误。

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材料中没有提及妇女的福利,故D项错误。

【答案】A

8.【解析】朱熹把儒家思想上升到天理高度,从三纲五常出发维系封建社会统治的秩序,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所以材料中对于朱熹思想评价极高,故A项正确;B包含于A项内容;D是心学思想出现。

【答案】A

9.【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矛盾日益尖锐;玄学的产生主要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故D项正确。

魏晋时期,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击,不是动摇,排除A。

玄学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不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排除B。

C项因果倒置,应该是国家分裂是玄学产生的原因之一,排除。

【答案】D

10.【解析】结合材料知而不行是不知,可得出王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故选D;A项表述有误,排除;不能概括为以行代知,排除B;C项表述有误,知行脱节,排除。

【答案】D

11.【解析】对比来看,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对人本身更为重视,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有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对个人价值和地位有所要求,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这种价值观的出现并不能称为“风气败坏”,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选项错误,这一时期西方民主思想还没有传入;D选项错误,这与历史事实不符。

【答案】C

12.【解析】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故A正确;明清时期专制皇权空前强化,故B错误;自然经济的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C错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没有解体,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13.【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①项中的《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与战国史实不符,排除AB。

②项,朱熹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朱熹,史实可能正确。

③项中突火枪用于战争应是唐朝末年,与隋唐之际不符,排除C。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故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史实正确。

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所以选D。

【答案】D

14.【解析】柏拉图反对直接民主采用的轮番而治的统治形式,认为人有才能和品质上的差异,从柏拉图强调“各自特殊的功能”“每一部分都做且只做自己的工作”来看,柏拉图可能反对轮番而治使公民都能获得政治权力,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A、B、C项。

【答案】D

15.【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神具有与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反映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

A项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与材料“神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不符,排除。

C项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与材料“有偏狭、愚昧的一面”不符,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反宗教倾向,而是强调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排除D。

【答案】B

16.【解析】古希腊与中国古代政客所采取的措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是最根本的是与政治制度有关,不同的制度使得政治上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是主要差异之一,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B选项错误,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之分;C选项说法错误,两者都是奴隶制社会。

【答案】D

17.【解析】材料表明从第二代新教牧师起,等级的特征进一步隐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宗教改革倡导上帝崇拜和阅读《圣经》,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不再承认罗马教廷、教宗具有神圣性。

无论是教皇,还是大主教、主教、教区神甫和修道院的僧侣,都不具有神圣的性质,故想要有特权的贵族与商人便退出了竞争的行列,故答案为D;ABC三项虽然会对贵族与商人退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都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BC三项。

【答案】D

18.【解析】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从材料信息来看,这一时期的小册子应当是宣传宗教改革思想,有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

故答案为D项。

材料不能体现是“主导形式”,排除A项;B、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

【答案】D

19.【解析】从材料反映的由信仰教会变为信仰圣经,以及对教阶制度和宗教仪式的改革来看,通过宗教改革,新教的信仰方式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为C项。

A项说法绝对,排除;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并非不再需要宗教仪式,排除B项;新教教徒的信仰自主性得到增强,排除D项。

【答案】C

20.【解析】该图体现的是汉代西域的地理分布和交通路线,不能成为西汉发明造纸术的证据,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无法证明该图的绘制技术来自中西文化交流,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西汉时西域的理分布和交通情况,但不能证明西汉政权有效管辖西域,故C项误;雕版印刷术最早始于隋唐之际,故D项正确。

【答案】D

21.【解析】材料可以反映出统治者对于天文的重视,古代君主将自身的权力来源追溯至上天,因而天文学作为一门直接与“上天”沟通的学科必须由官方垄断,以神化君主的统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文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统治而非发展农业生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观测天象不会动摇儒学独尊地位,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并不落后,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A

22.【解析】材料“《物种起源》一书中有出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朝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的内容”体现出当时东西方科技等文明交流比较多,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领先”;B项说法错误,错在“趋于一致”;材料中没有体现出D项。

【答案】C

23.【解析】材料提到,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其原因是曹操与“正统”有背离之处,“正统”体现儒家思想影响,故这说明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故D正确;“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政治成败决定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故C错误。

故选D。

【答案】D

24.【解析】根据材料“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扁足青铜方鼎”、“小篆”可以判断出三者出现的时间分别是母系氏族时期、商周时期和秦朝时期,但秦人可以拥有前代的“玉面人”和“青铜方鼎”,而前代绝对不可能出现秦代才出现的小篆,故选D项。

其他三项不能包含材料所有信息。

排除A、B和C项。

【答案】D

25-30BDCACA

第II卷

31、【解析】31.

(1)主张:

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

影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