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河总规说明书10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197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岑河总规说明书1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岑河总规说明书1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岑河总规说明书1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岑河总规说明书1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岑河总规说明书1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岑河总规说明书108.docx

《岑河总规说明书1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岑河总规说明书108.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岑河总规说明书108.docx

岑河总规说明书108

 

第一章概述

一、修编背景

荆州市岑河镇上一轮总体规划于1999年编制完成,该规划确定的镇村体系、城镇性质、规模和总体布局,对村镇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当前,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中部崛起战略、荆州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荆州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北煤南运大通道取道荆州、国家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建立等,同时湖北省委省政府实施“壮腰工程”战略、加快荆州振兴,荆州市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此同时“培育大产业、构筑大交通、建设大城市”的发展要求,荆州市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荆州工业实现了加速发展与湖北荆州经济开发区满园工程的实施,城东片区已经向东跨越了东方大道与岑河镇区发展、向北与锣场开发区实现了对接。

而且荆州市沙市区城镇空间发展规划也对岑河镇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荆州市的发展无疑将带给岑河镇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原规划修编的年限已久,即将到期,在很多方面已不能适应现在城镇发展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修编城镇总体规划十分必要。

受岑河镇人民政府的委托,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此次规划编制任务。

二、城镇概况

1、地理位置

岑河镇位于荆州东部,距荆州古城20.3公里,沙市中心城区10公里,紧临沙市东区。

东望潜江市运粮湖农场,西靠荆州开发区,南接江陵县资市镇,北邻观音垱镇。

全镇国土面积162平方公里(合243000亩),其中耕地面积81600亩,辖26个行政村,203个村民小组,6个场,2010年末,镇域在册人口533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79人,农业人口45448人,另有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800人。

2、历史沿革

岑河镇是以岑河口为中心划分的行政区域,而历代管理机构多设置在岑河口,故名曰岑河镇。

据豉湖出土的殷商文物考证,早在三千多年前,已有人在这块土地上栖息繁衍。

夏商时期,岑河地区属古荆州之域。

西周时期,岑河地区属古之句亶王国所辖。

春秋战国时期,岑河地区为楚国属地。

秦分郢置江陵县,岑河地区为江陵县所辖。

汉承秦制,岑河地区仍为江陵县属地。

三国时期,岑河地区初属蜀,后属吴。

东晋,义熙十三年,岑河地区处新丰县境,属新兴郡。

南北朝时,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元帝萧绎都江陵,改新丰县为安心县,岑河地区为安心县属地。

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省安兴入广牧,仁寿初(公元601年)复改为安兴。

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安兴县并入江陵县,岑河地区仍为江陵县属地。

五代十国时期,属高季兴所居南平国。

宋、元、明、清均为江陵县属地。

清朝,江陵县分捕、沙、龙、鹤(郝)、虎五汛,岑河地区属沙市汛管辖,称沙下汛。

明国时期,岑河地区为江陵县一个行政区,曾先后称第九区、第三区、安兴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岑河地区仍为江陵县的一个行政区,曾先后称第八区、第三区、第五区、岑河人民公社、岑河区、岑河镇。

1994年10月,荆州、沙市合并,设荆沙市(两年后改称荆州市),岑河镇划归荆沙市沙市区管辖。

3、自然条件

岑河镇地处四湖腹地,江汉平原西部,有如拳形。

地势低洼平坦,海拔最高为34米,最低为27.5米,自西向东略为倾斜。

西部略高,属于棉产区;东部稍低,属于水稻区。

岑河镇地处荆江北岸,江汉平原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干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岑河地区属古云梦泽,为蒿草丛生的湖沼荒地,由大量蒿排沉淀和泥沙淤积而成。

地质主要为灰泥沙土和油砂土,肥沃柔软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

水田土壤分淹育型、猪育型、潜育型、沼泽型等四类。

旱田土壤分潮土砂土型、潮土粘土型、灰潮土砂土型、灰潮土壤土型、灰潮土粘土型等五类。

三、人口与经济

1、城镇人口

2010年全镇总人口为533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79人,农业人口45448人,有流动人口800人。

镇区常住人口14330人。

1.全镇2001-2010年人口情况变动数量表(岑河派出所)。

年度

总人口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流动人口

出生人数

死亡人数

2002

56817

49880

6937

385

340

203

2003

56961

50014

6947

388

333

230

2004

49130

42989

6141

395

326

219

2005

49527

43384

6143

390

362

220

2006

50999

43890

7109

415

372

228

2007

51634

44509

7125

500

397

221

2008

51789

44326

7463

520

460

250

2009

52232

44534

7637

550

470

220

2010

53327

45318

7879

800

438

200

2、城镇经济

岑河镇作为荆州市的重点乡镇,经济呈现较强的增长势态,全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坚持工业的主导地位,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发展、产业提升的重点,着力加强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

200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73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新增9家,完成总产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农业总产值完成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招商引资完成2.46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固定资产投入5.52亿元,比上年增长61.4%;财政收入完成1372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农民纯收入5600元,比上年增长15.8%。

岑河镇2006—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表

指标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15

3.89

4.20

4.66

5.17

第一产业(亿元)

0.95

1.17

1.26

1.40

1.55

第二产业(亿元)

1.89

2.33

2.52

2.80

3.10

第三产业(亿元)

0.31

0.39

0.42

0.46

0.52

社会总产值(亿元)

7.04

8.72

11.37

15.70

19.68

工业总产值(亿元)

3.39

4.60

7.00

10.20

13.73

农业总产值(亿元)

3.65

4.12

4.37

5.50

5.95

财政收入(万元)

570

814

1123

1372.57

1720

人平纯收入(元)

3449

4046

4450

5600

6048

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31:

62:

10.4

第二章规划回顾

一、上版规划简介

岑河镇上一轮总体规划于1999年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其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规划期限:

近期:

1999年-2005年,远期:

2006年-2015年。

镇村结构:

采用中心镇—中心村二级等级结构,形成以岑河镇区为中心,24个中心村为基础的村镇体系。

经济发展:

在未来17年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递增14%;2005年人均GDP7000元;2015年人均GDP21000元。

城镇性质:

荆州市区东部近郊工业卫星镇,岑河镇及附近农场经济、文化中心。

发展方向:

依托原有镇区,主要向北和西北,适当向东发展,不宜跨过高压走廊和西干渠向西和南发展。

人口规模:

近期:

全镇人口5.8万人,镇区人口2.4万人,城镇化水平35%。

远期:

全镇人口6.2万人,镇区人口4.0万人,城镇化水平50%。

用地规模:

近期:

镇区用地规模216公顷,人均90平方米。

远期:

镇区用地规模400公顷,人均100平方米。

二、规划评价

岑河镇上一轮总体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规划布局结构比较合理,发展方向比较合理,对城镇的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城镇的路网骨架基本按照规划实施,城镇建设开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但由于《城乡规划法》和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的的出台,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有了较大变化,尤其是荆州市构筑综合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文化,强化中心城区发展,打造城镇密集群,以支撑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空间拓展策略,原规划的预见性已明显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荆州市的发展对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城镇建设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目前岑河镇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须对岑河镇进行重新定位,原规划主要是从城镇驻地建设的角度出发研究城镇发展,对全局和区域发展的分析和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使岑河镇尽快融入荆州市的发展框架之中。

2、城镇自身发展需要更大的拓展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区域和城镇内的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从而导致城镇用地的急剧膨胀,原有规划难以适应和控制当前建设,科学合理的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已迫在眉睫。

第三章规划依据与指导思想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湖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6、《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7、《村庄和集镇建设管理条例》;

8、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9、《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10、岑河镇政府的设想与意见及现状收集的总体规划基础资料

11、《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12、《岑河镇总体规划》

13、岑河镇二O一一年政府工作报告;

14、岑河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12年-2015年,

远期:

2016年-2030年,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指导思想

1、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岑河镇发展与区域发展、城镇与周边乡镇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必须着眼于镇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专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既要不断增强集镇聚集资源要素的能力,引导人口向集镇集中,构筑更高的发展平台,又要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实力,引导科技向产业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2、可持续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原则

围绕科学发展观,基于城镇发展现状,全面分析资源承载力,确定合理的人口及城镇发展规模;对城镇用地现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研究,科学制定空间布局规划,使城镇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最佳化。

3、规划动态性原则

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城镇用地布局科学合理,城镇建设有机协调,适应城镇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规划的长远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做到“高起点、远目标、重实际、可操作”。

4、资源节约利用原则

按照建设节约型城镇的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合理确定城乡建设标准。

5、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原则

镇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城镇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规模等,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保持衔接并协调一致。

6、坚持法制性原则

强化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对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用地、景观风貌和重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等纳入强制性保护内容,进行严格控制。

四、规划重点

1、分析岑河镇发展条件,建立完善的镇村体系,加强镇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根据新形式下的发展机遇和要求,论证城镇性质,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相应的指标体系。

3、依托区域优势资源条件,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明确城镇产业布局和空间拓展主导方向,优化城镇功能区划,合理布局城镇各类功能用地。

4、提高城镇绿地率,改善集镇的生态环境,构筑具有地域特色、整体性强的生态框架,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层次及范围

本规划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岑河镇镇域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1个居委会和26个行政村,土地面积162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为镇区范围:

范围为2030年岑河镇集镇建设范围,总用地面积12.21平方公里。

第四章城镇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宏观发展条件分析

1、湖北省是中部六省和“长三角”城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进一步承接长三角的经济辐射。

国家的沿江内陆发展战略中,湖北省也是处于前沿的省份。

荆州位于湖北省南部,紧邻长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上。

东距武汉约200公里,西距宜昌约100公里,这样的区位条件有利于承东启西,并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

2、在国家导向的基础上,由于政策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将为市场投资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的进入,在投资导向上,将可能向能源原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冶金、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高新技术、旅游等适合中部地区的发展条件且具有较好成长前景的产业方向倾斜,这对于荆州工业产业发展,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岑河发展条件分析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

岑河镇有优越的区位优势,紧邻荆州市中心城区东部。

随着荆州获批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同时实施“壮腰工程”加快振兴等政策带来发展动力与经济的发展,必然对周围乡镇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为岑河镇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基础。

岑河镇经济的起步为其赢得了各种荣誉。

2、便利的对外交通

(1)、公路:

从岑河到宜黄高速公路和荆监一级公路方便快捷,为岑河镇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2)、港口条件:

荆州位于长江中游,荆州港的功能定位、岸线分布、港区划分已获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发文批复,将荆州港发展成以能源、矿建材料和集装箱为主、兼顾旅游客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

岑河镇距离最近的盐卡港区和柳林港区仅6公里和8公里,荆州港的发展将为岑河镇的交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铁路运输:

沪汉蓉高速铁路已经开始运行、荆岳铁路也已纳入建设计划,并且将岑河原种场设置客运站,将极大的提高岑河与外部的联系。

3、雄厚的经济实力

近几年,全镇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奋力开拓,扎实工作,经济建设成绩突出,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2010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1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48元。

岑河镇属农业大镇,主产粮棉油。

近年来,岑河镇已初步形成以棉花加工、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到包装营销一条龙的针纺织服装产业,正在形成从种苗培育、种植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蔬菜产业,同时,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也蓬勃发展。

2009年,岑河镇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平台,发挥土地资源和人源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恢复了天泽纺织的生产。

镇的针纺产业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60家重点扶持产业集群之一,镇政府紧紧抓住机遇,聘请专家制定产业规划,同时把培育规模企业作为发展针纺产业的重点,加大领导力度,工作力度和支持力度,使规模企业快速发展。

全镇培育了天友达纺织、昌兴纺织等4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规模企业,飞驰服饰、鑫盛纺织2家产值过3000万元的规模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家,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19家。

截止到2010年,岑河镇针纺织服装企业达191家,其中棉花加工企业32家,纺纱企业3家,织布企业49家,印染企业3家,制衣企业93家,包装企业8家,已经形成了从棉花加工到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包装、销售一条龙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4、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

自2005年以来,重点进行了镇区主街道的商业网点改造建设,新建各种商住楼房数万平方米,增加各类经营网点200处。

最近几年,岑河镇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镇区工业发展迅猛。

为配合工业的发展,加大了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同时,广播、电视、通讯等事业日益繁荣,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0%以上,电话基本普及,通村公路全部覆盖,并高标准地实际了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有效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5、广阔的建设条件

岑河镇有较好用地条件与城市发展空间。

镇内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用地开阔,有相对较大的生态环境容量。

地势平坦,现状限制条件少,稍加整治便可用于城市建设,这样使得建设投资少、见效快。

对外交通便捷,公路和城市道路衔接方便;市政管线也可方便地从市区引入,规划区内发展空间广阔,为城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6、不利因素

(1)、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近几年较快,但经济总量较小,人均GDP仍然较低。

(2)、水利、交通、市政、文化体育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建设水平还不高,体系还不健全。

城区道路、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档案馆、文化体育中心、专科医院等一批基础设施亟待建立和完善。

(3)、目前本规划地段自然生态环境较好,但随着城镇建设项目的开发进行,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4)、现状产业层次较低。

本工业区内现状劳动密集型产业水平较高,纺织、机械等工业门类已经具备了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制造业的良好基础,但仍然存在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清晰,城镇经济发展缺乏协调与合作,产业优势不明显,层次不多,一般落后产业还大量存在等问题。

(5)、岑河镇面临着与周边其它城镇的相互竞争,若不能扬长避短,与其它城镇良性互补,势必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丧失优势。

三、镇域经济发展战略

结合本地实际,在建设大荆州的指导下,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的思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向新型工业化与更高的城镇化水平迈进。

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思想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主导,以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目的,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有效供给,使国民经济真正走向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

城镇经济发展做到“五个集中”,即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工业项目向小城镇工业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农业生产形式向产业化集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1、抓住机遇,实现工业生产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

岑河镇作为荆州市的重点镇,针纺织工业已经初具规模,理应把工业生产作为重头戏来抓,要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必须广开渠道,筹措资金,继续扩大企业现有规模,组建企业集团,坚持引进占地少、耗能低,效益高的高科技项目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

鼓励引导当地纺织业主投资兴业,形成企业和企业家群体。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积极承接周围城市的产业转移,引进大企业大品牌,形成产业集群的核心与龙头,并发展与之配套协作的企业。

结合本镇情况,搞好分工协作,有意识的引导全镇向专业化、协作化方向发展。

产品坚持“高、精、尖、深”、突出“名、优、特、新”,全方位、多渠道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2、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是今后岑河镇农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尤为宝贵。

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创汇农业的要求,紧紧抓住调整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产品结构、规模化生产等关键环节,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

按照“稳步发展大路菜,积极发展精细菜,突出发展设施菜,做大做强特色菜”的思路,着力培植品牌,注册绿色或无公害商标。

充分利用城郊优势和雄厚的蔬菜种植基础,发展蔬菜产业。

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在抓好蔬菜生产的同时,新建肉食鸡、蛋鸡、养猪场等养殖小区及综合养殖场,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3、发挥地理、经济优势、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及第三产业发展。

加强流通服务设施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不断推动第三产业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采取“国家、集体、个体”并存,“内商、外商一齐上”的方针,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岑河镇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小城镇建设优势。

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就是要立足于发挥这个优势而展开。

要积极引导和创造条件,使个体私营经济拓宽经营领域,变革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合资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发挥好个体私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在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先予以扶持,使其尽快上规模、上水平。

第三产业的发展要着眼于大市场、大流通,加快市场培育。

4、超前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引进科技人才,是保持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

5、加强环境保护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岑河镇的宝贵财富。

合理开发利用并依法保护好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破除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统筹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集镇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把岑河镇建成绿树成荫、碧水蓝天的生态城镇。

四、产业布局规划

岑河镇区先已具备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针纺织工业已有相当规模。

镇域内现已形成以黄渊村和三岔村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基地,以奋强湖渔场和豉湖渔场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

根据荆州市城乡建设统筹规划,岑河镇将形成无公害蔬菜、粮棉种植、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和针纺织为主的工业。

规划强化岑河镇区作为镇域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和带动作用,依托现有针纺织工业,继续重点发展轻工纺织业,对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扶持,对加工工艺和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升级。

使整个针纺织工业按照高水准运行,产品质量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同时依托荆大灵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依托全镇农业优势,发展精细化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提升核心区的集聚能力、辐射能力和中心服务功能。

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形成两个蔬菜种植区和一个粮棉种植区,8个水产养殖基地。

五、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至2015年,岑河镇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6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GDP达到1.94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5:

70:

15。

至2020年,岑河镇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45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GDP达到3.49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5:

65:

20。

至2030年,岑河镇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4.87亿元,年均增长16%,人均GDP约7.98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0:

60:

30。

岑河镇经济发展目标和总量水平

年份

项目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GDP(亿元)

5.17

11.66

23.45

94.87

人均GDP(万元)

0.96

1.94

3.49

7.98

三产业结构(%)

31:

62:

5

15:

70:

15

15:

65:

20

10:

60:

30

平均年递增率(%)

11

15

16

城镇化水平(%)

27.3

45.1

59.6

84.2

2、社会发展目标

(1)、生活水平: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6%,到2030年末,全面达到小康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