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省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化学复习过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4075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浙江省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化学复习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浙江省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化学复习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浙江省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化学复习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浙江省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化学复习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浙江省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化学复习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浙江省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化学复习过程.docx

《最新浙江省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化学复习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浙江省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化学复习过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浙江省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化学复习过程.docx

最新浙江省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化学复习过程

浙江省2014届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

(二)

化学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20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Cl35.5K39Mn55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臭氧(O3)是一种有鱼腥味、氧化性极强的淡蓝色气体,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

B.人造纤维可利用竹子、棉花、麻类的纤维材料制成,而合成纤维是利用自然界的非纤维材料(如石油、煤)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

C.铝及其合金是电气、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的材料,是因为铝的冶炼方法比较简单

D.有机玻璃是以有机物A(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得到,合成A的一种途经是:

CH3C≡CH+CO+CH3OH,其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产生白色沉淀,通过抽滤可分离出苯酚。

B.CO与血液中的血红素发生反应,使血液由鲜红色转变为胭脂红色,利用此现象可以用新鲜鸡血(加入少量草酸钠抗凝剂)检验CO的存在。

C.基于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和SO2,在定量分析测定反应速率时,既可用S对标记遮盖法,也可用排水法测SO2体积,计算出相关的反应速率。

D.pH计不能用于有色食醋总酸含量测定时滴定终点的判断。

9.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T是一种常见的过渡元素。

元素

相关信息

W

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

X

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为0

Y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该单质的某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环境的重要屏障

Z

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

T

红色金属单质,导电性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2由固态变为气态所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是范德华力

B.Y和Z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C.W、X、Y、T四种元素组成丙,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40∶64,丙中含有两种阴离子,丙是一种复盐

D.W、Z以及由W、Z形成的化合物均具有强还原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的命名为2,2,4,4–四甲基-3,3,5-三乙基己烷

B.有机物能与糠醛()发生缩聚反应

C.化合物是苯的同系物,且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1mol达菲最多能与4molNaOH反应

11.某研究小组用新颖的NaBH4/H2O2燃料电池模拟电化学降解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电池放电过程中,Na+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

B.图1电池负极区的电极反应为:

BH4-―8e-+8OH-=BO2-+6H2O

C.图2中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amol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左—m右)为6.2ag

D.图2阴极反应式为:

2NO+6H2O+10e—=N2↑+12OH—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25℃时,将cmol·L-1的醋酸溶液与0.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刚好呈中性,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CH3COOH的电离常数Ka=2×10—9/(c—0.02)

B.0.1mol·L-1醋酸溶液中:

c(H+)2=c(H+)·c(CH3COO一)+KW

C.常温下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值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当pH=4.5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大小:

N前>N后

13.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Fe2O3、MnO2、CuO、K2SiO3、K2SO3、NaNO2、KAlO2中的若干种。

某同学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取X进行连续实验: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甲中一定含有K2SiO3、NaNO2,可能含有KAlO2

B.由于在溶液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因此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有K2SO3

C.气体A和气体B一定均为纯净物

D.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Fe2O3

26.(15分)无机化合物A主要用于药物制造。

在一定条件下,2.30g固体A与5.35gNH4Cl固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固体B和4.48L气体C(标准状况)。

气体C极易溶于水得到碱性溶液,电解无水B可生成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D和氯气。

由文献资料知道:

工业上物质A可用金属D与液态的C在硝酸铁催化下反应来制备A物质,纯净的A物质为白色固体,但制得的粗品往往是灰色的;物质A的熔点390℃,沸点430℃,密度大于苯或甲苯,遇水反应剧烈,也要避免接触酸、酒精。

在空气中A缓慢分解,对其加强热则猛烈分解,在750~800℃分解为化合物E和气体C。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C的电子式为。

(2)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在750~800℃分解的方程式为,制得的粗品往往是灰色的,其可能的原因是。

(4)久置的A可能大部分变质而不能使用,需要将其销毁。

遇到这种情况,可用苯或甲苯将其覆盖,然后缓慢加入用苯或甲苯稀释过的无水乙醇,试解释其化学原理。

(5)工业制备单质D的流程图如下:

①步骤①中操作名称是。

②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②中减压的目的是。

(6)写出D的重氢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15分)常温下,将FeCl3溶液和KI溶液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2Fe3++2I—2Fe2++I2

某研究小组为了证明FeCl3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存在一定限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FeCl3溶液5~6滴,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黄褐色,加入2mLCCl4溶液,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试剂,观察实验现象。

已知:

v(正)=k·cm(I—)·cn(Fe3+)(k为常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证明反应存在限度的现象是1。

加入四氯化碳的作用是。

(2)甲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结果并未观察到预期现象,推测可能原因是反应后溶液中Fe3+浓度过低。

为此,甲又做了下列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氯化铁溶液用量

10滴

20滴

30滴

2mL

3mL

4mL

萃取后上层溶液颜色

黄色

黄色

黄色

较深黄色

黄色略带红色

黄红色

加入KSCN溶液后颜色

不变红

不变红

略变红

偏血红色

血红色

血红色

分析实验记录,甲认为导致Fe3+浓度过低的原因是;乙同学结合平衡移动的知识,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4)已知改变I—、Fe3+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对应数值如下表所示:

c(I—)/mol·L—1

c(Fe3+)/mol·L—1

v/mol·L—1·s—1

0.20

0.80

0.032k

0.60

0.40

0.144k

0.80

0.20

0.128k

分析表中数据,I—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Fe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写出计算过程)

(5)现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①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填序号)。

a.电流计读数为零b.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且不为零

c.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最大d.甲烧杯中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②反应达平衡后,向甲中加入适量FeCl2固体,此时(填“甲"或“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对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28.(14分)甲酸铜[Cu(HCOO)2∙4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碱式碳酸铜与甲酸作用来制备。

实验步骤:

(I)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II)甲酸铜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与甲酸反应制得蓝色四水甲酸铜:

Cu(OH)2∙CuCO3+4HCOOH+5H2O=Cu(HCOO)2∙4H2O+CO2↑

将产品碱式碳酸铜放入烧杯内,加入约20mL蒸馏水,加热搅拌至323K左右,逐滴加入适量甲酸至沉淀完全溶解,趁热过滤。

滤液在通风橱下蒸发至原体积的1/3左右,冷却至室温,减压过滤,洗涤,得Cu(HCOO)2∙4H2O产品,称量,计算产率。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将研磨后混合物注入热水后的现象是。

(2)步骤(I)的1后续“操作”有过滤、洗涤,其中检验沉淀已洗净的方法是

(3)本实验涉及三种固液分离的方法。

①倾析法使用到的仪器有;

②若采用减压过滤的装置对2步骤(II)中溶解后的溶液进行趁热过滤,操作的目的是;

③步骤(II)的实验中,需用到下列装置3。

④下列选项中,不能采用减压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的是。

A.Na2SiO3与盐酸混合所得的胶状沉淀

B.实验室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制得的阿司匹林

C.纳米级超细碳酸钙与水的混合液

D.苯酚与浓溴水混合后产生的沉淀

(4)在制备碱式碳酸铜的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对产物有何影响?

(5)用无水乙醇洗涤Cu(HCOO)2∙4H2O晶体的目的是。

(6)最终称量所得的产品为7.91g,则产率为。

29.(14分)莫沙朵林(F)是一种镇痛药,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②Diels-Alder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⑴下列有关莫沙朵林(F)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C.1mol莫沙朵林最多可以与3molNaOH溶液反应

D.不可与盐酸反应

⑵B中手性碳原子数为;

⑶C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已知E+X→F为加成反应,化合物X的结构简式为。

⑸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①1H-NMR谱有4个峰;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③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⑹以和为原料合成,请设计合成路线(注明反应条件)。

注: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2014年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

理科综合(化学)二参考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

H-1Li-7C-12N-14Na-23S-32Cl-35.5Cu-64

7.【答案】C

【解析】浓度为200万分之一的O3氧化性也极强,有很好的杀菌、去臭作用,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A选项正确。

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纤维材料制成,而合成纤维是利用自然界的非纤维材料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B选项正确。

工业上铝的冶炼方法耗能多,工艺复杂,C选项错误。

D选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静置后苯酚与水形成的浊液会分层,上层是溶有苯酚的水层,下层是溶有水的苯酚层,分液法分离出苯酚,A选项错误。

B选项正确。

由于SO2易溶于水,不可用排水法测SO2体积,计算出相关的反应速率,C选项错误。

pH计能用于有色食醋总酸含量测定时滴定终点的判断。

微型DIS系统比传统的酸碱指示剂精度更高,操作也很简便,D选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由题目分析知W-H,X-C,Y-O,Z-Na,T-Cu。

干冰是分子晶体,气化时克服范德华力,A选项正确。

Na2O和Na2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B选项正确。

复盐定义是盐中阳离子两种,阴离子一种,丙中含有两种阴离子,C选项错误。

H2、Na、NaH均具有强还原性,D选项正确。

10.【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