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积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487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0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外文言文积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积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积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积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积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文言文积累.docx

《初中课外文言文积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积累.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课外文言文积累.docx

初中课外文言文积累

初中课外文言文搜集目录

木兰是民间女子2

闻公有一册历2

祁奚请老3

归去来兮辞序3

李生论善学者4

吕蒙传4

王冕传4

三人成虎《战国策》5

为学6

揠苗助长.6

陈际泰,字大士6

鲁肃过蒙屯下8

长生猪8

赵且伐燕9

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9

牧竖巧逮狼10

屠户吹狼10

狼11

教子12

马价十倍13

老翁可念14

苏城有南园14

孔子曰:

吾死之后14

养竹记15

古镜15

和桃源诗序16

过巫山17

与顾章书18

临皋闲题19

记游松风亭19

龙井题名记20

水皆缥碧20

三上21

贞观二年22

新城游北山记22

国有三不祥23

与陈伯之书23

卖酒者传26

靳秋田索画之二27

黔之驴27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千里马)27

秦观-予少时读书28

顾炎武《与友人书》①29

秦观《龙井题名记》29

袁宏道《观第五泄记》30

范文正荒政30

丰乐亭①记31

黄州快哉亭记32

说马34

比较阅读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35

西湖35

初至西湖记36

上问魏征曰37

赤羽一挫其威37

初中课外文言文

木兰是民间女子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译文】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

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

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

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

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

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哈!

男子可做的事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闻公有一册历

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

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

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

午前午后?

东风西风?

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

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

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书也。

【注释】公:

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

册历:

记事簿。

失风:

行船遇恶风失事。

漫:

随便。

【译文】听说周忱有一本本子,从记日子到行为处事,没有丝毫遗漏,每天的阴,晴,风,雨,也一定详细地记录。

例如说某天中午之前是晴天,中午之后是阴天。

某天刮东风,某天刮西风。

某天的白夜和晚上下雨。

人们刚开始不明白他这么做的原因。

一天,有人报告装粮食的船被风吹走找不到了。

周忱盘问他丢失船是哪天?

中午前还是中午后?

刮东风还是刮西风?

那人不知道而胡乱回答。

周忱一一告诉他实情。

那人吃惊且佩服,欺诈于是不能成功。

在这时知道了周忱的风、雨的纪录,原来也是公事,不是随便写写的。

祁奚请老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

对曰:

“午也可①。

”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

“孰可以代之?

”对曰:

“赤也可②。

”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君子之谓祁奚:

“于是能举善矣。

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③,不为党。

《商书》曰,‘无偏无党④,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

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夫唯善,故能举其类。

《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1]

【注释】①请老:

告老,请求退休②嗣:

指接替职位的人③称:

推举④午:

祁午,祁奚之子⑤于是:

在这个时候⑥孰:

谁⑦赤:

羊舌赤,羊舌职之子⑧谄(chan):

谄媚,讨好⑨比:

偏袒,偏爱⑩偏:

副职。

11党:

勾结12荡荡:

平坦广大的样子。

这里指公正无私

译文:

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询问他的继承者。

他推荐了解狐,解狐是他的冤家对头,晋悼公正准备让解狐接替祁奚而解狐却死去了。

悼公又问祁奚谁可接替他的职位,祁奚回答说:

“我儿子祁午可以。

”这时祁奚的副手羊舌职死去,晋悼公问祁奚:

“谁可以接任羊舌职的职务?

”祁奚回答说:

“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就可以。

”晋悼公就让祁午当了中军尉,让羊舌赤为他做副手。

君子这样评论祁奚:

“在这方面能推荐优秀的人才。

他推举他的冤家,不是为了奉承讨好;确立他的儿子为他的继承者,不是为了结党偏私;推举他的辅佐者,不是为了树立党羽。

《商书》里说,‘不搞偏私结党,统治天下的帝王之道就能至大无边’,这正是说的祁奚了。

解狐得到推荐,祁午得到了职位,羊舌赤得到官职,设立一个军尉的官职而成就了三件事,是祁奚推荐优秀人才的结果。

只有自己好,所以才能推举他的同类。

《诗经》说,‘只有自己有这种善德,才能寻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祁奚具有这种善德。

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

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

何则?

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

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23]。

【注释】:

[1]幼稚:

指孩童。

[2]瓶:

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

[3]生生:

犹言维持生计。

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4]术:

方法。

[5]长吏:

较高职位的县吏。

指小官。

[6]脱然:

犹言豁然。

有怀:

有做官的念头。

[7]靡途:

没有门路。

[8]四方之事:

指出使外地的事情。

[9]诸侯:

指州郡长官。

[10]家叔:

指陶夔,曾任太常卿。

[11]风波:

指军阀混战。

[12]彭泽:

县名。

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3]眷然:

依恋的样子。

归欤之情:

回去的心情。

语本《论语·公冶长》:

「子在陈曰:

『归与,归与!

吾党之小人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14]质性:

本性。

[15]违己:

违反自己本心。

交病:

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6]从人事:

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

指做官。

[17]口腹自役:

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18]一稔(rěn忍):

公田收获一次。

稔,谷物成熟。

[19]敛裳:

收拾行装。

[20]寻:

不久。

程氏妹:

嫁给程家的妹妹。

武昌:

今湖北省鄂城县。

[21]骏奔:

急着前去奔丧。

[22]仲秋:

农历八月。

[23]乙巳岁:

晋安帝义熙元年

【译文】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

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

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

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

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

彭泽县离开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

但过了没几天,思念田园,归乡的念头就产生了。

为什么呢?

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

虽然自己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驱使;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急着前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

从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

就针对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文章命名为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这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射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

“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不高兴,说:

“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

“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

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

“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吕蒙传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

"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邓当去陆口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

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传闻鲁肃曾对邓当说:

“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

”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

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

“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

”鲁肃轻慢地说:

“临时想办法就行。

”吕蒙说:

“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

”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中应对的方法。

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

“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王冕传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

(1)牛陇上,窃

(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11),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18)。

久之,思母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庶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

(1)牧:

放牧牲畜。

(2)窃:

偷偷地,暗中。

(3)辄:

总是(常常)、就。

(4)挞:

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

通“何”,为什么。

(6)潜:

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

拿着书。

(8)达旦:

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

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

恬:

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11)安阳韩性:

字明善,绍兴(今属浙江)人,其先居安阳(今属河南)。

元代学者。

曾被举为教官,不赴。

卒后谥庄节先生。

著有《礼记说》等书。

(18)越城:

指今绍兴市。

【译文】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其父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地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

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的田,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完了还是不改。

他母亲说:

“儿子痴迷这样,你为什么不让他做想做的事?

”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就着长明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得似什么都不知道,一点也不怕。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奇异,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

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一样尊重。

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去奉养。

后来因为母亲想念故乡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着母亲的车,自己则穿戴着旧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

乡间的孩童争相观看讪笑,王冕也笑。

【赏析】文章告诉我们:

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人成虎《战国策》

庞恭(16)与太子质

(1)于邯郸

(2),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

”王曰:

“否。

“二人言市中有虎,王信(5)之乎?

王曰:

“寡人疑之矣(6)”

“三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

“夫(7)市之无虎明(8)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之去(9)大梁(10)也远于市,而议臣者(14)过于三人矣。

愿(11)王察(12)之。

王曰:

“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19)先至。

后太子罢质(18),果不得见(17)。

【注释】1.质:

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邯郸:

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市:

市集 4.之:

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5.信:

相信。

 6.寡人:

古代国君的自称。

 7.夫:

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8.明:

明白,清楚。

9.去:

距离。

 10.大梁:

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11.愿:

希望。

 12.察:

观察,仔细看。

13.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庞恭从邯郸回来,终不能见到魏王。

意指魏王已听信谗言,不召见庞恭。

14.议臣者:

非议我的人。

议:

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

庞恭自称。

 15.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

庞恭随侍魏太子到赵国都城邯郸去做人质。

 16.庞恭:

魏国大臣。

质:

抵押,这里指作人质。

 17.得:

能够(得到)18.见:

拜见、谒见。

这里指召见。

19.罢质:

结束做人质的任务。

罢:

结束20.谗言:

诋毁的话。

【译文】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

在临行前,庞葱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

”魏王答道。

“如果有两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有一只老虎,您相信吗?

”庞葱又问。

“我会怀疑。

”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

”庞葱接着问。

魏王回答道:

“我会相信。

于是庞葱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

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

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然而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

“我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庞葱就跟魏王告辞,庞葱刚走后就有人毁谤他。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例如:

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我天资愚钝比不上别人(聪明);我才能平庸比不上别人(有学问)。

(但是)(我)天天学习,长久(坚持)不懈怠,等到成功了,(我)也就不知道那些愚钝和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他人;我才学敏捷超过别他人;(假如)(我)摒弃(我的聪明敏捷)不用,那与愚钝的人和平庸的人没有不同了。

孔圣人的学说,最终由迟钝的人(指曾参)才传播下来的。

(从这些来看)那么愚笨平庸聪明敏捷的作用,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

“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

“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

“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

“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

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因此,天资聪明和敏捷,虽然可靠却也是不可靠的;自己仗恃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

愚笨和平庸,好像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了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

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

好处。

子:

儿子

【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

“今天我帮助苗长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陈际泰,字大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分)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

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

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

经生④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

表兄。

②句读:

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

③南英辈:

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

④经生:

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

(1)取而疾走(  ▲  )         

(2)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  )

(3)其为文  (  ▲  )         (4)无若际泰者          (▲  )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B.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C.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D.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

B.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

C.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

D.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

13.文中“    ▲    ”一句直接写出了陈际泰声名之隆,“    ▲    ”一句从侧面表明他作品之丰。

(用文中原句填空)(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0.(4分)

(1)跑

(2)闻名(3)代他(指陈际泰)(4)比得上

11.(2分)B 12.(2分)D 13.(2分)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1分);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1分) 

附:

参考译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

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

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

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

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

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

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鲁肃过蒙屯下

原文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

"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翻译

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

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

有人对鲁肃说:

“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

”(鲁肃)就去拜访吕蒙。

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

“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

”鲁肃轻率地回答:

“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

”吕蒙说:

“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但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

”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

“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当时吕蒙屯军与成当、宋定、徐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