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模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482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模式.docx

《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模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模式.docx

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模式

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模式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蛭么首既飞咛宓匦闯隽恕?

/p>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

(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

(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

(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

(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

“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

(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

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

“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

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

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

如第1题B项说:

“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

”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

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

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

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

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

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

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

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

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

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

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

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

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

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

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

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

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

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中考语文阅读技巧

议论文阅读

一、注意题目  1、是文章的论点2、是本文的论题 3、概括议论的主要事件

二、如果议论文开头出现事例(包括具体事情、生活中的现象),其主要作用

 1、引出言论的论题       2、引出文章的论点

答题的格式一般为:

文章开头通过叙述(填所叙事例),引出了本文的(填论点或论题)这一论点或论题。

五、论据及其作用

事实论据(真实、典型的事例和确凿的统计数字) 道理论据

作用:

远近观点都证明(特别注意证明近观点)

答题的一般格式为:

举例论证:

通过列举(填概括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论证了(近观点),进而论证了(远观点)

比喻论证:

文章以    为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填被证明的观点),使道理通俗,易懂。

道理论证:

文章通过引用       ,证明了(填被证明的观点),使论证确凿可信,更具说明力。

对比论证:

文章通过   与   对比,突出证明了(填被证明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说明文阅读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与目的可分为: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为:

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子:

在事理说明文中,把深奥的事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

在事物说明文中,具体说明某个特征。

△    列数字:

使说明具体、准确,具有科学性。

例1:

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

有135.46亿吨氯化纳;有63.7亿吨Cacl2;有20亿吨Kcl,另外还有Br、Si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质量23%~25%。

 答:

通过列举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海水咸度高的特点,使说明更具科学性。

△ 作比较:

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点例1: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把发水时两岸的河堤与赵州桥作比较,突出说明了赵州桥结构坚固的特点。

△分类别:

使条理清楚,说明全面    如:

游击战,阵地战

例:

通过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全面地说明了风沙和沙丘的危害性。

△ 打比方:

使说明对象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例1:

石拱桥的桥洞成了弧形,就象虹。

通过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下定义:

科学、严密地提示事物的本质。

例2: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用:

通过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严密地说明了统筹方法是一种数学方法的特点。

答题格式:

通过(填具体的说明方法),(填相应说明方法的关键词)地说明了(填被说明的对象或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注:

关键词是指上面各说明方法后面加粗的词)

3、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适应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和演变,一般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空间顺序:

适宜于说明建筑物和艺术品的说明文,或介绍景点的文章,在行文时,一般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中、下”等词语。

逻辑顺序:

适应于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如果不是时间顺序,又不是空间顺序,就可以归类于逻辑顺序(概括-具体主次因果现象本质特点用途)

记叙文(或小说)阅读

 一、基本的文体知识

2、记叙的顺序:

顺叙(好处:

使行文脉络清晰)、倒叙(注意:

倒叙并不一定是把结果放在最前面写。

其作用是: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使行文有波澜。

插叙(识别的方法:

把你认为是插叙的内容从文中抽出后,前后之间的内容应该是连贯的、顺着叙述的。

作用:

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补充交代人物的性格及其他相关的人物,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4、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三、写作方法  1象征:

如《白杨礼赞》、《荔枝蜜》 2、借物喻人:

如《白杨礼赞》、《荔枝蜜》 3、对比:

如《白杨礼赞》、《爱莲说》、《我的叔叔于勒》4、作铺垫:

如《背影》   5、卒章显旨(志):

在文章结尾处把中心点出来。

6、托物喻意或托物言志:

如《陋室铭》、《爱莲说》

四、抒情、议论句在文中的主要作用

1、点明文章的中心(文末)   2、深化文章的主题(文末)

3、点明人物的品质或事件的意义(写人叙事之后)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1、衬托(正、反)人物的心情或品质,突出人物的情感。

如《我的叔叔于勒》

2、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季节。

如《故乡》3、渲染气氛。

如《故乡》4、暗示社会环境。

如《变色龙》5、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 6、深化文章的主题

六、线索 1、以人物为线索 2、以特殊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3、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4、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5、以空间地点行踪的变化为线索

八、某些问题的答题策略

1、归纳事件

(1)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

一般用“谁(指主要人物)+干什么+结果如何”的模式概括。

(2)如果是一般性的概括事件,则用“谁(指主要人物)+在何时(注意大时间与小时间相结合)+在何地(注意大地点与小地点相结合)+干什么+结果如何”的模式概括,即要把六要素都概括进来。

 2、详写和略写②详写的作用:

更好地突出人物的品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

答题格式:

“文章通过详写(填详写的事件),突出了(填文章的中心)这一中心”或“文章通过对(填详写的人物)这一人物的仔细刻画,突出了其(填性格特点或品质)的性格特点或品质”。

③略写的作用:

对中心和主要人物起烘托或铺垫的作用。

3、归纳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 ▲从品析文章中的抒情议论句入手 ▲联系文章的中心思考 ▲联系题目思考 ▲联系作品的背景及情节把握

答题格式(对简述题而言)“本文通过对(填人物)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其(填具体的性格或思想)的性格特点(或思想性格)”或“本文通过填记叙或描写的事情,塑造了一位(填具体的思想、性格或品质)的(填具体的身份)形象”

 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形象归纳

 本书通过叙述保尔一生传奇的经历,塑造了一位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坚定信念的革命者的形象。

 归纳人物形象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性格特点的归纳要尽量全面。

②多个性格特点排列时要有主次。

 4、语言的品析

 解题思路▲品析生动、形象、准确的动词、形容词。

▲品析运用了修辞或特殊句式的句子 ▲品析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 ▲品析在结构中具有一定作用的句子 ▲品析运用了表现手法的句子,如对比、烘托、象征

 具体作法:

分两步走,即①结合具体语境指出特定的作用。

②联系作者的情感和中心作答。

5、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6、开放性题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文阅读的后面一般都设有一个开放性题,很多同学在回答这类题目时,往往抛开文章随便乱答。

这样做其实是错误的。

对这类题仍然需要结合所给文章回答。

具体要求是:

①、仔细读题,一般开放性题,包含着几个点,要特别留意“和”“并”“及”“、”这些词语及标点,它往往把看似一个题目变成了二个或三个题目,在具体回答时,一定要把这几个点都答道。

②、回答这类题时:

a、要表明自己的观点。

b、从所阅读的文章中找内容来证明观点。

C、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找事实来证明。

总结起来说,开放性题大致相当于一个小的议论段的写作,用“观点+论据(或引用文章中的语句、或引用课外阅读的内容、或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或联系社会生活)”的格式回答。

7、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

形象生动;              拟人:

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  排比:

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反问:

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夸张:

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设问:

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复:

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对比:

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中考阅读致胜30招

  

(一)整体解读15招  

  1.理解主旨5招  

  

(1)细观眉目(通过研究文章标题或副标题理解文章主旨)  

  

(2)段意概括(通过概括、综合各段段意理解文章主旨)  

  (3)线索探究(通过分析文章线索、文路理解文章主旨)  

  (4)点睛品味(通过品味文章的点睛句段理解文章主旨)  

  (5)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2.理清思路5招  

  (6)抓纲理目(通过分析文眼理清文章思路)  

  (7)分段析层(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8)注意标志(通过具有标志性的语句、时间、小标题等理清文章思路)  

  (9)关注承启(通过分析文章的承上启下句段理清文章思路)  

  (10)推究呼应(通过分析文章的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等理清文章思路)  

  3.解读写法5招  

  (11)探究构思(通过探究文章的构思解读文章的写法)  

  (12)研究笔法(通过研究文章的语言表达解读文章的写法)  

 (13)分析手段(通过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段解读文章的写法)  

  (14)关注文体(通过对不同文体特点的把握解读文章的写法)  

  (15)比较求索(通过同材同旨不同写法的文章比较解读文章的写法)  

  

(二)局部咀嚼15招  

  1.品尝词语5招  

  (16)引申推断(通过词语本义和引申意义的推断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7)瞻前顾后(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8)剥茧抽丝(通过分析语境的显性、隐性意义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9)列句比较(通过列出相关句子比较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20)换词推敲(通过更换词语进行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2.品尝句子5招  

  (21)看段析句(通过分析段落意思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2)注意关联(通过分析句子本身和前后文句子的关联分析句子意义和作用)  

  (23)体察感情(通过体味、观察句子的情感色彩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4)考究风格(通过考察研究文章的语言风格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5)换句品味(通过更换句子进行比较品味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3.品尝文段5招  

  (26)抓住核心(通过抓文段的中心句、精华句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7)通观上下(通过观察上下文段的关系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8)考察组合(通过考察句与句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9)观豹窥斑(通过把握全文意思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30)品味写法(通过品味段落的写作方法、结构方式分析文段的意义、关系和作用)

 

破解语文阅读之秘笈

总破篇八式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

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破三类文体共同题目二十五式

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2、文章结尾3、中间4、题目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