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奖励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277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1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财政支持奖励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央财政支持奖励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央财政支持奖励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央财政支持奖励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央财政支持奖励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财政支持奖励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央财政支持奖励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财政支持奖励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财政支持奖励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央财政支持奖励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央财政支持奖励职业技术教育

实训基地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可行性论证报告书 

 

 

XX学校

一、学校基本情况·····································1

1、基础设施概况····································2

2、专业特色········································3

3、师资队伍········································3

4、教师的学术水平及专业技能························4

5、实验、实训条件··································4

6、学校办学业绩与学生就业··························4

7、经费及资产情况··································5

二、绵阳水电校建筑技术类专业介绍····················6

1、建筑类专业发展沿革及专业设置情况················6

2、建筑类专业师资情况······························6

3、建筑类专业办学规模与成就························7

4、建筑类专业发展规划······························7

三、绵阳市建筑技术类人才需求预测····················8

1、绵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预测················8

2、XX省水电建筑类人才需求预测····················9

四、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11

1、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1

2、职业人员技能培训的需要·························11

3、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建设的需要···················12

4、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14

五、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规划·······················15

1、建筑技术实训基地项目的定位·····················15

2、建筑技术实训基地项目的功能·····················16

3、建筑技术专业实训工种规划·······················17

六、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25

1、四十多年办学积淀的实力是项目建设的基础·········26

2、雄厚的师资队伍是项目建设的根本保证·············26

3、广泛充足的生源是项目建设的有力支撑·············26

4、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是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27

5、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资金具有可靠保证···············28

七、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与管理···············29

1、管理机制·······································29

2、运行机制·······································29

八、效益分析与结论·································30

1、社会效益·······································30

2、经济效益分析···································31

3、结论···········································32

 

XX学校

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书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省级校风示范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微软ATC认证培训中心、电子产品营销员全国统一鉴定培训考核点、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绵阳市继续教育基地、绵阳市园林学校。

2006年,XX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劳务培训基地、XX省首批示范性职业学校;绵阳市教育局授予2006年绵阳市职业教育一等奖、绵阳市平安、文明、和谐学校。

学校在四川绵阳永兴、高新区、普明、山西省侯马市分设4个校区;在四川绵竹、中江、罗江、平武、射洪、蓬溪、安岳等分设12个教学点;在四川江油、三台、北川、广东深圳、珠海、东莞等分设20多个实训、实习基地,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本部的办学发展、指导部门为核心,以校内办学系(部)为紧密层,以多个校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外层结构的集团化办学团队。

学校以培养水利、电力、建筑、机电、电子、管理等专业方向的中、高等学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为主,培养相关专业职业短训人才为辅的多层次教育结构,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近7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现已成为教学质量高、办学效益好、育人氛围浓、文化底蕴厚的新型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以“严教活学、文明进取”为校训,以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办学思想。

建校以来,培养大、中专毕业生30000余人,他们分布于四川、重庆、青海、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区),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学校以跨行业、跨地区、多层次、多学科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办学特色。

1991年被省教委授予“XX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被市教育局授予“职教先进单位”,2004年被省政府作为行业办学的典型,命名为“XX省职教改革与发展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由学校教师从事的工程设计、施工、勘测、试验、咨询等技术服务项目达300余项。

学校把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教学改革和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学校拥有270万元资产的技能培训中心,12万册藏书的图书馆,600台计算机的校园信息网络,1200万元资产的23个标准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学校与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大学联合办学,开办有水利、电力、建筑、经济、管理等七个专业学科的大专、本科学历教育,为毕业生及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铺就了一条终身学习、进步的路子。

1、基础设施概况

学校校区占地307969㎡,现有建筑总面积近5.5万㎡(高新校区规划建筑面积10000㎡),其中教学用房9000m2,实验实训用房7000m2,图书、阅览室用房1000m2,学校固定资产原值5500余万元,实验实训设备资产原值1500万元。

学校原有占地为50661㎡,为了充分发挥我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扩展职业技术人才和人力资源培养规模,2004年,在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水务行业主管部门的倡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在绵阳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开发区征地386亩建设新校区,并已基本完成用地386亩土地征用手续,通过了环境评估论证,且经市发改委批准立项。

新校区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首期实施技能培训中心扩建工程,然后滚动开发后续工程,使之成为川西北地区乃至全省较具规模和特色的职业教育和工程技术类人力资源培养基地。

2、专业特色

我校先后开设有32个专业,主要含盖水利、电力、建筑、机械、电子、计算机及旅游等专业学科领域。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是XX省教育厅批准的重点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是绵阳市教育局批准认定的职业技术学校重点专业。

3、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273人,专、兼职教师225人,高级讲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2人、讲师(工程师)76人。

在专任教师队伍中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生导师3人、硕士学位15人、大学本科学历188人。

双师型教师101人,其中具有工程师资格证书的54人,高、中、初级专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的47人。

学校现有在校学历教育的学生5340人,其中高职学历教育层次1650人(五年制高职专科),中专学历教育层次3690人。

短期培训层次680余人。

4、教师的学术水平及专业技能

绵阳水电校教师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

近三年来,学校教师主编、参编各类国家统编教材15本,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参与各类技能比赛获奖41人次,完成10余项科研任务并取得了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成果。

完成的武都引水工程取水口、云南茈碧湖水库、重庆市三块石电站、XX省五排水库、东方红水库的水工模型试验和旺苍关口水电站、剑阁县友谊水电站等可行性研究及西藏昌都地区沙贡水电站、阿里地区科加、亚热水电站、绵竹市两河口水电站的勘测设计等成果获得省、部、市级奖励。

5、实验、实训条件

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校2000年就组建了技能培训中心、实验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艺体中心,并根据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的标准要求,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和设备。

学校有多媒体教室5间,标准实验室23个,校内实训场(室)17个,校外实习基地20余处,教学仪器设备854台(套),总价值1200余万元。

6、学校办学业绩与学生就业

绵阳水电校由遂宁迁址绵阳40年,培养了大、中专学历毕业生3万多人,各类层次的在职培训班、技能训练班、继续教育3万余人次。

对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四川、重庆、青海、甘肃、新疆、西藏等省(市、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涌现了如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教授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明生,现任XX省交通厅厅长吴果行,全国人大代表、绵阳市人大副主任、著名作家吴因易,剑南春集团董事长乔天明,四川武都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熊万贵等许多优秀的人才。

在西南、西北地区的300多个县、市水利局、城建局(委)、电力公司、发电厂及机械、电气、电子、建筑工程类企业中,绵阳水电校的毕业生大多都成为领导干部、管理和技术骨干。

绵阳水电校一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具有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实用性强的特点。

自国家实行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以来,省内外百余家用人单位每年都把绵阳水电校作为选聘毕业生的首选学校。

学校与省内外近百多个单位签订了长期的用人协议,不但有中、长期的用人计划,有的单位还向学生提供奖、助学金或向学校支付部分办学费用,以作为人才预定的保证。

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

今年,青海省和甘肃两省送培我校的学生就达300多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已连续两年向我校送培大量学生。

这表明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良好社会声誉和办学实力。

7、经费及资产情况

学校办学经费由市财政拨款和学校办学收入两部分组成,市财政按编制内人员实际情况全额拨款,学校办学收入补充办学经费的不足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绵阳水电校建筑技术类专业介绍

1、建筑类专业发展沿革及专业设置情况

我校从1964年起就开办了“水工建筑专业”,按照市场需求,在该专业基础上进行改造,于1984年开办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并进而拓展,先后开办了:

水工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测量、建筑水电安装等专业。

今年建筑类招生的专业有: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员方向)、工程测量、水利水电工程建筑。

2、建筑类专业师资情况

建筑类现有专兼职教师60人,其中副高以上的15人,研究生3人,具有工程师、技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22人,取得实验师资格的专职指导教师6人。

建筑工程系主任、高级讲师姚谨英同志,是建设部高职高专建筑施工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

近四年来,主编参编全国统编教材15本,主编的《建筑施工技术》一书被评为教育部十五规划全国统编教材,目前还承担了教育部紧缺人才培养全国统编教材的任务。

我校系建设部中专建筑机电与设备安装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高级讲师范松康、敖国福同志承担了建筑智能化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的主要课题任务。

范松康同志承担了《XX省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主审工作,还参编了全国统编教材《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目前已出版发行。

建筑工程类教师近年来承担并完成水利水电和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施工工程项目100余项,建筑类教师是学校工程设计室的主要力量。

仅2003、2004两年,为四川万源市、广元市、西藏阿里地区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与设计6项,创收130多万元。

3、建筑类专业办学规模与成就

目前,中专和五年制高职建筑类专业在校学生46个班,2279人。

在川西北地区,我校建筑类专业毕业学生,在建设领域具有支柱和大梁的作用。

现任XX省交通厅厅长吴果行、德阳市原建委主任马国祥、绵阳市政府分管城建的秘书长马道福及安县、射洪、三台等县分管城建的副县长、副书记,剑阁、潼南、大英、罗江、绵竹等县的建设局长、建委主任以及四川绵阳、德阳、广元、遂宁等市的水利局领导和技术力量大多都是我校建筑类专业的毕业生。

各类建筑企业中任总经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施工员、项目经理的达数百人。

4、建筑类专业发展规划

目前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特别是建筑类专业更受市场欢迎,华西集团、武引工程建设管理局、四川尚高建筑公司、恒升钢结构公司等一大批建设企业与我校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2007年毕业生已全部预订。

因此,在前几年中等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办学艰难的大形势下,我校仍然生源饱和,去年和今年还采取限量招生,以防学校容量不足,规模膨胀性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土建专业已列为我校教改试点专业,按工种与能力模块组合,在专业方向下按市场与用人单位需求定单确定能力培养重点,组织教学、实习、实训。

依据大纲和教学计划,动态组织实施。

目前,建筑技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

为了加强建筑技术类专业的建设,学校教研督导室针对建筑类专业建设规划,组织了专门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调研,提出了按能力模块拓展,开设建筑施工、机械安装与维修、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智能化等专业的意见。

目前正进行师资培养、引进和储备,加大力度建设实训基地,以加快其专业建设的步伐。

三、绵阳市建筑技术类人才需求预测

1、绵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预测

自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以来,我校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进一步加强了对我校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建设。

为使学校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学校组织人员针对本校的强势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建筑专业,进行了用人需求的市场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论证了我校前述专业在相关行业的用人需求及岗位群技能要求。

绵阳市人民政府培训农民工作领导小组[2005]1号文,确定了年培训30万人次农民工的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校强势专业的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设施,可满足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需要,使他们受到专门的技术训练,以迎接劳动力转移与企业升级的挑战。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加快我国城镇水平,进行西部开发。

根据建设部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预测,在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在这一阶段,城镇化水平将从现有的27%上升50%,城市人口将增加到8亿人,年增4.5亿人,按小康住房标准人均30平方米计算,将新增住房面积135亿平方米,新增投资135000亿。

考虑交通、能源公共服务配套投资,在20年内将有270000亿投入,年均投资将达13500亿。

为此建筑行业随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人才的培养工作将体现出高产、量大、超前的基本特征。

绵阳市水利资源丰富,国家级重点工程武都引水工程、涪江流域十五期间100万千瓦水电站建设等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测量工、钢筋工和混凝土工等建筑类施工人员。

目前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大多是未经过培训的农民工。

绵阳市在常年输出55.8万劳务工中,就有近20万劳务工是从事建筑。

加上我校的招生区域及近区绵阳市周边德阳、遂宁、广元等地的农民工培训,我校建筑专业技术培训人数常年将达到5万人以上。

2、XX省水电建筑类人才需求预测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源泉,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利用水利资源,人才的培养是先决条件,只有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人才活力,才能够使“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不成为现实。

合理开发利用“永不枯竭”的水利水电资源、培养水资源利用的中等专门人才,是保证清洁绿色的水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服务、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根本。

根据XX省水利厅、省电力工业总公司及部分县(市)水利水电行业的统计分析,现有的人员数量和专门人才比例,远远不能适应水利水电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西部开发,水利水电建设在四川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已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建设工作,如紫坪舖水电站、槽鱼滩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武引二期工程等。

作为国家基础产业的水利事业,需要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等专业的人才。

地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人员层次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和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

仅以广元市水电系统为例,该系统共有职工2981人,其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321人,占总数的10.8%,中专学历的占24.1%,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高中及以下学历的高达65.2%。

学术、技术带头人缺乏,高级技术人才年龄老化、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缺乏等。

按XX省水利水电主要工程建设和管理单位初步统计,对江油、三台、安县、广元等县市进行抽样调查分析,预计四川水电建筑类人才需求状况见表1。

表1XX省水电建筑类人才需求预测表

水电行业单位

数量(个)

现有职工(人)

中等以上专业人才需求数(人)

2008年

2015年

省直水利单位

42

10950

5285

7470

市级水利单位

21

3150

2950

3580

县级水利单位

202

40400

15100

26700

省属电力公司

97

67800

40350

64000

市州电力公司

18

4200

11260

22100

地方电力公司

176

52800

35900

46500

四、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领域改革逐步深入,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也按照客观规律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改革过程中一度出现的错误导向,致使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产生偏见,使几乎所有的职业学校招生难、办学难。

但是,人才需求的金字塔结构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经过几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被全球誉为“世界工厂”的格局逐渐形成,其技能型人才供求矛盾愈来愈明显。

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急切需求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从2002年起,我校建筑类专业人才十分抢手,次年毕业的学生一般在上年十月就被一抢而空,许多企业与我校签订了用人协议,一些专业2008年的毕业生已被用人单位预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仅数量大,而且时间要求迫切。

2、职业人员技能培训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极为关注农村、农民、农业问题。

在2004年党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认真解决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要求各级政府、要认真对待“三农”问题,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最广大的农村人口形成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党和国家的战略性决策,对职业教育学校来说是一个机遇,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

2004年5月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经验总结会,强力推进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中,基础的一线工人占有较大的比重,通过我校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的培养,可以造就大批的建筑技术工人。

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量的3.5%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至40%的水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

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实施对绵阳市、德阳市、广元市、遂宁市等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分期培训。

3、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建设的需要

XX省已建成水利工程59.85万处,年供水量近200亿m3,有效灌面3641万亩。

在已成水利工程中有水库6636座,其中大型5座,中型94座,小

(一)型983座,小

(二)型5554座,总库容90.1亿m3。

十五期间,我省大型灌区配套建设项目有都江堰、升钟水库、通济堰、玉溪河灌区等4个。

正在建设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有紫坪铺、武都引水工程二期、大桥水库等3处;中型水利工程有45处。

它们建成后,不但可大幅增加有效农田灌溉面积,还将大大增加长江上游的防洪渡汛能力,同时还在发电、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和解决生活用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实现五至十年时间,使四川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的目标,水利部提出的四川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充分认识和把握四川水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会议精神,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水利建设放在其它设施建设的首位,把水电建设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等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融入到四川发展建设的规划之中,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优先西部,以促进水利水电的可持续利用和保障四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表2四川已建水利工程统计表

项 目

水利工程

水库合计

大型水库

中型水库

(一)

水库

(二)

水库

数量(个)

598487

6636

5

94

983

5554

年供水量

(万M3)

1944876

901000

205000

164000

276000

256000

灌面(万亩)

3641

1664

379

303

510

472

表3四川在建和规划建设水利工程统计表

项 目

大型灌区

大型工程

中型工程

小型工程

数量(个)

4

3

45

1364

XX省水能资源丰富,每平方公里可开发的年水力发电量90.46KWH,为全国平均值的4.6倍,为世界平均值的12.5倍。

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经济可开发量均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

四川共有大小河流1400余条,水力资源在1万KW以上的有850条,理论蕴藏量为1.43亿KW,技术可开发量1.035亿KW,占全国的27%,居全国第一位,但目前开发利用率仅为10%,低于全国18.5%的水电平均开发利用率,开发潜力巨大。

XX省可开发的水电站中,容量在1000KW以上的电站有1910座,其中大型电站有57座,装机容量8120万K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78%左右;中型电站286座,装机1913万K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18.5%左右;小型水电站1567座,装机容量330.96万K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3.5%左右。

大、中、小水电站齐全,便于因时、因地、因财力有选择的开发。

在我国12个大型水电基地中,四川就占有4个。

十五期间,XX省将水电业的建设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首,除开发建设金沙江、雅碧江、大渡河三条河流外,还将重点开发岷江、嘉陵江等河流的水能资源。

XX省2003年重点建设项目中,瀑布沟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等大型水电工程已陆续开工,还有其它不少中、小型水电工程也在兴建之中。

此前,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已拉开了开发金沙江的大幕,溪洛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260万KW;而国电公司也计划在2020年,使大渡河水电装机达到1500万KW;已开发雅砻江二滩电站的二滩水电开发公司,也将建设该流域装机800万KW的锦屏一、二级电站。

绵阳市境内的涪江河段,水能资源丰富,自2002年起中国华能电力集团和绵阳市共同投入36亿元,开始了全流域的水电开发,到2010年,将梯级开发建成24座中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近80万千瓦。

大量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量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均需要大量的相关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有实训基地进行培训培养。

4、学校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