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183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总结.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总结.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总结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总结

 

一年级组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但,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根据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编排教材,课堂教学以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为主。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例如:

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

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第二单元“比较”。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

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

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二)”。

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

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三、具体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

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备课

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按照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互相取长补短,把集体的结晶运用到教学中。

同时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

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

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

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3、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

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

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

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

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

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4、作业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

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

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布置分层作业,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

5、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思。

六、教学进度安排

1--2周  可爱的校园、生活中的数

3--4周 比较

5--6周 加与减

(一)

7--9周  整理与复习

10--11周分类

12--13周位置与顺序

14--15周认识图形

16--18周数学好玩、认识钟表

19--20周总复习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一、复习目的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并掌握本学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使有关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

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

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

但本学期各班都有一两个学生因智力、学习行为习惯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他们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

还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的情况,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

三、复习目标

1、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知道“=、>、<”,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能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6、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

四、复习重点

1、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读写0——20各数。

2、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

3、能熟练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会认两种时刻、四种立体图形。

五、复习难点

1、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

2、分清整时、半时。

3、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运算速度。

六、复习内容

1、数的认识

(1)正确读、写20以内数(规范、工整),能从任意一个数进行正确数数(正数、倒数、2个2个数、相邻数);

(2)明确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有几个0,第几个);

(3)直观体会“十进制”的特点,两位数的组成,知道十位、个位的名称和各自表示的含义(几个十几个一);

(4)能比较数(算式)的大小,并用>、<、=连接数与算式(排列大小)。

2、数的运算与应用

(1)能理解表达加减法的基本含义,能说出列式的运算依据或算式的实际意义;

(2)能看图意正确写式,(一图一式、二式、四式以及三个数的加减等);

(3)能选择三个数写出四个加减算式;

(4)能解决简单的用图画呈现实际问题;

(5)能观察和填写简单的数或图形个数以及用表格、整理加减法的排列规律。

3、比较和认识钟表

(1)会正确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和轻重;

(2)能进行简单的推理比较;

(3)能正确辨认时针和分针(长短粗细);

(4)会认读整时、半时的钟面,能连线和判断;

(5)知道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大致时间规律(整时如:

上学、上课、放学、吃午饭、某个定点活动、睡觉等)

4、空间和图形

(1)能以自已为观察标准,确定物体或数据的位置和顺序(左数、右数、有几个、第几个、图形、钟面、大小、高矮等联系);

(2)会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对这些单一形体或搭建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计数和统计。

七、复习措施

1、了解学生,统一思想,和学生一起制定出复习计划。

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教给学生复习基础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会学习,即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要以这些基础知识为凭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3、复习要突出方法的指导。

不同的学生不同对待,多指导后进生,让他们转化为B优生。

4、复习方法要灵活,要求学生也要学活。

后进生,我们则应更多地“开小灶”,对本学期的知识给予补习与复习,扎实基础。

八、课时安排(8课时)

1、数与代数………………………………3课时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图形与几何……………………………2课时

3、统计与概率……………………………1课时

4、综合实践………………………………1课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课,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

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分类等。

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习习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

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以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是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博学多才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

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

所以我在这学期里,能认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争取学习的机会。

此外,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二、我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好每节课,并能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拨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三、面对后进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1、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

2、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

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针对本学期出现的这些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耕耘总会有收获的一天!

总之,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

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