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docx
《铁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
第1章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1.1编制依据
(1)铁道部“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南》的通知”(工管工[2007]72号);
(2)贵广公司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
(3)《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关于下达新建贵广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2010度修编版指导意见)的通知》;
(4)《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GGTJ-2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贵广铁路施工图《三都隧道施工设计图》及相应参考图;
(6)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指南、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安全技术规程;
(7)现场踏勘调查的资料,本工程相关地质勘察、水文资料
(8)贵广铁路建设“六位一体”文件;
(9)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资源配备能力;
(10)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制定的项目管理办法,内部劳务管理细则、工法及“四新”成果;
(11)铁道部和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人民政府有关加快贵广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
(12)现场调查资料。
1.2编制范围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站前工程GGTJ-2标段*****(DK***+***~DK***+***,全长***m)。
包涵三都隧道明洞、暗洞、一号平导、二号平导、一号横洞、二号横洞、通风竖井工程。
1.3设计概况
1.3.1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线路平面曲线布设情况见表1-1。
线路纵断面坡度布设情况见表1-2。
表1-1线路平面曲线布设表
序号
起止里程
长度(M)
线型
半径(M)
1
右偏曲线
8000
2
左偏曲线
5500
表1-2线路纵断面坡度布设表
序号
起止里程
坡度(‰)
长度(M)
1
2
1.3.2轨道设计
洞内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轨道结构高度为515mm。
隧道内铺设60kgm钢轨。
1.3.3隧道洞口设计
本隧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洞门。
1.3.4隧道洞身设计
全隧除进口DK***+***~DK***+***,出口DK***+***~+***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设置明洞衬砌外,其余段落均采用暗挖法施工,设置复合式衬砌。
第2章工程概况
2.1线路概况
****进口位于********,出口位于三*****,隧道全长*****米,****部负责进口DK1***+9***~DK1***+4***段和一号平导工程,三项目部负责DK1**+4**~DK1**+5**段及一号横洞、二号平导和竖井工程,四项目部负责出口DK1**+5**~DK1**+5**段及二号横洞工程。
该区域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工农业落后,村寨分布,植被发育。
**距都匀约**公里,出口距三都水族自治县城约**公里,********公里。
2.2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
双线。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250km。
最小曲线半径:
5500m。
限制坡度:
20‰,部分地段25‰。
列车类型:
动车组
到发线有效长度:
650m。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
运输调度方式:
综合集中调度。
2.3主要工程数量
本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详见表2-1、表2-2。
表2-1三都隧道实物工程数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围岩级别
III
IV
V
1
三****
m
***8
****
5205
2247
2
一号平导
m
2270
225
1850
195
3
二号平导
m
3044
1545
605
894
4
一号横洞
m
1130
600
530
5
二号横洞
m
1470
6
通风竖井
m
60
60
表2-2隧道正洞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Ⅲ级围岩开挖数量
M3
941451
2
Ⅳ级围岩开挖数量
M3
718602
3
Ⅴ级围岩开挖数量
M3
316782
4
喷射C25混凝土
M3
101270
5
20b工字钢拱架
Kg
5543
6
格栅钢架
Kg
7
φ22组合中空锚杆
根
194180
8
φ22砂浆锚杆
根
101094
9
φ42钢花管
3.5m根
170810
10
初支护用钢筋网片
Kg
11
衬砌用钢筋
Kg
12
正洞衬砌C35混凝土
M3
264821
13
仰拱填充C20混凝土
M3
144812
14
土工布
M2
387144
15
防水板
M2
387144
2.4征地拆迁
本隧道红线用地均为旱地、林地、荒地,其征拆工作在施工单位进场以前已基本完成。
临时设施和弃碴场用地及隧道进口洞顶房屋拆迁等工作,在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亦于开工前完成。
2.5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
2.5.1工程特点
⑴深处贵州山区,生产材料等运输困难。
⑵气候条件特殊,工程所在地“天无三日晴”,下雨天多,做好雨天施工措施十分重要。
⑶沿路少数民族多,工程所在地少数民族多,施工时搞好民族关系,了解民风民俗,加强职工教育。
⑷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高,工程所在地水系发达、植被发育,施工环保十分重要。
工程所在地林业发达,施工防火十分重要。
2.5.2施工管理特点
⑴管理规格高,要求全面实施“六位一体”管理,打造百年不朽工程。
⑵标准化要求高,全面按照标准化进行管理。
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结构清晰的管理体系,使项目管理有章可循。
完善人员配备标准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和各参建单位每项工作定岗、定责、定人,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高标准选配人员,并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岗位人员的业务水平。
强力推进现场管理标准化,通过组织制订现场管理工作标准、现场施工作业指导书、关键工序实施细则等,加强现场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和检查、评比,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实现贵广铁路现场管理标准化的目标。
施工全过程实现过程控制标准化,通过制订实施全过程管理的有关工作控制标准,加强过程控制动态机制的执行与检查监督,确保过程控制的实施效果,实现过程控制标准化管理。
⑶实行信息化管理,全面使用信息化进行支撑
通过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全过程、全方位使用、优化和拓展“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贵广公司集成开发了“安全监测信息系统”、“超前地质预报管理系统”、“远程会议及监控系统”、“工程数据采集系统”等应用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有线、无线网络资源,构造全线统一网络、统一平台,逐步实现施工网络化管理,作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严格执行贵广铁路公司信息化管理要求。
⑷建立以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为目标的廉洁纪律保证机制。
2.5.3工程重、难点及应对措施
2.5.3.1工程重、难点及分析
⑴地形复杂,临时工程规划难且工程量大。
工程位置偏远,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路窄、弯急、水深,交通条件较差。
临建布置难度大、工程量大。
⑵隧道穿越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安全是重点。
防涌水突泥、防坍塌是施工的重点所在。
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任务重。
工程所在地植被发育、水系发育,环境保护十分重要。
2.5.3.2工程重、难点应对措施
表2-3工程重、难点主要对策表
序号
重点、难点
应对措施
1
地形条件复杂,
临时工程规划难且工程量大
进场后做大量的测绘工作,并对沿线不良地质进行调查,各种临建设施避开不良地质体布置,确定最佳方案后再动工。
避免盲目动工而导致不必要的浪费。
2
隧道穿越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安全是重点
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并及时修正设计参数,制订防涌水突泥、防坍塌应急预案,加强施工管理。
3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任务重
施工的全过程中,全面执行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制定目标和指标,确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把目标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
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把本工程建成环保之路、生态之路是我们的所有参建员工的历史责任。
第3章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3.1自然特征
3.1.1地形地貌
以DK130+500为界,之前属溶蚀丘峰洼地地貌,丘峰呈低缓浑圆馒头状连绵起伏,宽缓谷地相间出现,一般相对高差50~150m间,丘坡面植被茂密;多为密集的杉木林。
DK130+500以后属侵蚀构造台状中低山地貌,多为硬质碎屑岩层盖顶的平台山,缓倾单面山为主,局部为南北向展布的脊状山脉,水系呈树枝状,深切峡谷、嶂谷发育;隧道范围内最高峰罩子山顶高程为1483m,最低处为毛栗寨处的沟谷,高程为720m,线路处约隧道洞身最大埋深600m。
坡面植被不甚发育,多为低矮的乔木、灌木林;
三都隧道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境内,进口端王司镇仰克寨村;出口为普安镇乌塘村,隧道区有多条乡村公路穿行。
3.1.2地层岩性
测区出露地层有:
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寒武系上统炉山组(?
ol)、奥陶系下统大湾组(O1d)、桐梓组及红花园组(O1t+,局部偶夹块石,石质为页岩、砂岩、白云岩等。
分布于隧道进口坡面上,厚2~15m,属II级普通土,具弱膨胀性。
属D组填料。
(2)粉质黏土(Q4dl+el):
褐黄色、灰黄色、灰褐色,硬塑状,夹10~30%的碎石角砾,粒径2~200mm,局部偶夹块石,石质为页岩、砂岩等。
分布于隧道洞身缓坡坡面上,厚0~3m,属II级普通土。
属C组填料。
(3)粗角砾土(Q4el+dl):
浅褐黄、浅灰黄色,稍湿中密状。
角砾含量约60-70%,成分以全、强风化的白云岩角砾,余为红黏土充填,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粒径以1-9cm,以2-8cm为主,角砾分布不均,部分角砾手可掰开,锤击成粉末状,见个别灰质白云岩质块石,块径0.5~1.0m。
广泛分布于进口端台地表面,厚0~6m,属II级普通土。
属C组填料。
(4)断层破碎影响带(Fbr):
均分布于段洞身各条断裂构造破碎影响带内。
由于各断层性质不同、受动力变质作用程度的轻重影响有差异,其物质不尽相同,一般以构造压碎岩或岩层较破碎为主,局部夹断层角砾、断层泥,但一般结构较紧密,仅部分因挤压破碎,结构较为疏松。
属
级硬土,C组填料。
(5)泥灰岩夹钙质粉砂岩、页岩,偶夹灰岩(D2d1+2):
泥灰岩为青灰、灰黑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富含钙质含粉粒团块,局部钙质富集形成条带、团块;所夹粉砂岩为灰黑色,粉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胶结密实,泥钙质分布不均,局部形成钙质团块。
偶夹富含大量的贝壳化石的化石密集带,弱风化层(W2)岩体较完整,属
级软石,属C组填料。
分布于DK138+220~DK139+580出口间,与下伏(D2b)呈整合接触。
(6)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泥质砂岩岩(D2b):
石英砂岩以浅灰色、灰白色为主,局部富含钙质呈褐色、紫褐色,中厚层至巨厚层状,细粒~中粒结构为主,部分粗粒结构,硅质胶结,部分铁质胶结,底部见含砾石英砂岩;所夹粉砂质页岩、泥质灰岩呈灰色,薄层状,质偏软;岩体结构为厚3~6m的坚硬、厚层状石英砂岩夹厚0.5~1.0m厚的质稍硬、薄层状砂质页岩、泥质砂岩(局部软弱页岩夹层厚3.5m);弱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属Ⅴ级次坚石,属A组填料。
集中分布于DK133+000~DK138+220段,局部分布于DK130+500~DK132+250段隧道洞顶,与下伏(Swx)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7)页岩、钙质粉砂岩夹粉砂质灰岩透镜体,偶夹石英砂岩(Swx):
该层在隧道区厚度变化大,一般上部为灰绿、黄绿、深灰色薄层状粘土页岩、砂质页岩夹单层厚2~20cm的薄层褐色石英砂岩,质软,受构造影响小型褶曲发育,层面多扭曲;下部为深灰色薄至中层状钙质粉砂岩、粉砂质灰岩夹灰绿色页岩,偶见灰岩透镜体;底部以见厚0~9m的底砾岩;弱风化带岩体相对较完整,属IV级软石,属C组填料。
(8)钙质粉砂岩夹页岩及泥质灰岩(O1d):
一般分两个岩性段,上部为钙质粉砂岩,灰色、浅灰绿色,粉细粒结构,钙泥质胶结,薄至中厚层状,岩质较硬;所夹页岩为灰色、灰黄色,薄层状,岩质软;下部为中厚层紫红色瘤状泥质灰岩,岩质较硬。
弱风化带岩体相对较完整,属IV级软石,属C组填料。
集中分布于DK130+500~DK133+000段,局部分布于DK127+700~DK129+700段隧道洞顶,与下伏(O1t+,据《三都隧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报告书》,洞身内次一级的断层发育,其中于洞身DK125+128~+225处为次一级的仰克寨逆断层,其断层带宽约40~50m,带内物质为结构松散的断层角砾;
营盘正断层向ES方向延伸,切割区域性的杨梅树1#、2#逆断层;
2、杨梅树1号逆断层,为区域性断层,断层中心与线路相交约DK126+950附近,与线路交角约73°,断层面较为陡立且向下延伸较深,断层面走向约N12°E,倾向NW,倾角85°,断层上下两盘均为(∈ol)地层,据《三都隧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报告书》,该断层带宽约180~200m,带内物质为结构极破碎、松散,推测为结构疏松的断层角砾夹断层泥。
3、杨梅树2号逆断层,为区域性的断层,断层中心与线路相交约DK127+850附近,与线路交角约72°,断层面宽阔,断层面走向近SN,倾向W,倾角55°,断层上两为(∈ol)地层,下盘为(Swx)地层,据《三都隧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报告书》,该断层带宽约300m左右,带内物质为结构紧密的构造压碎岩、角砾岩,局部夹结构的断层角砾、断层泥。
地表调查,也见上盘附近的白云岩基本上构造角砾化,下盘的钙质砂岩同样呈角砾化且断层附近岩层层理混乱。
4、造纸山正断层,为区域性的断层,断层中心与线路相交约DK129+350附近,与线路交角约71°,断层面宽阔,断层面走向近N5°E,倾向NW,倾角80°,断层上盘为(Swx)地层,下盘为(O1h+t)地层;据区域地质资料,该断层在印支期即已形成,在燕山期又再次活动,且两次运动时E盘、W盘的运动方向均不一致,造成断层两盘的(Swx)地层厚度不一致,其中W盘厚450m,E盘仅厚160~250m,据《三都隧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报告书》,该断层破碎影响带宽约200~450m间,带内物质为结构紧密的构造压碎岩、角砾岩,局部夹结构的断层角砾、断层泥。
地表调查,见下盘附近的白云岩基本上构造角砾化,上盘的页岩同样糜棱化且挠曲强烈发育。
5、乌路逆断层,推测为造纸山正断层的分支断层,断层中心与线路相交约DK130+350附近,与线路交角约70°,断层面宽阔,断层面走向近N44°E,倾向NW,倾角75°,断层,上盘为(O1h+t)地层,下盘为(Swx)地层;据《三都隧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报告书》,该断层破碎影响带宽约200~250m间,带内物质为结构极松散的断层角砾、断层泥,夹有断块,具一定的导水性。
地表调查,见上盘(O1h+t)直接与(Swx)地层接触,缺失(O1d)地层。
6、牛路逆断层,断层中心与线路相交约DK132+320附近,与线路交角约68°,断层带宽阔,断层面走向近SN,倾向E,倾角约80°,上盘为(O1d)地层,下盘为(Swx)地层;据《三都隧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报告书》,该断层破碎影响带宽约100m左右,带内物质为结构极松散的断层角砾、断层泥,夹有断块,具一定的导水性。
地表调查,见上盘(O1d)直接压覆于(Swx)地层之上。
7、毛栗寨正断层,断层中心与线路相交约DK132+730附近,与线路交角约68°,断层带宽阔,断层面走向近SN,倾向W,倾角近于直立,上盘为(O1d)地层,下盘为(O1h+t)地层;据《三都隧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报告书》,该断层破碎影响带宽约110m左右,带内物质为结构极松散的断层角砾、断层泥,夹有断块,具一定的导水性。
地表调查,见上盘(O1d)直接压覆于(O1h+t)地层之上。
8、枫香树正断层,断层中心与线路相交约DK133+030附近,与线路交角约68°,断层带宽阔,断层面走向近SN,倾向E,倾角近于直立,上盘为(Swx)地层,下盘为(O1h+t)地层;据《三都隧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报告书》,该断层破碎影响带宽约50m左右,带内物质为结构极松散的断层角砾、断层泥,夹有断块,具一定的导水性。
地表调查,见下盘的(O1h+t)地层突然缺失并直接与上盘(O1d)接触。
9、岩脚寨逆断层,为区域性的断层,断层中心与线路相交约DK133+900附近,与线路交角近于正交,断层带宽阔,断层面走向近N20°E,倾向NW,倾角约65°,上盘为(Swx)地层,下盘为(D2b)地层;据《三都隧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报告书》,该断层破碎影响带宽约150m左右,带内物质为结构较紧密的构造压碎岩、角砾岩,局部夹断层角砾、断层泥。
地表调查,见下盘的(D2b)地层突然缺失并且(Swx)地层压覆盖于(D2b)之上。
10、大田逆断层,为区域性的断层,断层中心与线路相交约DK135+700附近,与线路交角67°,断层带宽阔,断层面走向近N48°E,倾向NW,倾角近于直立,上盘为(Swx)地层,下盘为(D2b)地层;据《三都隧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报告书》,该断层破碎影响带呈下窄上宽的喇叭状,洞身处宽约80m左右,带内物质为结构较紧密的构造压碎岩、角砾岩,局部夹断层角砾、断层泥。
地表调查,断层通过的沟槽内出露的(Swx)地层糜棱化、褶曲强烈发育;且沟槽两侧(D2b)地层出露的高程不一致。
11、乌埃逆断层,位于大田2号向斜E翼并切割向斜,断层中心与线路相交约DK136+750附近,与线路交角65°,断层面走向近SN向,倾向E,倾角80°,为一紧密的高陡倾角断层,地表见断层带狭窄,上、下两盘均为(D2b)地层,其中上盘的岩层受断层牵引形成一狭窄、紧密的背斜;据《三都隧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报告书》,该断层延伸不远。
可以推测该层未能延伸入隧道洞身内。
12、中朝逆断层,断层中心与线路相交约DK137+460附近,与线路交角78°,断层面走向近N16°E向,倾向NW,倾角80°,上、下两盘均为(D2b)地层,据《三都隧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报告书》,该断层破碎影响带宽约50m左右,带内物质为结构较紧密的构造压碎岩、角砾岩,局部偶夹断层角砾、断层泥。
13、巫昔逆断层,断层中心与线路相交约DK138+330附近,与线路交角82°,断层面走向近N32°E向,倾向SE,倾角68°,上、下两盘均为(D2d1+2)地层,据《三都隧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报告书》,该断层破碎影响带宽约120m左右,带内物质为结构极松散的断层角砾、断层泥,夹有断块,具一定的导水性。
3.1.4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400万)及地震评估结论,除贵阳至都匀等于0.05g外,其余地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均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3.1.5水文地质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气象等多种因素控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将地下水分成岩溶水、裂隙水、孔隙水三个类型。
(1)基岩裂隙水
赋存并运移于DK133+000以后碎屑岩类各种构造、风化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由于隧道区构造影响,岩层裂隙十分发育,含水较均匀,其富水性较均匀。
但因岩性为夹层状构造出现,页岩为相对的隔水层,局部地区石英砂岩、砂岩裂隙水富集,形成条带状较富水带。
(2)褶曲及断层富水带
由于隧道区断裂构造很发育,且存在向斜构造,整体构造复杂多变,因此在这些地段围岩一般具较好的富水条件,在隧道开挖中形成较明显的承压涌水带,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
(3)岩溶管道水
主要赋存于可溶岩的溶孔、溶蚀裂隙中、接触带,由于隧址范围内断层较多,借助于断裂的影响,硬脆的灰岩、白云岩在东西向应力的作用下,二次张扭性断裂十分发育,为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
隧道区大气降水及上覆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通过溶隙等通道补给岩溶管道水。
岩溶管道在向侵蚀基准面排泄过程中受地壳抬升或沟谷的切割,局部以岩溶下降泉或溶洞水的形式出露地表。
如:
1、DK129+870左侧270m溶洞出口:
发育于白云岩(O1t)中,暗河沿N5°E方向水平发育,洞口呈竖直长条型,高6m,宽约1~1.5m,洞门处有村民修建引水渠,水渠规格30cm×20cm,调查时,暗河水按流速法测算,流量1.5Ls(),洞口标高915m(该段隧道轨顶标高746m)
2、该点位于图幅以外,约为DK129+300左侧500m暗河出口:
发育于灰岩(O1h)中,暗河洞口呈狭方型,高4m,宽约2.5m,延伸方向不明,洞门处有村民修建引水渠,调查时溶洞暗河流水按流速法测算,流量4Ls(),洞口标高890m(该段隧道轨顶标高746m)
上述溶洞水为线路DK129+800沟溪之主要补给源,并为乌路村大片水田的灌溉用水。
据访问雨季时流量陡增15~20倍,
综上所述,该隧道DK128+000~DK133+000段洞身本地区岩溶水水文地质单元中的水平循环带内。
进口段至DK127+730段(∈ol)白云岩地区,位于丘峰洼地地貌,基岩溶隙裂隙水埋深大,丘峰地貌大气降水补给狭窄,推测该段基岩溶隙裂隙水不甚发育。
3.1.6不良地质
对隧道有影响的不良地质有岩溶、隧道深埋软质岩围岩大变形及硬质围岩岩爆,特殊岩土为红粘土。
<1>不良地质
1、岩溶
隧道洞身进口~DK127+700段白云岩夹灰质白云岩,钻探揭示岩溶发育程度中等~强烈,地表岩溶形态不发育,勘探岩芯多见细小的溶孔、溶隙,并见洞径3.2m的充填溶洞;DK128+000~DK133+000段地层中。
地表调查岩溶弱至中等发育,但DK129+800深切沟谷两壁悬崖多见沿层间发育的干溶洞并见有水溶洞出露,岩溶发育、岩体极破碎,极可能遇大型溶洞、大段溶蚀破碎带、大型贮水岩溶管道,故应加强预测预报工作,作好突水、突泥等危害的应对措施。
2、断层破碎带
三都隧道穿越13条断层破碎带,对施工影响极大,拟对DK126+840~DK127+030、DK129+160~DK129+420、DK129+700~DK129+950、DK130+150~DK130+420、DK132+300~DK132+420、DK132+650~DK132+780、DK132+980~DK133+080共7段进行超前帷幕注浆,以达到加固前方地层、堵水的双重目的。
3、软质岩变形
DK134+100~DK135+350洞身围岩粘土页岩、砂质页岩为主,隧道埋藏深度大于500m。
故围岩开挖后有产生过大变形的可能,故考虑该段为围岩变形段,部分围岩可能存在软质岩大变形。
4、岩爆
DK128+250~DK129+550、DK130+900~K131+600(洞身以硬脆性的灰岩、白云岩为主)、DK135+600~DK137+600(洞身以石英砂岩为主)三段隧道埋深较大(埋深300m~600m),岩体内部应力开挖时易突然释放,存在弱岩爆的可能。
<2>特殊岩土
特殊岩土为红黏土:
棕红、灰黄、褐黄色,硬塑状,以黏粒为主,大部黏性较好,土质均匀,刀切口面光滑,质稍软;局部土质不均匀,夹强风化白云岩质角砾,角砾粒径1~4cm,含量20~30%间;广泛分布于隧道进口台地上,厚度不均,厚2~15m,具弱膨胀性。
3.1.7气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