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基本知识.docx
《妇幼保健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幼保健基本知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幼保健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儿童保健知识
一、新生儿期保健知识
1.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一般为2500克~4000克,低于2500克为低体重儿,高于4000克为巨大儿。
身长一般约50厘米。
2.新生儿出生后应在1小时内尽早实施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3.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病物质,有助于预防新生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4.哺乳时抱新生儿的四个要点为:
新生儿的头和身体保持一条直线,身体贴近母亲,鼻尖对着乳头,张大口含接大部分乳晕。
5.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母乳不足时,更应增加喂哺次数。
6.母乳是0~6个月婴儿的最佳食物和饮料,在此期间不需要添加其他食物和水。
7.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生长和发育,新生儿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一般为16~20个小时。
8.新生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出生后7天-10天恢复至出生体重。
9.新生儿一般出生后2~3天会出现生理性黄疸,7~10天消退。
10.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一般在出生后1周-2周。
11.新生儿满月时,体重增加600克以上、身长增加2.5厘米以上为正常。
12.正常足月新生儿一般不需额外补充钙剂,从出生后开始每天应补充400国际单位(早产儿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13.要注意给新生儿保暖,体温保持在36℃~37℃,居室定时通风。
14.新生儿有视、听、触等感觉,可通过母婴间皮肤接触、表情和语言交流以及利用颜色鲜艳、可发声的玩具等对新生儿进行感知觉刺激。
15.新生儿皮肤娇嫩,擦洗时要轻柔,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和干燥,选用柔软的棉质衣物。
16.新生儿如出现体温异常、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呼吸急促、腹泻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17.新生儿出生后应接受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
18.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及满月时,可各享受1次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
二、婴儿期保健知识
1.婴儿3、6、8、12月龄时可各享受一次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6~8个月时接受血常规检查,6个月进行一次听力检查,6、12个月分别接受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指导。
2.应带婴儿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通过抚触、做操等形式,促进婴儿身体活动。
3.婴儿乳牙萌出的时间一般在4~10月龄。
4.婴儿6个月时应及时添加泥糊状食物,首先是强化铁的谷类食物。
遵循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由细到粗、少糖无盐的原则。
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24个月及以上。
5.婴儿出生后即可练习俯卧抬头,6个月后开始练习爬行,家长应多与婴儿交流与玩耍,促进婴儿的发育。
6.帮助婴儿从7~8个月开始锻炼咀嚼能力,练习用杯子喝水,12个月时练习自己用勺进食。
7.应给腹泻患儿补充足量合适的液体,坚持母乳喂养,不减餐。
8.婴儿出现吃奶差、发热、咳嗽或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9.数呼吸次数可早期识别肺炎。
在安静状态下,出生后2天-2个月的婴儿呼吸次数不超过60次/分,2个月-12个月不超过50次/分。
10.婴儿应按时接受预防接种,以有效预防相关传染病。
11.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应从感知觉、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适应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
12.生长监测图是监测婴幼儿体格生长状况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体格生长偏移。
13.儿童12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身长约75厘米,头围约46厘米,胸围约等于头围。
三、幼儿期保健知识
1. 幼儿24月龄时体重约12千克,身高约85厘米,牙齿约16颗。
30月龄时乳牙出齐。
36月龄时体重约14千克,身高约95厘米。
2.幼儿膳食逐渐趋于家庭饮食,但食物应体积较小,品种多样,口味清淡。
三次正餐两次加餐营养合理分配。
3.幼儿食物中,每天都应包括肉、蛋、奶,补充维生素D。
4.鼓励幼儿自己用勺吃饭,按时进餐,控制零食,少吃高糖、高脂和快餐食品。
鼓励喝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
5.儿童应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口腔卫生习惯。
6.幼儿练习手的抓握动作和手眼协调操作物体,可促进神经行为发育。
7.幼儿15月龄可独走,18月龄可上台阶,24月龄能跑跳,同伴间交往明显增多。
8.2~3岁是幼儿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要多给幼儿看画报、讲故事、教儿歌,鼓励幼儿多说话、多回答问题。
9.幼儿出现咳嗽时,应数1分钟呼吸次数,若多于40次,应及时就医。
10.幼儿发热时体温超过38.5℃,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1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幼儿肠道感染的关键,要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
12.儿童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差,要注意预防烧烫伤、溺水、跌落、窒息和交通事故、中毒、触电等意外伤害。
13.婴幼儿的前囟一般在出生后12个月-18个月闭合。
14.幼儿18、24、30、36月龄时可各享受一次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18、30月龄时分别至少查一次血常规。
继续完成预防接种。
12、24、36个月分别进行一次听力检查,18、24、30、36个月分别接受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指导。
四、学龄前期保健知识
1.3~6岁学龄前期儿童生长发育趋于稳定,每年体重约增加2千克,身高约增加5~7厘米。
2.学龄前期儿童食物要多样化,定时进餐,不挑食,少吃零食、甜食和冷饮。
3.保证学龄前儿童规律、充足的睡眠和户外活动。
4.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每次连续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5.儿童应从小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
最晚从4岁开始定期测查视力,发现异常及时矫治。
6.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形成基本的学习习惯,为进入学校学习打下基础。
7.要训练学龄前期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8.3-6岁是幼儿患龋的高峰期。
鼓励家长开始教幼儿刷牙,早晚一次。
提倡学龄前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在对幼儿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同时,医生应提供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指导,增强家长和孩子的口腔健康意识。
9.学龄前儿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矫治。
第二部分妇女保健知识
一、婚前保健知识
1.准备结婚的男女在婚姻登记前,应接受婚前保健,包括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指导以及婚前卫生咨询。
2.婚前保健可以发现影响婚育的疾病,并获得婚育指导。
二、孕前保健知识
1.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是24~29岁。
2.准备怀孕的夫妇应到医院接受孕前咨询和医学检查,患有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夫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怀孕。
3.准备怀孕的妇女从孕前3个月开始,应每天补充0.4毫克叶酸,一直坚持到孕后3个月,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
4.吸烟与被动吸烟会导致流产、死胎、早产、低出生体重。
夫妇双方从准备怀孕前3~6个月开始要戒烟、戒酒,避免接触生活及职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避免密切接触宠物。
5.准备怀孕的妇女必要时接种风疹、乙肝、流感等疫苗,以预防孕期病毒感染。
6.准备怀孕的妇女应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预防孕期可能出现或加重的口腔问题。
7.记住末次月经,学会计算预产期。
三、孕产期保健知识
1.有正常性生活、月经规律的妇女,月经过期7~10天或以上,应及时去医疗保健机构检查,确认是否怀孕。
2.怀孕早期的妇女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异常等消化系统症状,属于早孕反应。
3.孕妇应戒烟、禁酒,并远离吸烟环境;不养宠物;避免接触汞、苯、放射线、铅、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
4.孕早期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时要立即就医,警惕异位妊娠及流产。
5.孕妇在整个孕期应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监测孕妇和胎儿健康状况。
产前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测量血压、体重、宫高、胎位、胎心率,血、尿化验和B超检查等。
首次产前检查应当在怀孕12周以前。
6.孕期及早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以预防疾病母婴传播。
7.孕妇应定期监测血压,血压在140/90mmHg及以上时应及时就医。
8.孕期应进行胎儿发育异常的筛查,重点包括神经管畸形、唐氏综合征等。
9.怀孕24周-28周,建议做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10.孕妇患病应主动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自行用药。
11.孕妇应保持体重适宜增长,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宜在12公斤左右。
孕妇每天应当进行30分钟以上的适宜运动。
12.孕妇要合理营养,适当增加牛奶、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量。
孕晚期宜少食多餐。
13.孕妇血红蛋白应当不低于110克/升。
孕妇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应常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动物血,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
14.孕妇容易缺钙,应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15.大部分孕妇从孕16周开始感觉胎动,一般每小时3~5次。
28周起每天计数胎动,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
16.孕妇在孕晚期易发生下肢水肿,一般经休息可缓解。
如水肿程度严重或休息后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
17.孕妇如出现生殖道感染症状,如分泌物异常、外阴不适,应及就医。
18.孕妇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疾病,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19.孕期应避免搬运重物或做激烈活动,以避免流产或早产。
20.孕妇一旦出现头晕、头疼、视物不清、心慌、气短、腹痛、阴道出血和流水、胎动异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21.在孕产期各阶段,孕产妇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放松心情有助于预防孕期和产后抑郁。
22.足月产是指怀孕37周-42周之间分娩。
23.怀孕满37周的孕妇,如出现阴道排出血性分泌物多提示即将临产,临产的征兆为:
出现规律、伴有疼痛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每次持续30秒或以上,间隔5分钟-6分钟,应尽快到医院分娩。
24.阴道分娩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对母婴损伤最小,应避免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25.住院分娩是母婴安全最好的保证,所有孕产妇都应住院分娩。
26.产妇分娩后应尽早下床活动,适宜活动和锻炼,促进产后康复。
27.产妇应当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倡开窗通风、刷牙、洗澡等。
28.产妇饮食应少食多餐,在哺乳期应当适量增加鱼、禽、蛋、肉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29.由于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的产妇会出现短暂的产后抑郁状况,家庭成员应关心、体贴产妇。
30.恶露大约在产后3周排除干净,剖宫产后大约需要1个月。
若恶露异味、颜色污浊、带有块状物,应及时就医。
31.产后6~8周、恶露干净,生殖系统已经恢复正常后可恢复性生活,但同时应注意避孕。
32.产妇在出院后1周内可享受1次免费产后访视。
产后42天应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
33.根据国家规定:
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30分钟。
四、孕产妇饮食指导
生命最初1000天(即怀孕期和婴幼儿期)是国际公认的生命健康关键期,这段时间的营养状况对母亲和儿童的一生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孕产妇的合理均衡营养是保证母婴健康的基础,必须引起重视,以下是孕产妇的饮食指导:
1.重视摄入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胎儿组织结构的基础物质,孕妇应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豆制品的摄入,每天建议摄入一个鸡蛋、3--4两的肉或鱼,其中红肉(牛羊等)和白肉(鱼鸡鸭)搭配吃,每天喝奶400--500ml。
2.主食做到粗细搭配。
米面粮食是孕产妇饮食的重要部分,主食应做到粗细搭配,减少精米白面,适当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杂粮杂豆和薯类,如小米、黑米、燕麦、荞麦、玉米、高粱、鹰嘴豆、番薯、芋头、山药等粗杂粮。
主食粗细搭配可以预防孕产妇常见的便秘等。
3.整个孕期和哺乳期都要摄入叶酸:
增补叶酸不仅可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还可以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眼等器官的畸形,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胎盘早剥、贫血等。
因此从孕前至少3个月开始至孕早期,每天服用0.4mg叶酸片,孕中期以后吃含有叶酸的多种维生素片,在服用叶酸片的同时,注意均衡饮食,每天多摄入深绿叶蔬菜、豆制品等,获得食物来源叶酸。
4.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孕妇血红蛋白如果低于110克/升就可诊断为贫血,孕妇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应常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动物血,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
动物性食品中的含铁量及铁吸收率都高于植物性食品。
另外注意,牛奶的含铁量少,蛋黄的铁吸收率很低。
5.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孕妇容易缺钙,应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每天补充250--400ml奶类(牛奶、羊奶、酸奶、奶粉都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每天补充钙剂300mg--600mg,注意同时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6.补充碘盐,并适当摄入富含碘食物。
碘通过甲状腺素影响胎儿体格和智力发育,孕产妇应食用碘盐,另外建议孕妇每周至少一次富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鱼、虾、贝类等。
7.重视摄入DHA,DHA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大脑细胞和视网膜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对生命早期的脑和视网膜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食物当中,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大黄花鱼等,以及坚果含量较高,所以建议孕产妇多吃鱼类,坚持每日一把坚果,如核桃、巴达木、开心果等。
8.每天摄入足量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新鲜蔬菜水果能提供丰富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帮助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儿发育和减少妊娠不适,孕产妇应每天摄入500克左右的新鲜蔬菜(绿叶菜为主),每天摄入250左右的新鲜水果,水果应在两餐之间食用并不宜过量。
建议增加海藻和菌类、黄豆及豆制品的摄入。
9.饮食少油少盐少糖,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每天烹调油25—30克,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精制糖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
10.少量多餐,食不过量,并保持餐后适量身体活动,维持孕期适宜增重,以及产后体型恢复。
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宜在12.5公斤左右。
11.哺乳期妇女还应重视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动物肝脏、蛋黄、红黄绿色的蔬菜水果等。
12.禁烟酒,愉悦心情,充足睡眠,愉快孕育新生命,积极母乳喂养。
五、育龄期保健知识
1.女性若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出血、腹痛等生殖道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去正规医疗保健机构就诊。
2.良好的卫生习惯、安全性行为是预防女性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
3.男性患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时可通过性行为传染给女性,因此性伴侣应同时治疗。
4.育龄期妇女应定期接受妇女病筛查,及早发现宫颈癌、乳腺癌和生殖道感染等疾病。
5.若出现性交后出血、白带量多、有腥臭味、呈血性,应及时就医。
6.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如发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7.育龄夫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知情选择适宜的避孕方法,避免意外妊娠。
8.妇女一旦发生意外妊娠,应到正规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