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但愿人长久个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9955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但愿人长久个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但愿人长久个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但愿人长久个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但愿人长久个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但愿人长久个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但愿人长久个案.docx

《2但愿人长久个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但愿人长久个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但愿人长久个案.docx

2但愿人长久个案

备课时间

9.1 

主备人

张艳芳

主备人

所在单位

城内小学 

 复备时间

 9.2

复备人

郝翠英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城西小学

课   题

但愿人长久

课    型

文包诗

课时分配

第    1  课时

项    目

内           容

 

 

 

 

知  识

能  力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  程

方  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探究词人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在探究词人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ppt 

教     学     流    程

 教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导入。

(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课件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丽迷人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度过的呢?

我们看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又是怎样度过这个中秋之夜的呢?

(随即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苏轼写的有关月亮的文章。

板书

交流课前资料。

 

 

 

 

 

 

 

 

 

 教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情况:

读准词语: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3、读词,读后交流:

结合课文与词,想想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

教师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4、在此基础上学生继续提问,并带着问题再读书。

三·作业

生字描红,记住词语,朗读课文和《水调歌头》 

 

 

自读课文。

 

 

读词语。

 

 

 

读后交流。

 

 

学生讨论

 

 

 

 

 

但愿人长久

 

官    赏    绪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背诵原词,领略懂得原词大意和意境,体会汉语古诗词的意象性,从朗诵检查情况看,已经达到目的。

原词与课文对照读,对比古今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古今语言的不同,促进思维发展,也是一种尝试。

文以情生,文以情传。

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原词作者的感情变化历程,培养学生化消极为积极,善于“转念一想”,看到生活的积极因素,乐观的生活,很有意义。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9.1 

主备人

张艳芳 

主备人

所在单位

 

城内小学 

复备时间

 9.2

复备人

郝翠英

复备人

所在单位

 

城西小学

课   题

但愿人长久 

课型

文包诗

课时分配

第    2 课时

项    目

内           容

 

 

 

知  识

能  力

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背诵课文。

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过  程

方  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探究词人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在探究词人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ppt 

 

教     学     流    程

 教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导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但愿人长久》

 

 教

 

 

 

  

 

  

 

二、读文感悟

2·你希望和家人怎样度过美好的中秋节?

(洋溢着幸福、甜蜜……)

3、课件出示:

“苏轼赏月图”,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过渡:

千年以前,同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思念起自己的弟弟苏辙“才上心头,却下眉头”,于是他挥毫,作下了这几句脍炙人口的词

范读《水调歌头》

师导语:

情到深处意更浓,苏轼的母亲程氏19年前去世,11年前结发妻子王弗去世,10年前父亲苏洵去世。

弟弟苏辙几乎可以说是苏轼的唯一亲人了。

因此,这首词就是作者思念弟弟的真情外溢。

1、如果你用心读第二、三两段,聪明的你一定能体会到什么。

过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课件出示:

月亮挂在窗前图 + 凄凉的二胡音乐

过渡:

月亮渐渐西沉,它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此情此景,就像李白在《静夜思》中所说的,(引已学古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眼睁睁地看着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

2、课件出示并引读: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

(1)谁来埋怨月亮?

指导读。

你平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

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2)为什么埋怨?

(花好月圆,人不圆。

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

一起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心情)

3、过渡:

诗人有太多的思念和太多的惆怅了,他后来是否一直在埋怨?

他又想到了什么?

4、读读这一段,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不顺心的甚至让你感到悲伤的事情吗?

有快乐、幸福的时刻吗?

说一说。

(2)小结:

是啊。

有痛苦

悲哀的时候,也有幸福快乐

的时刻,“喜怒哀乐”哪里

会十全十美呢?

过渡:

苏轼只用了“悲欢离合”四个字就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再读一读,感悟一下。

5、过渡:

是啊,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既然事实如此,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必悲伤了,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一同欣赏这良宵美景吧!

苏轼想到这些,一种美好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心间。

6、课件出示课文片断,引读: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并引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让我们也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齐读诗句。

( 播放舒缓的古筝曲

三·拓展延伸

1、在现在的中秋佳节之际,还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

不能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对他们说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吧。

你想把这份美好的祝愿送给谁?

2、还有两句诗句也表达了这个意思,引导学生背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

明月触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怀,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吗?

4、课件出示:

诗中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课件出示歌曲《但愿人长久》。

学生欣赏,有兴趣的同学跟唱。

 

 

 

 

 

 

 

 学生尽情说,当学生说到赏月时,教师出示皓月图片:

月到中秋分外明!

让我们也来好好欣赏这轮皎洁的圆月。

 

 

 

学生抓住这些词来品读。

将词放进句子里读读。

体会体会。

 

 

 

 

 

 

 

 

 

 

 

 

 

 

 

 

 

 

 

 

 

 

 

 

 

 请一位小诗人上台站在屏幕(窗前)读出埋怨的语气

 

 

 

“……”   省略号说明什么?

他还会对月亮说什么呢?

 

 

 

 

 

 

 

 

 

 

 

 

 

 

 

 

 

 

 

 

 

 

 

 

 

 

 

 

 

 

读后谈感受

自由朗读:

带着自己的

理解,自己的感受,读读诗

学生配乐诵读、背诵

 

 

 

解放军叔叔、海外学子、台湾同胞……

 

 

“婵娟”指的是什么?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思念弟弟

埋怨:

月圆人不圆

宽慰:

真情留人间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

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

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

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为此,我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