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社区调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9835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社区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杭州市社区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杭州市社区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杭州市社区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杭州市社区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社区调研.docx

《杭州市社区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社区调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社区调研.docx

杭州市社区调研

当前杭州市社区服务情况调查研究

 一、当前杭州市消费市场结构情况

  

(一)销售规模不断提高,区、县(市)间分布差异较大

  1、城乡销售规模共同提高,城市增速快于县及县以下。

2007年,杭州市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9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增速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2.4%。

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9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比城市低0.6个百分点,占零售总额的7.6%。

其中县以下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3.33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低于城市0.8个百分点。

  2、下城、萧山区零售额比重占绝对优势,建德、淳安居后。

下城区是杭州市的商贸中心,萧山区是杭州市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两区的销售规模远远高于其它区、县(市)。

2007年,下城、萧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94.79亿元和170.59亿元,比上年均增长17.4%,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22.7%和13.2%,两区的总量优势明显。

建德市和淳安县销售规模在全市最小,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8.63亿元和20.0亿元,两县(市)零售额合计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仅为3.8%。

  3、滨江、下城、萧山区零售额增幅较快,江干、拱墅区增速相对趋缓。

2007年,杭州市滨江区销售增速最快,实现零售额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增幅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个百分点;增幅居第二位的为下城区和萧山区,增速均在17.4%,快于全市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增速相对趋缓的是江干区和拱墅区,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17.03亿元和144.98亿元,同比增长13.6%和14.2%,增幅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2.9和2.3个百分点。

 

2007年各区、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

区、县(市)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为上年

 

  (%)

占总额

 

  比重(%)

杭州市

1296.31

116.5

100

其中:

上城区

117.87

117.3

9.1

下城区

294.79

117.4

22.7

江干区

117.03

113.6

9.0

拱墅区

144.98

114.2

11.2

西湖区

129.11

115.5

10.0

滨江区

8.53

119.4

0.7

萧山区

170.59

117.4

13.2

余杭区

105.54

117.1

8.1

富阳市

52.20

116.6

4.0

临安市

44.29

116.3

3.4

桐庐县

36.77

116.5

2.8

建德市

28.63

116.4

2.2

淳安县

20.0

116.1

1.5

  

(二)各行业销售全面增长,餐饮业发展较快

  1、各行业销售全面增长。

2007年,杭州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4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3.06亿元,同比增长19.5%;其它行业零售额为4.16亿元,增长5.1%。

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为各行业中增速最快,快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个百分点,分别快于批发零售业和其它行业3.3个和14.4个百分点,餐饮消费成为杭州市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

  2、限额以上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2007年,杭州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29.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增幅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7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3.4%,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3、行业间零售额构成略有变化。

2007年,杭州市批发零售业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88.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0%,提高0.3个百分点;其它行业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0.4%,与上年持平。

  (三)内资企业仍占主导地位,外资企业发展加快

  1、内资企业占绝对比重。

目前,杭州市内资企业在消费品市场中依然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比重呈下降趋势。

2007年,杭州市内资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9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9%,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

  2、外资企业销售增速加快。

随着杭州市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世界零售业巨头─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欧培德,英国百安居,台湾易初莲花、香港的华润等著名零售企业,以及美国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世界知名的餐饮企业纷纷驻足杭州市,成为杭州市零售市场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

2007年,杭州市外资(包括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下同)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4.59亿元,比上年增长高达69.3%,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8.1%,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3、外资企业对就业做出积极贡献。

杭州市外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发展明显加快,与内资企业共同为繁荣杭州市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就业做出积极贡献。

2007年底,杭州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18.76万人,比上年增长22.5%,但外资企业从业人员增速更快,同比增长49.0%,占从业人员比重为18.3%,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外资企业

圳、武汉、南京、成都之后,列第6位,增速居12位;总量和增速分别居长三角城市第3位和13位。

  (三)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农村消费份额偏低

  近年来,杭州市积极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如“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的快速推进,使农村居民的购物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市场消费。

但农村消费品市场所占的份额仍偏低,2007年杭州市五县(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81.89亿元,虽然同比增长16.4%,但其所占的比重仅为14.0%,与其所占的37.6%的人口比重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零售总额中,县以下(不包括县城)农村消费市场份额仅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9%。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

2007年,杭州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6年的2.23:

1扩大为2.27:

1,绝对差距从10512元扩大到了12140元。

与世界上经济同我国类似国家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指数平均1.7左右相比,杭州市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偏高。

2007年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89元,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49元,增长12.1%,比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慢1.9个百分点。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7568元,大体只相当于城镇居民1999年的水平(7423.65元),落后近九年。

另一方面,从农村购买力和商品供应情况看,农村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明显滞后于城市,2007年全市每百户农民家庭平均拥有空调机、洗衣机、冰箱、照相机、电脑的数量分别为60台、73台、84台、17台和25台,远低于同期市区居民191台、96台、101台、54台和82台的水平。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为476元,仅为城市居民的31.5%,而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方面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4.1%。

  (五)居民消费倾向继续下降的局面依然没有扭转

  2007年,杭州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68.7%,低于2006年7.3个百分点,在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中,杭州市消费倾向除分别高于南京3.3个、宁波6.3个百分点外,均低于其它16个城市。

 

2007年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居民消费倾向情况

城市名称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居民消费倾向(%)

北京

23029

16317

70.9

天津

16537

12029

72.7

上海

23623

17255

73.0

重庆

13715

10876

79.3

沈阳

14607

11256

77.1

大连

15109

12135

80.3

长春

12811

10217

79.8

哈尔滨

12772

9294

72.8

南京

20317

13278

65.4

杭州

21689

14896

68.7

宁波

22307

13921

62.4

厦门

21503

16380

76.2

济南

18005

12390

68.8

青岛

17856

13376

74.9

武汉

14358

10600

73.8

广州

22469

18951

84.3

深圳

24870

18753

75.4

成都

14849

11703

78.8

西安

12662

10098

79.8

   (六)消费观念落后阻碍了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

  受经济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还很落后,尤其农村居民,往往是“量入为出”,不敢讲鼓励消费,更不敢“负债”消费,造成边际消费倾向偏低,2007年杭州市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仅为15.9%,弱化了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和导向作用,抑制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目前我们的消费方式仍以自主性消费为主,这是一种积累性的消费,主要靠自己的收入能力进行消费支出,跟发达国家的信贷消费相比,这种消费模式会影响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

  三、扩大消费的几点思考

  促进消费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点,应放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政府公共支出等方面。

  

(一)提高中低层居民收入,让多数人消费水平高起来

 

  近年来,杭州市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应看到,高低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

2007年,在市区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20%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065元,而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8768元,虽然比2006年增长14.6%,高于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但高、低收入户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差额为35297元,比2006年高出4206元,其中10%的最高与最低收入户间的收入差距更大,差距高达47074元,比2006年扩大了6701元。

而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明显低于低收入家庭,2007年,市区20%高收入户居民家庭的消费倾向为62.1%,比总体平均水平要低6.6个百分点,由此对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低收入阶层是城镇居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中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近年来,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不断下降,日益严重地影响到消费心理预期,导致了中低收入者“不愿、不敢花钱”的心态。

可见,要增加居民消费,就必须提高城市中中低收入者收入,切实提高居民的有效需求。

  

(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即期消费水平

  过去多数农村居民囊中羞涩,只能捂着钱包过紧日子;如今增产增收,生活改善,农民具备了扩大消费的基本条件,但能无忧无虑地消费却是另一回事。

由于过去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整体上严重滞后于城镇,农村居民普遍头痛的“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已经成为阻碍农民扩大消费的羁绊。

所以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三项制度为社保重点,帮助广大农民逐步实现“生有所靠,病有所诊,老有所养”的基本要求,增加农民消费安全感,在更大程度上释放消费需求,使巨大的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尽快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同时,应把发展消费信贷作为当前刺激农民消费的重要途径,针对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积极引导农民的消费需求,银行可以从贷款方式、利率、期限等方面开发出适应农村特点的消费信贷品种。

  (三)深挖农村潜力,促进农村消费增长

  农村市场已进入消费结构调整升级的新平台,既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又对流通形态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