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9774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4.垄断可以消除竞争

四、问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如何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3.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4.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12分)

材料一:

恩格斯说:

“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十八世纪的法国对英国(而英国哲学是法国人引为依据的)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材料二:

毛泽东说: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那么,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3-664页。

材料三: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请回答:

上述材料中蕴含的哲学原理是什么?

该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三、辨析题

1错误。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因为: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2正确。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错误。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其区别在于: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错误。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复杂和剧烈:

(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3)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四、问答题

1、价值规律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自发调节,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第一,可能导致垄断的产生,阻碍技术的进步;第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第三,由于价值规律作用的滞后性,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2、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3、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了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结果。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4、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矛盾;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再次,政府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中蕴含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真理具有客观性,就是说真理是一种客观实在。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问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的贡献是什么?

2.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

4.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五、材料分析题(12分)

下面是一段描述西方经济危机的对话。

一个煤矿工的儿子问妈妈说:

“现在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

妈妈答道:

“因为我们没有煤。

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

“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许多国家大量地炸毁炼铁高炉。

美国毁掉92座,英国毁掉28座。

1973年经济危机时期,英国单是伦敦一个城市,就有10万套新房空置而卖不出去,日本的电视机库存超过需求量的1倍以上。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特西里牛奶公司,把38000多加仑的牛奶倒入了臭水沟。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量的工人失业,在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急剧下降,购买能力不断丧失,生活贫困。

请回答: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及其根源。

三、辨析题

1.错误。

真理的客观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不等于客观实在。

2.正确。

(1)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3.正确。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错误。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因为: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问答题

1、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各方面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表现在:

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表现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统一。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意义: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五、材料分析题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

1.矛盾问题的精髓既是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也是正确处理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坚持反映论还是坚持先验论。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不受任何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因此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

四、问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2.简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

3.什么是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

它们有什么区别?

4.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五、材料分析题(12分)

材料1:

股份公司按掌握股票多少来决定支配权力的大小。

现代经济社会中控制一家股份公司一般需要股票总数的30-40%,有的只要5-10%。

材料2:

《时代》周刊估计,里根政府17名内阁成员中10名拥有200万美元以上家产,有3人家产在百万美元以上,只有4人的财产低于50万美元。

材料3:

在日本,被称为“下凡”(Amakudari,DescentfromHeaven)的退休政府高官到企业任职是日本大企业与政府保持密切的最主要渠道。

据统计,日本每年大约有300-350人左右的高级官员退休后,出任企业高级管理者。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评金融寡头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控制方式。

(2)评金融寡头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控制方式。

三、辨析题

1.命题正确。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共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存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绝对相对的统一。

因此,矛盾问题的精髓既是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也是正确处理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

2.命题错误。

反映论和先验论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坚持的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马克思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同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与是否坚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是否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3.命题正确。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主要表现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但是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表现出来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4.命题错误。

从表面上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的确是自由和平等的。

首先,劳动者有出卖或者不出卖劳动力的自由。

其次,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一般是按照劳动力的价值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但这种自由和平等仅仅是表面上的。

事实上,一是由于雇佣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二是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被掌握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无偿占有了。

因此,即使资本家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劳动力,体现的也是一种表面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关系。

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而不是自由的、平等的关系。

四.问答题

1.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它已逐步变得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我国原有的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曾作过设想,列宁和斯大林所领导的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对此问题也作过相当深入的探讨。

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对个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第五,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

(1)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们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是剩余价值率,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是利润率。

 

(2)二者的区别在于:

第一,它们所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则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第二,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由于预付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因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第三,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4.党的思想路线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圆: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第二,“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

第三,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

第四,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

,都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五、材料分析题

(1)要求指出金融寡头对生活经济生活的控制方式——“参与制”;并正确认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垄断资本在经济生活中,通过对控制社会经济生活维护其垄断利益的本质。

(2)要求指出金融寡头对生活经济生活的控制方式——“个人联合”;并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政治民主的本质:

通过政治权力未垄断资本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

要求同学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2.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3.在信息时代,社会的基本关系表现为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四、问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分析说明“生产力标准”的哲学依据及其意义。

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说明当代中国为什么既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又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3.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内容。

4.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五、材料分析题(12分

材料一: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要求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三:

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

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

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求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

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请回答:

(1)对材料1的观点进行评析。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3)根据材料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辨析题

1.命题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说过: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命题错误。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3.命题错误。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是基本的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人们社会交往的一种工具,它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基于计算机网络而建立的关系体现了当今时代人们之间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4.命题错误。

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使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

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等。

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服。

四、问答题

1.

(1)生产力标准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提出来的。

(2)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主导的方面,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4)所谓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5)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集中体现。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提。

坚持生产力标准对于我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从真理的绝对性来讲,邓小平理论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是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后不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逼近”,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无条件的适用性,因此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5分)从真理的相对性来讲,邓小平理论相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