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屈原的离 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9170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屈原的离 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屈原的离 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屈原的离 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屈原的离 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屈原的离 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屈原的离 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 屈原的离 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屈原的离 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屈原的离 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屈原的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离骚

课前自主研习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3、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知识导入]

1.走近作者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的代表作《离骚》因其杰出的艺术成就而与《诗经》“十五国风”并称“风骚”(风骚,亦成为《诗经》和《楚辞》的代名词)。

其他作品还有《天问》《九歌》《九章》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

“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它以炽热的情感、雄伟瑰丽的想象,优美的语言,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深挚感情,以及追求崇高理想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决不同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的人格。

2.了解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

《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

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

“屈原放逐,著《离骚》。

”《报任安书》里也说: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

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

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

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象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3.楚辞体的特点

“楚辞”,诗体名。

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诗。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继《诗经》以后出项的一种新诗体。

形式上突破了四字为主的形式,多采用六字、五字,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句型,内容上采用民间的素材,用华丽的辞藻展开瑰丽的想象,创作方法上大胆吸收深化的浪漫主义精神。

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和汉代的贾谊、东方朔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称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后也有人将秦朝文人仿屈原作的新体诗称为“楚辞”。

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是“楚辞”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赋体而且影响了历代的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4.基础演练

注音

苗裔(yì)孟陬(zōu)揆(kuí)扈(hù)辟芷(zhǐ)搴(qiān)

阰(pí)骐骥(qíjì)申椒(jiāo)蕙茝(chǎi)惮(dān)踵(zhǒng)荃(quán)謇謇(jiǎn)羌(qiāng)修姱(kuā)侘傺(chàchì)岌(jí)岌偭(miǎn)规矩汨(yù)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

通假字

1.错:

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

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

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

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

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

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1.浩荡:

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

荒唐。

②今义:

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

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

善于投机取巧。

②今义:

技艺巧妙)

3.改错:

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

改变措施。

②今义:

改正错误)

4.穷困: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

处境困窘。

②今义:

经济困难)

5.流亡:

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

随流水而消逝。

②今义:

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特殊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词类活用

1.鞿羁: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

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

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

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

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

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

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

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9.名:

名余曰正则兮(名作动,命名)

10.字:

字余曰灵均(名作动,给人取表字)

【备课素材】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

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

“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

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

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

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

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

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学识渊博。

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

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经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

他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如尧、舜、禹、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等,热烈颂扬古代的贤臣如伊尹、傅说、吕望、周公、宁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齐、伍胥及楚之子文等。

他还用对比的方法讲一些非圣之君如桀、纣、羿、寒浞、浇等。

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这些都是针对现实而发的。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离骚》),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对国君的最高要求。

所谓贤臣,则以伊、傅、吕、宁为楷模,而不以贵胄为对象。

这就是主张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的意思,屈原在讲到贤臣时,往往用忠贞、忠诚、忠信这些辞语。

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爱国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古代贤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现。

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内容就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

他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反复谈到“民”的问题,“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离骚》);“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九章·抽思》)。

这实际上是古代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引)思想的发展。

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

《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同上)

课堂互动学习

[句段剖析]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

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

解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

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

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

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解析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

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

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

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

解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

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深度解析]

一.结构简图

前七节:

述怀

政治理想:

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政治遭遇:

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心志:

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后六节:

反省

退隐的闪念:

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爱国决心:

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二.重、难点剖析

1.屈原的形象是怎样的?

解析《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2.屈原和楚王、群臣产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呢?

解析“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屈原的“美政”理想,这是导致他在现实中碰壁的根本原因。

“举贤而授能”就是要任人惟才,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循绳墨而不颇”就是要完善法度,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这极大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出于对理想的信仰,对信念的执著,对楚国的爱,他的心里一再受伤,但九死不悔,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热忱。

屈原不怕任何的打击报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为国家四处奔走,哪怕被小人进谗言,也不担心,只是担心国君不信任、不重用自己。

对国君的劝谏充分表明了他圣君贤相的理想。

与众不同的出身、高洁的品质、誓死不变对楚国的爱、绝望中最后对楚王的期待……凡此等等,充分表现了屈原不同流合污、执著于理想的高尚情操。

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3.结合诗歌,看看屈原是怎样运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的?

解析“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一句中“蛾眉”,喻指高尚德行。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蕙”“揽茝”“芰荷”“芙蓉”“芳”“昭质”等都喻指自己高尚纯洁的品质。

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对比“众女”贪图个人享乐和造谣、诽谤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拓展延伸]

阅读屈原《国殇》,完成后面的题目。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liè,践踏)余行,左骖殪(yì,倒地而死)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duì,怨恨)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改变)。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鉴赏提示】这首诗祭祀的是楚国阵亡战士。

前十一句记述了一次战争的壮烈失败的经过。

后一段八句是对阵亡者热烈的礼赞歌颂之辞,歌颂他们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诗中战争场面的描写直赋其事,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性,所以本篇与其他各篇的浪漫主义不同,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沉着刚健,慷慨雄劲。

语言也整齐简练,音节铿锵,掷地有金石声。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凌余阵兮躐余行”意思是敌人侵犯我们的军阵,在我们的队伍中肆意地践踏。

B.“左骖殪兮右刃伤”是说左边的那匹驾车的马倒地而死,右边的卫士被敌人的兵器所伤。

C.“出不入兮往不反”写出了战士们出战时抱着一去不返的必死决心。

D.“身既死兮神以灵”是说将士们虽然死了,但精神仍存在着。

解析B

2.《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试析诗歌开头的特点以及全诗的感情基调。

解析诗歌用开门见山的手法,描写了一场残酷的战斗已进行到十分激烈的程度,把楚军战士披坚执锐的威武形象勾勒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英勇无畏、无坚不摧的印象,同时也给全诗定下了一个激昂悲壮的基调。

[写作点拨]

《离骚》的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

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象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而其伟大的人格,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

2、比兴手法的运用。

依诗取兴,引类比喻。

《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以比喻最为突出。

3、对偶句式的运用。

如诗中的“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茞”“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巧用课内论据,作文别有洞天

本课可以给我们的写作启示有如下几点:

(1)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2)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3)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

要热爱祖国。

 

课后分层练习

[基础巩固]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荃(quán)    险隘(ài)     惮殃(dān)      孟陬(zōu)

B.搴(jiǎn)     蕙茝(chǎi)    踵武(zhǒng)    辟芷(zhǐ)

C.扈(hù)      苗裔(yì)     庚寅(yín)      昌被(pī)

D.謇(qiàn)     肇事(zhào)   骐骥(jì)       驰骋(chěng)

解析C(A“惮”读“dàn”,B“搴”读“qiān”,D“骞”读“ji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纷:

盛多

B.纫秋兰以为佩         纫:

连缀、联结

C.来吾道夫先路也       道:

道理

D.夫唯灵修之故也       修:

解析C(“道”通“导”,先路,前面的大道)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肇锡余以嘉名

B.来吾道夫先路也

C.指九天以为正兮

D.羌中道而改路

解析D(A锡——赐,B道——导,C正——证)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名余曰正则兮

B.字余曰灵均

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D.与子同裳

解析C(A、B、D为名词用作动词,C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5.下列与“恐年岁之不吾与”的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肇锡余以嘉名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俟我于城隅

D.吾属今为之虏矣

解析B(B和例句为宾语前置,A、C为介词结构后置,D为被动句)

6.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惟草木之零落兮

B.帝高阳之苗裔兮

C.朝搴阰之木兰兮

D.及前王之踵武

解析A(A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C、D为结构助词“的”)

[能力拓展】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月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提贞于孟陬兮摄提:

星名,指寅年

B.又重之以修能修能:

美好的才能

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内美:

内在的美德

D.日月忽其不淹兮不淹:

不被淹没

解析D(不淹:

不久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朝搴阰之木兰兮②惟草木之零落兮

③肇锡余以嘉名④又重之以修能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C.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解析D(①为结构助词“的”,②为主谓之间,③为介词“把”,④为连词,不译)

9.对“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句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诗人具有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

勤劳

B.说明诗人在被楚王放逐后,曾经管理过花草树木。

C.此句运用了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即互文见义的表达方式。

D.句中的木兰喻指美好的事物;宿莽喻指丑恶的东西。

解析C

10.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诗人自述了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的由来。

表现了诗人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

B.三、四节“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写出了诗人一生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品行。

C.第五节写诗人深感时不我待,借以慨叹时光飞逝,引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D.最后两节用“美人”比喻诗人自己,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解析D(“美人”指的是“理想中的君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蚊对(明)方孝孺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面。

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

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

蹴童子,呼曰:

“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烛至,絺帷尽张。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

“此非噆吾血者耶?

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

”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

“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

“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闻之,哑尔笑曰:

“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

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

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

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

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

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