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复习卷含答案.docx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复习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复习卷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卷含答案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卷(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
(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答案】
(1)同盟国;协约国
(2)后果:
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
(2)根据所学知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阅读材料,辨析作答下列是小历和小史分别搜集的关于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的资料。
小历的表格:
增长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倍
21.2%
轻工业
6.2倍
14.1%
农业
2.6倍
1.5%
小史的表格:
增长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5.3倍
17%
轻工业
14.3倍
15%
农业
16倍
18.2%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开始时的领导人。
(2)小历和小史搜集的材料哪个符合实际?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山。
【答案】
(1)斯大林。
(2)小历的表格;因为这一时期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没有那么迅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历搜集的材料符合实际,因为这一时期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没有那么迅速。
4.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20世纪发生的世界大战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
“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说明德国有什么企图。
材料二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
“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在“联盟体系”中德国属于哪一集团?
与之对立的是哪个组织?
材料三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某战地记者的报道
(3)材料三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例伤亡巨大的战役。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加的是哪一方?
(5)战争是人类的伤痛,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未来世界的美好祝福。
【答案】
(1)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投资市场。
(2)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3)凡尔登战役。
(4)协约国。
(5)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愿未来的世界和平永驻;人类和平共处;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各国和谐发展;等等。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可知,德国企图分割更多的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投资市场。
(2)根据“1914年”“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联盟体系”中德国属于同盟国集团。
三国同盟:
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以德国为首。
与之对立的是三国协约,包括英国、法国和俄国,以英国为首。
(3)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巨大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愿未来的世界和平永驻;人类和平共处;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各国和谐发展;等等。
5.史料实证
史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风暴,也引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亚非拉爆发的民族民主运动声势大、时间长,在亚洲有印度等国的反英斗争,在非洲主要有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的反帝斗争,在拉丁美洲有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的反美斗争。
史料二如下图
(1)根据史料一归纳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原因。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图2、图3人物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3)这一时期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3)都是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都反对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压迫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可以概括:
一战后民族运动兴起是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殖民地。
战后一些老牌殖民帝国受到了战争的创伤,削弱了殖民力量,给予殖民地人民斗争机会。
而十月革命沉痛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甘地,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图2是扎格鲁尔,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图3是墨西哥的卡德纳斯,他领导了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3)首先,甘地、扎格鲁尔卡德纳斯都是民族资产阶级。
其次,这些民族民主运动都是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
甘地的不合作运动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埃及的华夫托运动要求让埃及完全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最后,在诉求上都反对帝国主义的控制与压迫。
6.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
(1)下图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
请对应图形写出军事集团名称。
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后果是什么
(2)导致两大集团发生世界大战的事件是什么?
这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哪次战役?
这次战役被称为什么?
【答案】
(1)同盟国,协约国。
造成严重的后果,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示,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国”和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组成的三国同盟。
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两大集团发生世界大战的事件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这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伤亡最重,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一战的背景。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一战中的关键性战役。
7.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
部门/年份
1841年
1877年
工业
43%
55%
农业
20%
14%
服务业
37%
31%
材料二:
1920年8月,在坦波夫省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领导人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大•安东诺夫而得名,在苏联史书上叫做“安东诺夫叛乱”。
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粮食征收制”、“自由贸易万岁”。
——郑异凡《在农民暴动的压力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起因之一》
材料三:
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农业调整法》。
随后,农业部在华莱士(农业部长)领导下开展了严厉的限产措施……农业部……先后促使国会通过了“农业信贷法”、“农业抵押法”、“农业贷款法”等,以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创立的农业常平仓制度、现代农业信贷系统、新的农业合作机制以及农业科研体系等,随后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标志,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王祖奇《亨利•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安东诺叛乱”与当时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有关?
农民在起义中提出的口号后来是如何实现的?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帮助农民度过经济大危机的主要措施。
这些措施对美国农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议。
【答案】
(1)变化:
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
原因:
工业革命的完成。
(2)原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实现: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
(3)措施:
限制生产;加强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
影响:
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4)建议:
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关注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中1841年和1877年的数据变化可以直观的看出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
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结合所学可知,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
战时共产主义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情况下,为了将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确保战胜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而被迫采取的带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这在当时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对捍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具有重大作用。
但是,在把握政策的分寸和限度及实施手段和方法上存在不少弊病和错误。
因此,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
这些措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发展现代农业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我们需要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8.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地点、内容、
(2)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3)意义
【答案】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①地点:
斯莫尔尼宫
②内容:
A.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起来。
B.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C.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①政治: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②军事: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③经济: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外交: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3)意义: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俄。
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地点是斯莫尔尼宫;会议内容包括:
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起来;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包括,政治上: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军事上: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经济上: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外交上: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俄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9.材料分析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历史溯源)
(1)请你帮助小海同学完成“萨拉热窝事件”的知识卡片。
时间
地点
萨拉热窝街头
人物
奥匈帝国皇储夫妇、塞尔维亚青年
影响
材料一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2)材料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揭穿谎言)
材料二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
“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
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
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3)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答案】
(1)1914年;成为一战的导火线(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3)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一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凡尔登战役。
(举例恰当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萨拉热窝事件”的知识卡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检阅军事演习。
而这次演习又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这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强烈不满。
当1914年6月28日,检阅结束后,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的刺杀。
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以德国为首的国家要求重新划分世界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所以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一战历时四年多,死伤人数达3000多万,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因此“战争会迅速结束”、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是荒谬的。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一战的性质及影响。
10.火是希望,使人类拥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力量;火是绝望,因为它是那样的无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罪恶之火)
材料一:
(燎原之火)
材料二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灾难之火)
材料三:
(发展之火)
材料四2016年二十四国集团杭州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
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也是继韩国举办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之后第二次在亚洲举办这次峰会。
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中国历时150年建造的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建筑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大火付之一炬的残迹。
这场“大火”的放纵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说说“一点小小的力量”是指什么?
这点“小小的力量”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指什么事件?
各自带来了什么影响?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如何应对?
(5)结合上述材料与图片,谈谈你对“火”的认识。
【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萨拉热窝事件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经济全球化。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制度创新,大力提高本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世界性或者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等(任答一点即可)
(5)“火”是一把双刃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火,战火在历史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史实。
(1)此问考查的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
根据图片学生可知是被大火烧毁的圆明园的断壁残垣。
1856年到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侵略者攻占北京,并且洗劫了著名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然后将其付之一炬。
充分体现了侵略者残暴的本质。
(2)此问考查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相关史实。
根据材料二“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结合课本所学,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是力量非常弱,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之后又建立很多革命根据地,形成燎原之势。
(3)此问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根据图片结合课本所学,图一是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图二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场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此问考查的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
根据材料四中传递的信息“2016年二十四国集团杭州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
”二十四国参加说明这些国家在经济方面密切合作,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要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并且还要表达今后的做法。
(5)此问考查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是综合性问题。
通过材料一“火”火烧圆明园,给人类带来灾难。
通过材料二“火”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得出“火”是一把双刃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