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研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871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材研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材研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材研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材研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材研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doc

《小学数学教材研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材研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材研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doc

小学数学教材研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上传:

王俐    更新时间:

2012-12-2420:

54:

17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在近两年的课堂教学调研中发现,尤其是农村,有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明白本节课要教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

教师不重视教材的研读,对教材的理解、领悟存在严重偏差,学生参与率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教学质量低迷,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张奠宙院士说: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比如吃饭,吃什么永远比怎么吃更重要。

果腹、营养、味道是饮食的核心。

至于用筷子还是用刀叉,并非哪个先进,哪个落后,并不那么要紧。

对于教学,这本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道理。

尤其是一个数学老师,如果不知“数学为何物”,“心中无数学”,得有多大的勇气才能自信地走上讲台从事这份数学教学工作呢?

又如何才能凭借数学课堂来实现数学应用的教育价值呢?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要善于运用教材,首先得熟悉教材,读懂教材,领悟教材编写意图。

     然而,新课标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与以往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没有新知识前的复习、准备或过渡内容,大多通过情境、对话、表格、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呈现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建议和过程中的问题提示,为教和学留下了极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给教师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难度。

为此,我们认为,如何帮助老师读懂教材和使用教材,对提高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益己成为当务之急。

故提出:

“小学数学教材研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数学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包括“课本”(或“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教辅资料”,比如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教学挂图、教学仪器设备、学生练习册、练习本等等。

本课题研究中的小学数学教材特指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2.研读方法与策略:

指研究读懂数学教材的方法与策略,即怎样读懂数学教材。

     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开展行动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自觉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衡量、分析教材内容,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一)研究的实践意义

(1)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形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3)通过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了解不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丰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推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推广小学数学课改实验教材,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对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

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

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

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学、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进行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4.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教师研读数学教材的能力,提升教师反思力、科研力、创造力。

培养一批专家型教师。

2.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

养成学生善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意识和习惯。

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促进课程实践力的加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1、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

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内容,其知识基础是什么,为哪些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等。

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教学过程中前后脱节或者重复。

2、研读主题图、情境图,领会主题图及情境图的创设意图。

我们的新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单一机械的例题呈现形式,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融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与情境中,注意通过主题情境来引出数学问题。

这给了我们更大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

所以,要深入研究教材的主题情境,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信息(直接信息、间接信息和隐蔽信息),并研究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注意挖掘教材主题情境中蕴藏的丰富学习资源。

面对不合我意的情境时,不要着急更改替换,首先要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真正认清该情境的作用,正确把握价值取向,然后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只有领会情境的用意,才能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才有可能改造它、替换它,使我们的课堂增值。

3、研读教材的旁注、空白、提示语,领悟其中的思路方法。

我们的新教材中常有指导思路、方法的提示语和指明关键的旁注,一般由几个学习伙伴或数学小精灵说出来,比如“你发现了什么?

”“还有别的方法吗?

”它既是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教法指导,又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对方法、规律等进行归纳与总结,掌握知识要领的学法指导,需要我们去品读和研究。

例如在退位减法例题中有:

“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是利用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学习“怎样减”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又从反面进一步强化竖式减法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

我们只有理解了教材中的提示语,才能在教学中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4、研读例题与习题,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

习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仅次于例题,它能配合例题由知识转化为能力,是对例题必要的补充、发展和延伸。

钻研和理解教材,同样需要研究教材的练习安排,一般来说,教材的练习既有整体的构思,也有局部的思考,每道练习题都有编排的意图。

首先,要分析练习安排的内容与作用,最好将习题都做一遍,对每一道题要做到了如指掌,看看教材中安排了哪些练习题,明白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研究方法、实验步骤与主要措施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即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此课题的理论文献,了解、把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原则和方法,为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建构。

(2)调查研究法。

即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教师使用教材的现状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分析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行动研究法。

在课堂教学为载体,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推广研究成果,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

论证、确定课题实验方案;建立实验组织,确定实验研究班级;培训实验班教师,研究教材,学习有关理论。

2.实验阶段(2011年8月-2012年8月)根据实验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实现初步研究目标。

在这一阶段中,每月组织一次实验研究交流和培训活动;并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资料,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请有关部门鉴定,并汇编各种研究资料。

(三)主要措施

1.在准备工作期间通过对本课题的大力宣传,扩大课题的知名度,影响力,争取更多的师生参与,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

2.加强培训、及时引领。

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经验介绍,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通过开题活动,对所有参研进行了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预期成果的培训。

3.定期交流。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参研教师随时交流研究体会、研究感想,甚至是研究困惑、研究中的尝试等等。

4.多形式收集研究资料。

建立课题的电子档案,注意文本资料、音视频资料、电子文档相结合,注意过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六、课题组管理及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

潘红霞(全面负责以及理论指导)

课题理论指导:

张军民、王俐、吴瑶

课题具体实施:

龚江琳(研读教材的旁注、空白、提示语);

俞文福、刘云芳(研读主题图、情境图)

齐德龙、江华杰(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

刘步总、顾树仙(研读例题、习题)

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看是独立实质又是相互联系的,以上分工主要指侧重研究的方面,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和擅长进行调整。

理论指导方面对应各自学校老师具体研究实施的内容。

课题监督评估:

潘红霞、张军民、王俐、吴瑶、张丽华、潘红霞张军民吴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