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622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心理学.docx

《儿童发展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心理学.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发展心理学.docx

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关键词:

毕生发展心理年龄特征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发展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的发展规律特点心理年龄特征

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

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抽象性)

2.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随意性)

3.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4.心理活动从零乱到形成体系(个性)

心理发展的特点: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书81页)

3.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对同一个个体而言的。

首先表现在心理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完全相同的。

其次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面貌变化的非等速性上。

这里涉及到两个概念:

关键期和危机期

关键期是指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4.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即发展的方向和顺序。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4.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

(二)与发展心理学关系密切的学科及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位置、分支

1、与之关系密切的学科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解释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

这是一种哲学的思想指导。

2、位置、分支

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里的“儿童”是广义的,指从出生到18岁左右的青年初期)、青年心理学、成人心理学(包括成年初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其中儿童发展心理学占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个体的心理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内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萌芽到基本成熟的整个发展过程。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为什么要研究儿心?

(一)任务

研究的对象与研究的任务是紧密相连的。

儿心的研究任务在于:

1、阐明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二)两个任务之间的关系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如何发生、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以及形成的原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发展理论。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

“儿童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上,涉及如下一些理论问题:

1、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2、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问题;

3、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

4、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三、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根据;

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3、为婴幼儿保健、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玩具和服装的设计服务。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类型的选择

1、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例如,研究儿童口头言语的发生发展,可以从新生儿发音起,经过一系列发展过程直到连贯性的言语为止,从而查明儿童口头言语发生发展的路线和规律。

特点:

1)可以较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量变、质变)

2)研究的时间具有延续性;

3)对象较少、固定、代表性较小;

4)研究不能重复进行,无法验证研究成果。

2、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水平进行研究。

选定三个年龄的儿童——两个月的、五个月的、八个月的,把毛巾分别放在他们脸上作为自变量(刺激变量):

两个月的儿童盲目地全身挣扎,五个月的儿童双手向毛巾方向乱抓,而八个月的儿童则不费力地拉下毛巾,并且觉得好玩。

特点:

1)省时间,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儿童进行比较研究;

2)可以大量的研究;

3)可以比较全面的深入的研究一个点、一个面;

4)看不到一个儿童系统连续的变化发展,不易看到发展中的关键点。

现在的研究大多采用这种方式,一般说儿童越多,所得的平均结果越可靠。

3、聚合交叉设计在几个月或几年时

间内对不同年龄群

的被试进行反复研

究的一种设计

假定想研究6—12岁儿童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可以从2002年开始测量一个6岁的样本和一个8岁的样本的逻辑推理能力。

两个儿童样本,一个样本生于1994年,一个样本生于1996年,对他们从6岁追踪观察到12岁。

这种设计使研究者能通过比较生于不同年代的同年龄儿童,来评估是否存在同辈效应。

如果不存在同辈效应,这个设计中的追踪比较和横断比较能使研究者得出一个有关发展变化的强度和方向的强有力的论断。

三、儿童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定义:

在自然的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儿童的言语和行为的表现,并根据此来判断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和规律。

观察法是研究儿心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一种最原始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长效的研究方法。

注意的问题:

1)观察前要做好准备,明确观察的问题和记录的要求;

2)选择好被观察者,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最好不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观察的对象。

3)观察应该做到客观、真实、准确。

注意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反复进行。

观察法的优缺点

(二)实验法

定义:

根据研究的目的,改变或控制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心理活动发生变化,从而揭示这种特定的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分类:

在儿童心理学上常用的实验法有:

自然实验:

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但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

教育心理实验是自然实验法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是把儿童心理的研究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

实验室实验:

是在特别创设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时要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

例如,在研究儿童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发展的特点的时候,常常采用实验室的实验方法。

想一想:

在不可能让所有的家庭都不看电视的情况下,父母采取什么措施来尽量减少电视暴力节目对小孩子的危害?

你自己制定一个自己的计划。

(三)测验法

它是根据现成的量表和测验程序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或状态的。

如:

智力测验,人格方面的测验等。

年龄小的儿童一般用于个别测验,大些的可团体进行。

如要确定一个儿童的智力是否超常或落后,心理是否正常,就需要用比-西量表、韦克斯勒量表等测验。

测验法的优点是能对研究对象量化,比较客观。

缺点是使用的测验要求信度高、效度高、实用性强,并且对实施测验的各个环节要求标准化,这在实际研究中有一定的难度,不易达到高度的标准化,因此,量表的使用也不能绝对化,而应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四)相关法

研究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共变的一致程度。

研究变量x、y是否一起变化。

如果当变量x变化时,变量y也相应地变化(或增大、或减小),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两个变量之间是相关的。

变量之间的关系用相关系数(r)来表示。

分布在±1之间。

具有方向性,正号表示两个变量的同向性,负号表示两个变量的反向性。

但相关程度的大小则由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示。

r=︱1︱,表示两个变量完全相关,当绝对值减小时,相关程度也减小,而r=0时,则表示两个变量毫无关系。

(五)其他方法

1、谈话法

定义:

通过与儿童谈话,分析儿童心理现象。

如与幼儿进行“星期天你作了什么”的谈话,再与他们星期天的实际活动加以对照,就可以研究儿童的言语、思维和记忆。

皮亚杰通过分析儿童的谈话记录,来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思维的发展。

他认为掌握与儿童谈话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的回答可以分为五种:

随机的、假想的、暗示的、自由的和自发的。

这五种回答可以最好反映儿童的心理特点。

滚落实验:

通过直观活动的方式要儿童说明使球滚落的原因。

2、调查法

定义:

通过向被调查人的口头或书面提问,收集有关的心理活动的资料,探讨心理活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

问卷调查:

问卷也是调查的一种方式。

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此法。

如:

⑴当代高中学生的理想观

⑵给概念下定义:

了解小学生字词概念的发展趋势。

公园、铅笔、大象、老师、社会主义、矛盾。

3、作品分析法

定义:

对儿童的日记、作业、图画等进行分析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儿童的作品很多,如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工艺制作等等。

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分析儿童某一方面的心理活动。

如通过作文、日记,可以分析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也可以分析儿童的兴趣和理想的发展。

例如:

对两个6岁的幼儿图画的分析。

概念核查

(一)

考察你对不同发展研究设计的用途和特点的了解情况,请选择一种最适合下面研究问题的设计:

A、横断设计B、追踪设计C、聚合交叉设计D、跨文化设计

——1、一个研究者想快速评估4、6、8岁儿童在向希望工程的儿童捐赠是的乐意程度的差别。

——2、一个研究者向一个六星期的夏季学前教育项目投了一笔钱,他想知道这个项目给2岁儿童带来的长期效益是否大于3岁儿童。

——3、一个发展学家想知道是否所有介于婴儿期与青春期之间的儿童都经历了同样的智力发展阶段。

——4、一个早期儿童教育专家想知道特别聪明的2岁儿童到了6岁时是否还仍然比大部分同伴聪明。

概念核查

(二):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搭配

通过指出下面这些问题的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来检查你对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的理解极其应用。

A访谈法B自然观察法C测验法D自然实验法

___1、一个小学低年级学生郑重答应了照看一只生病的小动物,在无人时他是否会违背他的承诺?

___2、一个6岁的儿童是否知道任何一个有关少数群体成员的消极刻板印象?

___3、在儿童游戏中,男孩之间和女孩之间的攻击性行为有无差异?

___4、一个8岁儿童的人格发展水平如何?

想一想:

假定你想研究饥饿对儿童的影响,你将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参考资料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现状与展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1

2、邓京华从系统论谈我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局限性及其研究方法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6

复习思考题

1、发展心理是研究什么的?

2、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

3、怎样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

主要的几种研究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关键词:

二因素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相互作用论成熟经验自我中心最近发展区

第一节 西方和前苏联关于儿童心

理发展的一些主要观点和理论

一、17世纪到19世纪初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观点

(一)观点:

不考虑儿童的特点,把孩子看作小大人,认为没有必要和可能来研究儿童心理。

到17—18世纪,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兴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教育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

(二)评价:

1.积极作用:

儿童教育工作发展起来,开始建立起幼儿园,编出适合儿童的读物,并关心儿童的游戏。

促进了对儿童“天性”的关心和探讨,儿童心理的研究开始发展起来。

儿童心理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产生。

2.局限性: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还不能提出对“儿童天性”的正确看法。

二、十九世纪后半期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一)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决定论

(三)二因素论

(一)遗传决定论

1.基本观点: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的发展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2.代表人物:

(1)英国的高尔登(F.Galton)是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他在《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说:

“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2)其他人物:

美国霍尔(G.StanleyHall)主张复演说,他把儿童在胎儿期和出生后的发展分别看作是动物和人类进化的复演。

他曾说过: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奥国彪勒(K.Biihler)也从生物的发展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认为儿童的发展和动物行为的发展一样,经本能、训练、智力三个阶段。

佛洛伊德(S.Freud)也强调本能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特别是性的本能的决定作用。

格式塔学派则认为,心理的发展是先验的“格式”(Gestalt)的形成。

3.评价:

(1)优点:

遗传决定论者不仅提出了他们的观点,而且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来论证他们的观

(2)缺点:

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二)环境决定论

1.基本观点:

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2.代表人物

最早的代表是美国的行为主义者华生(J.B.Watson)。

他的一句名言是对环境决定论的极好写照: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

我保证在他们中间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

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

3.评价:

环境决定论者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

(三)二因素论

1.基本观点:

二因素论企图克服前两种理论的片面性,主张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2.代表人物:

(1)德国的斯特恩在《早期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合并原则”。

他说“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地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实为内在的品质及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2)吴伟士(R.S.Woodworth)提出“相乘说”,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而不能说遗传和环境哪个更重要。

(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

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

他在成熟和学习这两个因素中,更强调成熟的作用。

他以其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评价:

(1)二因素论比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更全面一些,比较符合儿童的发展的实际。

(2)二因素论并没有克服机械性,没有看到儿童的实践活动和儿童本身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没有看到儿童发展中各种因素的辩证关系,所以也不能解决儿童心理发展问题。

三、现代西方关于儿童心理

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日内瓦学派的发展理论

(二)巴黎学派

(三)新行为学派

(四)精神分析学派

(一)日内瓦学派的发展理论

1.代表人物:

皮亚杰

皮亚杰的生平:

皮亚杰(J.Piaget,1896—1980)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

他很小的时候便对生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1岁时就在纳沙特尔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鸟的白化病的科学小品文。

1915年,19岁的皮亚杰获纳沙特尔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

随后,继续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同时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1918年,他获得了上述双博士学位。

在攻读双博士学位期间,他通过对生物学和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发现,在从生命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到思维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之间,有一段空白,而可以弥补这一空白的,正是对儿童思维发生与发展的研究。

从而使皮亚杰的兴趣开始转向了心理学。

在获得了博士学位后,皮亚杰到苏黎士学习精神分析心理学。

1919年皮亚杰来到了法国的巴黎大学,学习心理病理学。

1921年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并在巴黎给智力测验的创始人之一的西蒙当助手,参加有关智力测验的标准化工作。

在参加测验标准化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儿童对许多问题回答得很可笑。

于是他对儿童在认识问题上所犯错误发生了兴趣,开始专心研究儿童心理学。

1925年到1927年,皮亚杰的两个女儿先后出生,1937年又生下了一个儿子。

在他妻子的协助下,用大量时间观察自己小孩的动作并进行各种实验。

对每个孩子2岁以前的动作和思维进行了细心研究。

出版一系列著作。

1929年到1939年,他与自己的学生一起研究了儿童的逻辑、数量、时间、空间、几何等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写出了许多专著。

1940年,皮亚杰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心理学实验室主任,并担任了三年的瑞士心理学会主席。

1954年当选为国际心理学联合会主席。

1971年辞去院长职务。

1977年国际心理学联合会授予皮亚杰“爱德华.李.桑代克奖金”。

这是心理学界最高的荣誉。

1980年皮亚杰逝世,享年84岁。

2.基本观点:

(1)几个重要概念

*图式(Scheme):

指主体已有的心理的机能结构,即儿童对一个事件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

*同化(Assimilation):

指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即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

*顺应(Accommodation):

指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即由于外界的分化、环境的压力引起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动作变化。

*平衡(Equilibrium):

指同化与顺应取得均衡时,能最有效地适应世界的状态和过程。

(2)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认为,心理的发展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

同化、顺应和平衡将贯穿人的一生。

(3)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即影响因素)

*成熟——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成熟的影响为发展开辟新的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与现实间,还须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练习、经验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因此,成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经验——这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

经验有两种:

1.物理经验,这是个体作用于客体,概括出它们的属性2.逻辑数学经验,这是个体作用于客体,从而辨明动作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指语言和教育。

社会的或教育的影响和物理的经验只有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才能真正起作用。

*平衡化——每一个结构的形成,不是两种对立力量的均衡,而是一个自动调节的过程。

结构的构造主要是平衡化的工作。

平衡化是主体对外界干扰所进行的一些积极的反应的一个集合。

我们不能把平衡想象成一种静止的、固定的状态,而应该把平衡当作一个持续地追求更好状态的连续的过程。

(4)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下述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1岁半、2岁)

*前运算阶段(1岁半、2岁—6、7岁)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儿童只有动作活动,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有表象和思维。

智力活动处在感知运动水平。

皮亚杰观察到,一个典型的6个月大婴儿会注意一个诱人的玩具,但如果一个屏幕挡住了视线,他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儿童开始具有信号功能,产生了表象。

儿童的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还不能进行可逆运算。

5岁大的女孩子知道两个容器具有一样多的彩色液体。

但是一个容器中液体被倒进另一个细长的容器时,她却说细长容器中有更多的液体,她还没有获得守恒的概念。

她到6、7岁时会理解这个概念

(5)儿童的自我中心

皮亚杰几十年研究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

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

这种自我中心不仅表现在儿童的言语中、表象中、逻辑中,而且在儿童的外部行为中也比比皆是。

皮亚杰著名的“三山模型”的实验。

向幼儿呈现一个“三座山”的模型(一座山上建有一座小房子,另一座山有红色的十字架,最高的山上覆盖着“白雪”),要幼儿从七张照片中选择一张符合坐在不同位置的洋娃娃观察到的形状。

3.评价:

优点:

(1)皮亚杰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发展理论家,他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影响着当代的心理学。

(2)皮亚杰理论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质的演变,对正确认识儿童心理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3)皮亚杰把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引进心理学。

他认为每一结构都是通过同化、顺应、平衡过程把在它之前的各个结构结合起来而构成的。

他为发展心理学树立了一个运用结构论方法的典范。

(4)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丰富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体系。

他以创造性的实验和理论阐明了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从而建起一座雄伟的理论大厦。

(5)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提供佐证。

皮亚杰学说不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的,但是它最终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是正确的。

缺点:

(1)沿袭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把“适应”、“同化”、“顺应”、“平衡”生物学概念引入相互作用论,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独特的生物机能。

(2)认知结构的概念过于抽象,有许多现象难以解释。

(3)哲学观点带有片面性。

他把反映论看作是一种静止的理论,是客体在大脑中镜子式的反映。

这一片面性致使他的学说在强调心理结构的发展和阶段的演变时对心理的内部矛盾分析的不够。

(二)巴黎学派

1.代表人物:

瓦龙(H.Wallon,1879——1962)现代有名的法国儿童与教育心理学家,他是西方自觉地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位学者。

他在研究中既强调生物方面的因素,也强调社会的影响。

2.基本观点

(1)儿童心理发展的辩证观

他认为:

研究儿童不能与其周围环境脱离,不能把儿童看作孤独的、与世隔绝的生物体,而应把他看作在越来越高水平上与他的生活环境经常不断地建立起辩证关系的生物体。

(2)儿童心理发展的五阶段论

瓦龙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下列五个阶段:

*生后第一年

*从会走路到三岁

*从三岁到五、六岁

*从五、六岁到十一、二岁

*十二、三岁以后的青少年期

3.瓦龙与皮亚杰的观点的异同

相同点:

二者都是从内外因相互作用,即儿童和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

不同点:

(1)具体分析中,瓦龙既强调生物因素的作用,也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而皮亚杰则强调动作及动作中形成的图式的作用。

(2)从研究重点上看,瓦龙着重于全面地个性发展,侧重于社会方面,皮亚杰着重于儿童的思维发展。

(3)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划分阶段上看,瓦龙以较全面的心理发展为指标,皮亚杰则以思维的发展为指标。

(4)从研究思想上看,瓦龙较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他认为发展中的平衡的打破只是由于机体的生长和机能的觉醒,似乎也不符合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三)新行为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的律师家庭中。

中学毕业后,他主修英国文学,想成为一名作家,后来他发现自己“无物可述”,便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