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503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攀枝花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攀枝花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攀枝花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攀枝花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攀枝花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攀枝花市.docx

《攀枝花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枝花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攀枝花市.docx

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十一五”旅游规划

 发布时间:

2008-06-2611:

26:

52 来源:

 选择阅读字体:

【大中小】阅读次数:

23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不公开理由:

内容描述: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程序:

本单位内审核后公开

责任部门:

附件:

攀枝花市旅游局

二OO四年十月

 

旅游,是指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离开惯常居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的任何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疗养保健、会务、购物、宗教、文化、体育等活动。

旅游作为一种独立的行业,距今只有200年左右的历史。

现代旅游业的真正崛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国际关系的总体缓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中产阶级在战后的迅速成长,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交通工具的突飞猛进,这些都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到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性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现代旅游业产生、发展和崛起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新兴产业是伴随着工业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壮大的,所以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个人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求新、求知、求乐、求健欲望的增强,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群摆脱了生存需求的羁绊,旅游行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断言,只要世界经济社会是在发展进步的,社会秩序总体是安定的,旅游业就会不断兴旺发达,所以,旅游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旅游业发展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八大方面的积极贡献:

(一)在经济发展中,旅游业是一个能够创汇增收、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

(二)在社会发展中,旅游业是一个能够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利民产业”和“富民产业”。

(三)在文化发展中,旅游业是一个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文化资源走向市场的“窗口产业”。

(四)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旅游业是一个有利于一、二、三产业互相渗透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催化产业”。

(五)在国土资源利用中,旅游业是一个有助于实现“充分、合理、有效”目标的“推进产业”和“环保产业”。

(六)在对外开放中,旅游业是一个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先导产业”。

(七)在国际交往中,旅游业是一个有助于增进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有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促进世界稳定和发展的“和平产业”。

(八)在提高国民素质中,旅游业是一个有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健体强身的“学习型产业”和“健康型产业”。

旅游业的八大产业性质,充分说明了发展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能够发挥的特殊作用和功能。

一、正确认识旅游发展大势,增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新跨越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

“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经过26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已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客源输出国,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旅游业已经从外事接待型事业发展为综合性经济产业,并且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富有活力与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新世纪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自199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省旅游业发展迅猛,成效显著,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支撑作用。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旅游业要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与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全省形象和促进“两个文明”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全省上下团结一心谋发展,大力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工作格局和党政齐上、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战略和措施,使旅游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促进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夯实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全省重视旅游、大力发展旅游的良好态势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也不失时机提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壮大。

加快发展攀枝花旅游产业,已成为调整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内需,保证社会发展与稳定,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

这也是攀枝花市自身发展的需要。

无论从可持续发展要求,还是从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的需要,都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分量和作用更加突出。

(一)攀枝花市旅游资源概况及评价

攀枝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匹配天成,集中表现为“四性”:

一是不可替代性。

我市地处中国西部阳光地带,年日照2700小时以上,年均气温20℃左右,全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四季可游,特别适宜冬季避寒。

具有神奇疗养保健功效的氡气温泉、“万里长江第一漂”的金沙江漂流探险、年年开花的攀枝花苏铁、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万亩盘松、杜鹃、“天坑地漏群”等,还有“砚中极品”-苴却砚,都是唯攀独有的精品、绝品资源。

一些民族文化和民俗艺术形式,如仁和区境内的俚濮彝族“洞经”音乐、新山傈僳族“约德节”等,独具魅力,堪称人间瑰宝。

这些旅游资源不仅品位高,而且垄断性、独特性强。

二是丰富多样性。

我市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组合配套较好。

山、水、林、泉、洞景观多样,各具特色。

全市原始森林多处,森林覆盖率达57.98%,有二滩国家森林公园和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

丰富的光热和悬殊的温差,造就了攀枝花瑰丽的生物大观,动植物多达2731种,粮食作物一年三熟,荔枝、桂圆、芒果、石榴、枇杷等亚热带水果品丰质优,香飘四海,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加上回龙洞古人类遗迹、南丝绸之路古道、挂榜清真寺等众多少数民族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神奇珍稀的古迹遗存,人文景观异彩纷呈。

三是神秘性。

由于受人为破坏较少,目前这些资源大都保留了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给人以强烈的新奇感,加之攀枝花“三线建设”的特殊历史背景所形成的一些工业旅游景点,如“象牙微雕钢城”-攀钢、“深山明珠”-503地下战备电厂、米易弯坵“红色年代主题园”等,都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和趋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四是互补性。

我市冬季晴空万里,温暖凉爽,当北国滴水成冰,南国也在寒风中渡过时,攀枝花这座“天然温室”却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

这些独特的气候和自然、人文景观与与我国北部形成强烈反差,旅游市场开发具有双重互补性。

只要加以较好的开发利用,必将成为我省在建设旅游强省过程中新的热点和增长极,成为我国阳光旅游目的地。

1996年,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视察攀枝花时曾明确指出:

“我不但支持你们开放,而且支持你们成为国际化旅游城市”。

2003年8月,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到攀考察后大为兴奋,说:

“这里的旅游资源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这里得天独厚。

’没想到有这么好的生态、植被、大工业和温泉,是‘四川的三亚’。

攀枝花旅游业的发展,大有所为。

”张中伟省长在第十届全省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强调指出,要加快攀西阳光生态旅游区建设,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刘捷在短期内三次到攀枝花,把攀枝花旅游作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第六大精品旅游区,予以隆重推出。

中央、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攀枝花旅游资源有如此高的评价,对攀枝花旅游发展寄予厚望!

(二)攀枝花市旅游发展概况

攀枝花市是一个“先生产,后生活”的典型工业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攀枝花市旅游业自八十年代起步以来,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逐步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外事接待型、事业型、产业型三个发展阶段。

1、1985年到1996年,主要是从事外事接待工作。

1985年,我市成立了旅游事业管理处(为事业编制),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全市旅游行业工作。

当时是五署合一单位,与攀枝花市外事办公室、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接待处、攀枝花宾馆和攀枝花旅游公司合署办公。

2、1996年5月到2000年,是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事业型)。

1996年旅游事业管理处与市政府接待办公室合并成立了攀枝花市旅游接待局。

2000年,成立独立的攀枝花市旅游发展局。

3、2001年至今,是我市旅游产业开始大发展的阶段。

2001年底,市委、市政府成立攀枝花市旅游局,作为政府行政部门管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

市委、政府明确把旅游产业列为我市的第六大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壮大,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仅2004年上半年就两次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成立了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进行了全市旅游工作部署,从思想认识、产业地位、政策措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全市现有星级宾馆6家,其中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1家,一星级宾馆2家;旅行社15家,其中国际社2家,开辟了国内外游线百余条;国家AA级景区3个、农家乐、度假村遍布全市,评定三级至特级农家乐59家。

近年来,成功举办了“中国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节”、“攀西生态旅游节”、“攀西石榴节”、“龙舟节”、“阳光之旅”等大型旅游活动,引起了轰动效应。

近年旅游统计

年度

国内旅游者(万人次)

海外旅游者

(人次)

旅游创汇

(万美元)

旅游总收入

(万元)

旅游收入占GDP产值

1995

39.5

1341

134.92

2205

1996

33.96

1834

136

2399

1997

61.5

650

45.14

6770.66

1998

73.95

719

50.66

7690.8

1999

81.47

589

35.26

12300

2000

101.28

715

35.35

15800

1.4%

2001

120.83

795

48.10

24400

2%

2002

130.58

710

23.85

32000

2.32%

2003

142.46

704

91.16

46800

2.86%

我市旅游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四川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优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决定,以建设中国西部阳光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川西南、滇西北旅游枢纽城市为目标,以打造“中国西部阳光温泉度假之旅”、“大三线工业探秘之旅”、“大裂谷奇异风光之旅”、“川滇民族风情之旅”四大旅游品牌为重点,一手抓旅游景区景点规划与开发,一手抓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克服不利影响,实现了我市旅游产业持续稳步增长。

(三)攀枝花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

旅游业的大发展对于我市调整产业布局,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是攀枝花经济总量五年翻番和富民升位的后劲之所在。

1、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实现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旅游业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支柱产业,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极大地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据资料显示,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交通、饮食、商业等第三产业就增加4.5元,利用外资额就相应增加5至9元。

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应该从促进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推动三个文明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旅游和其它产业的辩证关系。

2、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是调整我市产业结构,改善攀枝花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的有效手段。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我市独特的地理环境,我市形成了重一、二产业,轻第三产业的局面,攀枝花人民缺乏文化休闲娱乐活动。

而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就能够改变城市景观,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一、二、三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

3、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我市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旅游业本身以及它所带动的相关行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全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将为攀枝花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提供一个适当的结合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稳定。

4、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统筹我市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发展旅游业可以为我市广大农村乡镇特别是米易、盐边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一条脱贫致富之路,摆脱以往部分地区因贫穷而破坏生态,越破坏越贫穷的恶性循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良性发展。

旅游线路的开发是“开一线富一片”,发展旅游业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富民兴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提升攀枝花城市品位、促进对外开放的需要。

旅游业发展的程度是城市名片上的重要注脚。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城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代表了整个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就是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创造和维护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城市的辐射力、聚集力和影响力。

抓旅游就是抓开放。

通过旅游带来的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一方面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增加开放度;一方面推进区域内的文明进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和氛围,提高整个城市的开放程度。

 

(四)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旅游产业虽然发展比较快,成效明显,但国际、国内,特别是周边省、市、区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使旅游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市旅游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是旅游资源大国的加快发展,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优势的泰国、澳大利亚、韩国等,近年来都把发展旅游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并积极抢占着亚洲和世界旅游的市场份额,旅游市场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我市的入境游与全省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接待人次少,停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低,以2002年为例,旅游创汇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还不到1%,2003年旅游创汇比重也仅仅达到1.6%。

可以看出,入境游对全市国民经济的贡献小。

二是周年省、市、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市周边的凉山州以及云南省昆明、丽江、大理等市、区高度重视旅游,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大投入,景区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旅游产品竞争力显著提高,使我市旅游也面临新的挑战。

我市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滞后。

长期以来,我市旅游都是以观光为主,集观光与休闲、度假、会议、科考、探险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开发不够。

旅游对象以国内游客为主,而其中本地游客又占有较大比重,入境游市场份额小,外汇收入少,对国民经济贡献小。

二是打造旅游精品不够,旅游产业要素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旅游规划制定和实施力度不够,高品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少,旅游产业要素市场不健全,围绕“大旅游、大市场”形成产业链,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够。

三是旅游投入不足,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和手段。

四是旅游宣传促销方法单调,手段单一,形式不活,效果不明显,尚未形成整体宣传促销的格局;五是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旅游市场发育不完善。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和制约了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十一五”旅游发展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奋力推进“三个转变”,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为总体要求,以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突出旅游规划编制、旅游精品建设、旅游形象推广和旅游市场管理,努力把旅游业建成我市的支柱产业。

三、“十一五”旅游发展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突出特色、争创精品的原则;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区域一体化的原则。

四、“十一五”旅游发展目标

到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0亿元,建成川滇地区旅游枢纽城市;到2007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15亿元,确保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到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30亿元,把攀枝花建成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特色鲜明的中国西部阳光生态旅游目的地,争创全国最佳旅游城市。

五、“十一五”期间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全市人民要认真学习贯彻第二届四川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

旅游寓消费于生产,寓生产于消费,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交汇点,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部。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调整和优化我市经济结构,实现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创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打造城市的新形象的重要途径。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是攀枝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将旅游产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的必然要求。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是如何快干、干出成效的问题,是如何加大执行力度的问题。

为此,需要各区县、各部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紧紧抓住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集思广益、扎实有效、多角度、全方位地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精神,将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实实在在地向前推进。

(二)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增加旅游产业发展投入

政府主导型战略的主要内容和实质就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

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

旅游业直接涉及14个产业,间接影响47个行业。

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证明,旅游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政府职能的侧重点各异。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肩负开拓者的职能;在旅游产业逐步兴起和蓬勃发展时期,政府承担规范者的职能;在旅游产业逐步走向成熟时期,政府肩负协调者的职能。

我市旅游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级政府要肩负起开拓者的职能。

我市旅游产业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必须加大投入。

政府主导型投入主要用于整体旅游市场促销、重点旅游景区、旅游线路与旅游资源的前期规划、全市旅游景区规划、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补助、政策性奖励、旅游人才培训、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质量监督、信息网络等项目。

各区(县)也要安排一定的旅游业发展配套经费。

交通、水利、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资金和项目,要向重点旅游景区倾斜。

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市投资开发旅游业,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

(三)制订科学的项目建设方案,全力推动旅游产业的系统开发建设

1、统筹安排,搞好“四个结合”。

一是与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相结合;二是与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相结合;三是与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相结合;四是与申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相结合。

特别是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不但可以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作用,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而且还可以为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城市的美誉度,树立城市的整体形象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在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时,应对我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一并动员和部署。

此外,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将于2005年召开四川省冬季旅游发展大会,我们要抓住举办冬季旅发大会的契机,切实搞好我市旅游设施建设和城市基础建设,突出旅游产品特色,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奋力推进我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2、分工协作,落实责任。

旅游部门要加强对全市旅游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行业管理工作;计划部门要把旅游发展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重点项目和旅游产业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部门要把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统筹好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规划;建设部门要切实支持风景区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及申报工作,积极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服好务;交通部门要按照“发展旅游,交通先行”的原则,按照全市旅游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旅游交通建设;林业部门要用全省最优惠的政策支持景区开发建设,切实支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资源;文化部门要积极发掘旅游文化,提升我市旅游的文化内涵;宗教部门要主动配合旅游部门搞好旅游项目的审批、申报、开发和建设。

环保、城管、水利、文物、扶贫等部门,要共同搞好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建设和综合利用;公安、交通、工商、物价、质量与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要加强旅游运输、安全、价格、秩序、卫生等方面的管理;人事、劳动、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基础与职业教育培训。

总之,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围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这个战略目标,积极主动履行各自职责,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切实把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形成推动旅游发展的整体合力。

3、建立制度,加强考核。

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形势喜人,形势逼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制订工作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商讨、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各区(县)都要明确本地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制订相应的制度,狠抓工作的落实。

要制订全市科学的项目建设方案,实行目标管理,要把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

市委、市政府督查办、目标办要加强对会议精神和政策落实的跟踪、督查和考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区)县党委、政府、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和监督检查。

六、“十一五”期间旅游工作重点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建立市到县(区)、重点景区和从总规到控规、详规及项目设计多层次的旅游规划管理体系,坚持以整体设计、特色创新、重点梯度开发的方针为指导,做到高起点、高品位、讲究质量、适应旅游需求多样化的趋势,突出新、奇、特、险,上精品,创名牌,有计划地做好城市、景区规划,发展我市旅游产业。

切实搞好旅游规划和策划,科学有序开发我市旅游资源,塑造我市旅游新形象。

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旅游规划,使旅游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与环境保护、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相协调;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富有创意,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展示文化。

加强完善旅游规划网络,强化规划的实施与监督管理。

“十一五”期间,重点做好攀枝花市阳光生态旅游产业规划,加强和完善县、区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的详细规划。

我市旅游产业规划的初步构想是:

按照突出重点、分层次推进的原则,以市区为中心,形成一条产业带,五条旅游精品游线,即:

1、一个中心——攀枝花市区

攀枝花市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川西南、滇西北的交通枢纽和最大的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加快,交通通讯将更加发达,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备,服务设施将更加齐全,环境将更加优美。

届时,攀枝花市区将建成为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她将以其强大的城市功能成为区域旅游服务的基地,成为川西南、滇西北旅游圈的中心枢纽城市,自身也必将成为市域内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