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文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498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48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教育厅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四川省教育厅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四川省教育厅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四川省教育厅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四川省教育厅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教育厅文件.docx

《四川省教育厅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教育厅文件.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教育厅文件.docx

四川省教育厅文件

四川省教育厅文件

川教[2006]254号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

毕业会考语文等三个学科考试标准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

   高中毕业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

为了搞好全省会考工作,控制好试题难度并保持其稳定性,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师生复习备考,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根据川教基[1992]17号和川教基[2002]44号文,我厅责成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力量对《四川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试用)》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四川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修订稿)》,现将语文、英语、思想政治三科考试标准(修订稿)印发各地。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科考试标准(修订稿)我厅已于2006年3月公布(见川教[2006]72号文)。

   会考考试标准是各学科会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内容及其要求的具体化。

各地在教学中,应依据教学大纲、必修课教材进行教学,并依据会考考试标准组织复习。

为充分发挥会考标准的教学评估导向作用和复习备考指南作用,学校应采取有力措施,使学科教师和学生均对“会考标准”了解、熟悉。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之前,如无特殊情况,我厅将不再对本考试标准进行修订。

   附件:

四川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英语、思想政治三科考试标准(修订稿)

 

 

四川省教育厅

2006年9月28日

 

主题词:

高中毕业会考 考试标准 印发通知

2006年9月28日印发

关于四川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语文等三个学科考试标准使用的说明

   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调整后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推动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与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相衔接。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国家承认的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

其性质与高等学校招生选拔考试不同。

它是检查、评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考核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必修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

   本标准是根据2002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必修课教材的要求,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制定的。

这个标准是各学科毕业会考命题的依据,各科试题将不超出相应学科考试标准的规定。

会考题的难度和份量,以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一般都能顺利通过考试为标准。

   这次印发的十个学科的考试标准中,按高中新课程计划编写的地理、历史、信息技术三个学科的考试标准适用于高中一年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学科的考试标准适用高中二年级;语文、英语、思想政治三个学科的考试标准适用于高中三年级。

   由于我们对高中毕业会考研究尚不充分,其中疏漏和缺点在所难免,恳请批评指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搞好修改工作。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6年9月25日

 

   附件:

四川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英语、思想政治三科考试标准(修订稿) 

   

 

目 录

   四川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语文                                  (5)

   一、考试标准                                                          (5)

   二、例证性试题                                                         (8)

   三、四川省二○○七届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样题(附答案)          (13)

    四川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英语                                   (23)

   一、考试标准                                                           (23)

    二、例证性试题及解题指导                                               (30)

    三、四川省二○○七届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英语样题(附答案)     (35)

   四川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思想政治                               (48)

    一、考试标准                                                           (48)

    二、例证性试题                                                         (56)

    三、四川省二○○七届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思想政治样题(附答案)                     (59)

 

 

四川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

语文

高中语文毕业会考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终结性水平考试,它是衡量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依据。

我省高中语文毕业会考面向全省高中毕业学生,以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语文教学效益的普遍提高为宗旨;考试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一、考试标准

(一)考试范围

高中语文毕业会考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来确定考试范围,以应届毕业年级高中阶段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为基本命题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着重考查学生在积累与运用、阅读与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二)考试方式

1.考试采用书面笔答、闭卷方式。

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Ⅱ卷。

第1卷为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选择题的全部答案只能填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则一律视为无效;第Ⅱ卷为各种类型的试题(包括作文),共80分,须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三)试卷结构

1.能力层级分布

识记积累约10%

理解感悟约25%

分析综合约15%

表达运用约45%

鉴赏评价约5%

注:

高中语文毕业会考要求测试识记积累、理解感悟、分析综合、表达运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①识记积累——识别、记忆语文知识的能力,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②理解感悟——借助语境和自身生活体验,理解文章的语言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领会文章主旨的能力,是在识记积累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③分析综合——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归纳和整理的能力,是在识记积累和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④表达运用——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是以识记积累、理解感悟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⑤鉴赏评价——对文学作品进行初步鉴赏和评价的能力,是以识记积累、理解感悟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高中语文毕业会考对以上五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程度不同的考查。

2.考查内容分布

语文知识及运用约27%

阅读(含古诗文阅读)约33%

写作40%

3.题型分布

①单项选择题30%

②多项选择题

③文言翻译题④填空题

⑤简要表述题40%

⑥写作题40%

4.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约70%

稍难题约20%

中难题约10%

(四)考试目标

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具体要求和能力层级三部分的内容,详见下表。

二、例证性试题

为了让广大师生获得对高中语文毕业会考试题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毕业会考的适应能力,现将各种类型试题按不同能力层级举例如下:

(一)识记积累

【例1】(单项选择题)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浸渍(zì)隽永(juàn)毛骨悚然(sǒng)

B.殒身(yǔn)要塞(sài)桀骜不驯(ào)

C.非难(nán)恫吓(xià)残羹冷炙(zhì)

D.迥异(jiǒng)玷污(diàn)稗官野史(bài)

答案:

C

【例2】(单项选择题)下面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耳儒目染禁若寒蝉按途索骥B.光怪陆离功亏一篑矫揉造作

C.众口烁金挺而走险旁证博引D.戒骄戒燥相形见拙察颜观色

答案:

B

【例3】(填空题)根据原文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只选填三句)

(1)山不厌高,          。

周公吐哺,             。

(曹操《短歌行》)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4)接天莲叶无穷碧,。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答案:

(1)海不厌深天下归心

(2)使我不得开心颜

(3)无边落木萧萧下(4)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理解感悟

【例1】(单项选择题)依次填人下面文字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

A.泻浮笼B.流飘罩C.泻飘笼D.流浮罩

答案:

A

【例2】(单项选择题)下面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九寨沟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美不胜收,可谓巧夺天工,令人流连忘返。

B.在西部论坛上,世界各国的经济界精英济济一堂,共同规划西部发展蓝图,他们的思想观点令人叹为观止。

C.学习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正确的策略和方法能够使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D.成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各种美食更是脍炙人口,名扬四海。

答案:

C

【例3】(单项选择题)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兵:

兵器

B.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丧:

灭亡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

通“魇”,满足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宜:

适宜,恰当

答案:

D

【例4】(文言翻译题)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为国者勿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答案:

(1)六国相继灭亡,难道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2)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例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至于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本质上也是幻想,也是梦。

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

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

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就是死气沉沉、没有生气的人。

人一天也不能没有希望。

它在人性中所扎下的根,比回忆往事更深,更牢。

它是精神的细胞,是精神的白血球和红血球;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老人中,也不乏充满希望的人。

这是一些真正的人,永不衰老的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贝多芬就是在满脑子的创作计划中溘然长逝的。

(他说他准备再写出几部大作品,然后就像老小孩那样同尘世告别)

1945年4月,爱因斯坦以荣誉退职教授的名义退休了。

在他退休前几个月,他同斯特恩教授进行过一次诚挚的谈话。

爱因斯坦说,他正在苦心推敲相对论的某些变化,他的退休决不会中断这项工作。

对此,斯特恩发表评论说:

“退休并不意味着爱因斯坦已经放弃了今后的一切科学活动,一个公务人员可以退休,一个有才智的人却不能退休。

我想,这就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真正含义。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这个面向升起的大阳,走向中兴的民族自然也是倍感亲切的。

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

18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兼文学家莱辛说过,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可贵。

这是爱因斯坦最喜欢引用的一句格言,他把它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从中得到力量,得到慰藉。

的确,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是不断的追求,是追求的过程。

充满希望的旅行(过程),要比达到目的地好。

我认为,这是支配人类一切活动的一条最根本的心理学原理。

(1)(简要表述题)“精神的白血球和红血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希望

(2)(简要表述题)文中作者认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答案:

不断追求,充满希望。

(3)(多项选择题)结合文意,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项()

A.作者认为希望、幻想、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有希望才不会绝望,但不能只是一味幻想。

B.作者认为希望和梦是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它可以使入永远充满活力。

C.贝多芬、爱因斯坦都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老人。

D.作者认为诗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是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

E.作者认为追求真理和占有真理就是人类活动最根本的一条心理学原理。

答案:

BD

【例6】(简要表述题)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请简要分析它运用的妙处。

画线的句子:

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全文其它文字略)

答案:

排比铺陈了产生黄鹂全部美丽的典型环境。

读来酣畅淋漓,气势充沛。

(三)分析综合

【例1】(简要表述题)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从哪两个角度写月亮的?

请分条概述。

画线的句子:

作为一个星球,它比谁都小,但人们在夜空里望来望去,它比谁都大——这就是月亮!

(全文其它文字略)

答案:

角度一;月亮在宇宙大大小小星球中体积的位次;角度二:

月球和其它星球给地球上人们的视觉效果。

【例2】(单项选择题)下面对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分析危害,动摇秦国军心。

让秦伯认识到秦、郑相隔遥远,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

B.以利益诱惑秦国,历数保存郑国对秦国可能带来的种种好处。

C.挑拨秦晋两国关系,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对秦国是忘恩负义的。

D.进一步分析结局,指出若秦灭郑,则会形成“阙秦以利晋”的局面。

这—点最后也得到了子犯的认同。

答案:

D

【例3】(简要表述题)请从下面有关爱因斯坦情况的散乱介绍中,筛选出其中最重要的信息,用简明的语句写一段不超过100字的介绍爱因斯坦的文字。

爱因斯坦1921年发现了光电效应,为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奖。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

爱因斯坦1879年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1955年去世,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曾激动地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爱因斯坦是一位可以与牛顿媲美的科学家。

普朗克发现了量子论,量子论与相对论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答案:

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相对论。

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

(四)表达运用

【例1】(简要表述题)仿照下面例句,以不同职业称谓(例如军人、教师、工人等)开头,写两个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句:

护士,犹如清纯的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着每位病人,

答案:

(1)教师,宛若涓涓的清泉,送来清澈的甘露,润泽着莘莘学子。

(2)农民,好像勤劳的蜜蜂,酿出香甜的蜜汁,滋养着芸芸众生。

【例2】(简要表述题)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述不够得体,请加以修改,要求句式与原句相同,字数大体相等。

老师,您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数十载,培养出了无数的学生。

如今,您的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很多人已经成就卓然,而您得到的却是满头银丝。

在第二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要向您说:

“您是蜡烛,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

答案:

您是园丁,您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桃李芬芳,春色满园!

【例3】(写作题)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仪式:

一个人有三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五岁、十岁和十五岁。

五岁时,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到了十岁,父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祖父在田坎的那边接着;到了十五岁,则由祖父把孩子领到田边,对面田坎再也没有人接。

从这时候起,意味着这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需要自己体会人间的艰辛。

是侗族人作践自己的孩子吗?

要求:

(1)根据上述材料,以“成长”为话题,自定角度,自拟标题作文;

(2)自选文体;

(3)字数不少于600字。

(五)鉴赏评价

【例1】(简要表述题)阅读王维《山居秋暝》一诗,然后做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刊自可留。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答:

描绘了一幅由明月、清泉、浣女和渔舟组成的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

其作用是反衬出山间环境的幽静。

四川省二○○七届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语文样题

第Ⅰ卷(共2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咳嗽惊骇隔阂言简意赅

B.憩园起讫修葺锲而不舍

C.凭吊悼念祈褥手舞足蹈

D.吞噬侍侯嗜好恃才傲物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山清水秀自惭形秽一脉相承

B.每况逾下溘然长逝永葆青春

C.老骥伏枥相辅相成能言善辩

D.妄自菲薄稗官野史颠沛流离

3.依次填人下面句子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了鱼、大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的形象。

他们的和头饰.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运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A.溶人原形包含

B.融入原形蕴含

C.融人原型蕴含

D.溶人原型包含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中国教育报》自10月14日开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专栏,推出“如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系列讨论以来,共收到电子稿件500余篇,热线电话更是不绝如缕。

B.尽管我们的生活里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摒弃文明、摒弃理性、摒弃人生,而应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真理。

C.“朱家军”今年的总体成绩还算差强人意,虽然朱广沪今年率队与欧洲强队比赛三战皆败,且无一进球,但却连夺两个东亚冠军,在今年的8场比赛中,取得2胜3平3负的战绩。

D.第26届金鸡奖颁奖典礼于2005年11月12日晚在海南三亚举行,青年导演马俪文一鸣惊人,凭借影片《我们俩》一举击败陆川等人获得最佳导演奖,成为本届电影节杀出的一匹“黑马”。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湖北省京山县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迅速组织农业、卫生等部门,采取了封锁、扑杀和消毒等一系列措施。

B.瑞典皇家文学院10月13日宣布,75岁的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得了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C.成功实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充分表明中国人民和平利用空间资源,开辟了中国和世界航天事业的广阔前景。

D.教育专家指出:

不能忽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母亲们要教育孩子富有爱心,让孩子从小培养博爱、同情、宽容等品德。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一书是继《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主要记载孟子言行,阐发儒家思想,属对话式论辩文,文章富有气势,言辞犀利、流畅。

B.西汉刘向编纂的《楚辞》收集了战国末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

这些诗歌采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C.巳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其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主人公双双殉情所换取的两个仇家的和解,象征着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D.巴金在小说创作上成就最大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的作品,《激流三部曲》中的《寒夜》就是这方面最为成功、影响深远的作品。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①嗟夫!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凡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Z-T,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②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土之悲哉?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矫:

假托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

比较

C.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暴:

显露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屈:

委屈

8.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9.下面对选文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出身寒微的五人与“易其志”的缙绅作对比,盛赞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崇高精神。

B.将达官贵人的可耻行径与五人的英勇就义作对比,突出五人品行的高洁和死的意义的重大。

C.将五人平庸活着的假设与仁人志士的“扼腕墓道”的现实作对比,突出五人慷慨赴死的深远影响。

D.将作者和同仁为五人树碑立传的义举与阉党肆无忌惮的恶行作对比,表明正义与邪恶势不两立。

10.下面对选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段①交替使用不同的句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充分表现了五人之死的崇高和可贵,显示了五人之死的巨大意义和影响。

B.语段②通过五人与高爵显位者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五人之死的意义和价值、,揭示出文章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行文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而悲壮的性情和品格,充分反映了作者舍生取义的执著追求。

D.选文饱含深情,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借五人之死的叙述和议论,阐明了作者对死生意义的思考,弘扬了一种人生正气。

第Ⅱ卷(共80分)

三、(12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九人欤?

译文:

(2)人皆得以隶使之。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填空回答。

这首绝句具有深邃的意境和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之感。

(2分)

(2)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有着重要的反衬作用。

请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