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469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docx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docx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喋血 光碟 谱牒 嗲声嗲气

B.摹刻 模仿 蘑菇 顶礼膜拜

C.国殇 举觞 晌午 觥筹交错

D.紊乱 纹饰 吻合 切中肯綮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显赫顶礼摩拜作料前赴后继

B.口风一傅众咻执著艰苦卓绝

C.笃行张惶失措暮霭纷至沓来

D.粗犷情有独钟倾压工力悉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直对自己充满信心的李嘉林怎么也没有想到,期期艾艾盼来的竟然是一张专科的入场券。

B.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C.其实,早在到达巴黎之时他们已经分道扬镳,虽然,他们彼此往来,相互赠书赠画,友谊看似延长着,实际上却没有加深。

D.很多隐士把归隐当作终南捷径,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渊明,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西班牙诗人梅洛鼓励那些处在失望中的人们:

命运的盾牌一面是失意、困惑;另一方面是幸福、快乐。

B.在这次调查中,前三个问题是:

你的月生活费是多少,你平时的买衣标准是什么,你平时的吃饭标准是什么?

C.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优点。

D.时间膨胀不仅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它也是一种时间旅行(一种科学幻想活动,指人离开现在而置身于未来或过去——译者注)。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5月18日是第18个法定“全国助残日”,学校要组织好“爱心捐助”活动,号召广大学生“少吃一份零食、奉献一片爱心”,把节省下来的钱捐赠给贫困残疾儿童。

B.今年住房供求关系平衡,国家政策相对稳定,同时受到广州、深圳等外地房价下降,济南的二手房价不会大涨。

C.2008年汽车行业整体将处于回落周期,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业人士对今年行业走势心存疑虑,应该保持一份警惕。

D.汶川余震频繁,滑坡和泥石流不断发生,这既影响了道路抢修的进度,也威胁着现场人员的安全,但抢修人员打通道路的决心没有改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高崧墓志与《兰亭序》

沈国仪 陶冠群

日前,南京东郊东晋名臣高崧墓葬有重大发现,其中出土的两方珍贵的楷书字体砖质墓志,重新引发了60年代就王羲之《兰亭序》真伪之辩的话题。

这两方楷书实证资料,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也为《兰亭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东晋名臣高崧卒于公元366年,夫人谢氏卒于公元355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361年,可以说,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

日前发掘的高崧墓中出土的两方墓志,上书“晋侍人、建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虽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但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

墓中还出土了铜砚、墨等书写用具,说明书法在当时已比较流行。

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在中国书法史上意义重大。

在与高崧同时代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最为著名,因而,《兰亭序》的真伪之争也最令人关注。

据史载,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42位朋友到山清水秀的山阴兰亭(今浙江绍兴市郊),饮酒赋诗26首,最后由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写了脍炙人口的《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字字精妙。

王羲之对自己的这一作品十分珍惜,并作为传家之宝,直传到七世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辨才手里时,那已经是唐代了。

唐太宗得到后,十分高兴,让人临摹了多本,分别赐给太子、诸王、近臣,从此《兰亭序》摹本散落人间,而真本则被唐太宗殉葬昭陵。

这就是《兰亭序》的传说。

首次对王羲之《兰亭序》提出质疑的是著名学者郭沫若。

他根据当时60年代南京出土的东晋王兴之夫妇、谢鲲等墓志均为隶书字体这一事实,推断晋代根本没有成熟的楷书、行草,特别是王兴之是王羲之的族亲,可见,《兰亭序》应属伪作,现存王羲之草书是否为真迹摹本,也值得怀疑。

但这一观点引起了南京著名书法家高二适的反对,他认为现存《兰亭序》应为王羲之真迹摹本,不仅因为当时就有楷书、行书的记载、传说和故事,而且流传至今的许多碑贴摹本也可证明楷书字体在六朝已经形成,并趋向成熟。

由于高二适的声望远不及郭沫若,观点不能发表,高老就把文章交给他的老师、国学大师章士钊,章士钊又呈给毛泽东主席。

毛主席还专门作了批示:

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这场学术争论影响很大,但双方争执不下,最后郭沫若说:

“还是以后等考古发现吧!

今天,东晋高崧墓志的出土,为《兰亭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句号。

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南京东郊东晋名臣高崧墓葬出土的两方珍贵的楷书字体砖质墓志考古价值的一项是()

A.重新引发了60年代就王羲之《兰亭序》真伪之辩的话题。

B.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

C.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在中国书法史上意义重大。

D.高崧墓葬出土的两方珍贵的楷书字体砖质墓志,证明高崧与王羲之生活在同一时代。

7.下列有关出土的书法作品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书“晋侍人、建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可以推断晋代有成熟的楷书、行草,《兰亭序》应属真作。

B.郭沫若依据60年代南京出土的东晋王兴之夫妇、谢鲲等墓志均为隶书字体这一事实,推断晋代根本没有成熟的楷书、行草,《兰亭序》应属真作。

C.高二适认为现存《兰亭序》应为王羲之真迹摹本,不仅因为当时就有楷书、行书的记载、传说和故事,而且流传至今的许多碑贴摹本也可证明楷书字体在六朝已经形成,并趋向成熟

D.郭沫若认为现存王羲之草书是否真迹摹本,也值得怀疑。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晋名臣高崧墓中出土的铜砚、墨等书写用具,说明书法在当时已比较流行,但不能据此完全断定《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

B.《兰亭序》的真伪之争最令人关注,是因为毛主席专门作了批示:

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C.《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因为东晋高崧墓志的出土证明其为真迹。

D.由于高二适的声望远不及郭沫若,观点不能发表,所以大家都认可了郭沫若的观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耿恭字伯宗,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

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谒者关宠为戊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

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

大昆弥已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及奉宣帝时所赐公主博具,愿遣子入侍。

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

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

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

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

传语匈奴曰:

“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因发强弩射之。

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

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

匈奴震怖,相谓曰:

“汉兵神,真可畏也!

”遂解去。

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

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

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

恭励士众击走之。

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

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

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

“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

”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

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新即位,乃诏公卿会议。

司空第五伦以为不宜救。

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

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馀,军仅能至。

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

羌乃遥呼曰:

“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

”城中皆称万岁。

开门,共相持涕泣。

明日,遂相随俱归。

虏兵追之,且战且行。

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至玉门唯馀十三人。

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

及恭至洛阳,拜为骑督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殁:

杀死

B.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固:

坚守

C.救兵不至,车师复畔畔:

通“叛”,背叛

D.恭励士众击走之走:

逃跑

1.3.5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及奉宣帝时所赐公主博具五月,乃引兵据之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我范羌也

蚓无爪牙之利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耿恭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②传语匈奴曰:

“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③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④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乃引兵据之

⑤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励士众击走之

⑥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

A.①③④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师投降后,设置西域督护,耿恭被任命为戊校尉,到任后,传檄乌孙国,宣示大汉威德,乌孙王派遣使者进献名马,并送儿子入侍汉朝。

B.匈奴攻破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耿恭凭借涧水据守疏勒城,用强弩发射毒箭杀死大量敌兵,又招募数千人直冲敌阵,匈奴骑兵被迫撤走。

C.车师背叛汉朝后,与匈奴一起进攻耿恭,耿恭处境艰难,粮食吃完后,就煮铠甲弓弩,吃皮革牛筋,他与吏士们上下齐心,同生共死。

D.耿恭在范羌救援下回归,路上遭到匈奴兵追击,他们且战且走,到达玉门关时,只剩下十三人。

到达洛阳后,耿恭被授予骑督尉之职。

1.3.5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3分)

(2)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3分)

(3)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

移家,搬家。

湖上亭,地名。

(1)“啼”字精妙传神,请简要分析。

(4分)

(2)本诗二、三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六则)

故木受绳则直,           。

(《劝学》)

(2)           ,术业有专攻。

(《师说》)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

(《滕王阁序》)

(3)戍卒叫,函谷举,            ,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

(4)别有幽愁暗恨生,             。

(《琵琶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江南好》)

五、语言运用(12分)

16.某校即将举行校庆100周年活动,一位成为著名画家的校友的王先生寄来一幅曾经获得全国大奖的处女作《锦锈河山》表示祝贺,校学生会的宣传委员为校长办公室写了一封短信给这位校友,其中4处画线部分里有的词语用法不妥,请写出修改意见。

(4分)

王先生:

你好!

校长近日收到你获得过全国大奖的第一幅处女作《锦锈河山》①,非常高兴,已安排我们将你的作品惠存于校友作品陈列室②。

你随寄的对这幅画的说明文字,我们已按你的吩咐请校庆办公室雅正③。

感谢你对敝校所尽的绵薄之力④。

17.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分)

给我一次困难,让我去懂得克服;

给我一次挫折,;

;让我去学会反省;

给我一次失望,;

;让我去学会振作;

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功的经历。

18.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⑴上图中有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请写一句或几句话,表达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并在句中用上这两个标点符号。

(2分)

⑵这幅漫画揭示的道理常常被人忽视,或者常常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不可思议。

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这个道理。

(2分)

六、选考题(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塑像与目光

张鲜明

那种眼光,那种洞穿曲折回环的文明的眼光,高高悬在历史的上空。

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在蓝天白云之间,突然就看到了那两尊巨型塑像,炎黄二帝的塑像。

不是“看见”,而是炎黄二帝铺天盖地而来,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

不,占据了我整个心灵!

一座山,整整一座山啊,嶙峋地站着,峥嵘地站着,站成两个活生生的头颅,山人合一,在无垠的苍穹之下,以浩瀚无际的目光,与太阳和月亮一起,与波光粼粼的黄河一起,照耀着我们,沐浴着我们,谁能不为之深深地震撼?

这震撼,来自灵魂和血脉的渴望。

多少年,多少代,多少灵魂在追寻:

我是谁?

我们的血脉在不停地叩问:

我从哪里来?

爷爷奶奶说,咱们是炎黄子孙;父亲母亲说,咱们的血脉像黄河、长江一样悠长,而这血脉的源头,来自炎帝部落、黄帝部落。

可是,可是,炎帝是什么模样?

黄帝是什么模样?

到哪里去祭奠他们?

我们千百次追问着。

我们只能把炎黄二帝的祭坛设在心里,想象他们筚路蓝缕的身影,想象他们开疆拓土的豪壮,想象他们仰观天象的智慧,想象他们俯察万物的艰辛……就像回味着《史记》里那一页页像风一样飘渺的传说。

终于,一群中原儿女,再也按捺不住对于炎黄二帝的渴念,在古老的黄河岸边,以一座高山的挺拔和巍峨,去复原和描摹他们灵魂深处对于人文始祖的想象。

这是一场伟大的接力。

开始是几个人,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悄悄地创意和谋划;后来是几十个人在一起规划和行动;再后来是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几万万人……从百姓到官员,从海内到海外,所有炎黄子孙都投入和关注着这个伟大的工程。

他们规划设计,他们捐款筹款,他们宣传发动,他们风雨无阻地投入建设。

从一九八七年到二零零七年,整整二十个年头,无数中华儿女,用双手,用双肩,用心血,用汗水,用整个心灵,测量着天地的高度、日月的光亮,并用这一切雕塑着人文始祖的高大和辉煌。

终于,炎黄二帝回来了,回到了他们创业和出发的地方。

他们以山的姿态,站在黄土高原的终点,站在地上悬河的起点,站在苍茫的天地之间。

他们比肩而立,一个凤目龙准,英姿勃发,气宇轩昂;一个广额厚唇,智慧深邃,宽厚仁爱。

他们在凝望,西望雄关,北眺太行,东览华北大平原。

不,是在凝望整个华夏大地!

看啊,炎黄二帝,在深情地看着我们,在天地之间凝视着他们的子孙!

我的眼睛,化作趋光的蝴蝶,与香烛一样燃烧着的黄河一起,沿着巍然屹立的邙山,袅袅上升,袅袅上升,去承接那天光一般清澈、深邃的目光。

那目光,像时空隧道一样深远。

与之对接的一刹那,天啊,五千年的岁月,带着披荆斩棘的意象,带着星河流转的沧桑,带着奋发和创造的力量,像滔滔黄河一样滚滚而来,把我深深地裹挟,把我高高地托举。

面对这目光,弯曲的腰板必定挺直;面对这目光,疲软的心灵必定坚挺、坚毅、坚强。

也许,我们也有软弱的时候,也有懈怠的时光,那么,让我们来到黄河岸边,来到邙山脚下,来接受那伟大目光的洗礼吧,它将告诉你:

大地在下,苍天在上,人是万物的灵长,创造是我们的宿命,奋进是我们的方向,开拓是我们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凭仗!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3期)

19.作者为什么会有“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占据了我整个心灵”的感觉?

请分别回答。

(4分)

20.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描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4分)

21.给炎黄二帝塑像的原因是什么?

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

(5分)

22.文章的题目是“塑像与目光”,文中运用了虚实结合(实写与虚写)的手法。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那一夜,我们没有采访

李安江郭晋嘉杜远

(中新社成都五月十八日电)“我的孩子已被埋了十小时了”、“你们快点想办法啊……”

五月十二日,我们作为中新社报道灾情的第一梯队在行至绵竹汉旺镇时,第一时间目击到东方汽轮机厂中学垮塌校舍的惨状。

“救救我!

”垮塌的房屋中,不时透出被埋学生凄惨的呼救声。

天一直飘着小雨,焦急的家长无助地围在废墟前,哭成一片。

前来采访的我们,面对那一张张泪脸,面对他们哀求的目光,一时不知所措。

采访还是救人?

这个新闻课堂上的道德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来得如此突然。

我们放下了手中的相机,此时任何的采访行为都和这里的气氛格格不入。

“救人,十万火急”,但在坍塌的钢筋水泥面前,我们也束手无策。

“快点救人,快把这里的情况报告出去”,有人向我们喊着,我们一路狂奔,终于走到了一个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立即用已经拨得发烫的手机发出了求救信息。

一夜折腾,已近黎明,我们这时却找不到返回的路,盲目前行中又遇一灾民安置点,我们正准备下车采访,一对焦急的夫妇直扑过来,“救救我们的孩子,求求你们”,急切的话语近乎哀求。

窝在妈妈怀中的小孩满脸是血、双眼微闭,只能喃喃发出不明呓语。

情况紧急刻不容缓,顾不得采访任务,我们又即刻开车送他们前往绵竹市区寻找医院。

副驾驶座的记者不停催促司机“快点,再快点”,坐在后座的女记者一只手紧握男孩母亲发抖的手,一只手轻抚男孩的额头:

“坚持住,会好的。

”三公里路程,我们知道,这是在和死神赛跑。

已经停电的绵竹市内一片漆黑,我们将男孩送到当地一个医疗点门前,司机打开汽车大灯照亮进入医疗点的道路。

此时,我们突然发现,刚才忙着救人,把我们的一个同事丢在了路上。

经过近一小时寻找,终于在绵竹市人民医院门口一条躺满伤者的街道上看到了同事熟悉的身影,此时的他,已将相机和笔记本放在一旁,正和几名护士将一名满身是血的重伤者抬上救护车。

那一夜,我们没有感到孤单,我们搭车的的士司机,就是来自绵竹的前往灾区献血队伍中的一员。

这一夜,我们几乎没有完成一个采访。

【新闻背景】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局通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时,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北京等地均有震感。

19.文章开头“我的孩子已被埋了十小时了”、“你们快点想办法啊……”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从两个方面回答。

(4分)

20.为什么说“采访还是救人”是一个“道德问题”?

请结合文本说明。

(4分)

21.作者认为人他们“几乎没有完成一个采访”原因是什么?

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

(5分)

22.这篇新闻在细节描写上很有特色,请举出两个例子并简要分析。

(5分)

七、(60分)

23.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

“注意了,留一条缝隙。

”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

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

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许多方面也和木匠的工艺原理一样,请以“留一条缝隙”为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肥城一中语文答案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A、dié、dié、dié、diǎ;B、均读作mó,C、shāng、shāng、shǎng、gōng;D、wěn、wén、wěn、qǐng)

2.B(A摩—膜,C惶—皇,D压—轧)

3.D(A项“期期艾艾”形容口吃;B项“神气十足”,自以为是得意傲慢的神情,贬义;C项“分道扬镳”,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D项“身体力行”指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4.B(“受到”缺宾语,可在“下降”后加“的影响”)

5.D(A项:

分号应为逗号;B项:

后三句前为问号;C项:

将逗号移至后引号外)

二、(9分,每小题3分)

6.D(“高崧墓葬出土的两方珍贵的楷书字体砖质墓志,证明高崧与王羲之生活在同一时代”牵强附会)

7.B(应该为“郭沫若依据60年代南京出土的东晋王兴之夫妇、谢鲲等墓志均为隶书字体这一事实,推断晋代没有成熟的楷书、行草,《兰亭序》应属伪作”)

8.A(根据原文,B、C、D因果关系不成立)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走:

使……逃跑)

10.B(A前“所”与后面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后“所”用在介词前,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B两个“乃”均为副词“于是,就”;C前“之”代词,后“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前“也”助词,表判断语气,后“也”,语助词,表示语气的舒缓顿宕)

11.C(①非军事方面;⑥只是一般的军事安排)

12.B(用毒箭射杀敌兵是在守卫金蒲城时发生的)

四、(24分)

13.(10分)

(1)正逢天降暴雨,耿恭乘风雨大作猛攻敌阵,杀伤的匈奴兵极多。

(3分,“会”“随”译对各得1分,句式对得1分)

(2)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军情。

(3分,“私”“以”译对各得1分,句式对得1分)

(3)衣服鞋子都穿破了,身体瘦弱面色憔悴,中郎将郑众安排耿恭及部下等人洗浴更换衣帽。

(4分,“屦”“形容”“易”译对各1分,句式对得1分。

文言参考译文:

耿恭,字伯宗,从小就慷慨多计谋,有将师之才。

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骑督尉刘张率兵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司马,耿恭与奉车都尉窦固及堂弟驸马都尉耿秉破降车师。

这时开始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就任命耿恭为戊校尉,驻扎在车师后王治所金蒲城,谒者关宠为己校尉,驻扎在车师前王治所柳中城。

耿恭到任,发布文告给乌孙国,宣示汉室威德,乌孙国从国王大昆弥以下都非常高兴。

派使者向东汉朝廷献名马,还送来汉宣帝时赠给昆弥右夫人——公主刘细君的博具,并愿派王子入侍皇帝。

耿恭便派使者带着金银布帛,迎接其王子人侍汉朝皇帝。

 

第二年三月,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进攻车师,耿恭派司马带兵三百前往救援,路上,遭遇匈奴大军,寡不敌众,全军尽没。

北匈奴杀死车师后王安得,又转兵攻打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

耿恭亲自登城,指挥作战。

他让部下把毒药涂到箭镞上,向匈奴兵喊话:

“我们汉朝的箭是神箭,那些中箭的人一定必有异常的表现。

”喊完,用强弩发射毒箭。

匈奴兵中箭者,创口都因毒热而迅速溃烂。

于是,大惊失色。

正逢天降暴雨,耿恭乘风雨大作之际,猛攻敌阵,杀伤的匈奴极多。

匈奴兵震恐,互相之间说:

“汉兵像神一样,真可怕啊!

”于是撤兵而去。

耿恭认为疏勒城傍有涧水可以坚守。

五月,就领兵占据了疏勒城。

七月,匈奴兵又来进攻,耿恭招募数千敢死队员直闯敌阵,匈奴骑兵逃散败走。

当时焉耆、龟兹进攻并杀死了汉西域都护陈睦,北匈奴在柳中包围了关宠。

正赶上明帝驾崩,救兵不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

耿恭激励将士赶走敌人。

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粮饷。

数月之后,汉兵粮食用完,陷入困境,于是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