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6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202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5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第6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八上第6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八上第6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八上第6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八上第6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第6章教学设计.docx

《八上第6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第6章教学设计.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第6章教学设计.docx

八上第6章教学设计

6生物家族

武汉江岸车辆厂子弟学校陈系林

本章知识构建

[教材结构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主要类群。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动植物着手,引发对生物的认识方法——分类法,接着介绍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分类依据,通过比较和归类的分类方法——系统分类法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分类的阶层系统,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认识。

然后具体介绍植物的主要类群和动物的主要类群,从而感受到生物的复杂多样,生活环境的多样化,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理和生殖等,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使学生对生物世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最后介绍生物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方法。

本章共分为5节:

6.1物种与分类;6.2分类阶层;6.3植物的主要类群;

6.4动物的主要类群6.5生物检索表

[课标内容解读]

一、课标内容:

1.列举生物分类的单位;

2.学会使用简单的检索表,并尝试编制自己的检索表,说出分类的方法;

3.比较几种不同生活环境中的生物,知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二、物种和分类

1.有关概念:

(1)种(物种):

指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特征和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品种:

是指经过人工选择和培育、具有某种经济性状和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群生物体。

(3)亚种:

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殖上充分隔离后形成的群体。

彼此间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差异,亦称为地理亚种。

2.观察图片资料:

(1)各种生物,

(2)不同品种的狗,(3)不同品种的猫,(4)马与驴交配产生骡,(5)华南虎和东北虎。

三、分类阶层

1.系统分类法:

以生物进化为核心,比较生物最重要的形态、结构特征,将生物进行归类的分类方法。

2.双名法:

3.分类阶层:

生物的阶层系统从上到下包括七个级别,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四、植物的主要类群

1.分类依据:

主要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差异来确定植物的亲缘关系。

2.类别: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

3.活动:

观察常见的植物;比较玉兰和松树的繁殖器官。

五、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代表动物

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等

(2)腔肠动物如水螅、水母等

(3)软体动物如蜗牛、螺、蚌、乌贼、鱿鱼等

(4)环节动物如蚯蚓、蚂蝗(水蛭)等

(5)节肢动物A.甲壳纲如虾、蟹等;B.多足纲如蜈蚣、马陆等;

C.蛛形纲如蜘蛛、蝎子等;D.昆虫纲如蚂蚁、蝴蝶、蝗虫、蝉等。

2.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鱼纲如鲨鱼、海马、鲫鱼等;

(2)两栖纲如蛙、蝾螈等;

(3)爬行纲如树蟒、扬子鳄、龟等;(4)鸟纲如鸡、鸭、鹅、金丝雀、孔雀等

(5)哺乳纲虎、豹、象、羊、黑猩猩、海豚、鸭嘴兽等。

3.其他生物类群:

1969年,美国魏泰克的五界系统,提出把全部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4.小资料

类群

我国已知种数

世界已知种数

百分比/%

哺乳动物

581

4342

13.39

鸟类

1244

8730

14.25

爬行类

376

6300

5.97

两栖类

284

4010

7.08

鱼类

3862

19056

20.3

蕨类植物

2200~2600

10000~12000

22

裸子植物

约240

850~940

26.7

被子植物

30000

260000

10

资料来源: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表中“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数占世界已知种数的百分比。

六、生物检索表

1.学会观察与描述、比较不同的事物,能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标准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

2.知道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学会使用检索表;并初步学会制作简单的生物分类检索表对生物进行科学的分类。

[课时计划]6.1:

1课时;6.2:

1课时;6.3:

1课时;6.4:

1课时;6.5:

1课时;反馈评价1课时;机动1课时。

6.1物种与分类

[课标解读]

(一)内容标准

1.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植物等;

2.理解种(物种)的概念,知道品种、亚种的含义;

3.懂得生物分类的意义和分类依据;

(二)活动建议

查询图片和资料,初步学会以一定的方式,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了解种的含义,理解种(物种)的概念;

(2)懂得生物分类的意义和分类依据。

2.教学难点:

(1)理解种(物种)的概念;

(2)生物分类的依据。

学生在认识自然(七年级)的基础上,进行寻找规律(物质的结构、运动规律和生物界的结构与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更进一步的增强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深一层的了解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了解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思维方式、理论、规则、途径、程序以及手段、技巧等。

本节物种与分类作为本章的开篇,先从学生熟悉的生物种类的外观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种”,随后通过比较不同种生物的特征,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认识,启发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最后,认识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3.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很多种生物有了感性认识,例如多种花卉、家庭饲养的宠物、有毒动植物等,其中不乏感兴趣或喜爱的,有利于教学中列举,寻找特征;教师可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充分利用图片、模型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获取事实依据,围绕“认识各种生物”的活动,认识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对不同生物进行区别,建立“种”的概念,了解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明确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生物,说出他们主要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对生物进行分类;

(3)理解“种”的含义,明确种的概念;

(4)说明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和分类依据。

2.科学探究:

学会通过科学的观察获取事实和证据,进行比较、描述,在事实依据与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感官,体验大自然的美,感受生物多样性的神奇,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

(2)通过对生物进行归类,使学生领悟一些科学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资源开发]

1.生物的分界(五界系统、六界系统);

2.虎及虎的亚种;

3.图文资料:

不同品种的猫,不同品种的狗;

4.多媒体课件:

物种与分类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前面一章的学习中,知道了动物、植物等生物体的结构,由不同的生物之间结构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1.问题

(1):

生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我们如何了解和认识他们呢?

2.让学生议论,观察教材P109图6.1;分组讨论,完成P110的讨论题;全班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

图中有多种动物、植物;生活在空中、陆地、水中;有不同的形状、结构和生活习性等。

4.问题

(2):

你是根据什么来认识和区别不同的生物的?

启发学生观察了解生物的特点,以不同的标准对他们进行分门别类,初步建立分类的意识,了解一些可能的分类方法。

5.问题(3):

我们如何准确的认识某一类生物?

通过观察,仔细辨别喜鹊(或其他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的特征,归纳出“种”的概念;同时,举例说明不同种生物之间的不同特征。

从而加深对物种含义的理解,能初步根据生物的不同特征分辨不同的种(观察P110图6.2进行说明)。

6.那么,生物学上是根据生物的什么来进行分类的呢?

进行生物分类又有什么意义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0最后一段正文,分别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1“阅读材料”了解品种和亚种。

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进行。

[课后反思]

[教学参考资料]

一、问题解答

教材P110“讨论”问题

1.图中动物有鲸、鹤或天鹅、蛙、蛇、喜鹊、麻雀、蟋蟀、蝴蝶、鱼、海葵、黑猩猩等;

植物有水稻、小麦、高粱、果树、狗尾草、(海洋中的)藻类等。

2.不是,答案不一;根据可由学生依据具体情况说明,教师适度说明。

3.不是,例如飞行器官不同(麻雀、喜鹊—翼,蝙蝠—前肢及皮膜),嘴、喙不同等。

4.答案不一。

二、参考资料

1.物种的概念:

一般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够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

比较全面的定义是: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2.生物分类:

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楚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3.生物的界级分类(自陈世骧)

五界系统

六界系统

Ⅰ.原核阶段

1.原核生物界

Ⅱ.真核单细胞阶段

2.原生生物界

Ⅲ.真核多细胞阶段

3.植物界

4.真菌界

5.动物界

Ⅰ.非细胞生物

1.病毒界

Ⅱ.原核生物

2.细菌界

3.蓝藻界

Ⅲ.真核生物

4.植物界

5.真菌界

6.动物界

注:

目前人们对生物的分界尚无统一的意见。

4.图片6.1中生物的分类地位

名称

亚门

海葵

动物

腔肠动物门

——

水螅纲

蝴蝶

动物

节肢动物门

单肢亚门

昆虫纲

蟋蟀

动物

节肢动物门

单肢亚门

昆虫纲

鲇鱼

动物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动物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两栖纲

动物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爬行纲

麻雀

动物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喜鹊

动物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鹤或天鹅

动物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动物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黑猩猩

动物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蝙蝠

动物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藻类

植物

藻类植物

——

——

狗尾草

植物

被子植物门

——

单子叶植物

高粱

植物

被子植物门

——

单子叶植物

小麦

植物

被子植物门

——

单子叶植物

水稻

植物

被子植物门

——

单子叶植物

果树

植物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

5.关于马、驴和骡

(1)马:

哺乳纲,马科。

耳小直立,面长。

颈上缘及尾有长毛。

四肢强健,仅有第三趾,很发达,趾端为蹄,其余退化。

毛色复杂,有骝、栗、青、黑等。

(2)驴:

哺乳纲,马科。

体较马小,耳长,尾根毛少,尾端似牛尾。

毛色灰、褐、黑;灰、褐驴背,肩和四肢中部常见暗色条纹。

抗病力较其他马属动物强。

(3)骡:

(俗称马骡),公驴和母马所生的种间杂种。

体形偏似马,叫声似驴;颈上缘毛、尾毛和耳长,介于马和驴之间。

堪粗饲,耐劳,抗病力及适应力强,挽力大而持久,寿命长于马和驴,一般无生殖能力。

6.分类依据:

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殖隔离、生态要求、生化组成(DNA、RNA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的结构组成)、细胞学特征(染色体数目、结构变化、核型、带型分析等)等。

7.关于虎:

(1)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

(2)主要特征:

虎的体态雄伟,毛色绮丽,头圆,吻宽,眼大,嘴边长着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长达15厘米左右;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壮;四肢强壮,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全身毛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故有“吊睛白额虎”之称;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更显得异常威武,因此被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

(3)虎的亚种:

东北虎(西伯利亚虎、朝鲜虎)、华南虎(中国虎)、孟加拉虎(印度虎)、东南亚虎(印支虎)、爪哇虎、巴厘虎、苏门虎、里海虎(高加索虎).

8.猫:

(Felisdomestica)哺乳纲,猫科。

趾底有脂肪质肉垫,因而行走无声。

性驯良。

喜捕食鼠类,有时亦食蛙、蛇等。

品种很多。

欧洲家猫起源于非洲的山猫(F.ocreata),亚洲家猫一般认为起源于印度的沙漠猫(F.ornata)。

9.不同品种的猫

A.埃及猫B.阿比西尼亚猫D.虎皮猫E.日本短尾猫

(叙利亚大理石猫、虎猫)(花猫或短尾花猫)

F.土耳其猫G.波斯猫H.缅因库恩猫I.挪威森林猫

A.埃及猫:

原产埃及,20世纪50年代由埃及传入美国和英国。

埃及猫头颅稍呈圆形,脸椭圆。

耳根宽,耳内侧呈透明的淡红色。

眼睛为银杏形,眼睛的颜色有浅绿色、黄色和浅茶色等。

身体高度适中,肌肉发达,体态优美。

毛厚密且如丝一样柔软。

其颜色有银色、青铜色或烟色,并具有明显的花纹。

埃及猫机敏灵活,不喜欢剧烈活动,适于家庭饲养

B.阿比西尼亚猫:

阿比西尼亚猫身体苗条,被毛密生呈土黄色。

四肢细长,肌肉发达。

头为楔形,眼睛大,呈金黄色、绿色、和淡褐色。

下巴、嘴唇及眼边缘有浅奶色条纹。

由于具有这种条纹并且头上有许多斑点,使得阿比西尼亚猫很像小型美洲狮。

阿比西尼亚猫性格温顺,而且活泼开朗。

喜欢生活在比较宽敞的环境,不愿被限制在窄小的。

C.欧洲短毛猫:

欧洲短毛猫也称英国短毛猫。

动物学家认为,这种猫是2000多年前古罗马人把埃及猫带进欧洲后繁殖成的。

因此,埃及猫是它们的祖先。

欧洲短毛猫胸部宽大,头圆,耳朵小且呈尖圆形,眼睛大,眼睛的颜色因毛色不同而有差异。

尾稍短粗,四肢短且强健有力。

被毛的颜色和花纹有一定的标准,有的具有和野猫相同的大理石花纹和条纹,花纹明显而漂亮,深受人们的喜爱。

欧洲猫全身充满朝气,聪明而带有狡猾的性格,雌猫对主人亲切,由于它们身强力壮,母猫很少发生难产,仔猫生长发育也很快。

D.虎皮猫又称叙利亚大理石猫、虎猫等。

它身体强壮,头大而圆,鼻宽大,耳朵小,稍带圆形,眼睛圆,面颊丰满。

胸部结实,四肢匀称,尾根粗,尖端细,毛短而柔软,呈现斑纹和圆状花斑。

沿脊柱有三条深色斑纹,肩膀有蝴蝶状花纹,侧腹部有连续细条纹。

面部有细斑点,在鼻梁上有条纹状花纹。

四肢和尾巴也有圈状花纹,所有花纹明显而美丽。

虎皮猫脸形漂亮,表情丰富,喜欢和人们相处,是捕捉老鼠和其它小动物的能手。

E.日本短尾猫也叫花猫或短尾花猫,这种猫历史悠久,有人认为它是1000多年前由中国或朝鲜传入日本的。

日本人认为花猫是幸运的象征,因此有很多家庭饲养。

1968年由日本传到美国,但欧洲饲养的不多。

这种猫身体中等大小,肌肉发达。

尾巴短而弯曲,长10到12厘米,类似兔子的尾巴。

头呈三角形,圆脸,耳朵宽而直立,眼睛椭圆形。

毛有如丝般柔软,按毛的颜色分有黑白斑猫、白底与茶色斑猫、黑白红三色斑猫等,各种颜色均成明显对比色。

日本短毛猫感情丰富,乖巧而活泼。

F.土耳其猫:

产地为土耳其,是唯一喜欢游泳的猫。

1955年被引进到英国。

土耳其猫身体健壮,肌肉发达。

头颅宽短,耳朵较小,眼睛为黄褐色。

被毛柔软,下层毛呈羊毛状,尾巴呈簇状。

基本毛色为白色,耳朵及周围有红茶色花纹,尾巴带有红色或暗色圈状花纹。

土耳其猫性情温顺,感情丰富,头脑灵活。

因生长在湖边,擅长游泳,喜欢在38℃的水中游嬉。

G.波斯猫:

原产于亚洲小亚细亚,16世纪传入欧洲,19世纪传入英国。

波斯猫的又称中国猫、印度猫、俄国猫。

波斯猫肌肉发达,骨骼健壮,被毛长而丰满,身体呈近似正方形的长方形。

头部宽阔、圆形、没有棱角,脸面大,鼻子短而平,小耳朵,耳间距离远,耳朵上的毛比较厚。

眼睛圆而大,注意力强,其颜色与毛色很和谐。

四肢短,脚尖小。

波斯猫身体最优美的部位是尾巴,中等大小的尾巴由丰富的毛环围着,尾尖成穗状。

波斯猫体态优美,性格温柔,乖巧而喜欢安静,对主人忠诚而挚爱。

因具有长而厚的被毛,主人必须每天用梳子为其梳理。

H.缅因库恩猫:

是北美最古老的一种猫品种,1861年首次报道,1895年参加了猫展。

缅因库恩猫颈部好象围绕着一条白色的围巾。

身体健壮而秀丽,头颅较长,颚骨高,耳朵较大,颈中等长度,躯干长,胸部宽,四肢比波斯猫长,尾巴呈丝状。

被毛粗厚,肩部毛短,腹下及尾部毛较长,颈腹侧毛长,格外美丽。

毛色的样式有斑毛、双色毛、玳瑁色毛、玳瑁色斑点和黑色毛等。

眼睛的颜色有绿色、金色、紫色、蓝色等。

缅因库恩猫看来傻而滑稽,但它性情温和,是一种很好的伴侣猫。

 I.挪威森林猫:

外貌上和缅因库恩猫一模一样,但它们聪明,速度快,趾爪强健,是爬树和捕猎的能手。

挪威森林猫与缅因库恩猫的主要区别是:

其后腿比前腿稍长,被毛双层。

J.布娃娃猫在美国育成。

据说是由波斯猫、缅甸猫、喜玛拉雅猫、美国短毛猫等多种猫杂交培育而成。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得到公认。

布娃娃猫体大,成年猫可达10千克,可称得上重量冠军。

它比例匀称,椭圆形的眼睛大而有神。

耳朵和趾端有绒毛,尾毛极多。

被毛细密柔软,毛色有紫色、巧克力色、蓝色、海豹斑色等。

猫很像胖乎乎的布娃娃,故而得名“布娃娃猫”。

10.不同品种的狗——家犬:

沙皮狗北京狗又称狮子狗拉萨狗

藏獒(藏狗、灵狗)圣伯纳狗德国牧羊犬(狼狗)

牛头

大丹狗又称"德国獒犬"

(1)沙皮狗:

产于中国广东南海大沥镇一带,是世界名种斗狗之一。

它一般身高46到56公分,体重为22-27公斤左右,外形为四方形。

其体形独特:

头似河马,嘴似瓦筒,三角眼,舌苔青蓝,幼年时全身皮肤充满褶皱。

故称之为沙皮狗。

沙皮狗性情保守,但很聪明,对外来客人一律采取不信任的态度,经过认真观察觉得安全后才接近客人。

(2)哈巴狗又称"巴儿狗",原产于中国,400多年前由荷兰海员传入欧洲。

目前已遍布世界各地。

哈巴狗身材矮小,面、鼻扁平,眼大而突出,短颈,尾巴卷曲举起,毛色异常美丽,有银杏色、杏色、黑色和淡黄褐色。

体重大约6至8公斤,身高35公分。

由于它性情温和,有感情,喜欢与人作伴,所以特别受到妇女的钟爱。

(3)北京狗又称狮子狗,是一种著名的玩赏狗。

它原产于我国东北。

作为皇帝的贡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时,从万寿山慈喜太后所养的北京狗中掠走了几只,现在英美两国的北京狗大多是这几只的后代。

它头部宽阔,口鼻短,眼大而圆,面部有摺,耳下垂呈心形,毛长而光滑。

毛色有白、红、黑、黄褐色及花色等。

成年狗身高20至25公分,体重6至7公斤。

北京狗耐力强,勇敢,热爱主人,对主人非常忠诚。

(4)拉萨狗是一种产于西藏高原的小型狗。

为了适应高原寒冷的环境,它全身披着厚厚的长毛。

其毛色有金色、黑色、白色、棕色和杂色。

成年狗的体重大约为7公斤,身高为30至93公分。

拉萨狗温顺,性情愉快,听觉灵敏,有责任心,对主人中心耿耿,但对生人有强烈的戒心。

是良好的看家狗。

由于拉萨狗多被供养在寺庙,所以在民间被视为圣狗。

(5)藏獒:

原产中国西藏,又称藏狗、灵狗。

头大而方,眼睛黑黄,额面较宽,嘴短而粗,具有很强的咬合力,四肢粗壮有力,尾卷曲,全身毛长而密,毛色多为黑色,乍看象狮子。

体重一般在40公斤左右,身高60公分。

藏獒力大凶猛,性格刚毅,具野性,对陌生人有强烈的敌意,但对主人极其忠诚。

藏獒食性偏肉食,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强,能在零下30至40度的严寒中安然入睡。

(6)圣伯纳狗原产丹麦,在瑞士也有悠久的历史,但19世纪中叶,数量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种的地步。

现在的圣伯纳狗大多是杂交品种。

它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巨型工作狗,体重能达100公斤,身高可高达1米。

圣伯纳狗善良、友爱、喜欢与小孩在一起。

它忠于主人,容易训练,擅长救生。

在丹麦,每当暴风雪来临,它们便大显伸手,在茫茫雪原中救出过无数遇险者。

(7)德国牧羊犬原产德国,又叫狼狗,是世界著名的良种狗。

其额部宽大,头盖骨下倾。

嘴长,下颚强而有力。

眼睛椭圆,不突出,耳朵直立,被毛质地粗糙。

它的外形矫健、美观。

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

身高一般在60公分左右。

德国牧羊犬性情温良,服从命令,感觉敏锐,警惕性高。

被广泛用于军警方面,比如缉毒,护卫、侦察。

  (8)牛头

原产于英国,是由老虎狗和英国狗配种而成。

其头呈椭圆形且相当长,眼小并下凹呈三角形。

耳小而薄,且直立,被毛短、丰密、美丽有光泽。

毛色为白色、黑色和虎皮色等。

体重一般在20至30公斤左右。

牛头曾被用于斗牛,所以有着勇猛、坚强、果断的秉性。

它对主人忠心、服从,爱与孩子为伴。

为了保护主人的性命及财产,它会拼死相博毫不畏惧。

  (10)大丹狗又称"德国獒犬",有人认为它叫"德国獒狗"便一定产于德国,其实世界上的獒狗大多产于中国的西藏。

后来这种狗在德国繁殖和改良,德国古代宫殿城堡几乎必养这种高大威猛的守卫狗。

大丹狗体形高大而灵活,它头部较长,背部平直显得刚柔兼备,体毛短、密、光滑、富有光泽。

按其毛色可分为黑大丹、蓝大丹、白底黑斑大丹、淡黄褐大丹和斑纹大丹。

大丹狗属于巨型狗,身高一般在70公分以上,体重为45公斤左右。

过去人们用它们拉东西、狩猎甚至作战。

现在作为宠物,对主人同样忠心耿耿。

但是其寿命不长,一般只有几年,很少有超过10岁的。

资料来源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3.《普通生物学》陈阅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4.《植物学》(第二版)下册吴国芳冯志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第二版

5.《凶猛的猎手》(珍稀野生动物大解读)

李湘涛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6.《辞海》(生物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5年版

7.相关网站

6.2分类阶层

[课标解读]

(一)内容标准

1.列举生物分类的单位;

2.说出分类的方法。

(二)活动建议

组织学生观察图片,结合生活体验,对鱼、鲸和大象进行比较,体会用比较的方法,依据生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的系统分类法;依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归类,理解生物的阶层系统。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系统分类法——科学的分类方法和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教材从鱼、鲸和大象的外形、骨骼、生殖和呼吸等方面进行比较入手,对几种动物进行归类,导出系统分类的方法;接着由国家和军队的层级划分,类比生物的分类,说明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2.教学难点:

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及依据的特征;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中的级别及单位。

教材通过比较鱼、鲸和大象的外形、骨骼、生殖和呼吸等方面,说明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通过对人、猕猴、鸟、蛇、蛙、鱼、虾、荠菜的比较,进一步介绍分类的主要依据和分类的阶层及单位。

3.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学生在有了种的概念和多种生物分类方法认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和主要依据,并且通过类比了解分类阶层系统。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和搜集影象相关资料,让学生较大程度的得到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则会降低难度,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技能:

(1)学会认识一些常见生物主要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说明生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3)明确系统分类法,懂得系统分类法的阶层(单位)并会简单运用。

2.科学探究:

(1)学会通过科学的观察获取事实和证据,进行比较、描述;

(2)初步学会使用系统分类法对生物进行分类,掌握科学的分类方法。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