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五 图象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8058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五 图象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专题五 图象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专题五 图象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专题五 图象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专题五 图象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五 图象题.docx

《中考化学专题五 图象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五 图象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五 图象题.docx

中考化学专题五图象题

专题五 图象题

1.图象题是指以图象、图形和表格为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种信息处理与分析的试题。

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

2.图表型试题要求学生能从文字、表格、图象中提取能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专题归纳

一、解题方法

分析已知条件,读懂题目中有限的文字信息,对整个函数图象进行多角度认真分析。

1.直角坐标系题:

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到底是什么,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象、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起点一般有三种情况:

起点从原点开始;起点开始于y轴;起点开始于x轴。

变化趋势可分为三种:

变大、变小、不变型。

终点可分为:

接近某个值或等于某个值。

2.表格型题:

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1)起点开始于y轴的图象一般是当横坐标所表示的量为零时,其纵坐标所表示的量不为零。

如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其溶质质量的变化图象。

(2)起点开始于x轴的图象一般是当横坐标所表示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纵坐标所表示的量才开始变化。

如条件为加热的反应其生成物(纵坐标)随时间(横坐标)的变化图象。

(3)pH图象和溶解度曲线均为曲线图象,不要画成直线。

二、主要题型

1.金属与酸反应图象题。

2.溶液pH与图象。

3.溶液与溶解度图象题。

4.表格型图象题。

5.化学反应趋势图象综合题。

典例突破

题型1 金属与酸反应图象题

【方法点拨】

此类图象,主要反映的是金属与酸反应生产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解此类题时要把握“二看”:

一看拐点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越活泼的金属,产生氢气的速度越快,完成反应的时间越短,先出现拐点;二看平台,比较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放出氢气的多少,取决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化合价之比。

[例1]把相同质量的三种活泼金属(化合价均为+2价)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全部溶解,反应时发生的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金属活动性最不活泼B.Z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

C.X与稀盐酸反应最剧烈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解析:

遵循“二看”规律。

质量和化合价相同,产生的气体质量越小(即平台越低),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反应消耗的时间越少,越先出现拐点,金属活动性越强。

A、反应时,Y和稀盐酸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最短,说明Y最活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因为金属在化合物中化合价匀为+2价,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相同,完全反应后Z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生成的氢气质量最小,说明Z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反应时,Y和稀盐酸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最短,说明Y最活泼,即Y与稀盐酸反应最剧烈,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ABC都不正确,因此D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1.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如图图象能正确表示产生的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题型2 溶液pH与图象

【方法点拨】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把握两点:

一是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碱溶液的pH一定大于7;二是酸的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酸的浓度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弱,pH越接近7;碱的浓度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

1.向碱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碱的浓度减小,碱性减弱,则pH接近7(如图甲)。

2.向酸溶液中加水稀释,酸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酸的浓度减小,酸性减弱,则pH接近7(如图乙)。

3.向碱溶液中加酸溶液,碱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碱性逐渐减弱直到pH为7,继而酸性逐渐增强,逐渐接近酸溶液的pH(如图丙)。

4.向酸溶液中加碱溶液,酸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酸性逐渐减弱直到pH为7,继而碱性逐渐增强,逐渐接近碱溶液的pH(如图丁)。

[例2]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分钟趋于正常.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象是(  )

A.

B.

C.

D.

解析:

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应该减小;之后酸性逐渐减弱,溶液的PH应该增大.B图中的曲线变化符合这一情况.

答案:

B.

[变式训练]

2.人在不断喝水时,胃液pH会发生变化,下列符合胃液pH变化的是(  )

A.

B.

C.

D.

题型3 溶液与溶解度图象题

1.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图象题

【方法点拨】

溶液未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溶质的质量增加而增大,溶液的质量也增加,因此曲线不能呈直线。

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一旦达到饱和状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是不变的量。

[例3]把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如图表示的是(  )

A.

B.

C.

D.

解析: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蒸发水时,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而溶剂水的质量不断减小,随蒸发时间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溶剂水的减小而增大,直到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的这一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若继续蒸发则有硝酸钾晶体不断析出,由于水和硝酸钾同时按一定比例减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发生改变.观察图象,A图象与变化过程相对应。

答案:

A.

2.有关溶解度的图象题

【方法点拨】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看清整个曲线的走势,其次能找出各温度对应的溶解度,最后是交点的意义。

[例4]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

30℃时70g、50℃时84g、60℃时90g.如图表示的是木糖醇等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溶解度最大

B.Z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

C.20℃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大的是Z

D.随着温度的升高,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解析:

A、比较溶解度需要说明温度,故A错误;B、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

30℃时70g、50℃时84g、60℃时90g,所以x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故B错误;C、20℃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也不确定,故C错误;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故D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3.(2015年茂名,多选)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

C.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变小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A,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题型4 表格型图象题

【方法点拨】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找出相同的量与不同的量之间的关系,最好是能根据表格自行绘图,然后辅助解题,考查的一般是难度不大的题目,平常在学习中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例5]如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依据如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上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A”或“B”).

(2)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乙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  乙(选填“>”“<”或“=”).

(3)现有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溶液,应加入适量  .

(4)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解析:

(1)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上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A;

(2)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乙溶液,氧化钙和水反应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所以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3)现有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溶液,应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4)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减小减弱,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偏小。

答案:

(1)A;

(2)>;(3)Na2CO3溶液;(4)偏小.

[变式训练]

4.下表是固体A和固体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固体A

35.7

36.0

36.6

37.3

38.4

固体B

13.3

31.6

63.9

110

169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固体A和固体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把50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g。

(3)4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

(4)若B饱和溶液中有少量的A,可用下列________法提纯B(填序号)。

①趁热过滤;②蒸发结晶;③冷却热饱和溶液。

题型5 化学反应趋势图象综合题

[例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反应过程的是(  )

A.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升温B.向一定里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D.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別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解析: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升温,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B、向一定里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错误;C、水的pH值为7与pH=13的NaOH溶液混合后,pH值应该介于7和13之间不可能小于7,故错误;D、由于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又因为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所以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又因为镁比锌活泼所以镁先到达最高点,故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5.下列图象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B

 

C 

D

A.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题型6 分子原子模型——微粒的表示和变化

【方法点拨】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认真审题,清楚图象给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此类题目一般难度不大,清楚图象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7]欢迎进入化学微观世界.

(1)用化学符号表示:

三个铁离子  .

(2)观察图1中(Ⅰ)和(Ⅱ)微观结构模型,你认为它们  (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铁离子表示为:

3Fe3+;

(2)CH3﹣CH2﹣OH和CH3﹣O﹣CH3的化学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不是同种物质;(3)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2H2O+CO2.

答案:

(1)3Fe3+;

(2)不是;(3)CH4+2O2

2H2O+CO2.

[变式训练]

6.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变化,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能说明: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

D.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

解析: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两种,因此不可能是化合反应,故A说法错误;B、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没有发生改变,故B说法正确;C、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前是两种单质,反应后是两种化合物,因此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说法正确;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故D说法正确.

答案:

A.

1.右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

2.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分别和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线a、b分别表示铁、锌的反应情况

B.盐酸均反应完,一定有铁剩余

C.盐酸均反应完,一定有锌剩余

D.锌、铁均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NaOH溶液

B.②向一定量CuSO4溶液中加入Zn粉

C.③加热KClO3与MnO2固体混合物

D.④向一定量Na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4.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KCl

30g

33g

35g

38g

41g

KNO3

21g

31g

45g

65g

88g

A.KNO3比KCl的溶解度大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间

C.在20℃时,10g水中加入5gKCl可得到33.3%的KCl溶液

D.在50℃时,两物质各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均有固体剩余

5.(双选)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到T1℃,甲乙仍是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

B.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D.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里含有溶质甲的质量为50g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向一定的饱和石灰水加入氧化钙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C.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

7.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A.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b>c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象可知,金属M比金属N活泼

D.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烧杯中是t1℃时,将X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的变化对溶解度影响相对较小的物质是甲

B.在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X的值一定不大于15g

D.将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甲比乙多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常温下,稀释KOH溶液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C.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10.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B

C

D

11.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四个图象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O2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C.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

A.AB.BC.CD.D

13.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 2 种;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可变化的元素是 H (填元素符号)

14.图1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t1℃时,6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  g.

(2)将t1℃一定量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可用图的 点表示.

(3)若将t3℃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所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析出晶体都不含结晶水)

(4)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①图2中a、b代表不同压强下气体的溶解度曲线.

若曲线a对应的气压为2个大气压,则曲线b对应的气压  (选填编号,下同)2个大气压.

A.小于B.大于C.等于D.无法确定

②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图3所示.若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  .

A.小于40℃B.等于40℃

C.大于40℃D.无法确定.

专题五 图象题答案

【归类突破】

变式训练

1.B解析: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时,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同时锌比铁活泼,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于铁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B中图象能正确表示产生的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

2.C解析:

人在喝水的过程中,胃液逐渐被稀释,其pH逐渐增大,但是不会大于7,观察选项,故选C.

3.AD 解析: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为30g;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将其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析出晶体,得到饱和溶液,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其饱和溶液降温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与水的多少没有关系;t2℃时A的溶解度为45g,在100g水中加入40gA,形成的是该温下的不饱和溶液。

4.

(1)增大 

(2)136.0 (3)B (4)③

5.A解析:

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会产生沉淀,故A错误;随盐酸质量增加溶液pH不断减小,与实验事实相符,故B正确;相同反应时间内镁放出氢气质量大于锌,表明镁比锌活动性强;完全反应后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与反应事实相符,故C正确;相同时间内粉末状碳酸钙放出二氧化碳质量大于块状,且最终二氧化碳质量相等,与实验事实相符,故D正确。

【备考训练】

1.CD 

2.B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靠前的金属金属活动性越强,和稀酸溶液反应时就越剧烈,则相同质量的金属和同质量、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酸溶液反应所需的时间也就越少.根据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大小关系:

Fe>Zn,若质量相等的锌、铁都完全反应,铁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量一定大于锌与酸的反应。

3.C 

4.B解析:

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分析图表,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相交;20℃时,KCl的溶解度是33g,10g水只能溶液3.3g;50℃时,KNO3的溶解度为88g,KNO3不会剩余。

5.AC 6.D 7.C 

8.C解析:

A、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大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小,故错误;B、由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错误;C、t1℃时,甲的溶解度是15g,100g水中可以溶解15g,烧杯中是t1℃时,将X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够完全溶解,说明X的值一定不大于15g,故正确;D、由于不知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将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故错误.

9.C10.D

11.D解析:

A、随着稀硫酸的加入产生硫酸锌溶液显中性,因此溶液的pH的起点是7,随着硫酸的过量,溶液会显酸性,pH<7,故坐标错误;B、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起点是0,等锌反应后质量不再增加,故坐标错误;C、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只要一加稀硫酸会立即产生硫酸锌,因此溶液中锌元素的质量起点是0,故坐标错误;D、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逐渐减少,到锌反应完了,剩余的铜,质量保持不变,故坐标符合。

12.B

13.

(1)原子;

(2)CH4+H2O

CO+3H2.(3)C、H.

14.

(1)24;

(2)b;(3)B>C>A;(4)①B;②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