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026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docx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docx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设计者:

陆其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入手,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体特征。

2.组织学生仔细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学会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中认识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体特征。

2.体会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学习

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收集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所展示的历史事件的内容(任选一件),并把它整理成一个小故事。

二、课堂学习

第一块: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从小学的课本上大家就结识了无数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新中国成立后, 1958年5月1日 ,矗立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从此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工程被载入史册。

你们见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吗?

在什么情况下见的?

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也许会说,在新闻联播中,在外国使节访华的迎宾仪式中,或直接看见过。

由此可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国人心目中的政治地位、历史地位。

第二块:

整体感知。

1.播放教参配套光盘中的朗诵视频,请学生听朗读时找出文中所说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思考文中详细说明了纪念碑的哪一部分?

明确:

总体特征,巍峨、雄伟、庄严;详细说明了大碑四周的十幅大浮雕。

2.学生速读全文,思考并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

从落成时间、位置环境、规模、高度、质地、艺术价值、意义等方面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

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第三块:

形象描述。

根据课前的准备讲故事,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十幅浮雕中的历史故事。

组织评价。

评价要求:

口齿清楚,事件交代清楚,生动。

小组讨论:

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10幅浮雕分分类;研究课文,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

由此说说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第四块:

探究提高。

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说明十幅大浮雕?

明确:

方位顺序和十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2.在文中找出反映历史事件意义的句子。

3.比较:

介绍十幅浮雕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4.全文回顾:

①作者在文中几次写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②反复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三次。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突出了纪念碑的主题,表达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歌颂。

第四块:

课外迁移。

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把自己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以便于课后继续学习和与同学们讨论。

第二课时

一、课堂学习

(教学目标:

①重点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

②体会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③从语言运用中体会作者对人民英雄和纪念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一块:

夯实基础。

词语积累、默写。

上溯镏金挑衅重幔逾越瞻仰天堑旌旗永垂不朽慷慨激昂

第二块:

理解说明顺序。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作者活动路线、观察顺序的词句。

2.根据课文的描述,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作者的写作顺序。

学生交流、教师组织评价。

明确:

以方位词语的使用为特征的空间顺序:

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

第三块:

体会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具体表现为:

1.大量说明性的语言。

2.不少记叙性、描写性的语言。

3.一些议论性的语言。

围绕以上三点各找两处加以体会,学习小组内交流,有不同意见的大家讨论。

教师评价: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常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

本文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

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

再如介绍十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

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第四块:

写作训练。

以我熟悉的建筑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行文顺序,语言要准确且富于变化。

字数在400字左右。

学生交流、教师组织评价。

二、课后学习

继续完成并修改课堂上的作文。

【资料宝藏】

1.梁思成

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

1901年4月生于日本东京,1972年1月卒于北京。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年至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27年到1928年在美国哈佛大家研究世界建筑史。

1940年至1947年任美国耶 鲁大学 教授、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

他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1953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又于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建筑设计的领导人之一。

1963年为纪念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1200周年,他作了扬州鉴真纪念堂方案设计。

他还写有各种专著,出版有《梁思成文集》四卷本。

2.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半成品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小组成员解长贺先生近日透露,纪念碑造型仅仅是个半成品。

他介绍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施工过程中,碑顶的设计工作曾一度成了难题,焦点主要集中在碑顶的形式上。

按当时提出的构想,有人主张在碑顶上设置中国古式宝顶,有人主张设置雕像,也有人主张设置红宝石五角星意见不统一。

为了早日确定碑顶的形式,北京市委的领导邀请了历史学家范文澜和其他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

座谈之后,周总理作出决定,既然碑顶的形式不好统一,就不要宝顶了。

孙中山先生不是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吗,那就让后世子孙去完成碑顶的造型吧!

这样,纪念碑的碑顶就留下了一个约 两米 见方的平台。

可以说纪念碑的造型是个未完成的杰作。

另外,按照中国的传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即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原设计在南面。

在建设过程中有人提出,人们从东西长安街进入广场应面对纪念碑正面,建议正面应朝北。

周总理经过认真思索后决定,北面为纪念碑正面。

3.彭真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

1949年9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前夕,举国上下都为即将诞生的共和国而欢欣鼓舞。

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当天下午6时,毛泽东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奠基仪式,并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随后,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

到1951年,共收到140多件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截止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

海外华侨也积极献计献策,侨领陈嘉庚组织华侨绘制了图纸,并制作了水泥柱头模型,花费15万多元(旧币)运费寄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工程处。

 1952年5月10日 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

该委员会主任由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国际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同志担任,秘书长为薛子正,由此可见中央人民政府对这一事的重视程度。

为了体现周恩来总理关于建筑纪念碑目的在于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指示,都市计划委员会经组织讨论,最后确定了高而挺拔的原则,并组织设计人员归纳设计成三个方案,连同模型送中央审定。

经审查,初步选出了高耸的炬形立柱等3个方案。

这3个方案都做成了1∶5的大模型,附同两个碑顶换上坡屋顶和群雕像的小模型,自1951年国庆节起放在天安门广场陈列,广泛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

1953年3月首都兴建委从240多种设计方案中精选出8种,向专业设计人员广泛征求意见。

这8种设计方案包括矮而分散的典型设计,高而分散的典型设计,做成三座门的设计,矩形主柱式碑形高的典型设计,红墙上立碑的设计,碑顶立群像的设计和最后被采用的碑形设计。

关于纪念碑建在何处,开始有人主张放在东单广场,有人主张放在前门楼上,有人主张就中华门的原址建立,也有人主张放在西郊八宝山上。

最终,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纪念碑设立在全国人民政治活动中心天安门广场。

纪念碑的位置在天安门南约 463米 ,正阳门北约 440米 的南北中轴线上。

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广场中与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巍峨雄伟的正阳楼,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

纪念碑总高 37.92米 。

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 50.44米 ,南北长 61.54米 ,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硝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浮雕。

浮雕高 2米 ,总长 40.68米 ,雕刻着170多个人物,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关心的事情,是在他们直接指示下完成的。

史料中有一份珍贵的毛泽东手书批示,笔迹豪放遒劲。

事情缘于朱启钤、章士钊、叶恭绰三位民主人士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后,给毛主席写信,对纪念碑的设计提出新的意见。

毛泽东主席看到朱启钤、章士钊、叶恭绰的信后十分重视,在其左侧批示道:

彭真同志,此件请委员会讨论并邀建议三人参加。

在北京档案馆的档案中还藏有另一份毛泽东亲笔修改的纪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

原碑文是彭真同志拟写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毛泽东将原词中删去纪念碑奠基典礼几个字,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改后的碑文深邃精辟,气势磅礴,情感深沉,表达出对先烈的敬仰。

在纪念碑建造过程中,毛泽东主席于 1955年6月9日 为碑心石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周恩来总理书写了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的碑文。

 1952年8月1日 修建纪念碑工程正式开工。

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花岗石。

它采自青岛浮山,石坯长 14.4米 ,宽 2.72米 ,厚 3米 ,重达320吨以上。

浮雕石料则采自北京房山的汉白玉矿。

纪念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筒体,将碑座和碑身各部分石块牢固地拉结浇筑在一起。

碑心石正、背面的题字都用阴文镌刻在石面上,然后采用中国传统的镏金方法,做成钢胎金字镶嵌进去。

碑题、碑文共用黄金130余两。

整个纪念碑用1.7万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1958年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同年 5月1日 举行了揭幕仪式,同时它也成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建筑工程。

(《光明日报》1999.0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