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7863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计划.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计划.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计划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

小数除法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结合在生活中应用元角分的经验、直观图、整数除法中的基础等,理解计算方法的道理。

数学思考:

能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寻找合理的运算途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问题解决:

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和小数四则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用估算判断小数、除法结果的合理性,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了解循环小数。

情感态度:

在小数除法的学习活动中,养成检验、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表内除法初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三年级时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元角分与小数,四年级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生基本掌握了整数除法的基本方法,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除法的初步经验。

因此,本单元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研究小数除法运算。

小数除法是在整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整数除法学习的发展,也是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将围绕小数除法来展开,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法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1)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2)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

(3)安排必要的练习,讲究效益。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8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

轴对称和平移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和轴对称现象。

数学思考: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问题解决:

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加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情感态度:

懂得用图形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原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索解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都有很大的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采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继续学习平移,要把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

在内容的编排上先学习对称,再学习轴对称,然后学习平移,单元结束时有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

轴对称和平移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轴对称和平移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教材通过设计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图形的平移。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1、使学生感受到轴对称与平移等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对美的理解。

教学方法

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轴对称、平移现象、如学生熟悉的基本平面图形、升国旗、抽屉、高空缆车的图片等等。

安排了折叠、剪拼、画图等动手操作活动,尽可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加深对数学美的理解。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5课时。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单元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学生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的其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2、 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 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三、单元教学难点

在探索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四、单元课时划分

9课时

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2、 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3、 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活动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二、单元教学重点

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

三、单元教学难点

在探索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不同的面积公式。

四、单元课时划分

7课时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单元计划

单元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生产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    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4、    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5、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    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单元教学重点:

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单元课时划分:

 共12课时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单元计划

单元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与直观操作,让学生形成解答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能力,形成初步的公顷、平方千米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较强的估算能力,能根据图形的形状,会用各种方法迅速估计出这个图形的面积。

3、    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单元教学重点:

组合图形面积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将所学的知识巩固,并进行综合运用。

单元教学难点:

组合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单元课时划分:

 共4课时

第七单元可能性单元计划

单元目标:

1、    如何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以及根据游戏规则判断游戏性是否公平。

2、   根据魔球游戏的结果预测盒子里哪种颜色的球多或者少。

3、    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能让学生对“随机现象”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单元教学重点:

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能判断游戏的公平性

单元教学难点:

对摸球游戏的可能性用分数表示。

单元课时划分:

 共3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