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用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7852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应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应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应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应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应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应用文.docx

《教育应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应用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应用文.docx

教育应用文

教育应用文写作指南

教育应用文写作指南

写应用文应具备的五种思维能力

  本学期的教师教师基本功培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教育应用文写作,为了对老师们的写作练习有所帮助,我编纂撰写了本文,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恳请提出修改意见。

一、审题的思维能力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个步骤,是指对文章题目进行周密的揣摩、审查以把握题意的活动。

审题即对标题加以分析研究,从而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范围、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乃至写法。

审题是一个系统程序,贯穿于阅读、写作的全过程之中。

  审题思维的主体过程是对题目的理解过程。

这种理解,既包括抽象思维的理解,也包括形象思维的理解。

抽象思维的理解,即通过对题目的理性分析去理解题意。

对作文所提供的文字材料,需要通过分析来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握其实质。

形象思维的理解,即通过对题目内容的联想和想象去理解题意。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有效配合,才能准确理解出题人的意图,明确写作目的。

  二、拟题的思维能力

  拟题,就是给文章确立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

拟题的基本要求是:

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

具体而言,可鲜明、形象、简洁、别致、整齐,不一而足。

总之,以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目的。

  拟题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主要是概括能力,首先应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因为只有明确了中心思想,所拟的标题才会正确体现中心思想。

其次,要从中心思想出发,选择合理的和新颖的概括角度。

拟题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除了概括能力之外,还要求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三、立意的思维能力

  立意是一篇文章所确立的文意,即确立中心思想。

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

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是文章写作的起点。

  在确立中心思想时,要培养辩证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做到见解深刻并富有新意,在思考过程中必须注意运用辩证思维。

我们所要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或者所思考的某一具体对象,因为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或对象时也必须用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在这一由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中,辩证思维应当成为形成中心思想的主要的思维形式。

  四、选材的思维能力

  选材,就是要对众多的原始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使那些真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成为文章能够表现或说明思想的材料。

根据选材的基本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锻炼思维能力:

  1.围绕中心思想选材

  选择材料要围绕中心思想,符合中心思想的需要。

  2.选取真实确凿的材料

  选取真实确凿的材料,即指文章中的事实性材料要严格地符合事物的原貌或实际情况。

  3.选取典型意义的材料

  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某一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

  4.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首先是指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用的材料,这样才能给人一种新鲜感。

生动的材料是指材料本身以及作者对材料的表述的新鲜活泼、富有感染力。

  五、布局的思维能力

  如何对材料进行组合和安排,这就是布局。

布局反映在形式上,首先就是层次与段落的先后关系。

确定文章的布局,主要运用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它的具体要求如下:

  1.要有完整性

  结构的完整性是内容的完整性的必然要求。

  2.要有严密性

  文章结构完整而不残缺,这可以说是基本的要求。

  3.要有连贯性

  文章结构完整、严密,可以保证内容的完整、严密,而结构连贯性的要求,则可进一步加强文章的整体性,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以上三点就是体现在谋篇布局中的思维能力,只有布局安排合理,整个文章才能紧凑,才能无懈可击。

教育应用文写作要求

  (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育随笔、读书笔记)

一、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的含义、目的和要求

  教学计划是教育者、教育单位及教育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的方案政策、工作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预先对某一时期、某一工作所做的安排和构想,并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文体。

  教学计划的写作目的,是对未来时期内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便于检查、总结和推动工作。

每一位教师,都有制订教学计划的任务。

编写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1.要熟练掌握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理论。

  2.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

  3.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要条理清楚,简明扼要。

  5.要利于实施,方便操作。

  6.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二)教学计划的基本格式

  1.标题

  教学计划的标题,一般包括三个因素:

计划实施者、时限和计划内容。

如果计划不成熟或者尚未正式讨论通过,则可在标题后面或下面括号注明“草案”或“供讨论用”字样。

  2.正文

  一般分为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措施和相应步骤等几个部分。

  

(1)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主要是指写出制订计划的背景。

如上级机关的方针、政策、指示,时代对该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存在的问题,制定该计划的某些看法和认识等,行文要简明扼要。

  

(2)总体目标

  是指写出该计划实施总的目的意图,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要求制订计划者在计划中体现出所预期的宏观目标,表达精确,位置醒目。

  (3)具体措施和相应步骤

  是指写出为实现总体目标而做的工作安排。

这是全文的重心,包括局部性的目标要求、工作项目、分工、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步骤等内容。

措施和步骤的写作,要求体现出主要工作和次要工作、重点措施和一般措施。

重点的内容在行文中要予以突出,即具体措施的内容应得力、具体,实施步骤应切合实际,完成时限要留有余地、积极稳妥。

此外,还应注意工作安排,要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3.结尾

  结尾要写明制订计划的日期。

  二、教学工作总结

  

(一)含义

  教育工作总结是教师对自己或本单位在某一时期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回顾的一种文体。

  

(二)基本写作要求

  1.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

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相关科学理论。

  2.要有科学求是的写作态度。

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成绩和问题都不能夸大。

  3.要有独到的见解,切忌千篇一律。

经验总结既要来自于实践,体现较强的规律性,又要与众不同,体现自己的特色,才易于为同行所认可。

  (三)教育工作总结的基本格式

  一般包括标题、正文、署名、日期几个部分。

  1.标题

  教育工作总结的标题有不同的写法:

可以是“单位名称、时间期限、文种”构成,主要用于工作总结;可以在标题中再加“内容范围”等,类似一般文章标题的写法,多用于经验总结;可以在正标题下加副标题,正标题概括总结内容,副标题表明单位名称、时间期限、文种等,多用于专题性总结。

  2.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情况概述

  这是总结的开头,要求简要介绍教育工作活动的基本情况、过程和结果。

即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等。

  

(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应详细说明。

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写出具体的教育活动和成绩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必要时要列出事例和数据资料;缺点不足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

  (3)经验和教训

  这是总结的主要目的所在,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工作中的利弊得失,探寻其内在规律,提高认识水平。

  (4)努力方向

  这是文章的结尾部分。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分析形势,提出建议,展望未来。

  以上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灵活处理。

  3.署名和日期

  署名可以写在正文右下方,也可写在标题之下。

日期写在署名之后,另起一行。

  三、教育随笔

  

(一)含义

  教育随笔是用随笔的形式,反映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和感受、体会,或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的教育应用文书。

教育随笔形式自由,包括教学笔记、教学后记、读书笔记、教学札记、教育教学随感录、备课笔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分析等样式。

  

(二)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1.教育随笔的写作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

  2.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

  3.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教育随笔材料的收集与选择

  1.在材料收集方面,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政策,提高对教育现象的感受力;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报刊,密切关注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也要勤于记录,广泛收集信息。

  2.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选择具体的材料,因为教育随笔常见的写法是叙议结合,离开具体教学现象,观点看法就无从谈起;要选择典型的、新颖的材料;要选择细微的材料,以小见大。

  (四)教育随笔的撰写

  1.标题的拟写

  教育随笔标题的特点在于简洁鲜明、生动传神。

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供借鉴:

  

(1)中心式,就是把文章中心内容归纳出来作为文章的题目,这个标题又是全文的重点。

  

(2)事件式,把文中所写的事例归结作为标题,有多个事例时选主要事例。

  (3)比喻式,就是把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主要事件以比喻的方式呈现出来。

  (4)提问式,可以是设问、反问或选择问等多种方式。

  (5)并列对举式,把文中两个相反或相同的概念并列或对举作为文章的标题。

  (6)名言警句式,即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俗语等作为标题。

  2.结构的安排

  叙事和议论是教育随笔的主要文体,相应的结构方式主要分为:

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叙议交替、夹叙夹议等。

  3.教育随笔的语言

  

(1)明白准确,具体表现在叙事清楚、分析得体、观点鲜明等方面。

  

(2)自然质朴,把见闻感受随时记录下来,不刻意雕琢,更容易引起共鸣。

  (3)明快简练,生动活泼。

  (五)读书笔记的写法和做法

  1.摘录式

  这是阅读活动中收集资料时最常用的记录形式,以便于日后开展科研。

所以,摘录式的读书笔记要求准确无误,既要摘录原文语句,又要注明出处,以便于引用核实。

包括制作索引、摘录原文、提炼观点等。

  2.提纲式

  指的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书或文章的论点或主要依据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或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等简明扼要地写下来。

  3.评论式

  评论式笔记不仅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表现出来。

分为书头、批注、评注等。

  4.心得式

  指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分为札记、读后感等形式。

经典范文

2010~2011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语文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教学的认识更为深入,大语文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同,而二期课改对语文教学的阐述也说明,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务。

而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不仅反映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从本质上看,还反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教师,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在魅力课堂里争做魅力教师的雄心抱负下,做一名走教研一体、善良优秀的人民教师。

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原则拟订本学期个人工作计划。

  一、预期目标

  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学校主要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督导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等,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以上是我担任语文教师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我的计划只是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我的一切向学校靠拢。

相信在不懈的努力下会为本学期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这是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话题。

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希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

我们的语文老师历来推崇推行的周记和日记,可以理解为是它的一种变式。

我始终认为周记和日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一个平台:

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在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

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

许多大文学家就都有写日札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哈佛有句名言: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和督导学生不间断地写周记和日记。

进行这种自由地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这将有利于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争议的事件。

有话可说,就有了写作的冲动。

刚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情达意时,也许不能很准确地把所想所说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只是因为对文字的陌生。

坚持下去,待对文字熟悉了,驾轻就熟了,作文实在是一件小事。

我们对作家的钦佩,很大一部分源于他们说出了或者说着我们想说的话。

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如果我们、我们的学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写作,一定也能弹奏出时代的强音。

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坚苦卓绝的蜕变过程,就像蛹化蝶一样,但我们应该去期盼那些美丽的蝶的出现,那将给我们一个缤纷的世界。

教育教学论文

  命题架构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概述教育教学论文的

  第一节教育教学论文概述

  一、教育教学论文的含义和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是论文的一种,是教师对某一学科领域中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阐述教育科学思想见解和理论规律的文章体裁。

按主旨类型分为思想观念性论文和理论规律性论文。

思想观念性论文主要是阐述与教育有关的思想观念、方针政策等方面的论文。

理论性论文是主要对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论述的论文。

  二、教育教学论文的特点

  

(一)理论性

  探讨教育问题的文章很多,只有从学术的角度对教育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文章才是教育论文。

主要体现在阐述的观点对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论证推理严密;探讨问题体现出一定的力度和深度。

  

(二)科学性

  要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研究态度;论证推理要合乎逻辑。

  (三)独创性

  要求有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的研究方法或新的研究视角。

  (四)教育性

  这是教育教学论文区别于其他论文的根本特征。

选题只能限制在教育问题或其他相关问题上,包括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理论规律、学科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方法等。

  三、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

  教学研究方面可写的内容很多,可分为调查研究、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理论研究专论等多种类型。

对于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

  1.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例如:

对课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和更新;对已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

  2.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要善于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3.对学生心理研究方面。

如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差生的转化;各科教学的课外工作(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活动、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等),常见解题错误分析。

  4.学科思想方面。

如某些学科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

  5.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

目前,我国城乡有许多学校的教师都在参与各种课程设置、新教材试用和教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

  6.中小学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

  7.激励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

  8.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研究。

第二节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及一般格局

  一、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一)选题

  1.选题的含义

  从教育科研所探讨的问题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

  

(1)基础理论性的课题。

在这里主要探讨什么是教育的问题。

如:

“教育应当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

  

(2)应用性的课题。

在这里主要探讨怎样教育的问题。

如:

“教学什么样的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教法”等。

  2.选题的最佳考虑

  课题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

  (3)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

  (4)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为充分的题目。

  (5)选择自己能写出新意的题目。

  3.选择课题的失当

  选择课题的恰当与否,常常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成功与否。

选题的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题目过大,是普通作者在选题时常常出现的问题。

  

(2)选题太难,则完成题目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题目含混不清、多重化等。

  (3)选题陈旧,老生常谈,没有创见,没有新意,论文写的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二)积累素材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

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两类:

  1.从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报纸杂志、工具书中去查找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

  

(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2.依靠平时研究成果的积累

  积累资料的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看多读,从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的灵感。

  

(2)深入学生,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学生询问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引发我们去思考、去研究,深入学生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论文创作的原动力和策源地。

  (3)坚持写教后感。

教后感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教学效果的评析及总结,也可以说是教师对自己设计—实施—效果的反思或心得体会。

  (三)拟定写作提纲

  在提纲拟订的过程中,要完成下面几项工作。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也叫总论点。

它是作者将要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

文章里的全部材料都是为它服务的。

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脉一样贯通全篇。

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

分解中心论点的根据一定要明确、统一,前后一致。

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

每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构成部分,几个分论点的综合就是中心论点。

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

  2.安排分论点的序列

  明确了有几个分论点以后,要把它们排列起来。

安排时,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和分论点的内在关系作全面分析。

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

这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两种情况,即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3.材料对号入座

  把将要写到文章里的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属于同一分论点的材料放在一组。

有几个分论点,就有几组材料。

撰写时,写到哪个分论点,就自然用到哪个材料。

  进行了上述工作之后,要形成具体的写作提纲。

常用的提纲类型有以下两种。

  第一,列项式提纲。

粗线条地搭起全文的框架。

用简洁、概括的词组、句子、材料序号,把中心论点、分论点、材料一一排开,制成一个草图。

  第二,陈述式提纲。

用不加修饰的陈述句,把分论点和材料分段、分层地表示出来。

谁在前,谁在后,怎样衔接都考虑得十分严密。

  写出提纲以后,要以审视的目光去复检,力求结构和谐。

重要的部分要给以显要的位置,占的篇幅大些;次要的材料要适用得当,占的篇幅小些。

  (四)写作初稿

  提纲拟定以后,就要抓紧时间写初稿。

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最好是一次就完成,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等三、五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

这时就需要集中精力展开论述。

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论点要鲜明、突出,能使读者很快领悟,但要保证论点的同一性,不能中途转换、扩大或缩小。

  2.表述论据要详略得当,对支撑论点的主要材料要表述的细腻,用笔多些,对非主要材料要表述的概括些。

  3.论证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论证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

有了论点和论据以后,并不是把它们简单地拼凑在一起就成为文章了。

作者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把论据组织起来,使论点和论据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用的逻辑论证的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这些方法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交织运用。

  在论证的过程中要注意:

第一,不要以偏概全,要分析透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得出结论。

第二,不能省略必要的推理过程,要一环扣一环地阐述,但也要详略得当。

第三,不要循环论证,说车轱辘话。

  (五)修改润色

  论文的初稿写出来以后,还要以极大的耐心进行三番五次的修改,提高论文的质量。

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重审论点,表述得是否正确、清楚

  看文章中的论点表述得怎么样,写出来的和设想的是否相同,读者读了以后,是不是与自己的想法一致。

文章中的每一个分论点是否从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