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与不痛的秘密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第三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7819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痛与不痛的秘密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第三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痛与不痛的秘密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第三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痛与不痛的秘密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第三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痛与不痛的秘密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第三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痛与不痛的秘密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第三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痛与不痛的秘密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第三课.docx

《痛与不痛的秘密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第三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与不痛的秘密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第三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痛与不痛的秘密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第三课.docx

痛与不痛的秘密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第三课

痛与不痛的秘密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第三课)

【自学指导】

1题目解说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人类揭开痛与不痛秘密的过程。

课文不但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而且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2作者简介

韩济生.男,汉族,浙江萧山人。

1928年7Pl出生。

生理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

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

在大连医学院生理高级师资班进修后,先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北京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北京医学院等单位生理系任教。

从1965年开始从事针灸原理研究。

1972年以来从中枢神经化学角度系统研究针刺镇痛原理。

发现针刺可动员体内的镇痛系统,释放出阿片肤、单胺类神经递质等,发挥镇痛作用;不同频率的针可释放出不同种类阿片肽;针效的优劣取决于体内镇痛和抗镇痛两种力量的消长一研制“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用于镇痛和治疗海洛因成瘾有良效。

在国内外杂志及专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主编《中枢神经介质概论》《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生理学多选题汇编》《神经科学纲要》(获原国家教委科技图书特等奖)等著作。

1981年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博士30名,硕士16名,博士后6名,进修生60多名.199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3识记积累

(1)识记字音

轮廓(kuò)晕厥(Juē)成瘾(yǐn)

针灸(jiǔ)脑啡肽(tài)堡垒(lěi)

羟(qiǎng)色胺乙酰(xiān)胆碱癫痫(xián)

(2)词语释义

剧烈:

猛烈。

晕厥:

昏厥。

堡垒:

①有冲要.量作防护用的坚固建筑物;②比喻难于破的事物或不容易接受进步思想的人。

区域:

地区范围。

驱使:

①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②推动。

兴趣:

爱好或关切的情绪.

轮廓:

(事情)的概况,

【合作探究】

一、通读全文,捕捉文中关键信息

1通读全文,理一理镇痛研究的进程。

点拨:

抓住时间词,注意研究发现和发现的价值。

明确:

时间研究发现发现的价值170年前德国科学家从鸦片中提炼出吗啡。

吗啡有很好的镇痛效果,但有耐受性和成瘾的缺点。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发现把极少量吗啡注射到家兔的脑子里,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说明吗啡起止痛作用的部位就在脑子很有限的区域。

后来发现吗啡的分子结构有左旋、右旋两种结构,只有左旋吗啡有止痛作用,右旋没有。

使人们推想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专管止痛。

1973年发现“吗啡受体”,并证明人、猴、猫、兔等动物的脑子里都存在“吗啡受体”。

说明“吗啡受体”是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种动物所共有的一种结构,并使人们推想出身体里本来就存在着类似吗啡的一些物质。

1975年英国科学家找到了存在于动物和人的脑子中,作用与吗啡相似的物质,起名“脑啡肽”。

揭开了“痛与不痛的秘密”(人脑中脑啡肽太少,痛觉就特别敏感;反之,痛觉就迟钝)说明:

对于发现“脑啡肽”的价值,学生在第3段中找不到,要引导学生从后文寻找。

从语言标志上看,第5段开头有“当今国内外对动物和人体进行的大量研究工作,归纳起来,可以初步描绘出这样一个轮廓”这样的话,可见是一个总结段,再与文章题目联系起来,要求学生能准确并简洁地说出“发现‘脑啡肽’”的价值。

2结合文章内容简单解释中医针刺镇痛的科学原理。

明确:

中医早就知道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疗很多疼痛性疾病,甚至可以用针刺麻醉的方法开刀做手术。

针刺镇痛的原理之一就是针刺是引起脑啡肽产生和释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把身体原有的与疼痛作斗争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现代医学研究的成果证明了中医的科学性,这也是中国人应该为之骄傲的。

二、探讨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说明方法

1这篇文章介绍了镇痛研究的发展进程,但全文并不是散乱的成果简介,请思考作者是怎样将研究过程中的每个发现紧密联系起来的?

明确:

作者善于运用过渡句承上启下,比如第2段开头,“科学的道路是曲折的”;第3段开头,“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第4段开头,“发现脑啡肽的消息,在我国医学界引起的兴趣尤其强烈”。

这些句子的使用,使得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让读者明确地看到镇痛研究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

2这篇文章说明的是一个医学研究问题,专业性很强,但是普通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难懂,是为什么呢?

明确:

作者在说明过程中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比如说明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的差别时,写道:

“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

”又比如把“吗啡受体”比喻成一把“镇痛之锁”:

“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是专管止痛的,但它上面挂着一把锁,只有左旋吗啡这把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镇痛之锁’。

”还有一处:

“惟一的可能性就是,身体里本来就存在着类似吗啡的一些物质,可以去打开‘吗啡受体’这把锁;而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吗啡只是和它有相似的作用罢了。

用一个通俗的比喻:

我们只能说儿子长得像父亲,很难说父亲长得像儿子,但根据儿子的长相,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他的父亲来。

”比喻的运用,使得专业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也使抽象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

【课堂练习】

1、选出读音有错的选项

A、厌恶(wù)罪恶(è)钥匙(shi)

B、楷模(mó)模样(mú)消息(xi)

C、晕(yùn)厥月晕(yūn)脑子(zi)

D、长相(xiàng)互相(xiāng)朋友(you)

2、选出字形全对的选项

A、弊病遮蔽针炙用武之地

B、轮廓城廓敏感微乎其微

C、滋味慈祥堡垒异想天开

D、大概概叹成瘾痛不欲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双方必须精诚合作,才能把这项造福闽东百姓的浩大工程做好。

B、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艰苦卓绝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

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有经验的老师,总能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让学生听懂,在教学中他们真正做到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00多年来,化学家、药物学家、医学家、科学家从各个方面对吗啡进行大量的研究,我国科学家也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B、当用药物把脑啡肽的作用给对抗掉以后,这种人才生平第一次尝到了疼痛。

C、生物入侵就是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D、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5、下面哪一项比喻不够恰当()

A、日记:

心的轨迹/凝聚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B、词典:

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夫

C、笑:

你是美的姐妹/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浪花:

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群欢乐的生命。

6、请对出下列的对联

①洞悉世事胸襟阔,_________________。

②精卫填海中华有志终当遂,_________________。

7、名句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王勃《滕王阁序》)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④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_。

(宋•卢梅坡《雪梅》)

8、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并回答问题。

科学的道路是曲折的。

学术上的顽固堡垒,往往需要各路兵马从不同角度加以围攻,才有可能攻克。

100多年来,化学家、药物学家、医学家从各个方面对吗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科学家也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期,年轻的药理学工作者邹冈在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张昌绍教授的指导下,把很少量的吗啡直接注射到家兔的脑子里,发现只用十万分之几克,也就是全身用量的五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就能引起明显的镇痛效果。

这说明,吗啡起止痛作用的部位就在脑子很有限的区域。

后来人们又发现,吗啡的分子结构有左旋、右旋两种形式。

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

尽管这两种分子结构很相似,但在人体内的作用却不相同:

只有左旋吗啡有效,右旋就没有止痛作用。

这些表面看来很奇特的现象促使人们推想,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是专管止痛的,但它上面挂着一把锁,只有左旋吗啡这把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镇痛之锁”。

别的钥匙即使表面看来很相像,也无法把它打开。

这把“锁”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吗啡受体”或者叫“鸦片受体”。

由于这种科学幻想的驱使,人们付出很大努力去寻找“吗啡受体”。

到1973年,人们终于找到了它,而且证明人、猴、猫、兔、鼠等动物的脑子里都存在着“吗啡受体”。

这就说明它是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种动物所共有的一种结构。

⑴、“学术上的顽固堡垒,往往需要各路兵马从不同角度加以围攻,才有可能攻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⑵、梳理出此段中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

答:

⑶、“左旋吗啡和右旋的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效果?

答:

⑷、“由于这种科学幻想的驱使,人们付出很大努力去寻找吗啡受体。

”能否举出事例说明科学幻想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答:

【课外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据英国《新科学家》8月30日报道:

在有关纳米药物是否对健康有害的争论中,最终出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证明纳米药物能延长脑神经细胞的寿命。

在实验室的神经细胞通常只能活25天左右,但在服用低剂量的氧化铈纳米颗粒后,神经细胞的生命活动通常可达6个月。

这一发现证明了纳米药物可能有一天能用于治疗与老年有关的身心失调的疾病,如老年痴呆病等。

美国奥兰多中部佛罗里达大学分子生物学家BeverlyRzigalinki和工程师SediptaSeal最早进行合作研究,想看看纳米药物是否能进入细胞内。

他们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是在培养皿中把纳米颗粒添加到老鼠的神经细胞上,看看神经细胞怎样吸收这些纳米药物。

后来Rzigalinki发现这些神经细胞比没有用纳米药物治疗过的神经细胞存活的时间长得多。

这些“服用”了纳米药物的神经细胞之间彼此发送信号的能力就像年轻的细胞一样,在培养皿中存活的最长时间达6个月。

该科研小组还发现,用纳米药物治疗过的神经细胞可防止紫外线的破坏,这表明纳米颗粒药物能清除破坏神经细胞的活性分子自由基。

而已知在老化和有炎症的细胞中普遍存在自由基。

每粒纳米药物均是由铈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并形成约5纳米直径的结构。

这种结构和自由基结合后就变成中性的无害分子。

研究证明,这些纳米药物清除自由基的效率比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一类的天然清除剂的效率高3倍。

而且这些纳米药物在细胞内的作用时间要长得多。

虽然神经细胞只接受一定剂量的纳米药物,但纳米药物可以反复地抓住自由基并清除它们,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延续几个月;而维生素C分子一旦和自由基结合就被破坏,不再起作用。

现在正计划试验氧化铈纳米药物是否能减慢老鼠神经变质疾病的发展。

她还计划给果蝇喂纳米药物,看看这些果蝇能否比一般的果蝇活得更长。

她认为,纳米药物可能有一天被用来涂覆人工关节和医用设备,以减少病人发炎。

但伦敦帝国大学的化学家TonyCass告诫说:

在人身上应用纳米药物之前,必须回答人们关心的安全问题,因为我们需要考虑纳米药物是否可能与细胞的其它成分发生相互作用。

1.对“纳米药物”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种能够大大延长神经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药物。

B.一种比普通药物能加大提高清除细胞中的自由基效率的药物。

C.一种正在试验阶段而没有用于人体治疗的药物。

D.一种由铈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结构为约5纳米直径的药物。

2.对“纳米药物能延长脑神经细胞的寿命”的原理,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药物可使脑神经细胞的生命运动由25天左右适当延长至6个月。

B.纳米药物能以较高效率清除破坏神经细胞的活性分子自由基。

C.由铈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结构在脑神经中存活的时间更长。

D.通过纳米药物结构微小的特点渗透进神经细胞中去发挥作用。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药物的发展主要在于如何改进纳米药物自身的成分(铈原子和氧原子)组成与组织结构(约5纳米的直径)的问题。

B.老年痴呆病或与老年人有关的身心失调疾病在不久的将来会因为纳米药物即将研究成功而得到有效治疗。

C.在给人使用纳米药物之前,要从药物安全的角度解决纳米药物是否可能与细胞的其它成分产生不良作用的问题。

D.纳米药物一旦在人的神经细胞中应用,就解决了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解决的细胞老化及炎症的问题。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史铁生:

敬重病痛

有一次,一个记者问作家史铁生:

“你对你的病是什么态度?

”没有想到,在轮椅上呆了二十多年、每隔几天都要去医院做透析的史铁生这样回答道:

是敬重。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为什么是“敬重”而不是“恐惧”和“厌恶”呢?

面对困惑不解的记者,史铁生解释说:

“这绝不是说我多喜欢它,但是你说什么呢?

讨厌它吗?

恨它吗?

求求它快滚蛋?

一点儿用也没有,除了自讨没趣,就是自寻烦恼。

但你要是敬重它,把它看作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和你下一盘棋,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却能从中获益,你很可能就从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说逼着你把生命中的意义都看得明白。

一边是自寻烦恼,一边是增添智慧,选择什么不是明摆着吗?

读着史铁生的这段话,我立即想起了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一代大侠独孤求败来。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独孤求败,具有盖世的武功,他一辈子都在寻找真正算得上敌人的对手,却始终没有能够如愿。

独孤求败体验到,没有“敌人”的人生,其实是最不值得过的人生。

最后,他在孤独的叹息声中悄然死去,给后人留下了神奇的武功秘籍和兵器。

独孤求败没有遇到一个值得敬重的敌人,而史铁生遇到了——它就是疾病。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张史铁生与世界短跑冠军刘易斯合影的照片。

史铁生安静地坐在轮椅上,刘易斯潇洒地站在他的身边,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他们两人是真正的知己。

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还要快。

刘易斯读过史铁生的书,他尊重这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国作家。

刘易斯的眼睛凝视着史铁生,他的眼光里不是怜悯而是尊敬。

他们的灵魂是相通的。

南非前总统、人权斗士曼德拉也是一个敬重病痛的伟人,他把疾病当做是跟种族主义者一样邪恶的敌人。

当曼德拉被诊断出患了癌症之后,他依然满脸笑容地出现在电视镜头前,鼓励所有患病的同胞们与疾病战斗到底,绝不放弃。

敬重病痛,敬重挫折,敬重敌人,这样的人是有福的。

史铁生说:

“对困境先要对它说‘是’,接纳它,然后试着跟它周旋,输了也是赢。

”正是由于这种信心的支撑,人类才得以在地球上生存和繁衍,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身体可能出现问题,但心灵却不能残缺。

史铁生战胜了心灵的忧伤和沮丧,而依靠信心来生活。

他将疾病与“漂流”作了一番有趣的比较,在《病隙随笔》中这样写道: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至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这游历当然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

但凡游历总有报酬:

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才知道不咳嗽的日子多么安详。

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自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

等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敬重疾病的态度让史铁生在“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的当代文坛获得了罕见的澄明通透的心境。

当那么多身体健全、头脑聪明的中国作家纷纷成为权力的帮闲或帮忙甚至帮凶的时候,史铁生却在文坛里开始了他独特的人生思考。

我想,史铁生、曼德拉大概都是这样的一类人——他们像石头一样坚强,又像花朵一样温柔;他们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博大。

敬重病痛的人永远都是人生竞技场上的胜利者。

(选自《广西文学》)

1、如何理解“敬重病痛”中的“敬重”的含义?

答:

2、文中写到独孤求败、刘易斯、曼德拉,作用是什么?

答:

独孤求败:

刘易斯:

曼德拉:

3、从本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史铁生在同疾病斗争中领悟了哪些人生真谛?

答: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史铁生敬重疾病,与疾病周旋,有那么多感悟,并且写出了那么多作品,表现了他的坚毅、勇敢、顽强、自信与睿智。

B、说史铁生与刘易斯“灵魂是相通的”,是因为他们都是奔跑者,都在与命运赛跑,他们都是强者。

C、“对困境先要对它说‘是’,接纳它,然后试着跟它周旋,输了也是赢。

”因为对思想境界高的人来说,输赢的价值是相等的。

D、“‘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的当代文坛”,意谓卑鄙的人凭借卑鄙无耻、不择手段,可以在文坛通行无阻,到处吃得开。

E、史铁生在“当代文坛获得了罕见的澄明通透的心境”,说明史铁生这个坐轮椅又患尿毒症的作家,比身体健康的作家们高尚很多。

第三课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1、C(晕yūn厥、月晕yùn)

2、C(针灸、城郭、慨叹)

3、B(A项“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C项“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作根据,贬义;D项“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比喻自己稀里糊涂,却要让别人明白,与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相反。

4、D(A、“化学家、药物学家、医学家”与“科学家”是种属关系,不能并列;B、缺宾语,在句末加“的滋味”;C、“生物入侵就是……物种”,主宾搭配不当,应当把“生物入侵”改为“入侵生物”。

5、B(将词典比喻为“书山上跋涉的樵夫”不恰当,与词典的特性不符)

6、①愚公移山天下无坚不可摧②阅尽人情眼界宽

7、①江山代有才人出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③玉不琢,不成器④雪却输梅一段香

8、⑴比喻。

科学中的难题往往需要化学家、药物学家、医学家等各方面专业人士从不同的领域多学科共同努力,才可以解决。

⑵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药理学工作者邹冈发现吗啡起止痛作用的部位就在脑子很有限的区域。

后来,人们发现吗啡的分子结构有左旋、右旋两种,左旋吗啡才有止痛作用。

1973年科学家找到各种动物脑子里都存在着“吗啡受体”。

⑶打比方。

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接受,同时生动形象,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⑷示例:

古代的万户幻想像小鸟一样飞翔,多少年后,人类发明了飞机、宇宙飞船。

【课外练习】一、lC(范围过宽,没有显示出纳米药物的特征来。

)2.B(A.是观察现象,不是原理;C“存活时间长”没有点到关键处,关键是这种结构和自由基结合后发生变化,清除自由基的效率高。

D.原理表述不准。

)3.C(A目前的发展主要是能否应用的问题。

B.“不久的将来”,不能这样确定;“纳米药物即将研究成功”的说法也欠妥,因为已经有纳米药物。

D维生素也有改变细胞老化和预防炎症的作用,只是没有纳米药物作用力大。

二、1、把病痛看作对手,与它周旋到底,从中增添智慧,弄清生命的意义。

2、①用独孤求败没有找到值得敬重的敌人,孤独地悄然死去,反衬史铁生找到了值得敬重的对手——疾病,必将过得有意义。

②用刘易斯相映衬,说明敬重病痛的史铁生是与命运赛跑的强者。

③用曼德拉相映衬,说明史铁生与曼德拉一样伟大。

3、①把病痛当做对手,是命运对你的锤炼,可以深刻领悟生命的意义。

②先接纳困境,再与它周旋,输了也是赢。

③战胜忧伤沮丧,依靠信心生活。

④生病也是一种生活体验,是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使他懂得满足。

(写出三条即可)

4、C、E(C项对“输了也是赢”理解不对,应是先接纳它,说明思想上有与它斗争的勇气,这本身就是胜利,所以说输了也是赢;E项不能说比所有身体健康的作家高尚很多,只是比那些卑鄙者、帮闲、帮凶们高尚很多)

张振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