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7383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docx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docx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

字学娟

一、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大一统的汉朝,指的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由于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其核心是“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清楚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学生已经学过西汉的建立,本节课的内容大一统的汉朝就是在西汉建立的基础上来学习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由于它还与两汉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它是两汉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所以,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汉武帝

的大一统,解决重点的关键要清楚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的条件,首先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

其次是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表现(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二目标及解析

1目标定位:

(1)了解“文景之治”的形成

(2)掌握汉武帝为大一统形成所采取的措施

(3)知道东汉的建立

2、目标分析

(1)了解“文景之治”的形成,就是要清楚文帝和景帝为恢复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2)掌握汉武帝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就是要分析汉武帝为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3)知道东汉的建立,就是要知道西汉灭亡的原因,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是不是一回事不理解。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

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再次,。

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

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的必然结果。

其中关键是清楚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

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楚汉之争”,其结果如何?

生:

(刘邦战胜了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称帝,建立汉朝,他就是汉高祖。

师:

为什么项羽会失败?

生:

(俗话说:

得人心者得天下!

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才打败了项羽)

师:

但是,得天下容易,坐天下难。

当时汉高祖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展示材料: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结论: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荒凉景象。

师:

汉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生:

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破坏了社会经济。

师:

如果你是汉高祖,你会怎么办?

生: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教师强调:

正是由于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宽松政策,所以,汉朝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起来。

经过后继者文帝、景帝的营建,到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

(展示板书: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新课:

问题一:

“文景之治”这一盛事局面的形成?

设计意图:

了解“文景之治”这一盛世局面的形成。

思考1、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经济?

(1、奖励农桑2、提倡节俭3、重视以德化民)

思考2、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展示资料: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卷15)

“都鄙禀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汉书 ·食货志》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食丰满,新

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文景之治”。

思考3、例题

(1)汉初与秦初的统治政策不同,社会效果也不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成由俭,败由奢”秦初实行繁重的徭役,赋税制度,破坏了生产。

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为后世的统治阶级提供了经验。

强调:

这为汉朝经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文景时期是汉朝的第一个繁荣时期。

例题1:

文景之治是指谁统治时期?

()

A、汉高祖B、汉文帝C、文帝、景帝D、景帝

变式训练:

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过度:

汉武帝就是在这个时候登上了皇位。

问题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如何形成的?

设计意图:

掌握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他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出现了大一统局面。

思考1、汉武帝时一个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发言讨论)请一个学生朗读小字,提问:

这段小字说明了什么?

(引出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善于用人)

思考2、汉武帝登基虽然只有16岁,但他一上台就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诸侯国问题)

汉武帝登基虽然只有16岁,但他一上台就面临这一个棘手的问题——。

教师补叙诸侯国问题的来源,然后说明:

到汉武帝时,这个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峻,表现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阅读书上关于梁王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

诸侯国的势力已对中央构成威胁,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思考3、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产生什么作用?

先建侯国,再削侯。

加强了中央集权。

(展示:

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过渡:

但这却招来了诸王门下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从自身角度出发,诽谤朝廷,谩骂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最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板书)

教师强调:

这里的儒术,与孔子的儒家思想稍有区别,是指儒家学说为主,又揉入法、道两家某些主张的混杂的思想。

从此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思考4、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

(1、在长安设太学2、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思考5、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什么意思?

思考6、如何评价汉武帝?

(与秦始皇进行对比)

例题2、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

()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高祖

变式训练:

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过渡:

西汉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西汉灭亡,历史进入东汉。

问题三、东汉是如何建立?

设计意图:

了解东汉的建立情况。

思考1、西汉为什么会灭亡?

西汉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思考2、东汉的建立情况?

(时间、建立者、都城)

例题、东汉的建立者是

五、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有关汉朝的历史,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汉朝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个繁荣稳定的盛世局面。

那么,同学们能否分析汉朝为什么会出现盛世局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完成课堂小结

六、目标检测:

1、文景之治是指谁统治时期?

()

A.汉高祖B.汉文帝C.文帝、景帝D.景帝

2、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

①商②西周③秦朝④西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

()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高祖

七、配餐题:

1、文景之治是指谁统治时期?

(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文帝、景帝     D. 景帝

2、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 ①商②西周③秦朝 ④西汉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

(  )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4、历史上有“秦皇汉武”之称,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诸侯国势力时的确高明。

他削弱诸侯国力量的目的是()

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

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

C、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

5、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C、佛家学说D、儒家学说

6、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最大学府,我国西汉时的最高学府是()

A、太学B、儒学C、郡国学D、大学

7、“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的是()

A、实施背景B、根本目的C、实施过程D、实施结果

8、“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9、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①汉高祖②汉武帝③汉文帝④汉景帝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10、西汉时期,提倡节俭并能以身作则的皇帝,最突出的是()

A、汉文帝B、汉高祖C、汉武帝D、汉景帝

1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

A、抨击其它学说B、推行儒家教育C、破格录用人才D、加强中央集权

12、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做法最不同的方面是()

A、政治制度B、对待匈奴的态度C、对待儒学的态度D、开发边疆地区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加强思想控制C、注重儒家学说D、中央集权的强化

13、西汉的鼎盛时期是在()

A、汉高祖统治时期B、汉武帝统治时期C、汉文帝统治时期D、光武帝统治时期

1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A、卫青B、主父偃C、王莽D、董仲舒

15.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202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206年

16.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17.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秦亡教训  B.文治天下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2)汉初这样荒凉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3)材料中的“上”是谁?

他和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景象?

出现了什么结果?

 

八、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